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淮安市建设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1050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淮安市建设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1 淮安市建设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1 淮安市建设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1 淮安市建设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1 淮安市建设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 淮安市建设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11 淮安市建设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淮安市建设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 淮安市建设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11淮安市建设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来源:

淮安市建设科技“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建设科技工作简要回顾

“十一五”期间,建设系统紧紧围绕建设科技发展重点,以科技兴业为主线,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项目工程为载体,加大建设科技研发力度,加快先进适用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促进淮安市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编制了《建设科技“十一五”发展计划》,下发了《关于加强建设事业科技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广应用和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复合保温砂浆建筑保温系统应用管理的通知》等30多项法规性和技术性文件,为建设科技的推进提供了方向与政策性指导。

“十一五”期间,加强示范试点工程的示范引导与科研课题攻关,有1个示范工程项目列为建设部示范工程,有12个项目被列为省级示范工程,有20个项目分别被列入市级示范工程。

组织开展了预制、装配自保温结构体系在公共建筑中的研究推广应用、混凝土“双掺”技术、市政地理信息系统等50多项技术课题研发,有20多项获省、市成果奖。

混凝土自保温砌块、淤泥烧结节能多孔砖、大吨位塔式起重机系列、太阳能系列产品、节能塑钢门窗等新产品研制开发近60项,30家企业近60个产品获省推广证书。

其中,大吨位塔式起重机、节能塑钢窗、生态陶瓷透水砖等9项新产品获得国家专利。

获国家级工法5项,省级工法11项,获国家级QC成果奖11项,省级QC成果48项,市级QC成果340项,参与了省级有关标准规范的编制。

累计共创省优秀勘察设计38项,市优秀勘察设计210多项,创省“扬子杯”优质工程38项,市“翔宇杯”优质工程340项,鲁班奖1项,实现了零的突破。

建筑业和市政公用事业新技术得到较大规模的应用。

预拌混凝土行业飞速发展,促进了施工企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消化吸收创新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如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污水处理技术、高层建筑施工、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大跨度预应力以及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技术、污水检查井盖防盗技术、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污泥基质化再生利用技术、彩色压模混凝土、透水混凝土以及新型节电设备等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应用。

在做好各项课研攻关的同时,着力抓好学科带头人、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以及外向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目前,局系统共有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省“三三三”工程培养对象1人,市级学术带头人3人,市级科技骨干10人。

依靠技术依托,实行“招科引智”,签约40多个项目。

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活动,初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攻关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建设科技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建设科技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科技整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与国内先进地区比较,我市建设科技水平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建设行业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主要表现在:

建筑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建筑能源消耗过大、行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小、散、弱的特征明显,难以适应国际、国内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

  2、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由于认识、体制、资金原因,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有效生产力,科技进步对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不高。

  3、科技进步机制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行业科技工作管理的机制不健全,企业缺乏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

  4、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建设科技投入不足。

  5、科技人员梯队不稳定,结构不合理,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建设科技“十二五”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改善环境为重点,用信息化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坚持“以政策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设计为龙头,靠标准来支撑,用组织来保证”的工作思路。

抓住“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工程试点示范、编制标准规程、推广应用”的建设科技工作程序,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循序渐进。

四、总体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建设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围绕我市建设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率。

到2015,实现建设系统科研成果转化率达到约60%,重点推广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普及率约达到约60%;科技进步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30%;全员劳动生产率,在2010年基础上按年增长率5%递增。

五、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要选择一批有利于节能环保、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程质量的重点课题,围绕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主要任务,针对行业、重点工程的关键技术和技术难题,组织科研攻关。

(一)科技攻关

1、市政公用

以提高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确保城市供应安全、可靠、稳定为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节能、节水,以技术进步为导向发展城市市政公用事业。

重点研究:

区域供水、直供饮水技术研究、高效、节能、节地的净水工艺与设备研究、供水管道检漏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微污染水净化成套技术及设备研制、开发大型污水处理新技术研究、提高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污水处理厂尾水和污泥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及政策措施研究、节水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应用、旧管网改造技术及管网养护机械研究、给排水管线水下穿越、不挖土铺设等管道施工新技术研究、地下水管安全性监测技术的研究、城镇燃气管网快速检漏、修复、改造技术研究、道路路面材料组合结构研究、优质快速施工工艺技术、共同沟建设研究、数字市政的开发应用与研究等。

2、园林绿化与风景园林

以建设“绿水宜居城市“为目标,修编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绿地管理和养护技术水平。

重点研究: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及植物配置的生态设计及示范研究、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平台开发研究、园林绿化植物新品种新材料的引种育种研究、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的推广应用研究、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园林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技术研究、雨水及中水在绿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居住区绿地评价标准的研究等。

3、住宅建设与房地产

按照国家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要求,围绕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水平,建设节能省地、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住宅。

重点研究:

城市房地产成长发展周期规律及发展潜力的预测研究、房地产市场预报和预警系统和机制的研究、发展住宅产业技术政策措施研究、生态、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和建设技术研究、房屋鉴定、评估、维修技术的研究、旧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住宅节能技术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研究、外墙、屋面保温隔热、节能保温门窗与密封技术、外遮阳及热桥处理技术开发及应用技术研究、太阳能供热采暖系列设备和新能源及节能型采暖与空调系统设备开发研究、住宅一次性装修成套技术研究、旧住宅的功能改造技术与措施研究、无公害、高效、持久的白蚁防治技术研究。

4、建筑节能技术与管理

以自主创新和建筑节能技术集成应用为突破口,以适宜、高效、规模化为重点,全面开展建筑节能推进。

以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为载体,充分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设计施工企业、节能服务机构等资源,组织开展建筑节能重大科研课题研究攻关,加大建筑节能新技术推广应用与示范。

围绕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管理四个方面,重点研究:

建筑节能技术政策、技术标准及标准体系,建筑能效标识系统,建筑节能优化设计技术;加大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设研究;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空气能等新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研究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低碳“建筑和“零能耗”建筑体系;开展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积极开发结构自保温技术,推广外墙外保温隔热成套技术,屋面高效保温隔热防水技术,节能门窗新产品,以及各种外遮阳装置等。

5、建筑业

增强科技意识,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进步中的主体作用。

鼓励企业制定完善建筑业科技政策和规划,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广力度,特别是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和环保材料的推广力度。

改进施工方法和管理方法,提高建筑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重点研究:

开发应用建筑新技术,包括先进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与机具等,提高施工企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机械化生产水平。

研究应用建设工程信息化技术,提高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住宅新型结构体系相关技术,完善各类住宅建筑体系,研究和推广应用定型化、配套化、系列化的新型配套技术设备。

加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施工工法的推广应用,大力开展QC小组攻关和创建文明工地等工作。

完善人才队伍结构,积极开拓埠外市场,培育1-2家特级总承包企业,提高建筑业的整体实力。

(二)重点推广的“四新”技术成果

1、建筑节能技术

城市(含县城)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建筑节能标准,全面达到节能节能设计标准。

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步伐。

开展建筑节能评价及监测工作。

推广高耐久、防火的外墙外保温技术。

城区(含乡镇以上)全面禁止使用粘土砖,广泛推广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及隔热保温材料、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密闭、外遮阳措施技术的应用、节能安全玻璃、节水型卫生洁具、水龙头、节能灯具及设备。

推广太阳能、地热、水热、空气源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及装置的应用。

2、住宅现化化技术与产品

推广康居住宅试点小区、绿色生态和节能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与物业管理的成功技术,优先应用新型墙体材料、节能围护结构、厨卫成套设备、新型给水管材与配件、住宅智能化系统与产品、一次性装修等。

提高住宅寿命,广泛推广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产品和设备。

3、建筑物抗震加固技术

全面掌控既有建筑抗震能力,整体提升既有建筑的安全水准,提高既有建筑,物别是中小学校舍、医院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抗震性能;改善历史与古建筑的结构安全及抗震安全性;有效改善既有建筑使用功能,合理延长既有建筑的使用寿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建筑垃圾。

4、混凝土技术

城市范围内全部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并向乡镇延伸;大范围推广使用C50、C60混凝土,发展高效高强混凝土、功能性混凝土及其相应的高性能外加剂等。

5、预拌砂浆技术

积极培育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和市场,首先从重点工程中推广使用,逐步向全社会推开。

加强预拌砂浆的科研工作,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性能,为市场提供优质的多功能砂浆,真正实现施工现场无现场搅拌。

6、钢结构技术

推广应用高层钢结构技术、空间钢结构技术、轻钢结构技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高强螺栓连接与焊接技术及钢结构防护与制作加工等方面成熟先进的技术。

7、建筑给排水、节水技术

推广较成熟的高效先进的供水和排水净化工艺与设备;节能效果显著的机电设备;推广雨水利用、中水处理和应用技术;节水型卫生洁具、节水型水龙头以及高效管网检漏技术。

8、建筑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

在新建或改建的建筑物或建筑群中推广应用智能化技术,推行宽带信息通讯系统、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三大系统,基本实现办公、管理信息集成化;推广应用施工、生产和工艺控制软件,提高企业生产与技术管理水平。

9、花卉育种技术和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技术

加强新优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快繁,推广适于我市气候、土壤特点的植物新品种,结合绿水宜居城市、建筑节能和城市美化,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技术。

10、新农村建设先进适用技术

新型农房节能建筑部品、节能建筑体系;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就地减量和资源利用;符合农村特点的低成本建设和运营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村庄道路建设和村庄绿化。

(三)科技产业化项目

1、住宅产业

积极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结构体系及相配套的构配件、部品生产,推广设计、施工、装修及质量检测技术,技术性能优越的材料和设备,加快住宅产业化技术的转化,培育发展产业化基地。

通过相关技术人才培训及其他产业化相关政策,加快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节能、节地、节材、节水的综合水平。

2、建筑节能产业

根据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总结各地试点工程的经验,优选一批效果显著的设计技术、施工技术、检测手段,在节能新型墙体和屋面的保温、隔热材料与技术、门窗的保温隔热、密闭、外遮阳措施技术、太阳能、地热、空气源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及装置、空调节能技术与产品、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建筑节能的检测评估等方面,加速技术产品的定型化、系列化、配套化,形成质量优良、价格合理规模化的新型节能产业,为建筑节能提供有力保障。

(四)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高地建设,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外部环境,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以项目研发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支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的高级专家人才队伍。

加强中青年技术人才和后备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大人才总量,改进人才结构,调整人才分布,从整体上发挥人才效能,满足城市建设和管理对各类各层次人才的需求,增强全行业发展的后劲。

六、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我市建设科技工作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发挥政府引导和调控能力,切实推进建设系统科技研发与攻关。

主要措施:

1、加强对建设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认真学习,提高建设行业各级领导对建设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领导重视,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实处;三是加强考核,将各单位、各部门科技进步工作成绩的大小,作为考核单位、部门领导的重要内容;四是健全组织,各单位应成立科技进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人员,加强对科技进步工作的领导;五是完善管理,认真落实国家的政策,完善相应的政策制度,形成研究开发、推广应用、限制淘汰等一系列规范化的技术管理体系。

2、推进企业成为科技进步的主体。

一是以行业管理为主,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扶持行业技术发展中心和企业内部的科技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以专业技术为依托的科技型企业;二是加强横向联系,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三是深化改革,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有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3、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一是真抓实干,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和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对建设科技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二是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研究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鼓励专利和科技进步奖的申报,抢占建设领域的科技制高点;三是积极筹措研发资金,要促进多元化、市场化的资金投入,可采取政府拨款、银行贷款、单位或个人自筹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层次、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的经费投入机制。

4、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一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抓好示范工程,提高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形成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坚持政策导向,坚持“四新”技术推广和强制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相结合,提高新技术应用水平;三是注意发挥协会、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完善科技成果推广网络和工作体系。

5、建立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

一是通过建立建设领域科技进步奖、绿色建筑奖和科技创新奖,开展建设科技标兵的评选,充分调动建设系统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的良好氛围,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科技创新队伍。

二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注重选拔和培养年轻科技学术带头人,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

三是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和青年科技专家,形成一支富有创新意识的科技人才队伍。

四是加大人才队伍的知识拓展。

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加快本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素质的提高,努力造就一批适应市场竞争、善于经营管理、勇于开拓创新的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