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重要考前盲点 免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0695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9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重要考前盲点 免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重要考前盲点 免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重要考前盲点 免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重要考前盲点 免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考地理重要考前盲点 免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重要考前盲点 免费.docx

《高考地理重要考前盲点 免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重要考前盲点 免费.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重要考前盲点 免费.docx

高考地理重要考前盲点免费

考前把地理盲点弄得明明白白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4

1、自西向东,东经度变化规律?

西经度变化规律?

东西半球平分经线?

4

2、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是一回事吗?

4

3、晨昏线上太阳高度?

4

4、从冬至日到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逐渐增大的吗?

4

5、北半球某地北极星的仰角与当地地理纬度关系?

4

6、北极点上的太阳高度全天如何变化?

4

7、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的变化规律?

4

8、判断两地间最近航线的方向?

5

9、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也是白昼最长的时候吗?

5

10、如何计算昼夜长短?

5

11、南北半球(极昼地区、非极昼地区)太阳日出日落方向?

5

12、日期的两条分界线?

地球上位置偏东的地点一定早看到日出吗?

6

13、北半球夏至日,同一条经线的北边先到六点,南边后到六点吗?

7

14地球表面各点角速度、线速度如何变化?

7

15如果黄赤交角变小的话,那两极的极昼天数如何变化?

7

16利用手表可以确定方向,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7

第二单元大气8

1、逆温的成因(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及影响8

2、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

8

3、近地面气压带风带是如何分布的?

8

4、如何判断气候类型8

5、常见风向比较1月和7月9

6、城市中五岛效应9

7、为何将卫星城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

9

8、常考的地中海气候的城市有哪些?

9

9、全球变暖有害而无益吗?

台风呢?

寒潮呢?

9

10、台风在赤道地区能形成吗?

台风区内的风向?

我国台风常见运动方向?

11

11、地形雨是否有上限?

11

12、等温线应用11

13、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

对天气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12

14、全球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形成原因?

后果?

措施?

12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12

1、水文与水系的区别12

2、大坝、水库及水电站的选址?

13

3、河流的五种主要补给类型?

松花江汛期?

13

4、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3

秘鲁渔场形成正确理解?

14

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冬季、夏季何时强?

14

5、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区别与联系?

15

6、喜马拉雅山位于哪个板块?

为何5月份登峰最佳?

15

7、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5

8、什么是高山林线,受哪些因素影响?

15

9、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山地垂直自然带中,同一自然带在阴阳坡分布有何不同?

15

10、风化壳的发育程度16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16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如何变化?

16

2、地震常用术语:

16

3、泥石流形成三个条件:

16

4、地图中常常描述的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分布规律描述举例:

16

5、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17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17

1、常见的经济作物17

2、我国冬小麦播种、收获大概时间?

美国和澳大利亚是冬小麦,还是春小麦?

17

3、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

油菜主要播种区?

花生、芝麻主要播种区?

甘蔗主要种植区?

17

4、世界主要作物分布?

18

5、新疆瓜果和青藏高原农作物的品质为何好?

注意:

同为晴天多,但原因不同18

6、东北大米品质好?

18

7.河谷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坝子农业、基塘农业的差异?

18

8、海南是我国北方各省冬季大温室?

19

9、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对我国的借鉴?

19

10、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9

11、鲁尔区整治、美国硅谷、意大利新兴工业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借鉴20

第六单元人口与城市20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0

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注意迁出地、迁入地(经济、社会、环境)20

3、影响人口分布因素:

自然条件、历史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决定)21

4、世界超亿的11个国家中:

21

5、分析、评价城市区位主导因素的方法:

22

6、城市化有关概念区别:

22

7、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22

8、城市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形成因素)、城市布局形式23

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23

1、交通线选线的区位因素23

2、交通线上选点的区位因素23

3、商业中心与商业网点23

4、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区别23

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4

1、绿业农业(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总称)、生态农业、立体农业24

2、赤潮、咸潮24

3、湿地作用、森林的作用、沼泽一定分布在较高纬度吗?

24

4、思考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5

5、尾水、中水(即再生水)、光化学烟雾26

第九单元区域地理26

1、GIS可应用城市规划与管理、26

2、高考常涉及的中国地理知识26

3、华北地区盐碱化规律27

4、世界三大黑土区?

黑土肥力高为什么还要培肥?

27

5、紫色土与红壤27

7、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和聚落分布有什么不同?

27

8、长江7、8月份进入枯水期吗?

27

9、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五大商品棉基地,西北地区著名的商品粮基地27

10、南方低山丘陵综合开发途径?

27

11、凌汛成因,发生季节28

12、制约华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障碍性因素主要有?

28

13、三江源与三江并流区别?

28

14、雅鲁藏布江地区的太阳辐射量小于拉萨?

28

15、东部地区的河流与西部地区的河流相比,径流年际变化哪一个地区大?

28

16、青藏高原主要的地形单元:

28

17、日本西海岸冬季多雪?

28

18、加尔各答成为印度麻纺织中心?

28

19、印度东部沿海一个盐场,产量最多的时候是3—5月,而不是9—11月?

29

20、伊朗沿海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原因:

29

21英国东西部气候差异对农业影响?

29

22、德国农业生产的南北差异和原因29

23、法国西北-东南气候差异和原因29

24、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

29

25、澳大利亚各地区气候成因?

29

26、南极考察的最佳时节气候酷寒、干燥、烈风成因30

综合题答题策略30

重要的自然地理规律32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谈

(1)32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谈

(2)33

 

考前把地理盲点弄得明明白白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1、自西向东,东经度变化规律?

西经度变化规律?

东西半球平分经线?

经线上差1度,实际球面距离?

赤道上经度差1度,实际球面距离?

其它纬线上经度差1度,实际球面距离?

东经度逐渐增加,西经度逐渐减少;20°W和160°E平分东西半球;经度差1度,实际球面距离是:

1×111×cosθkm;赤道上经度差1度,实际球面距离是111km。

2、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是一回事吗?

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时间,北京的时间是指116°E的地方时。

3、晨昏线上太阳高度?

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关系?

晨昏线与经线圈的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关系?

二分日、二至日晨昏线状况?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晨昏线与极夜圈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晨昏线与极昼圈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

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零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关系互为余角;晨昏线与经线圈的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关系是相等的;二分日、二至日晨昏线状况:

二分日晨昏线平分纬线;二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晨昏线与极夜圈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中午12点,反之,为子夜12点。

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中午12点,反之为子夜0点。

4、从冬至日到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逐渐增大的吗?

从冬至日到夏至日,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逐渐增大的;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先逐渐升高,然后再逐渐减少。

5、北半球某地北极星的仰角与当地地理纬度关系?

北半球某地北极星的仰角与当地地理纬度关系是数值相等。

6、北极点上的太阳高度全天如何变化?

数值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关系?

南极点上的太阳高度全天如何变化?

数值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关系?

北极点上的太阳高度全天一致;数值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关系是相等的;南极点情况与北极点一致。

7、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太阳能热水器要获得最多的太阳能,一般的倾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楼房间距往往以什么时候日影进行计算?

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逐渐减少;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①公式法:

②高度差法ΔH=ΔΦ;太阳能热水器要获得最多的太阳能,一般的倾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是互为余角;

楼房间距往往以冬至日(北半球)日影进行计算:

 

8、判断两地间最近航线的方向?

判断两地间最近航线的方向是过球心两点大圆的劣弧。

9、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也是白昼最长的时候吗?

随着各地纬度的不同,正午影长的变化是怎么样?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也是气温最高的时候吗?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地区白昼并不是最长的,以北半球为例:

太阳直射北半球任何地区,该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由此向南北递减,但只要太阳直射北半球,白昼都是越往北越长,北极圈内可能出现极昼。

一个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也不一定是白昼最长的时候,以北半球为例: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每年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白昼也是一年中最长的,但是南北回归线之间则不同,因为北半球任何地区一年中都是6月22日白昼最长,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各地太阳直射的时间并不是在6月22日。

例如40°N每年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这一天白昼长度也达一年中最大值,而10°N附近,每年四月份和八月份太阳直射附近,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但是白昼长度则是6月22日最长。

随着各地纬度的不同,正午的影长变化是怎么样的?

正午影长在太阳直射纬度为0,然后南北递增,离太阳直射纬度越远其影长越长。

当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

北回归线与北极点之间地区,白昼为最长,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并不是这样。

随着各地纬度的不同,正午影长的变化是:

①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每年3月21日---6月22日,影子逐渐缩短,6月22日---12月22日,影子逐渐增长。

12月22日—3月21日,影子逐渐缩短。

②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12月22日—3月21日,影子逐渐缩短;3月21日—6月22日,影子先缩短,然后影子增长且方向相反。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与影子变化规律相反。

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是正午时分,气温最高时14时左右。

10、如何计算昼夜长短?

(根据日出或日落、根据昼弧或夜弧、同一半球相同纬度的不同地区昼长关系、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昼夜长短关系?

同一地点冬至日与夏至日昼夜长短关系?

①利用昼弧与夜弧的比值计算。

昼弧与夜弧的比值可由昼弧与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若求出:

昼弧/放弧=a,则昼长=24/(1+1/a)。

②利用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

计算地方时,一般不考虑地表的地形起伏、地球的椭圆形状以及大气散射作用对昼长的影响,因此由日出到正午、由正午到日落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若假定某地日出或日落的地方时为A,则该地的昼长=2×|12-A|

③利用对称纬度计算。

不同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昼夜长短恰好互补。

即某纬度的昼长(夜长)等于与之纬度数相同的另一条纬线的夜长(昼长)。

④利用相邻的两条经线间的经度差计算。

在光照图上,一般只均匀地给出几条经线,用360°除以图中经线间隔数,即可得到相邻两条经线间的经度差;再根据昼弧所跨越的经线间隔,计算出昼弧所跨越的经度数,用该经度数乘以1/15就是该地的昼长。

⑤同一地点冬至日与夏至日昼夜长短关系是冬至日与夏至日昼长之和为24小时。

11、南北半球(极昼地区、非极昼地区)太阳日出日落方向?

正午太阳的位置?

某地物体一天影子(或一年正午影子)的变化?

极昼地区(除极点)太阳视运动、最大太阳高度、最小太阳高度?

极点极昼时期太阳视运动、太阳高度?

一、太阳直射赤道

规律一:

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

二、太阳直射北半球

规律二: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

三、太阳直射南半球

规律三: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

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极昼区日出的方向应该是在东南,日落的方向应该是在西南;在北极点上,因为所面对的方向都是正南,所以太阳升降的方向相对于地球上的地区来说也应该是在正南方向。

某地物体一天影子(或一年正午影子)的变化?

(3)物影变化

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太阳高 度越小,影子越长,直射时无影子。

一日之内日出和日落时分影子最长,正午最短,图2反映了北半球中纬度某地二分时物影的变化规律。

极点极昼时期太阳视运动、太阳高度?

正好出现极昼的地区,北极圈以北地区表现为正北升,正北落,南极圈以南表现为正南升,正南落(升落在同一地点)。

已经处于极昼的地方(不包括极点),太阳虽一直在地平圈以上,但仍有高度变化,正午时太阳最高,午夜时太阳最低,如图中a点。

正午太阳高度可以计算,最小太阳高度可以通过直射点运动推算。

由于太阳运动轨迹是平行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即为最小太阳高度变化,变化数值为直射点移动范围。

例如:

北纬80度地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10度时,该纬度正好出现极昼现象,最小太阳高度为0度,正午太阳高度为20度,夏至时,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最大太阳高度为33°26′,最小太阳高度为13°26′。

(5)北极点和南极点的太阳视运动

(1)北极点:

一天内太阳高度不变,太阳高度可以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出来,从地平面向上看,太阳逆时针在地平面以上旋转,地平圈中心为观测者位置,即北极点,四周方向都是正南方向。

(2)南极点:

站在地平圈中心向上看,太阳顺时针在地平面以上旋转,地平圈中心为观测者位置,即南极点,四周方向都是正北方向。

12、日期的两条分界线?

地球上位置偏东的地点一定早看到日出吗?

地球上,分隔日期的分界线共有两条:

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期日期变更线(180度经线)另一条为0时或24时的经线(不要与0度经线相混淆)。

180度经线是固定不变的,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是随地球自转而自东向西移动的,是随时变化的。

①在日照图上,沿地球自转方向增一天的是自然变更线,减一天的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②日界线以东的日期比日界线以西的日期减一天,0时经线以东的日期比0时经线以西的日期加一天。

时间题的计算

(1)某个日期占全球范围。

方法:

一是确定哪一条经线是0时刻;二是利用地图判断东西方向;三是根据时间的计算方法,计算地方时。

①当0时经线在东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少一半,前(旧)一日占大一半。

②当0时经线和0度经线重合时新的一天和前(旧)所占范围相同,各占一半。

③0时经线在西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一大半,前(旧)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

④0时经线和180度经线重合时全球都是在同一个日期。

地球上位置偏东的地点一定早看到日出吗?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偏东的钟表时刻要提早一些。

例如,当60°E的地方时是9点时,61°E的地方时为9点04分,75°E地方时为10点整。

但如果不是同纬度地区,情况就不一定了。

13、北半球夏至日,同一条经线的北边先到六点,南边后到六点吗?

不对,同一经线上的北边先日出,南边后日出是对的,但不能说北边先日出就先到了六点,问题是出在对地方时的内容还掌握不牢。

同一经线上的时间(也就是地方时)一定是相同的,在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也就是越北)昼越长,日出就越早,假如南边是六点日出,北边就一定比六点早,即可能是五点三十分就已经日出了。

14地球表面各点角速度、线速度如何变化?

地球是一个固体球,旋转时,整体同步旋转,各个地点在同一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同,因此自转的角速度处处相同。

极点因为在自转的轴心线上,没有转过任何角度,因而没有角速度。

15如果黄赤交角变小的话,那两极的极昼天数如何变化?

两极的极昼天数不会变化,因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没有变化;极昼的范围减小与两极的极昼天数无关。

16利用手表可以确定方向,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手表定向原理

【指北法】

手表平放,以当地地方时的一半指向太阳,12时所在方位为北方。

[原理]地方时0点为正北,太阳转一周,手表时针转2周,手表时间除以2,正是太阳所在方位。

【指南法】

手表平放,以时针指向太阳,则时针与12时的平分线指向南方。

[原理]地方时12时为正南,凡不足12时或超过12时的时刻,时针距离12时的角度是实际太阳距离正午角度的2倍。

【举例】某日16时。

指北法:

将8时指向太阳,12时所在为北方。

指南法:

将16时指向太阳,14时所在方向为南方。

“钟表定向”的“科学原理”

 规律二:

用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时的角平分线指向正南。

       

 也就是说依据的原理就是太阳视运动360度用24小时,而实际上太阳视运动平面与地平面并不重合,太阳视运动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投影到平面上后也与15度不完全相同,因此这些方法都是大致判断,而非绝对正确的。

当然,这种方法具有很多的局限性,并不是很科学的,在北半球的中纬,春秋分时,采用地方时,才可大致估计,如果这些条件都不注意,判断出来的方向将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

第二单元大气

1、逆温的成因(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及影响

 

(1)辐射逆温: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空,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上而下消失。

  

(2)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

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3)地形逆温:

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

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气温的倒置现象。

  (4)下沉逆温:

在高压控制区,高空存在着大规模的下沉气流,由于气流下沉的绝热增温作用,致使下沉运动的终止高度出现逆温。

这种逆温多见于副热带反气旋区。

它的特点是范围大,不接地而出现在某一高度上。

这种逆温因为有时像盖子一样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扩散,如果延续时间较长,对污染物的扩散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2、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

同一地点气压值的垂直变化规律?

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关系?

等压面凸向变化规律?

近地面高低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水平方向气流运动与气压高低的关系?

近地面空气的受热不均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形成。

⑴明确同一地点气压值的垂直变化规律: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⑵明确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之间的关系:

高、低气压状况正好相反。

⑶等压面的凸向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凸高(压)为低(压),凸低(压)为高(压)。

即:

在高空的同一海拔高度上,B地上空的气压高于A、C两地上空的气压,等压面应向气压低的一侧(高空)凸出;A、C两地上空的气压低于B地山空,等压面

应向气压高的一侧(近地面)突出。

近地面等压面的凸向变化情况以此类推。

3.明确高、低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气温相对冷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即反气旋,多晴朗天气。

气温相对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低压,即气旋,多阴雨天气。

3、近地面气压带风带是如何分布的?

理论上各气压带与风带控制下天气状况?

现实中信风总是带来干旱吗?

风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主要是看风从哪里吹来的。

信风在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过程中,由于是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在其影响下气候一般比较干燥。

但是如果信风在经过暖流洋面增温增湿后,在迎风坡也能形成大量降水,例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等地由于受到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从陆地上吹来的风是干燥的,如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的信风。

4、如何判断气候类型

如何判断气候类型

根据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或资料表格),判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是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其判断方法如下:

一、先确定该地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具体方法是:

比较一月份和七月份气温的高低。

若七月份气温高于一月份(气温曲线呈向上凸出的波峰型),则是北半球,七月份属夏季,一月份属冬季。

若一月份气温高于七月份(气温曲线是向下弯曲的波谷型)则是在南半球,一月份属夏季,七月份属冬季。

判定南、北半球后,在图表相应的月份下,注上应属的夏季或冬季,以免在判断气候类型时因季节混淆而造成错误。

二、在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该地区气候类型所属的气候带范围

具体方法是:

①最冷月气温在20度(或18度)以上的属于热带气候范围(热带沙漠气候一般在15度以上)②最冷月气温在0度以上的是亚热带气候以及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范围。

③最冷月气温在0度以下的是温带气候(包括亚寒带气候在内,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极地气候范围。

三、根据气温年变化大小和降水类型(是属于终年多雨型,还是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终年少雨型)来确定该地区具体的气候类型

5、常见风向比较1月和7月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澳大利亚北部

东亚季风区

南亚季风区

澳大利亚北部

澳大利亚东南部

1月

西北风

东北风

西北风

西北风

7月

东南风

西南风

东南风

东南风

季风:

是一年内风向成相反或接近相反方向的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如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热带季风还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澳大利亚北部的风向虽然也在一年风成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但它的成因不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引起。

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冬季(7月)盛行东南风,是属于东南信风,处在东南信风带。

夏季吹的西北风,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的。

6、城市中五岛效应

(1)热岛

(2)干岛由于城市下垫面和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相对湿度比郊区小,有明显干岛效应发,尤其白天(3)湿岛是城市夜晚相对郊区夜晚而言,到了夜晚,风速减小,空气层结稳定,郊区气温下降快,饱和水汽压减低,有大量水汽在地表凝结成露水,存留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量少,水汽压迅速降低。

城区因有热岛效应,其凝露量远比郊区少,夜晚湍流弱,与上层空气间的水汽交换量小,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乃高于郊区,出现“城市湿岛”。

这种由于城郊凝露量不同而形成的城市湿岛,称为“凝露湿岛”,且大都在日落后若干小时内形成,在夜间维持。

在城市干岛和城市湿岛出现时,必伴有城市热岛,这是因为城市干岛是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之一(城市消耗于蒸散的热量少),而城市湿岛的形成又必须先具备城市热岛的存在。

(3)混浊岛:

城市空气较农村混浊(5)雨岛城市降水较多热岛所产生局地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