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规范答题万能模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1667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规范答题万能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规范答题万能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规范答题万能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规范答题万能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规范答题万能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规范答题万能模板.docx

《高考化学规范答题万能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规范答题万能模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规范答题万能模板.docx

高考化学规范答题万能模板

高考化学规范答题全能模板

【答题要领1】——液体体积测量中读数的答题要点

【典例1】[2009·山东高考·T30(4)]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还含少许Fe、Si的化合物。

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及CaCO3,步骤以下:

请回答以下问题:

欲测定溶液A中Fe2+的浓度,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定容时视线应_____,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抽样解析】

 

考生甲

考生乙

抽样

试卷

平视液面

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与凹液面平行

到达刻度线、与刻度线重合

解析

议论

读数时,视线、液面、刻度线要在同一水平线上;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才是正确读数

“与凹液面平行”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到达刻度线、与刻度线重合”未指明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规范答案】平视凹液面(平视刻度线)凹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答题要领**——解答要素:

(1)平视:

视线与刻度线和凹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

(2)读数:

液面最低点(最底端、最底处、最底部、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得分点及要点词:

前一空的得分点是视线+凹液面(或刻度线),后一空得分点是“液面最低点+切线”

(1)“平视”、“刻度线”、“凹液面”

(2)“液面最低点”、“相切”

【牢固体验】

1、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

(1)滴定管读数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以下列图,

则初步读数为mL,终点读数为mL;

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mL。

答案:

(1)滴定管垂直放置;装液和放液后需要等一会,待液面上下不发生变化时才能读数;读数时要平视,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读数应精确到0.01mL

(2)0.0016.1016.10

【答题要领2】——积淀冲洗可否完满的检验答题模板

【典例2】[2011·江苏高考·T18

(1)]Ag2O2是银锌碱性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可经过以下方法制备:

在KOH溶液中加入适合AgNO3溶液,生成Ag2O积淀,保持反应温度为80℃,边搅拌边将必然量K2S2O8溶液缓慢加到上述混杂物中,反应完满后,过滤、冲洗、真空干燥获取固体样品。

反应方程式为:

2AgNO3+4KOH+K2S2O8=====Ag2O2↓+2KNO3+2K2SO4+2H2O

回答以下问题:

上述制备过程中,检验冲洗可否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抽样解析】

 

考生甲

考生乙

抽样试卷

取少许最后一次冲洗滤液,滴入1~2滴Ba(NO3)2溶液,看可否出现白色积淀。

向最后一次冲洗滤液中滴入1~2滴Ba(NO3)2溶液,若不出现白色积淀,表示已经冲洗完满。

解析议论

没有明确的结论

检验时应该取少许试样进行实验,否则会污染试剂。

【规范答案】取少许最后一次冲洗滤液,滴入1~2滴Ba(NO3)2溶液,若不出现白色积淀,表示已经冲洗完满(或取少许最后一次冲洗滤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若溶液不显红色,表示已经冲洗完满)

**答题模板**:

取少许最后一次冲洗滤液,滴入少许xxxxxx溶液(试剂),若xxxxxx(现象),表示已经冲洗完满。

说明: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四个得分点:

取样+试剂+现象+结论。

(1)取样:

要取“少许”冲洗滤液。

(2)试剂:

选择合理的试剂,如本题中的“Ba(NO3)2溶液”、“酚酞溶液”等。

(3)现象:

需有明显的现象描述。

(4)结论:

依照现象作出结论。

【牢固体验】

2、[2010·天津高考·T9

(2)]纳米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制备纳米TiO2的方法之一是TiCl4水解生成TiO2·xH2O,经过滤、水洗除去其中的Cl-,再烘干、焙烧除去水分获取粉体TiO2。

请回答以下问题:

检验TiO2·xH2O中Cl-可否被除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

取少许最后一次水洗液,滴入少许AgNO3溶液,若不产生白色积淀,说明Cl-已被除净。

【答题要领3】——实验操作原因、目的、作用的答题要点

【典例3】[2011·福建高考·T25(Ⅱ)改编]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利用以下列图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积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如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过程中需连续慢慢通入空气。

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加入盐酸从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不用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取CO2前后的质量差,相同能够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考据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抽样解析】

 

考生甲

考生乙

考生丙

抽样试卷

(1)减少实验误差

(2)装置内空气中存在少许的CO2

(3)会使测定C装置吸取CO2前后的质量差偏大

解析议论

错误理解题目要求,用“结果”代替“作用”

没有明确的结论。

装置内空气中存在少许的CO2,会使测量结果偏高

没有指明质量偏大的详尽原因。

Ba(OH)2溶液除吸取CO2外,还可以够吸取HCl气体和水蒸气,会使溶液的质量增大,测量结果偏高

【规范答案】

(1)把生成的CO2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满被Ba(OH)2溶液吸取

(2)装置内空气中存在少许的CO2被Ba(OH)2溶液吸取,会使测量结果偏高

(3)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被Ba(OH)2溶液吸取(或其他合理答案)

**答题要领**——答题要素:

(1)明确实验目的:

做什么?

(2)明确操作目的:

为什么这样做?

(3)明确结论:

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

原因是什么?

得分点及要点词:

本类问题注意以下得分点:

操作+(目的)作用

(1)操作:

怎么“做”?

为什么这样“做”。

(2)作用:

需有明确的结论、判断、原因。

【牢固体验】

3、为了研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拥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研究实验的方案。

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

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制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

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研究方案进行议论:

(1)哪个同学的方案更合理:

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第(Ⅰ)(Ⅱ)步骤的目的是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否取消步骤(Ⅲ)?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A不能够说明使石蕊试液变色的是二氧化碳还是碳酸

(2)酸可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水不能够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3)不能够,若取消步骤(Ⅲ),就不能够证明CO2可否使石蕊试液变色

【答题要领4】——实验现象的正确、全面描述

【典例4】[2011·福建高考·T25(Ⅰ)]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研究:

查得资料:

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合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分的NaOH溶液,过滤。

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

(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分二氧化碳,再加入过分稀盐酸。

观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抽样解析】

考生甲

考生乙

考生丙

抽样

试卷

先有白色积淀生成;后白色积淀溶解

先有白色积淀生成,后白色积淀溶解,有气体生成

先有白色积淀Al(OH)3生成,加盐酸后有CO2生成,Al(OH)3溶解

现象描述不完满,没有描述HCO3-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滤液中含有AlO2-,通入过分的二氧化碳,发生以下反应:

AlO2-+2H2O+CO2

====Al(OH)3↓+HCO3-,加入盐酸:

HCO3-+H+====CO2↑+H2O

现象描述不正确、不详尽,现象描述缺少层次性、对应性

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够指出详尽生成物的名称

【规范答案】

(1)Al(OH)3+OH—==AlO2—+2H2O

(2)通入CO2气体有白色积淀生成;再加入盐酸时有气体产生、白色积淀溶解。

**答题要领**

(1)现象描述要全面:

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闻到的。

(2)现象描述要正确:

如A试管中…、B处有…

(3)按“现象+结论”格式描述,忌现象结论不分、由结论推现象、指出详尽生成物的名称。

得分点及要点词:

针对不相同状态可按以下模板回答:

(1)溶液中→颜色由……变成……,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溶液变浑浊,生成(产生)……积淀,溶液发生倒吸,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有液体溢出等。

(2)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逐渐溶解,体积逐渐变小(变细),颜色由……变成……等。

(3)气体→生成……色(味)气体,气体由…色变成…色,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等。

【牢固体验】

4、以下列图:

(1)拔开试管a的橡皮塞,加入10mL6mol/L

稀硝酸和1g薄铜片,马上将带有导管的橡

皮塞塞紧试管口。

预期在试管a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

请依次逐一写出。

(2)在反应开始时,可观察到导管b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c收集满气体后,用拇指堵住管口,从水槽中取出。

将管口向上,松开拇指,片刻后,再次堵住管口,将试管再倒置于水槽中,松开拇指。

此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答案:

(1)①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反应速率开始缓慢,后逐渐加快;②试管a上部空间由无色变成红棕色,后又变成无色;③试管a中的溶液由无色变成浅蓝色;④反应结束时,铜片全部溶解。

(2)水面沿导管b慢慢上升到必然高度,尔后又回落,最后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

(3)水进入试管,上升到必然高度。

试管中气体颜色由红棕色变成无色。

【答题要领5】——平衡搬动原理应用的正确表述

【典例5】[2011·北京高考·T26(3)]氯碱工业中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表示图以下列图。

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

pH在2~3,用化学平衡搬动原

理讲解盐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卷现场抽样解析】

 

考生甲

考生乙

抽样试卷

加入盐酸,使化学平衡向左搬动,使Cl2逸出。

增大盐酸浓度,控制了Cl2在水中的溶解,有利于Cl2的逸出。

解析点评

未指明对哪个平衡的影响,未说明Cl2逸出的原因。

未从平衡搬动角度讲解控制Cl2在水中的溶解。

【规范答案】Cl2与水发生反应:

Cl2+H2O

HCl+HClO,增大溶液中盐酸的浓度,使平衡逆向搬动,减少Cl2在水中的溶解,有利于Cl2的逸出。

﹡﹡答题要领﹡﹡——解答要素:

(1)写出可逆反应的方程式

(2)改变的条件

(3)以致平衡怎样搬动(4)平衡搬动造成了什么结果

得分点及要点词:

(1)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解答表达方式:

可逆反应+条件变化+平衡搬动方向+平衡搬动结果。

①可逆反应:

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②条件变化:

只考虑“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不变。

③平衡搬动方向:

正向(或逆向)搬动。

④平衡搬动结果:

某些物理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或造成了什么影响。

(2)要特别注意语言的规范:

要防范“向左搬动或向右搬动”或“反应向正反应方向搬动”等错误说法。

【牢固体验】

5、[2011·四川高考·T29(3)]开发氢能是实现社会可连续发展的需要。

硫铁矿(FeS2)燃烧产生的SO2经过以下碘循环工艺过程既能制H2SO4,又能制H2。

 

用化学平衡搬动的原理解析,在HI分解反应中使用膜反应器分别出H2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减小氢气的浓度,使HI分解平衡正向搬动,提高HI的分解率。

【答题要领6】——滴定终点的判断答题模板

【典例6】[2010·天津高考·T9(5)·改编]纳米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TiO2的质量分数:

必然条件下,将TiO2溶解并还原为Ti3+,再以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3+至全部生成Ti4+。

请回答:

怎样判断滴定终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甲

考生乙

抽样试卷

当滴入最后一滴NH4Fe(SO4)2标准溶液后,依照溶液颜色变化判断。

当滴入最后一滴NH4Fe(SO4)2标准溶液

后,溶液变成红色。

解析议论

没有明确的结论

颜色变化后,没有重申“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规范答案】

当滴入最后一滴NH4Fe(SO4)2标准溶液后,溶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答题要领﹡﹡

当滴入最后一滴xxxxxx标准溶液后,溶液变成xxxxxx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说明:

解答此类题目注意三个要点点:

(1)最后一滴:

必定说明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

(2)颜色变化:

必定说明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3)半分钟:

必定说明溶液颜色变化后“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来的颜色”。

【牢固体验】

6、测定平衡常数对定量认识化学反应拥有重要意义。

已知:

I2能与I-反应生成I3-,并在溶液中建立以下平衡:

I2+I-

I3-。

经过测定平衡系统中c(I2)、c(I-)和c(I3-),即可求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某同学为测定上述平衡系统中c(I2),采用以下方法:

取V1mL平衡混杂溶液,用cmol/L的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耗资V2mL的Na2S2O3溶液。

依照V1、V2和c可求得c(I2)。

上述滴准时,可采用___________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淀粉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由蓝色变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答题要领7】——试剂的作用的答题要素

【典例7】[2011·海南高考·T17

(2)]硫酸亚铁铵

[(NH4)2SO4·FeSO4·6H2O]为浅绿色晶体,实验室中常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其步骤以下:

步骤1:

将废铁屑放入碳酸钠溶液中煮沸除油污,分别出液体,用水洗净铁屑。

步骤2:

向办理过的铁屑中加入过分的3mol·L-1H2SO4溶液,在60℃左右使其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得FeSO4溶液。

步骤3:

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获取硫酸亚铁铵晶体。

请回答以下问题:

在步骤2中所加的硫酸必定过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甲

考生乙

抽样试卷

使铁完满溶解,并使废铁屑中的铁锈也完满反应

防范Fe2+水解生成Fe(OH)2积淀

解析议论

对“过分硫酸”的主要作用没有完满认识,目的不明确。

用词不正确,“控制”不等同于“防范”;答案不完满,积淀也可能是Fe(OH)3。

【规范答案】控制Fe2+的水解,防范生成Fe(OH)2或Fe(OH)3积淀。

﹡﹡答题要领﹡﹡——解答要素:

(1)试剂的作用是什么?

(2)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得分点及要点词:

(1)作用类:

“除去”、“防范”、“控制”、“使……”等,回答要正确。

(2)作用-目的类:

作用+目的“作用”是“……”,“目的”是“……”。

回答要正确全面。

【牢固体验】7、(2010·全国卷Ⅰ·T29节选)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

(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表示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办理部分不用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采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单表示以下:

(2)依照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下表

仪器标号

仪器中所加物质

作用

A

石灰石、稀盐酸

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O2

答案:

(1)

(2)

仪器标号

仪器中所加物质

作用

B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C

浓硫酸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D

干燥木炭粉

与CO2反应产生CO

E

澄清石灰水

吸取未反应的CO2

【答题要领8】——试纸使用的答题模板

1.pH试纸的使用

【典例8】[2010·山东·T30(4)]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Fe2(OH)n(SO4)3—0.5n]m,广泛用于污水办理。

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许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过程以下:

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生甲

考生乙

考生丙

抽样试卷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

取几滴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中央,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数

取少许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比较显色

解析点评

pH试纸是定量测定待测液酸碱性的试纸,必定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才行。

只观察颜色变化不正确。

用pH试纸测定待测液pH时不能够将待测液直接滴在试纸上,应该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上。

答案不完满,一是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中央,另一方面应该指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数。

【规范答案】将一小片pH试纸放到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到试纸的中央,等试纸变色后,再跟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数。

﹡﹡答题要领﹡﹡

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等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说明:

此类问题的答案几乎是格式化的。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三个得分点和要点词:

蘸待测液+点试样+比较读数

(1)蘸取待测溶液: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

(2)点试样:

点在试纸上

(3)比较:

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数

【牢固体验】

8、[2009·安徽理综·T27

(2)]某厂废水中含5.00×10-3mol·L-1的Cr2O72-,其毒性较大。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办理获取磁性资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

第②步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__________。

答案:

将一小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等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数。

2.其他试纸的使用

(1)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检验溶液时,答题模板:

将xxxxxx试纸放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检液点在试纸中部,试纸表现xxxxxx颜色。

(2)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检验气体时,答题模板:

先取小片xxxxxx试纸用蒸馏水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再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容器口周边,试纸表现xxxxxx颜色。

【答题要领9】——气密性检验方法的正确描述

【典例9】[2009·广东高考·T19

(1)]某实验小组利用以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氮化钙(Ca3N2),并研究其实验式。

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