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树人大学城建学院第三个四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0221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树人大学城建学院第三个四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树人大学城建学院第三个四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树人大学城建学院第三个四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树人大学城建学院第三个四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树人大学城建学院第三个四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树人大学城建学院第三个四年.docx

《浙江树人大学城建学院第三个四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树人大学城建学院第三个四年.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树人大学城建学院第三个四年.docx

浙江树人大学城建学院第三个四年

浙江树人大学城建学院第三个四年

(2008-2012)发展计划

 

(2008年12月经院学术委员会、院务扩大会联席会议讨论通过)

 

一、合格本科院校建设计划回顾

2003年学校升本以来,城建学院在校董事会和领导班子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坚持“崇德重智、树人为本”办学宗旨,认真实施学院2003-2007年发展计划,各项事业取得较好发展。

伴随着学校“升本”、“迎评促建”及“实现转型”等阶段性目标的提出和实现。

全院广大师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总体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教育部[2007]1号、2号文件精神,努力践行教学质量工程,坚持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长的治校方略,紧紧围绕教学工作这一中心,着重抓好了学科及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等工作,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回顾四年来办学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学科及专业建设

2003年,新城建学院组建初期,学科意识淡薄,专业除“城市规划”03年九月首次招生外,其他十个全是专科专业,涵盖多个门类,与学院师资队伍力量水平不相适应,专业整合的任务非常艰巨。

学院充分发挥全院师生的智慧,广泛调研、开门办学,多次对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等进行专家咨询和论证。

召开学院教学工作会议进行专门研究,开展人才培养目标的大讨论等工作。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学院已逐步明确并初步建成拥有土木工程和建筑学两大一级学科支撑下的三个本科专业和七个专业方向。

学院06年开始全部招收本科生,实践证明,学院作为全校最早实现本科化招生的学院,符合建设和发展的方向,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符合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006年6月土木工程专业被列入校级重点专业。

与其同时,“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学科2008年分别被列为校级重点学科(A)和(B)。

2、师资队伍建设

03年9月新城建学院组建时专任教师力量薄弱。

近四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师资工作,积极贯彻学校“培养、录用、引进、调整”的师资工作方针,共引进了博士5位,录用硕士研究生16名,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各1名。

培养方面,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硕士学位。

选派教师通过进修等方式实现转型调整。

同时,学院将进一步加大教师向高级职称,尤其是正高晋升的支持力度,为改善学院专任师资队伍的学历和职称结构而努力。

学院在引进师资的同时,在培养和调整知识结构方面,采取了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一步抓好在职教师的业务培训与提高工作。

先后选派访问学者6名,高级进修1名,脱产进修3名。

到设计院工程一线进修5名,跟外聘名师全程听课6名,年轻教师到实习基地锻炼2名。

从实践的情况看,这些措施对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成效明显。

与此同时,学院聘任了六位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家(政府官员、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作为专聘教师,并成立实践教学委员会,为我院的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学院特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伟明总规划师、全聘建筑学专业卜菁华教授、全聘城市规划专业王士兰教授等,同时聘请浙江大学原土木系主任舒士霖教授、原建设厅长魏廉教授等组成学院教学督导组,在这些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课堂教学质量及毕业生实习指导等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

3、实验室与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由于历史原因,学院组建当初仅有2个可运行的实验室,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去甚远。

根据学科、专业建设,招生规模、培养目标的需要,学院制订了“工程实验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从04年开始,先后申报并建成:

“工程测量实验室”、工程地质实验室、“土工试验室”、“建筑CAD实验室”、“土木工程(建筑)材料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工程设计实验室”等八个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模型实验室”正在建设中,“工程结构实验室”现进入申报准备阶段。

学院建成的实验室,基本涵盖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两大一级学科,总建设经费近1000万元,同时通过努力将北京工业设计院杭州分院引入校内,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建筑工程类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

学院发挥引进教师的优势,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2006年我院代表队在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夺得三等奖,实现了浙江树人大学在同类奖项中零的突破,2007年,由赵伟博士指导的代表队再次取得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2008年,代表队又一次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这些成绩得到校领导和教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省内其他高校同行的好评。

为实现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占25%的目标,学院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学院现已建成海宁实习基地、温州综合实习基地、北京工业设计院杭州分院、宏丰钢构实习基地等校内外实习基地10家,全部投入实运转,效果良好。

基地的建成,是城建学院牢固树立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贯彻落实教育部1号、2号文件精神,践行“教学质量工程”、勇抓内涵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实际行动,也与城建学院培养面向基层、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一线工程师”和现场高级施工管理人才的定位相适应。

学院为保证毕业环节的培养质量。

从06年下半年开始,先后针对03、04级本科毕业生联系了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地的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绍兴华汇工程设计集团等15家设计院所,统一安排毕业生到以上单位进行毕业实习、设计,并在实习单位答辩。

从运行情况看,这一方式得到了学校肯定、用人单位认可、学生和家长满意的良好效果。

4、学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开拓,重视民生

学院通过继续教育(上岗证培训班)、实验室开放、树大园林建筑设计所等渠道,充分发挥全院资源和每位教职工的聪明才智,积极做好创收工作。

5、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从现实情况看,要建设合格的、良好的本科学院,仍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如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偏少,现代教育理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深化改革。

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不够,多方争取办学资源的能力需要大力加强。

管理力量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学院日常教学环节还面临巨大的运行压力等。

二、学院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第二个四年计划实施期间,我院在科研、师资、管理及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经过四年的探索实践,整合了专科专业,形成了全校首个本科化招生学院,目前主要有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和建筑学3个本科专业,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6个专业方向,主要为我省工程建设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需求与日俱增。

十七大也将高等教育发展,尤其是社会力量办学提到了新的高度,国家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力度将逐渐加大。

我校将在08-09学年进行本科教学水平的评估,这些都为我院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许多挑战。

1、学院发展面临的机遇

我省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事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

我省的“十一五”规划对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关乎民生大计的房地产建设者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杭州地铁一号线已经开工,计划2010年建成通车,二号线也已经开始进行地质勘察,其余的6条线路也将逐渐开始进入建设期;规划中的沪杭、杭宁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也将于“十一五”期间开工;规划要求“十一五”末,我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0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3500公里、准四级以上标准化公路通行政村率达到98%;众所周知,由于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到我省就业、创业,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迅速,这使得我省的房地产业始终保持旺盛的需求;另外,省“十一五”规划要求在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将廉租住房逐步扩大到城镇非低保家庭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着力解决引进人才和农民工等方面的居住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必将为我院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就业天地,同时也为我院的教师参于相关的科研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我校为迎接教育部本科办学水平评估工作,制定了以建迎评工作的相关细则。

在这个细则中,学校规定了每个专业应该达到的最低师资要求,也为各学院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相关经费,对一些关键人才的引进提供了“绿色通道”。

我院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时机,使我们的办学水平上升一个台阶,引进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为我院在第三个四年发展计划期间取得更大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院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在学校的“第三个四年发展计划”中提出在到2012年,实现我校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达到15000的目标,其中本科生12000人,专科生3000人。

城建学院要达到1500人的规模,而根据我院现在的老师规模和专业数量,要达到这样的规模,就很难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渐实现,人才的竞争也必将处于白热化。

如何突出我们的竞争优势,将成为提现我们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挑战。

由于我们学校的民办性质,将有一部分教师是从在杭的其他高校或工程单位外聘,教师水平的高低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办法水平,因此如何形成一批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另一方面做为一个新办本科学院,我们在人才的储备方面也显得不足,尤其是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而培养的双师型教师更少。

三、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总体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以学校“第三个四年发展计划”为指导,坚持“崇德重智、树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改革、建设和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为浙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2、总体发展目标

在提前实现本科化教学的基础上,紧跟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学院逐步朝系制方向发展(含土木、建筑、城规三个系),今后四年要进一步加快内涵建设,通过多方调研,把学院建成一所办学功能基本完备、办学设施基本齐全、符合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进的办学理念、在省内同类学院当中有一定特色的建筑工程学院。

3、主要发展指标

(1)人才培养

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一线工程师)。

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加快本科专业建设进度,适度扩大本科教育规模;到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达到1500人左右。

(2)专业建设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增加专业数量,彰显专业特色。

到2012年,新增本科专业2-3个(风景园林、建筑钢结构、工程管理、交通土建等),使本科专业总量达到5—6个;争取省重点专业1个(从突出特色方面入手)、校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校重点专业1-2个。

争取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升格为五年制办学。

(3)科学研究

要坚持把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作为学院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职能,稳步提高科研水平和实力。

到2012年,力争当年科研经费总量(在研经费存量)突破400万元(其中横向课题经费250-300万,纵向经费150-200万);争取实现国家级项目0的突破;第三个四年计划期间新增省级科研项目3-5项;地厅级项目8项。

年均发表学术论文25篇以上,其中一级刊物以上(包括被转载与索引)的论文达到5篇;争取四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项(含教学成果奖)2-3项;申报专利2-3项。

(4)学科建设

根据我院发展水平和现有专业的办学能力,在结构工程校级重点学科(A)、岩土工程校重点学科(B)和土木工程校级重点专业的基础上,积极扶持建筑学科的建设,力争到2012年实现学院省重点学科0的突破,建设校级重点学科2个;1-2个学科具有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能力,进入学校硕士学科群培养梯队,或与省内外其它高校合作,开展研究生的联合招生培养。

(5)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与学院发展相适应的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富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建立一支业务精湛、保障有力、勇于奉献的实验技术队伍。

到2012年,纯专任教师达到50人,其中博士10人以上,正高职称教师5人以上。

(6)实验室建设

目前,我院已建成工程地质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土工试验室,建筑材料实验试,材料力学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建筑CAD和工程设计中心共8个实验室。

按照我院本科专业配置(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对实验室建设的要求,在本计划年度内,要完成结构实验室、建筑模型实验室和建筑物理实验室的建设,以满足对合格本科生培养的要求。

(7)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立足“走出去”办学的思路,在已建的温州综合实习基地、北京工业设计院杭州分院等九个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新建实习基地,到2012年,使实习基地总数达到20个。

(8)思政及学生工作

根据校第三个“四年规划”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服务工作要求,学院以“促进学生习惯养成”为主题,努力培养文明守纪、心理健康、自信向上、朝气蓬勃、和谐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坚持“创新”的工作思路,扎实抓好学风建设,深入“明得、成才”教育。

加强师德教育,明确师德要求,促进教师爱岗敬业。

培养开拓创新骨干队伍。

认真做好党建、党务工作。

学院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努力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模式。

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主动关心师生与员工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

积极构建品味高雅、富含人文精神、具有浓厚氛围的校园文化,促进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

针对学院目前发展面临的形势,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树立忧患意识,有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相信通过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合格本科学院建设定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浙江树人大学城建学院

   2008年11月

 

附表:

表1:

专业建设年度计划

年度

计划数

新增专业

新增专业方向

备注

08-09

1-2

风景园林

建筑钢结构

1、到2012年申报省重点专业1个校重点专业1-2个;

2、进入创新试验区1个。

09-10

1-2

交通土建、工程管理

10-11

1-2

建筑钢结构

11-12

1-2

工程管理、

表2:

科学研究年度计划

年度

科研项目

科研经费

发表论文

教学科研成果奖

申报专利

省部级以上

地厅级

纵向

横向

一级(含索引)

二级

08-09

至08年12月底,在研经费已达到126.2万(其中横向经费50.8万)

5-8

20

09-10

1-2

2

50

50-100

5-8

20

1

1

10-11

1-2

2

20-50

50-100

5-8

20

1

1

11-12

1-2

2

20-50

50-100

5-8

20

1

1

表3:

学科建设计划

年度

校重点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

研究生培养计划

A

B

A

B

08-12

1

1

1

进入校硕士学科群培养梯队,开展与兄弟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生

表4:

队伍建设年度计划

年度

高级职称

博士人才引进

备注

正高

副高

08-09

1-2

3-6

2-3

1、除了自身努力,提高队伍的职称结构外,也要积极开拓,引进校外优秀的教授或教授级高工来校工作。

2、副高职称计划根据博士人才的引进情况确定

09-10

1-2

2-3

2-3

10-11

2-3

2-3

11-12

1-2

3-5

2-3

表5: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年度

实验室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

备注

08-09

建筑模型

1-2

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的建设要根据专业建设计划进度作适当调整,

09-10

建筑物理

2-3

10-11

结构实验室

2-3

11-12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