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使孩子走向成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0235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材施教使孩子走向成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因材施教使孩子走向成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因材施教使孩子走向成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因材施教使孩子走向成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因材施教使孩子走向成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因材施教使孩子走向成功.docx

《因材施教使孩子走向成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材施教使孩子走向成功.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因材施教使孩子走向成功.docx

因材施教使孩子走向成功

编号:

海—51

题目:

因材施教使孩子走向成功

内容提要:

爱的教育——用心去发现孩子的亮点

学会雕琢——让坏孩子当自强

成功教育——将自己融入孩子的内心

关心学生——从生活中去发掘

宽容最美——细节决定你和学生的感情

主题词:

爱教育;雕琢;教育;宽容

光阴似箭,时光飞逝,一学年就要结束了,静下心来回想这一年,我心中满是喜悦,兴奋,激动。

选择支教是我人生最成功的抉择之一。

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个学生,曾几何时我也在学业方面走过很多弯路,曾几何时我也和自己的老师发生过冲突,曾几何时我也很讨厌教师这个职业。

但从2007年9月1日我光荣的走上教师岗位那一刻起我深感这个职业是神圣的,肩负的教育祖国下一代的重任。

我对自己说要把所学的全部交给学生,让他们的初中生活过得更精彩。

当我踏进上庄中学的校门那一刻起,当我走进初二年级六班成为班主任的那一刻起,当我给二年级六个班上体育课时,我才真正明白当老师不容易,不是人人都能当得。

在上庄中学领导的关怀下,诸多老师的指导下,我学到了很多:

学会了如何教学生做人;我学会了如何去接近学生,去关怀学生,去教育学生;学会了如何去上好每一节课;学会了如何去当一名班主任。

下面我就把我这学年的一些教育孩子的案例介绍一下,是结合很多老师多年的经验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去教育学生的。

爱的教育——用心去发现孩子的亮点

爱究竟是什么?

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

但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

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的力量和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教师只有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

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

当我看到这几行字时,我才真正领悟到“爱的教育”的真谛,充满爱心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合格教师。

开学两个月了,班里的23个孩子已经走进了我的心里,看到那一张张灿烂的小脸,总有一种幸福在心头洋溢。

俗话说: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孩子们是不是也喜欢我呢?

他们每一个都能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注吗?

尤其是那些既不是很优秀也不是很调皮的孩子。

有一天早晨,我早早来到学校,打开教室的门,有几个孩子陆陆续续地进了教室。

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准备让学生们去晨跑,而是站在讲台上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他们有的在整理自己的书包,有的在和同学愉快地谈论着什么,甚至还在手舞足蹈,只有两三个同学在为没来的同学摆放桌椅。

为了值日方便,值日生每天放学后做值日时总会把椅子放到课桌上,再把课桌推到一起,这样每天早到的同学就会主动把桌子拉开,再把椅子放下来。

这时,我发现了石小勇,他正在把桌子拉开,又把椅子一把一把地放下来,他个子不是很高,搬起椅子来有些吃力,但看他小心翼翼的样子很是认真。

别的孩子都在大声说笑着,只有他在默默做着这些事。

过了一会儿,椅子都放下来了,他回到了前排的座位上,他好像又发现了什么,重新回到教室后面,把桌椅又重新调整了位置,而且排列的非常整齐。

他那不紧不慢的动作,仿佛在闪烁着光芒,照亮了我的眼睛。

多可爱的孩子呀!

晨读的铃声响了,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表扬他。

当他听到我说出他的名字时,那紧绷着的白白的小脸上慢慢绽出了甜甜的笑容,那甜甜的笑容漾进了我的心里。

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和他一起分享这幸福的时刻。

他平时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也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

但现在,我和他一样高兴!

因为我能感觉到,我找到了蕴藏在他身上的珍宝,点亮了一颗稚嫩的童心,它将带着更多的爱和信心去迎接明天。

在第三节体育课时,有许多孩子忍不住悄悄说起话来,他也与旁边的同学玩了起来,当我用微笑的目光注视他时,他发现了我,有些羞涩地朝我一笑,马上做好了动作。

用爱教育每一个孩子。

让每一个孩子都在爱的雨露中成长。

做为一名教师,这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

学会雕琢——让坏孩子当自强

刘晨,今年14岁,男孩,长着一张略黑的脸,眼睛大而亮,眼神中总是透着一股幼稚单纯的目光,说起话来不紧不慢,就像是领导作报告,中间还偶尔夹着个“啊,唔”等表示停顿的词语。

他说话有一个习惯动作,就是爱搔脑门。

每当遇到不好回答的话,就绕着弯地和你兜圈,或者支支吾吾地,要么抛给你一个难以捉摸的微笑,以此来分散你的注意力,就像乌贼,放出一股黑雾,趁机逃命。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真的常常“中计”。

别看刘晨个子不是很高,但心却灵着呢。

他的脑子很好使,常常是不怎么听课也能学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东西。

因此,上课时他更多的时间是用来搞些“发明创作”。

比如回头看上背后女同学几眼,说上几句玩皮话;拿出一个橡皮,抛到邻桌,再找借口要回来;更烦人的是这个“小刘”同志做事拖沓,动作迟缓得惊人。

每次排队,最后一个要等的人就是他;每次交作业,最后一名当然也是他,这时,只要你说一声:

“刘晨,快点,好不好!

”他总是微笑着回答:

“Yes,Sir”,接着站起来给你毕恭毕敬行一队礼。

只要他心情高兴,其实写得也挺快。

后来,我琢磨出来了,这家伙味口较特别,吃软不吃硬。

没办法,还只能顺着来

自从接管这个班,刘晨同学自然就成了我的重点“治疗”对象。

他的病情可真够复杂的,是“综合症”,一天半月恐怕难见效。

我虽然医术不高,但却有耐心,我相信,治“心病”得用“心”。

下面就刘晨同学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一些小故事:

故事一“刘晨要上台表演啦!

主题班会到了,我为班级学生安排了一个跆拳道表演。

虽说是班会,但老师和同学们都很重视。

不但要表演还要穿插个小节目,我想也是的,孩子嘛,喜欢热闹,不如让他们来个踢板表演吧。

主意拿定了,动作和表演者也选好了。

孩子们都很高兴,可是这由谁去拿板呢?

我可真犯愁。

“同学们,这个表演需要一个拿板的人,并且有一定的危险,很可能踢到拿板的人。

你们谁愿意报名?

”话音刚落,同学们的手“唰”地都举起来了。

一看,刘晨举得最高。

口里还在叫着:

“老师,我来。

”我心一动,说不定这家伙还真行。

“刘晨,你来试试。

”话刚说完,刘晨一个箭步跑上讲台,装模作样地模仿起我示范的动作。

别说,还真不错。

“好,拿板的重任就归你了。

事后,我又觉得自己是不是太武断了,同学们也提醒我:

“王老师,刘晨到表演时要是不听指挥怎么办?

那我们班多丢人哪?

换另外一个同学吧”。

可我思前想后,我还是坚持自己第一感觉。

排练期间,刘晨还真的够意思。

不但能合上表演者,还能自己控制去找踢板人的腿,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可怕,行为乖巧了许多,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正式表演开始了,我是千叮咛万嘱咐。

没想到,这家伙真争气,居然没出一点错,比我想象的要好的多。

表演后,我们班还得了第二名。

瞧把刘晨乐得……看到刘晨精彩的表演,其他老师对他也刮目相看。

成功的表演初步改变了刘晨同学在全班的坏印象,同学们终于看到了他可爱的一面。

信任是最好的良药,他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甚至改写一个人的命运。

老师的信任,同学的支持使他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故事二“刘晨,加油!

学校迎新长跑接力报名工作开始了。

选手基本已定,头一棒可真找不到人,孩子们都说自己的能力不行,缺乏速度。

这可怎么办?

我是体育老师,我了解情况,真希望能发现几根好苗苗。

“老师,刘晨其实跑得挺快的。

”“是吗?

”我吃了一惊,没想到这家伙不但能跳,还能跑。

“第三节课,我们到操场试试,刘晨,你也去。

”我想好好看看你的本领,据同学们说,这家伙长着一对飞毛腿。

第三节课到了,全部队员全站在跑道上,刘晨也在其中。

预赛开始了,只见小刘同志撒开双腿一个劲地往前冲,跑了个第二。

“好,刘晨,你就跑第一棒,好吗。

”刘晨也好像今天才发现自己的跑步才能,看到同学们投来敬佩的目光,激动得脸放红光。

“平时有空,就到操场的练练,正式比赛时,不要偷懒,不要怕累,你一定行。

老师给你加油。

给我拿个奖来。

”我用鼓励的口气拍着他的肩膀,下命令似的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接力比赛,刘晨同学居然不负重望,第一棒就跑了第一名。

并且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班获得了最终的第一名。

美好的东西需要人去发现。

发现是教育的前提。

记得一位美学家曾说过: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想,用在教育上,是否可以理解为:

“孩子的身上不缺少美德,而是缺少发现。

”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接触,才能看到心灵的真实。

刘晨和我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近一年的了解和接触,我慢慢地喜欢上了这孩子,他也不再是我们班的坏孩子。

说真的,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的闪光点:

聪明、活泼、大胆,有个性,思维敏捷。

喜欢听好话,能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知错就改。

心地善良,心胸坦荡。

我相信这样一句话:

玉不琢不成器。

但该如何去雕琢呢?

不是生硬地去雕琢,而是雕琢者用心去发现,用情去融入,用慧眼去发现他的美丽,也只有这种雕琢才能闪动灵性的美。

成功教育——将自己融入孩子的内心

我班的王媛媛同学,性格倒是很乐观,就是太幼稚。

在她的头脑中没有什么事是特别重要的,上午说的事下午她就忘,叫到面前时还总是一脸无辜的表情,有的时候,我真对她感到有些束手无策,于是我想,能不能可以试着改变一种沟通方法呢?

美国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众所皆知教育与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的。

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以促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

于是,我每次面对她的时候,虽然她的表现很不好,但我也尽力克制了自己要发火的冲动,没有板脸,没有疾言厉色,心平气和的和她谈心,一发现它有进步便在班里进行表扬。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还做着下面的几项工作:

一是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崇高的教育爱亲近她,并多与她谈心,尽量使自己成为一个她足以信赖的亲人角色。

暗地里组织班委成员,给她送去同学的温暖,如送些小礼物、邀她做游戏、一块儿完成作业、结伴到附近走走等等。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取得其家长的配合,用学校与家庭的合力,促其敞开心灵,还她一个乐园。

进行“qq”的“日记对话”,进行心灵对白。

所有这些,旨在让她感受老师圣洁的教育爱,让她感受集体的温暖情。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这个孩子变了,她开始很用心地听我的话,用心的去记我交代的每一件事情。

下课的时候,她再也不是畏畏缩缩的,而是大大方方的和同学们一起玩,竟然还邀请我和她一起踢毽子。

这件事让我深深地感到:

学生需要为师者走近自己。

这种走近是情感上的走近,是心灵上的挨近,精神上的靠近。

为师者要时刻怀揣着一颗尊重学生的心,做一个学生可信赖的朋友。

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

在他们茫然时,做他们思想火把的点燃者,等待他们的顿悟;在他们“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做他们前进路上的向导,陪他们一起体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在他们快乐或痛苦时,和他们同喜、同怒、同悲、同乐。

闵宪奇变了

这个题目源于一个学生的作文,可以说也是我教育成功的一个小事例。

闵宪奇是我班的一个男孩子,性格有些内向,但爆发力比较强。

以前,闵宪奇上课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不爱发言。

课间活动时,常因为和同学玩耍发生攻击别人的事情,屡次劝说效果都不太好,使我很伤脑筋。

后来,我在课上及课下,都偷偷地观察他,发现他上课时总是愣神,课间活动时,只要学生招急了他,他便动手打人,而且力道不小。

我和他妈妈取得了联系,她妈妈告诉了我详细的情况。

原来,现在的妈妈工作很忙,很少时间管孩子,虽然从小抚养他,但终究有些隔阂。

从她妈妈焦急的眼神中,我体会到家长的爱心。

于是,我更加注意这个孩子了。

在一节体育理论课上,我让闵宪奇回答问题,他的声音特别小,我走过去,在他耳边悄悄地对他说:

“大声点好吗?

”闵宪奇红着脸点点头,又开始回答了,这次他的声音特别洪亮,我用温和的语气说:

“请坐,以后也要这样呀!

”大家都给他鼓掌。

从那以后,他上其他课回答问题声音特别洪亮,举手也积极了。

于是,我发动孩子们以“xx变了”为题,写写闵宪奇。

当一篇篇文章反映出他的变化时,当他听了同学们的作文时,我看到他眼中闪动着自信。

一天放学,闽宪奇的妈妈和我说:

“老师,闵宪奇这几天变懂事了,写作业积极了,也特别听话,他告诉我同学们写作文都写他是好孩子,他还说以后他要越来越好。

”看到家长眼中的笑意,我的心也轻松了许多。

有的时候,不经意的一个举动,就有可能影响一个孩子一生。

作为教育者,多放“心”在每个孩子身上,这是我们的职责呀!

关心学生——从生活中去发掘

朱康奇:

女,15岁,父母都是工人,平时工作很忙。

基础情况:

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爱管别人的事情,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不强,课下说话比较大胆,课堂上却思想常开小差,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不理想,有着较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属于多动症但不严重。

父母对其学习比较上心。

存在问题:

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常开小差,经常与同学讲话,无法约束自己。

课下作业拖沓,不及时完成作业的现象严重。

对其进行说服教育、表扬鼓励,奏效的持续性短,学习成绩不太理想。

孩子在家庭中的依赖心理较重。

家庭因素:

(1)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存在一定问题。

一开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特别是母亲,但耐心程度不够,看到孩子作业出错、学习不理想,便经常发火,大声训斥,罚写,加上孩子比较任性,听到训斥就使性子,致使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作业出现拖沓现象。

(2)孩子比较任性,不时便在家中大耍脾气,使父母感到束手无策。

由于过去家长对孩子的恣肆放纵太过偏袒,使孩子小时形成蛮横、任性的性格,再加上独生女宠溺的心理。

长此以往造成父母对孩子的固执、任性无计可施。

采取的措施:

(1)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

培养她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她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2)让她担任班级中的劳动委员,培养她的责任心。

我在班中设立了各种的奖项。

看到朱康奇有了些进步的时候,我就奖励,督促她按时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关心班集体的责任心。

(3)与父母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

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并且做到定期与父母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

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学生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孩子在中学阶段,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责任心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表扬、鼓励是使孩子健康、全面成长的法宝,我们在表扬、鼓励孩子方面决不能吝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们时刻不能忘记对家长的指导、帮助,特别是针对那些自身素质不高的家长。

表扬和鼓励不但对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非常重要,对家长依然关系重大。

针对多数家长偏面追求分数、只注重孩子眼前发展的现象,我们应该大力宣传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走出误区,着眼于孩子未来、终身发展的教育,使每个孩子的身心都能健康的发展,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下一步的打算:

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她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

宽容最美——细节决定你和学生的感情

2008年3月22日下午,我早早来到办公室,端了一杯水来到教室准备收体育计划。

当时交计划的学生把我挤得水泄不通,我隐约看到有很多学生在讲桌前不知在做什么?

好像在翻语文练习册,又好像在找什么东西,只听见“哎呀”一声,大家都围了过去,你一言他一语地说到:

“水洒了”“练习册都湿了”“快拿毛巾”“哎呀,我的练习册”……正好这时钱也收完了,我马上走上讲台,当时我真想狠狠地嚷他们,可再一看看讲桌,早已被大家擦得干干净净了,练习册呢?

也被大家转移到了袁冶的桌子上﹙挨着空调﹚,我的杯呢?

也早就被大家放到了别处。

大家似乎看出了我一脸的不高兴,不敢大声说话。

在小声地你一言,他一语地说道﹕“老师练习册都湿了怎么办?

”“都怪李亚敏”张楠眼睛红红地说﹕“老师我的练习册全湿了”而我呢,这时什么也没说,只是把湿的练习册放到了空调下。

快上课了,我看到张楠埋怨了一通李亚敏,回到自己座位上在哭,其他学生也在李亚敏那散开了。

李亚敏呢,眼睛当然红红的,泪水在眼里直转。

其实我当时真想把那几个调皮鬼揪出来,可现在看到李亚敏,大家都在责怪她,她一定也在自责。

此时的我站在讲台上向大家道歉﹕“我不该把水放在那,罪魁祸首是那杯水,可水又是我放的,我相信有些同学只是想替我收拾一下讲桌,结果不小心才碰倒了水,才导致大家的书湿了我最应该向大家道歉。

”“对不起”。

说完我听到的是“没关系”,看到的是张楠笑了,擦干了眼泪。

我又说﹕“我不希望看到因为我的过错而让平日里的好姐妹闹不愉快。

”这时李亚敏扒在桌子上哭了,没有声音,可从她抽搐的动作我感觉到了。

我认为这种处理办法既告诉了大家以后做事要小心,又维护了李亚敏的自尊心。

不用发火她自然知道错了,同时又化解了大家心中对李亚敏的责怪,最主要是让李亚敏和张楠心中的矛盾不解而开了。

这不是一举多得吗?

岂不是比大发雷霆要更好。

虽然我来到上庄中学只有一年,可在这一年当中在侯老师的帮助下,我结合我的方法,确实改变了一些孩子。

以上只是少部分学生的改变,还有很多。

今年的第一场雪下过后的第二天,我和侯老师亲自去王磊家家访,有人肯定会说我们有病,天气那么冷路也不好走,干嘛还要去家访,因为我们答应孩夜答应家长那天晚上去,天气固然冷,路面固然滑。

可我们这样做却赢得了孩子和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对我们的感激。

王磊的家长见到我们后特别激动,经过短暂的20分钟谈话后,家长和孩子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20分钟的谈话换来的是一个孩子的成功,经过这次家访,孩子在11月月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我看来,对待学生就是无私“带着一颗心来,不衔半根草去。

”无私还在于,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不理智之前,还是被误解之后,我们都得一味地奉献付出,决不可以把对学生的爱与自己的个人目的和利益联系起来。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了解学生。

请用我们的爱,去感染一群群天真的孩子;用我们的爱,去洗刷出一片明净的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