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环境考点15人口增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67182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初高学习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环境考点15人口增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初高学习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环境考点15人口增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初高学习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环境考点15人口增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初高学习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环境考点15人口增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初高学习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环境考点15人口增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初高学习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环境考点15人口增长.docx

《小初高学习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环境考点15人口增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初高学习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环境考点15人口增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初高学习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环境考点15人口增长.docx

小初高学习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环境考点15人口增长

专题六人口与环境

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1.人口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

a

b

阐述人口增长模式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人口增长模式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

b

3.环境的限制性

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

b

4.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

(2)人口容量的特点

b

b

5.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a

1.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6.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因素

(2)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

c

b

考点15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模式

[问题思考]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代表________,b代表________。

(2)A代表____________模式: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B代表____________模式: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C代表____________模式: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__模式,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__模式。

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逐渐转变为现代型。

答案 

(1)出生率 死亡率 

(2)高—高—低 高—低—高 低—低—低 (3)高—低—高 低—低—低

[知识归纳]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

“高—低—高”模式

“低—低—低”模式

原始型

传统型

过渡型

现代型

出生率

较高,有下降

死亡率

较高,有下降

低,有下降

自然增长率

极低

较低

较高,有下降

经济发展阶段

采集、狩猎

手工劳动、农业革命

产业革命

现代科学技术发达

原因

受自然条件制约

与自然经济相适应

工业化、医疗条件改善、粮食产量增加

现代科学知识普及,医疗卫生技术进步,生活和文化水平提升,生育观念和行为改变

历史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欧洲从18世纪中期以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目前阶段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及个别发展中国家的目前阶段

(2)人口自然增长在空间上的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差异

人口增长缓慢,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

一般来说,人口增长快,青少年比重大

原因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生活条件好,人均寿命长;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劳动者的素质高,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时间长,劳动力的培训费用高;④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①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②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但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高;③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④受“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⑤女性受教育程度低

影响

①用于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经济发展活力不足;②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③老年人生活孤单、困难等

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医疗卫生、交通、住房等条件改善困难;③人民生活贫困;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

对策

①鼓励生育;②接纳外来移民;③鼓励老有所为,延长退休年龄

①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发展社会生产力;③转变生育观念

趋势

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的人口还会逐渐减少

随着控制人口增长措施的实施,人口增长趋缓

[特别提醒]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由“死”到“生”来实现,生产力发展是关键,“死”是指死亡率下降,“生”是指出生率下降。

(2)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有所上升。

(3)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现代型,但因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数量仍然较大。

(4)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真题回顾

考向预测

2016.4 16、17题

1.人口增长的模式

2.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3.人口增长过程中的问题

4.以选择题、填空题或综合题形式考查

考向一 人口增长模式

典例剖析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

据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变率最大的是甲国

B.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乙国

C.2010年丙国处于人口高增长阶段

D.丁国人口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

2.推测目前甲国应属于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

A.“高—高—低”模式B.“高—高—高”模式

C.“高—低—高”模式D.“低—低—低”模式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自然增长率变率最大的是乙国;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甲国;丙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处于人口增长的低速增长阶段;2010年丁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说明该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且人口自然增长率呈降低状态,说明人口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所以选D项。

第2题,因2010年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2.3%,故推测其目前人口应属于“高—低—高”模式,应选C项。

方法点拨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1)根据生产力水平判断

(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过渡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多属于现代型。

(3)根据数值特征判断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高—高—低”模式

4%左右

4%左右

1%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

“高—低—高”模式

3%左右

1%以上

2%左右

“低—低—低”模式

1%左右

1%左右

1%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

(4)在坐标图中三种类型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跟踪训练

 图1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图2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1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图2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①B.乙—②C.丙—③D.丁—④

2.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②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④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由图知四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特点:

甲为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且自然增长为负增长;乙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丙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丁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结合图2中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曲线可知正确答案为B。

第2题,由图1知,丙国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分布于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人们的生育意愿低,医疗卫生水平较高。

考向二 人口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典例剖析

 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1~2题。

1.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图1中显示1980年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经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又下降的过程,所以人口增速经历了先变快后变慢,再变快又变慢的过程,故C错;图中显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在0以上,故人口规模一直在增加,所以A、D错,B正确。

第2题,图2显示全面放开二孩后,出生人口数先增后降,故A错;生育政策不变,则出生人口数量会持续下降,但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规模就不会下降,故B错;放开单独二孩,出生人口数与目前相比,开始有小幅上涨,且在2022年后出生人口数与目前相比少,这说明人口出生率并没有持续上升,故D错;而放开单独二孩,与生育政策不变情况相比,出生人口数有所增加,故可改善人口年龄结构,C正确。

思维警示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达到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刻。

思维建模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增减情况进行相关计算,必须明确两个要素:

一是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数,即人口基数。

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其涉及的计算主要有以下三种。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计算

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②出生率=

×100%

③死亡率=

×100%

(2)一年内人口数量增加的计算

人口增长数=该年人口总数×自然增长率

=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3)n年后人口总数的计算

该年人口数×(1+自然增长率)n(n为年数)

跟踪训练

 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级行政区是(  )

A.海南B.四川C.广东D.浙江

答案 B

解析 图示表明该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总数变化趋势为波动下降,但常住人口总数大,为8000多万人,海南和浙江常住人口总数明显不够。

广东由于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常住人口应是增加的,所以只有四川符合条件。

四川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向外迁移较多,导致常住人口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考向三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原因与人口问题

典例剖析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含预测)。

读图回答1~2题。

1.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B.年龄结构C.教育程度D.医疗水平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

A.人口迁移加剧B.社会负担减轻

C.人口分布不均D.劳动力渐不足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2010年之前少儿抚养比总体下降,但其占相当大的比例,即少儿人口比例大,而老年抚养比相对比较稳定。

2010年以后,少儿抚养比稳定在20%左右,但仍高于老年抚养比。

201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上升,这一变化过程主要是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故B项正确。

老年抚养比与性别比例无关,教育程度影响人口素质,医疗水平影响人口死亡率,故A、C、D项错误。

第2题,从图上可以看出,202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超过少儿抚养比,并呈持续上升态势,即老年人口比例增大,将可能出现劳动力日渐不足的局面,故D项正确。

人口迁移的主群体是青壮年,老年人口增多将使得人口迁移减缓,故A项错误。

老年人口比例增大会使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故B项错误。

人口分布是否均匀与老年抚养比大小无关,故C项错误。

跟踪训练

 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素质低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大D.人口增长快

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增长模式的亚洲某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