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8《回延安》教案长春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8《回延安》教案长春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8《回延安》教案长春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8《回延安》教案长春版
《回延安》
教学目标:
1.了解民歌信天游特点。
2.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3.理解诗歌内容。
体会拟人、夸张、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4.体会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
体会拟人、夸张、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星光大道中有一位唱陕北民歌的歌手——阿宝。
他的歌大多是采用信天游形式的。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信天游。
二、作者及相关常识介绍
贺敬之:
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人。
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系学习。
194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在延安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艺金奖二等奖。
解放后,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他的诗歌创作在此时期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回延安》《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等都是很有影响的作品。
“文化大革命”之后,曾先后担任过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等职务。
写作背景:
“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
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
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
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
延安简介:
由于国民党的疯狂围剿,中国共产党被迫开始长征,而延安就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最终落脚点。
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13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在革命的年代里,延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一直影响着中国几代人的三种精神:
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革命中的延安”,从抗日战争起,延安就一直处于战争的最前沿。
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纷纷奔赴延安进行抗日救亡运动。
“如火如荼的大生产运动”,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在毛主席的号召下,延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毛主席亲自题词: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
三、文体介绍
这首诗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的。
“信天游”:
两行一节,一般是一节一韵,也可以几节押同一个韵;多用比兴方法。
比,即比喻;兴,先写其他事物引起要写的事物。
不少时候,兴中兼比,比和兴融为一体。
比兴,一般用在诗节的首句。
是一种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的民歌形式,又叫“顺天游”,是生活在陕北的人们都熟悉的一种旋律,它奔放热烈,感情浓郁,充满了高原的苍凉质朴。
四、朗读课文
1.听范读。
仿读。
2.学生自由读。
3.分组朗读,小组间竞读。
要求:
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
在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
五、整体感知
1.全诗分成五节,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诗共五节:
第一部分:
抒写久别重逢延安的感触。
第二部分:
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第三部分:
描绘会见亲人的热烈场景。
第四部分:
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第五部分:
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
激动,喜悦,赞美。
3.这首诗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
全诗以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
4.延安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贺敬之的诗歌中的?
明确:
以一位“母亲”的形象出现在诗歌中的。
六、作业
1.熟读诗歌。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抄写并背诵。
板书设计;
回延安
贺敬之
回到延安
延安生活
亲人团聚
延安新貌
延安历史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组内交流喜欢的诗句,并阐述原因。
二、研读诗歌
(一)第一部分
1.这一部分描写回到延安,可分几层,各写出了什么?
明确:
四层:
第1节为第一层,写行近延安。
第2节为第二层,写踏上延安土地。
第3、4节为第三层,抒写到达延安的感情。
第5至7节为第四层,写亲人相见。
2.抒发了诗人行近延安时什么样的感情?
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再来的?
明确:
抒发了急欲回到延安、行近延安万分激动的感情。
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情景。
而“双手搂定宝塔山”中的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之情。
“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
最后一个“扑”字,则更加洗练,表情达意更加强烈、准确。
3.第三层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楼定宝塔山”,写往日:
“几回回梦里”、“双手搂定”,抒发了往日深切思念延安的感情;“干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写现在,“千声万声”的夸张,“母亲”的比喻,抒发了回到延安时无限欢喜激动的感情
4.两节之间构成了什么关系?
有什么作用?
明确:
两节之间构成衬托的关系,以往日衬托现在,往日的思念成梦,衬托、突出了现在梦境成为现实的欢喜和激动。
5.第四层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亲人相见?
有什么作用?
明确:
通感、拟人。
体现了诗人故地重回的无限喜悦和激动。
6.这一部分各层之间体现着什么关系?
主要描写出什么?
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这一部分各层之间体现着递进的关系,主要描写出回到延安,受到延安群众热烈欢迎的场面,抒发了重返延安的满心激动和亲人见面的无限欢悦
7.齐读第一部分
(二)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忆写当年延安生活,可分几层?
各写出了什么?
明确:
三层。
第1节为第一层,写亲人送、迎。
第2~4节为第二层,写当年延安生活。
第5、6节为第三层,收束。
2.第一层在诗篇的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
表现出延安人民当年还送、今日远迎,情意殷殷;诗人深感延安人民的至情,觉得回到了久别的家中,自然地引到忆写当年的延安生活。
承上启下。
3.第二层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
明确:
比兴方法、排比修辞方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
4.这两种修辞有什么作用?
明确: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兴中兼比,以“树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引起并喻写出自己和延安山水、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兴中兼比,以“羊羔羔”吃“妈”的奶长大,引起并喻写出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兴中兼比,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起并喻写出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
这三个兴中兼比的诗节,又构成排比的形式,逐节递进地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
5.第三层次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
承接第二层,呼应第一层,过渡自然,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谨完整,更有效地抒发了离开延安以后一直未忘延安的深挚感情。
6.齐读第二部分
(三)第三部分
1.这一部分描写亲人团聚情景,可分几层?
各写出了什么?
明确:
三层:
1、2节为第一层,写团聚场面。
3~8节为第二层,写团聚情景。
第9节为第三层,收束。
2.第一层怎样描写团聚场面?
明确:
从视觉描写:
富有地方色彩的物品和坐状,描写出团聚场面的亲切气氛。
从听觉描写:
用“不透风”这个补语形容“围得”,表现出来的人已经是密密麻麻,用“脑畔上”这个状语修饰“还响着脚步声”,进一步表现出人们还在继续到来。
3.描写出什么样的团聚场面?
明确:
描写出了团聚场面的热烈。
4.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明确:
按由老及幼的顺序描写三辈人都来团聚的情景
5.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先写老人前来团聚。
表现出延安父老在保卫延安中经历过艰苦的斗争,赞颂他们为革命立下了功劳。
再写青年人前来团聚。
表明后辈的成长之中体现着亲切喜悦的感情。
再写小孩儿也来团聚。
体现出小孩儿天真活泼的形象,显示了明朗欢乐、无拘无束的气氛。
6.“十年来革命大发展,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要如何理解?
明确:
以革命发展情况说不尽,亲人相聚话语水无尽,收结亲人团聚的描写,产生了韵意隽永、蕴含无尽的艺术效果
7.齐读诗歌第三部分
三、作业
1.熟读诗歌。
2.搜集优秀的信天游歌词
板书设计:
回延安
贺敬之
回到延安——喜悦、激动
延安生活——感激
亲人团聚——喜悦
第三课时
一、导入
竞读第一至第三部分,交流评价。
二、研读诗歌
(一)第四部分
1.这一部分描写延安新貌,可分几层?
各写出了什么?
明确:
三层:
第1节为第一层,抒发看不够延安的感情。
第2节2~4节为第二层,描写延安新貌。
第3节第5节为第三层,歌颂延安的巨大变化。
2.第一层次中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什么方法体现出来的?
明确:
反复,夸张。
反复使用“千万”和“不够”两个词,高度夸张,抒发出急欲看延安和看不够延安的感情,表现出延安变化之大。
3.第二层描写出延安什么样的外貌?
运用什么写法和修辞方法?
明确:
描写出了延安城一派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
象征、排比
4.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把延安比作母亲,无限亲切,抒发出由衷歌颂延安旧貌换新颜的感情。
5.齐读诗歌第四部分。
(二)第五部分
1.这一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可分几层?
各写出了什么?
明确:
三层:
1~4节为第一层,忆写延安光辉的革命历史。
第5节为第二层,展望革命前程。
第6节为第三层,抒发永远不忘延安的感情。
2.第一层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什么内容?
明确:
排比,表现出延安哺育了代代英雄,在各个革命历史阶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一句要如何理解?
明确:
以“延河”借代延安革命精神,表明了延安革命精神将统帅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4.第三层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夸张、抒发了永远不忘延安的炽热深情。
5.齐读诗歌第三部分。
三、品味语言特点
提问:
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谈谈。
明确:
多用叠词。
分类可分四类:
(1)表事物的有:
树根根、羊羔羔等。
(2)表数量的有:
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一条条、一排排、一座座等。
(3)表情态的有:
紧紧、飘飘、团团、高高、滚滚等。
(4)表颜色的有:
白生生等。
四、品味信天游的特点
明确:
直接生动地表现生活。
带有深厚的地方色彩。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夸张、排比、比兴、拟人。
五、拓展
1.优秀信天游语句积累:
“十冬腊月数九天,光脊背背炭实可怜。
”
“西北风顶住个上水船,破衣烂衫我跑河滩。
”
“石狮子张口不说话,想哥哥想得直哭下。
”
“前沟的糜子后沟的谷,哪达儿想起哪达儿哭。
”
“三月的桃花满山山红,世上的男人爱女人。
”
“耳听见哥哥唱着歌儿来,热身子扑在冷窗台。
”
“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
”
“只要和妹妹搭对对,铡刀断头也不后悔。
”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红旗一层天下都红遍。
”
“鸡娃子叫来狗娃子咬,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
“哥哥杀敌妹宣传,裤腿绾在大腿弯。
”
2.听歌《兰花花》,结课。
六、作业
1.背诵诗歌。
2.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回延安
贺敬之
回到延安——喜悦、激动
延安生活——感激
亲人团聚——喜悦
延安新貌——歌颂
延安历史——赞美
第
(1)课时
课题:
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
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
做到“三个一”:
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
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
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
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
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
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
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
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
(2)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
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
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
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
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
(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
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
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
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
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
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
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
我的思考:
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
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
正确地书写“轻”字
难点:
“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
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
“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
“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
书写:
斩、转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2、轻、斩、转
我的思考:
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
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难点:
把握好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教学新课
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
(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
2.指导书写例字
(1)出示例字:
“宝”:
首先要控制好字头,摆正位置,下面的“玉”字占格子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最后一横宜稍长,使整个字立正。
“穷”:
下面的力字宜正,不宜写得太小。
(其余字略)
(2)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3、提出注意点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6)宝、穷、写、会、奔
我的思考:
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好字的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激励学生更好的书写。
第(5)课时
课题:
怎样写好字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端正态度。
教学过程:
一、正确的学书之路
1.临帖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
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
2.专一
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
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选帖的标准:
①好帖;②喜欢。
选定帖后专心致志,认真临习,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
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得怎样,首先看临得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
3.博采众长
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他好帖,取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
4.字外功夫
练字的同时经常要多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
总之一句话,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便自成一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正确的学书之路概括为:
二、科学的学书方法
明确了正确的学书之路之后,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
这既是正确学书之路的开端,又是正确学书方法中的根本点,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优点,效果各异。
姜夔《续书谱》中说:
“临书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
”其中的“笔意”即指笔法、笔势及线条意趣。
“临”的方法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写。
只要仔细地临,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
“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画。
所以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结构。
但摹书看不清笔法,“易失笔意”,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
所以,初学者可以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每天定量
事实证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练习量跟不上,就谈不上进步;当然盲目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
一定的量才能达到的一定的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3.循序渐进
学习书法,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还应该懂得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先正楷,后行草。
苏轼说:
“真生行,行生草。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就是说楷、行、草书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站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
如果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滑飘浮。
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便、疏、散,学好楷书之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草就容易上手。
等到楷法熟练,再写行草时.便可悟到两者相通之处,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先点画,后结构,再章法。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就是以基本点画为基础的艺术。
基本点画不好,整字或整篇的艺术性就无从谈起。
由于钢笔尖性硬,在线条变化上相对简单得多,故钢笔书法学习在结构上花的时间多,而在用笔、点画上相对较少。
但这并不是说点画用笔不重要,相反,它是钢笔书法的基本功,只有在点画书写的基本功扎实之后,才可能去把握结构。
在结构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整幅字的章法就容易把握了。
第(6)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七)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皿”、“土”等做字底的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例字,进行讨论:
(1)这些字是什么结构?
(2)它们分别是什么字底?
(3)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二、教师示范小结
三、指导要点
盘:
上半部分宜瘦长,下面要宽扁。
皇:
“白”字头是方形结构的,要写的紧凑些,略小;“王”上两横短,下横长,略大。
至:
第一横不要太斜,撇折点也不要太斜;下面的“土”要端正,下横要长。
竖:
上半部分要摆好位置,左右不要分开;下面的“立”,点在正中,上横短,点撇要呼应,下横适当拉长。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七)、盘至竖
我的思考:
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还需要指导。
第(7)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八)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上下相同、左右相同这类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例字,再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读课文中的一段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三、教师示范并小结。
四、范字指导提要
哥:
下面的部分要先写“口”再写竖钩,注意笔顺。
竹:
左竖回锋,有撇略高于和长于左撇。
羽:
左小右大,其中的4点要摆好位置,使其显得丰满些。
吕、昌:
口和曰要写成扁方形,上下重复,上小下大。
兢:
语文课文中还没有出现过,这个字可只让学生知道其书写方法,左边的竖弯钩改成竖提。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八)、哥羽
我的思考:
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基本上能把握学生的字形,但在细节上还要加强指导。
第(8)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九)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左右偏旁比例不等的特点,学习这些字的写法。
2、通过书写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先看看例字,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读读课文,说说这些例字的书写有什么规律。
三、教师示范并小结。
四、范字指导提要
峰:
“山”字旁略高,右半的长撇长捺要舒展。
和、知:
右“口”一般比左“口”大,并比左“口”略低。
催:
左让右,单人旁撇短些,不要太斜;右半部分上下平稳,高大些。
说:
言字旁横向左取势,不宜过宽,转折时要对准上面的点,提和下一笔呼应,并注意提的角度。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