主题班会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1913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班会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主题班会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主题班会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主题班会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主题班会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题班会文献综述.docx

《主题班会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班会文献综述.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题班会文献综述.docx

主题班会文献综述

主题班会-文献综述

 

 

————————————————————————————————作者:

————————————————————————————————日期: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主题班会课程化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内容摘要】本课题针对当前中学主题班会课教育活动缺少科学、系统、全面、前瞻性设计的现状,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师观、学生观和教育观为引领,通过主题班会课的研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对构建学校主题班会序列课程体系的理论进行研究、开展对比实践探索;课题组将整体规划中学主题班会课的目标内容体系,在目标体系的指导下形成内容具体、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课课案,开发形成立足中学生学情的、可操作的、深受学生喜欢的主题班会课序列课程教材;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完善有我校特色的德育课程和德育评价体系。

ﻫ【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主题班会课程化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中央确定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实施素质教育和现代化教育越来越重视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明确任务。

面向社会和国家的要求,新时期中学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显得更加重要。

“应试教育”带来的片面的教育方法,一味的研究高中生的学习状态却很少顾及学生的品德行为,挫伤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自控能力差、自学能力弱,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目前中学生物质拥有“过剩”,精神营养“不良”,社会商品与金钱背后不良风气的影响,由此导致高中学生思想迷茫。

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轻校外教育,调查发现,学生校内校外的表现差别很大,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拟将德育工作融入到主题班会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实践能力,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当前中学主题班会课教学现状:

ﻫ1、当前中学主题班会课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现状不容乐观,主题班会课的德育功能效果还有待提高。

  中学主题班会课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门课程,既然是课程,就一定有课程的载体、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实施途径、课程的评价等等。

但现状是,中学主题班会课是学校少有的没有教材的课程。

它的优点之处在于班主任可以根据教育的需要,适时的调整教育的内容,大大增加了教育的随意性;同时,由于缺少可供参考的系统的教材,班主任在准备主题班会课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有些时候除非有硬性的要求,中学主题班会课就会流于形式甚至不开展。

因此,当前中学主题班会课的开展呈现出随意性、不规范性、系统性差等缺陷。

ﻫ2、学生的成长迫切需要从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课中汲取营养。

ﻫ初高中学生正处在由少年时代向青年时代过渡的人生关键期,其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尚不成熟。

呈现出自主性与依赖性并存、稳定性与多变性相生、成熟与发展交融、现实与理想有一定的差距等矛盾。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主题班会课教学更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让学校的主题班会课达到引领学生道德建设和人生理想的培养目标,对于优化学校主题班会课德育功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ﻫ  从人生发展来看,中学阶段是尤为重要的一个人生阶段。

有专家指出:

“中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时期,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不可重复的构成部分。

”每个学生都将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

ﻫ3、新课改的理念给中学主题班会课的改革和创新指明了方向。

 ﻫ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对当前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来说,既是实现自身转变的一次绝佳机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旧有的德育观念、德育思路、德育方法等,都需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重新加以审视。

作为德育活动课重要形式的中学主题班会课,如何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与新课改一同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ﻫ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中学德育工作既要为学校的教学工作保驾护航,又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改的这一核心理念,使我们的德育工作者更加清醒地认识到:

学校应当加强主题班会课的实践与研究,改变主题班会课缺少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和前瞻性的不足的状况。

课题组探究形成“立足校情、操作性强、学生喜爱、班主任欢迎”的主题班会课程,指导班主任教师的具体工作,让新课改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在一线教育实践中得到有效的落实。

4、原本散落于中学班主任中零散的、科学的做法和创意,为课题组研究主题班会课课程准备了实践基础。

零散的教育实践因缺乏理论指导未能形成一定的体系,呼唤中学学校课题组将主题班会课课程体系化、课程化。

ﻫ  近年来,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班会赛课活动中可以得出:

很多班主任老师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班会课,有很多很好的创意和做法。

但仅仅靠一两位班主任的辛勤付出、精彩表现很难实现主题班会课的层次性、渐进性和系统性。

课题组认为:

每一位班主任老师至少可以就几个主题的主题班会课进行深入研究、科学规划、精彩演绎。

研究教师群策群力,在总的体系规划下,分工合作,就会让每一堂主题班会课从理念的选取、课案的准备、教学实践的演练、课后的反思等方面做到精致。

因此,原本散落于中学教育一线班主任中间较好的做法和创意将为中学主题班会课课程的建构打下良好基础、准备必要条件。

(二)本课题的研究是我校内涵发展的要求。

ﻫ 1、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是提高我校办学声誉、构建发展软环境的需要。

ﻫ一所学校要发展,需要营造多层面全方位的、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最优化发展环境。

通过课题研究建立起适宜师生成长的自主发展机制,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较大成长发展空间,实现全面的教育课程改革,使学校走上内涵发展的道路。

  2、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是我校打造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班主任教师队伍的需要。

 ﻫ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成长、发展的环境,让学校教学工作成为教职工展示自我、进取发展的舞台。

精心设计并有效实施主题班会课活动,是班主任一项专业的基本功。

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课研究的过程,既是提高德育专业素养的过程,也是实现学科教育与德育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过程,课题研究必将为我校打造一支战斗力强、业务素质好的班主任教师队伍,为我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出贡献。

ﻫ 3、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是拓展学生成长空间的需要。

ﻫ让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加优化,要求教育不仅重视学生课堂教学的优化,更迫切要求我们提供更广、更全的服务和给予学生最优、最大的发展空间。

ﻫ4、本课题的研究是实现“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的现代学校发展之需。

ﻫ我校作为馆陶县示范学校,肩负着“办好一所学校、带动一方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

为此,邯郸中学选派了优秀干部担任学校校长,在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各项工作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挖掘潜力、加强内部制度建设,以安全稳定为保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德育为首位,抓好学校领导班子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

 

  为此,我们选择本课题进行研究,旨在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快速成长和发展,推进学校优质优教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5、本课题的研究,是我校承担教育均衡发展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职责之所在。

ﻫ  我校由成都邯郸中学领办,承担着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任;同时,我校也是邯郸市教育局确定的邯郸市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示范学校。

我们期望能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能对馆陶县、乃至邯郸市德育工作有借鉴意义的优秀做法,为馆陶教育和邯郸市的教育均衡化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ﻫ(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我校课题组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发现:

中学生的德育认知水平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征。

因此我们采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认知理论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ﻫ  科尔伯格(1927—1987)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是品德发展心理和道德教育领域认知主义流派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最重要的贡献主要是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的研究。

ﻫ 在道德发展方面的研究,科尔伯格提出了著名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道德判断的水平应取决于学生的道德认知,并决定他的道德行动,只有成熟的道德判断才能产生成熟的道德行动。

道德教育的关键是发展儿童道德认知判断的能力,道德教育决不是记背道德条例和强迫纪律,而是促进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道德教育只有遵循阶段发展的规律,才能获得成功。

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适应学生道德发展水平及年龄特点。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从宏观上考察,国际教育组织和当今世界各国及地区都十分重视学校德育,无不表现出对德育改革的紧迫感,并且开展了颇具声势的讨论。

在第40届国际教育大会上,许多国家及地区的社会人士都强调要对学生加强道德、伦理、纪律和价值观教育。

1986年国际大会明确要求,要“通过提供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条件,来“教育青年,促进个人全面和协调地发展”。

在重视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决不可忽视本国的文化传统和思想品德教育。

日本政府还专门拨款用于改善和加强德育工作,呼吁学校德育应与其它学科具有同等的地位。

学校开设道德必修课,发给道德教科书,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日本政府建议把道德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上,并希望家庭、社会和学校一起进行综合道德教育。

国内“十五”期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德育研究中心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态体验:

培养健康人格的德育模式研究”和“体验式道德学习的研究”开始运行。

该课题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中国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惊铎教授主持。

课题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原创性理论视野关注中国德育的基础性问题和热点问题,聚焦本土化校本教育问题研究,深度合作并引领课题实验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

由此可见,无论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国内外地区的学校都把德育放在重要的地位,而且系统化和理论化研究越来越受重视,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国际性的发展趋势。

(二)本课题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重视道德教育已成为世界发展趋势。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看到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迫切性,并着手付诸实施。

所以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尽快更新观念,与世界接轨,并且要调整、补充、丰富我们的德育内涵。

重视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维,培养其道德实践能力,使其具有较高水平的道德素质。

但是我们目前的学校德育实效性很低,道德教育把道德和日常生活分离,德育目标被无限提升,脱离主体品德心理发展规律和道德生活需求;在道德价值观认识上过于强化其满足社会政治、经济等需要的工具理性价值,而忽视它的满足主体自我完善的价值;在德育过程中无视道德学习主体性。

  所以我们的“主题班会课程化探究”这一课题就是以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德育“主题班会”为策略展开。

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让学生在对话、探究式的主题班会活动中“体验”德育。

形成以提高德育实效性为根本,构建具体化、特色化、可操作的校本德育体系,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作为一种模式进行推广。

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①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努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发展道德实践能力,重点研究怎样提高德育实效性,为学生良好道德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有利于提升研究教师的创新教育理念、科研意识。

(2)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①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②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五、相关研究综述

(一)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ﻫ1、本课题中的“新课程理念”:

 ﻫ 本课题属于德育科研课题,其核心是构建中学主题班会课程体系。

作为中学课程开发,首先应遵循新课程理念之下的德育观。

本课题研究的新课程理念主要包含以下核心理念:

ﻫ⑴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ﻫ⑵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⑶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ﻫ⑷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ﻫ⑸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ﻫ⑹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⑺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ﻫ⑻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ﻫ2、本课题中的“主题班会(课)”:

 ﻫ 主题班会课相对于班会课而言,是一个子概念。

班会课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门课程。

班会课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初中、高中,一般每星期一节,一共约240节课左右。

因此班会课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校德育中发挥看重要的作用。

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

ﻫ 中学阶段班会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题班会课是一种极受师生欢迎的极富教育意义的组织形式。

主题班会课,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班委会组织开展的一种有鲜明主题的自我教育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主题班会课能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

 ﻫ

(二)研究目标:

ﻫ 1、通过课题的研究全面提升我校主题班会课的质量。

ﻫ 2、培养、锻炼、提升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综合素质一流的教师队伍。

ﻫ 3、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中学主题班会课程化》,开发培养新任班主任的校本培训教材,为新班主任上好主题班会课提供较高质量的范例。

    4、课题的研究成果共享,为其他兄弟学校主题班会课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经验,带动馆陶地区的德育教学水平整体提高,实现名校引领下的“办好一所学校、推动一方教育、实邯郸地区教育均衡化”的发展目标。

(三)研究内容:

 在主题班会中根据不同年级分层、分解渗透学校的育人目标,研究主题班会的目标设计、行动设计及其实效性。

①解读学校育人目标,对学校目前班会课有效性进行调查和分析;

②制定分年级的主题班会的教育目标;

③指导如何组织主题班会,并组织设计分年级的主题班会方案;

④分年级组织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并组织专家和班主任观课、评课;

⑤修改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⑥组织专家指导,整理研究成果。

(4)研究方法:

(1)问卷法 ﻫ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立足校情,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价值。

(2)文献研究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青少年德育教育和中学主题班会课研究的已有理论与实践成果。

借鉴先进经验,研究新问题,创造我校课题研究的新高度。

 ﻫ(3)行动研究法ﻫ 通过中学主题班会课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改进和提高。

实现课题研究来源于一线教育教学,又服务于一线教育教学的实用目标。

ﻫ(4)经验总结法ﻫ 我校将聘请有关专家为课题顾问,通过专家报告等形式,借助专家的指导开展课题的工作。

同时课题组将通过对试点班级的实践研究,充分总结,不断完善课题。

 ﻫ(五)研究思路:

(1)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研究教师外出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课题组成员对新课改理念理解、新的德育方法运用和班会课课案的研究水平。

明确课题实验的要求、研究方向和任务。

(2)聘请省市各级专家定期指导课题研究活动、整合部分高校与成都石室教育集团的优质资源,将高校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与中学在实践研究方面的优势融合在一起,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既有理论上的突破,又有一线教育教学可操作的实践基础。

ﻫ(3)从中学教育一线实际出发,将主题班会课教育内容与学校的德育日常工作有效对接。

使课题研究常态化和规范化,提高主题班会课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ﻫ(4)在课题研究中对生成性问题及时研讨,以“研究—思考—实践—总结—提升”为工作思路,将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ﻫ(5)开展研究成果的固化工作,以我校一年一届的德育研讨会为载体,评选优秀研究论文、收集整理优秀课案、并及时交流、推广课题的研究经验和成果。

(6)研究预期成果:

1、参与研究的学生层面:

将得到科学的、现代的、系统的主题班会课教育,为他们的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ﻫ  2、研究的教师层面:

通过务实有序的研究过程,使一批参研教师熟练掌握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规律,提高我校班主任队伍的德育工作能力,促进我校德育工作创优争先。

 

3、学校层面:

课题的成果及其推广应用,将极大的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和影响力,奠定学校在地区德育工作的引领和示范地位。

ﻫ(七)参考文献:

[1]杨华《对提高班会课实效的几点思考》,《中小学德育》2011年第11期。

 [2]邓月珍《改革班会课管理模式 提升班会课德育效能》,《教育导刊》2010年第04期。

ﻫ [3]张秀梅《高中新课改下的德育教育》,2011年第5期。

 ﻫ [4]韩晓原《浅谈中学班会课的管理》,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11月。

ﻫ [5]王宝祥《班主任必读——全国著名班主任论工作艺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ﻫ [6]丁如许《打造魅力班会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ﻫ [7]王一军、李伟平《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8]鲁杰、王缝贤主编:

《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9]戚万学主编:

《活动道德教育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0]侯怀银:

《杜威的课程观评述》1999年。

  [11]陈琦、刘儒德主编:

《当代教育心理学》,北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12]戚万学、杜时忠编著:

《现代德育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3]皮连生著:

《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4]邱国梁编:

《马卡连柯论青少年教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

 [15]石中英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6]王 枬 王彦教育叙事:

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17]佘双好:

实践德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构想[J].思想、理论、教育.2003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