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网前端接入系统施工验收规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0194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网前端接入系统施工验收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天网前端接入系统施工验收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天网前端接入系统施工验收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天网前端接入系统施工验收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天网前端接入系统施工验收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网前端接入系统施工验收规范.docx

《天网前端接入系统施工验收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网前端接入系统施工验收规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网前端接入系统施工验收规范.docx

天网前端接入系统施工验收规范

全球眼客户端系统施工验收规范(1.0)

为了保证全球眼业务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客户端子系统安装的规范化、标准化,杜绝工程遗留的隐患,做到系统安全适用、确保质量,提升客户的感知度,特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客户端设备安装要求

客户端设备保括外围设备(摄像机、云台),用户接入设备(编码器、光猫、OMU、ADSL调制解调器),用户中心机房设备,用户监控中心设备四个部分。

对图像质量、时延等要求较高的客户(公安、交通部门),可以采用光端机(光电收发器、EPON设备)将视频信号直接引入用户监控中心的分布式组网方式,此时,由于用户中心端设备数目、种类较多,宜建设用户中心机房或利用客户已有机房。

用户接入方式分为光纤、铜(电)缆两种物理接入方式,其中光纤接入包括光端机接入、光纤收发器(光猫)、EPON接入方式;铜(电)缆接入方式包括ADSL、LAN、E1等接入方式。

一、总体要求

第1条安装人员在客户端进行设备安装时应遵守划定范围,在设备安装前必须征求客户意见,明确设备安装位置,接电源位置,信号线在客户端的走线方式和走向等。

第2条设备安装中应严格按照合同、设计中确定的设备种类、型号、接口类型等进行施工,发现不符时应暂停施工,及时向派单部门反映。

第3条进行设备安装前,应对用户端设备的使用环境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用户电源、接地、环境温度、湿度、防尘情况。

环境检查完成后,应作记录,并将记录结果在最后的开通交付报告中标识、注明。

第4条在设备安装前,应按厂家使用说明书中的安装步骤,利用设备面板上开关,进行相关自检测试,如设备指示灯能按照要求正常工作,则设备通过自检。

如设备指示灯不能按要求正常工作,则不能通过自检,应进行故障判断及排除,必要时与设备厂家联系。

二、外围设备安装要求

外围设备(摄像头、云台)必须符合集团公司相关的技术规范,对于部分租用业务方式用户,客户经理应尽量引导其使用集团公司或省公司推荐品牌的摄像机、云台。

夜间监控需要配置照明设施或采用具有红外功能的摄像机。

第5条在搬动、架设摄像机过程中,不得打开镜头盖。

第6条安装前需将摄像机逐个通电进行检测和粗调,在摄像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检查云台的水平、垂直转动角度,并根据设计要求定准云台转动起点方向。

第7条检查摄像机防护罩的雨刷动作,及防护罩内紧固情况。

第8条摄像机宜安装在监视目标附近不易受外界损伤的地方,安装位置不应影响现场设备运行和人员正常活动。

监控的地点没有合理的安装位置,可采用立杆的方式将摄像头固定,此时需要考虑立杆的高度以及承重(摄像机自身重量以及风荷载);安装的高度,室内宜距地面2.5-5m;室外宜距地面3.5-10m。

第9条电梯厢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电梯厢顶部,电梯操作器的对角处,并应能监视电梯厢内的全景;在高压带电设备附近架设摄像机时,应根据带电设备的要求,确定安全距离。

第10条对于重点监控区域,应通过将主备用摄像头监控区的交叉覆盖,保证主用摄像头出现障碍后,通过云台控制使备用摄像头能对该区域进行监控。

第11条若用户提出明确需求,室外环境下应采用室外全天候防护罩,防护罩具备雨刷、风扇和加热器,保证春夏秋冬、阴晴雨风各种天气下使用。

第12条摄像机镜头应避免强光直射,保证摄像管靶面不受损伤。

镜头视场内,不得有遮挡监视目标的物体;镜头应从光源方向对准监视目标,并应避免逆光安装;当需要逆光安装时,应降低监视区域的对比度。

第13条确定好安装位置后,首先对摄像机进行初步安装,经通电试看、细调、检查各项功能,观察监视区域的覆盖范围和图像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固定。

摄像机及云台的安装应牢靠、紧固。

固定摄像机时,镜头前部需要贴近护罩玻璃,已避免形成光晕现象。

第14条云台及云台解码器与摄像机的接线连接方式应具体严格按照云台解码器的产品说明书。

第15条外围设备之间连接参考对应设备产品说明书进行视频源线缆连接以及控制信号线的连接。

三、用户接入端设备安装要求

第16条用户接入端的电信设备必须设置专门的机柜存放,机柜应尽量设置在专用机房或闲杂人员较少光临的地点。

第17条机房内设置的机柜尺寸、高度应尽量与用户机房环境和谐,架内设备摆放整齐,面板保持在一个平面上,设备无积尘。

第18条露天安装的机柜应做到防水、防盗、防高温、防雷击,机柜应安装在挂杆、墙壁或水泥底座上,安装牢固,且色彩、尺寸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可过于突兀。

第19条在电缆性能允许的前提下,机柜应尽量接近摄像头放置。

第20条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为客户配置尺寸、功率合适的UPS设备。

第21条接入端的不同通信设备(如光端机、光电收发器/光猫、ADSL调制解调器、OMU等)应分别放置在机架的托板上,避免相互叠压,设备间距离应大于10cm,且摆放平整,固定牢靠。

四、用户中心机房设备安装要求(按需设置)

第22条中心机房应配置7x24小时电源及空调设备,机房温度应控制在15℃~25℃范围之间,机房内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30%~75%范围内

第23条中心机房安装综合机架,配置电源分配模块、ODF模块(4对光纤以上,不含4对)、DDF模块(按需)。

第24条机架尺寸、高度应尽量与用户机房环境和谐,架内设备摆放整齐,面板保持在一个平面上。

第25条设备间须留有2cm以上的足够垂直空隙,便于散热和维护,设备无积尘。

不同的通信设备(如光端机、OMU、光电收发器/光猫、编码器、解码器、交换机等)应分别放置在机架的托板上,避免相互叠压,须摆放平整,固定牢靠。

第26条对于中心机房有4个以上(不含4个)监控点的,其本地云台与光端机及编码器之间的控制线必须通过交叉配线模块进行分插。

第27条视频分配器、视频矩阵及存储单元应尽量设置在中心机房内部,单独列架,配置和安装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平滑扩容性,为系统留出足够的扩容空间。

五、用户监控中心设备安装要求

第28条不具备中心机房的客户,通信设备及音视频应设置专门的机架摆放,具体原则参见上节。

第29条用户监控中心应选择噪音小、地面干净、空间宽敞(12~50㎡),温度宜为16—30度,相对湿度宜为30%--75%的房间,照度在300~400LUX。

第30条监控中心宜采用进口防静电活动地板,安装高度为300mm;天花板采用铝合金针孔吸音天花,白色亚光;墙面采用易清洁的阻燃墙纸作墙面装饰处理;

第31条监控中心的其它设备和金属外壳必须做好等电位连接,以保证室内的人身和设备安全。

第32条控制台正面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M,侧面与墙或其它设备的净距,在主要走道不应小于1.5米,次要走道不应小于0.8米,机架背面和侧面距离的净距不应小于0.8米;

第33条监视器宜采用23~51CM屏幕的监视器,如果在射频传输方式中,可采用电视接受机作监视器,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大屏幕监视器或投影电视;

第34条控制台应安放竖直,台面水平,台内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应可靠,安装应牢固,内部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扭曲脱落现象;

第三章线缆布放与捆扎

一、布放总体要求

第35条信号线缆(视频线、控制线等)与电源线应分别采用2根管道进行布放,或分走道布放,间距应大于5cm,室内采用PVC管,进入机架的部分要加装软套,室外应采用金属管道进行布放。

第36条各类线缆长度应逐盘核对,并根据设计图上各段线路的长度来选配线缆,线缆要预留适当的长度,同一类型线缆预留长度要一致。

第37条架设架空电缆时,宜将电缆吊线固定在电杆上,再用电缆挂钩把电缆卡挂在吊线上;挂钩的间隔距离应宜为0.5-0.6m,根据气候条件,每一杆应留出余兜。

第38条墙壁电缆的敷设,沿室外墙面宜采用吊挂方式;室内墙面宜采用卡子方式。

墙壁电缆沿墙角转弯时,应在墙角处设转角墙担。

电缆卡子的间距在水平路径上宜为0.6m;在垂直路径上宜为1m。

第39条直埋电缆的埋深不得小于0.8m,并应埋在冰冻层以下;紧靠电缆处应用沙土或细土覆盖,其厚度应大于0.1m,并且压上一层砖时保护。

通过交通要道时,应穿钢管保护,电缆应采用具有铠装的直埋电缆。

转弯地段的电缆,地面上应有电缆标志。

第40条管道电缆或直埋电缆在引出地面时,均应采用钢管保护。

钢管伸出地面不宜小于2.5m;埋入地下宜为0.3-0.5m。

第41条跳线走线要符合规范,跳线必须从跳线环内整齐布放,横平坚直,跳线不得有接头或中间露出线芯的现象,不得将跳线横拉、斜拉,列间跳线要经过顶端的跳线环,绝缘层完整,不妨碍端子板(架)的翻转。

第42条宜避免线缆的接续,当电缆接续时应采用专用接插件。

线缆的固定、连接要注意牢靠,减少因接头松动引起的活动性故障。

第43条设备如上架,则在机架内,应从下至上(上走线)或从上至下(下走线)依次占用,以便线缆的布放。

线缆的布放须便于维护和将来扩容。

二、绑扎总体要求

第44条布放走道线缆时,必须绑扎。

绑扎后的线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

第45条布放槽道线缆时,可以不绑扎,槽内线缆应顺直,尽量不交叉。

线缆不得超出槽道。

在线缆进出槽道部位和线缆转弯处应绑扎或用塑料卡捆扎固定。

第46条线缆要分类绑扎,扎带间距均匀(线缆束直径的3~4倍),绑扎松紧适宜,无明显纽绞和交叉,做到美观安全。

第47条在分类绑扎线缆时,可根据情况,先将每根线缆多余部分用固定大小的圆圈进行盘定成束,注意弯曲半径符合规范,后利用绑扎带进行绑扎,避免线缆与其他线缆交叉、纽绞在一起,并将盘定线束合理地布放、固定,便于维护时对每根线缆的查对、更换。

第48条扎带扎好后,应将多余部分齐根平滑剪齐,在接头处不得留有尖刺。

三、光缆余缆、分纤盒、ODF相关规范(按需)

第49条光缆宜盘留,具体根据客户要求进行预留。

第50条纤芯熔接应确保质量,熔接损耗绝对值应小于0.1dB,不合格的需返工。

第51条纤芯在盘纤盘内,须按对照的纤序一一对应排列,盘绕半径不小于37.5mm。

第52条分纤盒,ODF,设备,以及之间的尾纤,在固定、布放时要注意安全,杜绝存在被挤压、被踩碰而将尾纤拉断的隐患。

四、尾缆、尾纤相关规范

第53条尾纤在槽道内、拐角处应加护套或线槽保护,或采用尾缆。

第54条对于切割后的护套,切口处比较锋利,要对切口包扎胶带,以保护尾纤免于磨损。

第55条护套中装载尾纤的数量不能过多,避免造成光纤挤压。

如,25mm直径的波纹管推荐最大装载尾纤数量为:

2mm直径光纤12根、3mm直径光纤8根。

为减少尾纤布放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用户中心机房,可根据业务发展情况,按照如上推荐,一次性将相应数量尾纤布放到位,便于以后扩容时逐步使用。

第56条护套伸入机架部分的长度以10cm左右为宜。

第57条光纤在布放时应注意弯曲半径不得小于4cm。

第58条尾纤不得用法兰盘对接方式进行延长(端口转换情况除外)。

第59条尾纤要与光设备、法兰盘连接牢靠。

五、信号电缆相关规范

第60条音视频、控制信号电缆芯线焊接要端正、牢固、焊锡适量,焊点光滑、不带尖、不成瘤形,避免虚焊。

屏蔽线要与接线端子外导体接触良好。

组装电缆插头时配件应齐全,位置正确,装配牢固,避免芯、皮短路。

第61条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宜留有1m的余量,不得影响摄像机的转动。

摄像机的电缆和电源线应固定,不得用插头承受电缆的自重。

第62条五类网线要按规范线序制作,要确保每根铜线与水晶头压接牢靠,音视频线、控制线及网线要与相关设备连接牢靠,设备连接电缆不得有中间接头。

第63条各种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直径的15倍。

第64条视频服务器到交换设备或路由器采用的非屏蔽五类及五类以上电缆跳线长度不宜超过100m;传送摄像机到视频服务器的视频模拟信号,一般控制在200m之内,采用SYV75-5,或SYV75-3电缆。

第65条前端设备(视频服务器)与云台解码器的控制信号线的连接以及线缆要求参考前端设备的产品说明书设备连接要求。

第66条前端视频服务器外接开关量输入输出控制信号线必须按照产品技术要求实施。

第四章电源、接地及防雷要求

一、电源、接地要求

第67条采用直流或交流电源取决于厂家设备的要求,采用直流电源时,必须使用设备厂家提供的有质量保证的电源模块;采用交流电源,应采用220V,50HZ的单项交流电源,当电压波动超出+5%~10%的范围时,应设稳压电源装置。

稳压装置的标称功率不得小于系统使用功率的1.5倍;交流电源口应增加防雷击电路,直流电源端口应增加浪涌保护电路。

第68条客户端设备侧的电源线原则上不允许复接,即某一设备的电源输入不允许是从另一个设备的电源接线输入端子处复接而来;设备使用的电源要安全可靠,注意电源插头与插座插接牢靠、电源线布放安全,必要时将电源插座上墙,杜绝电源线被碰而引起掉电的隐患。

第69条同轴电缆的外导体和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两端,均应和所连接设备的金属外壳的外表面保持良好的电气接触。

第70条客户监控中心(中心机房)所有设备均应接地。

第71条系统应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采用综合接地网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Ω。

第72条系统的接地宜采用一点接地方式。

接地母线应采用铜制线,表面应完整,无明显损伤和残余焊剂渣,铜带母线光滑无毛刺,绝缘线的绝缘层不得有老化龟裂现象。

第73条接地线不得形成封闭回路,不得与强电的电网零线短接或混接。

第74条接地母线应铺放在地槽或电缆走道中央,并固定在架槽的外侧,母线应平整,不得有歪斜、弯曲。

母线与机架或机顶的连接应牢固端正;电缆走道上的铜带母线可采用螺丝固定;电缆走道上的铜绞线母线,应绑扎在横档上。

第75条电源线、保护地线等应为阻燃型,不同电源线应分类采用统一线径、统一颜色,如保护地线、-48V直流线、0V直流线分别采用黄绿色相间、蓝色、红色的塑料绝缘铜芯导线。

(BVR-6mm2的铜线作为正常工作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如机柜外壳、立杆等)的接地线;工控机机柜内电源电涌保护器的接地线采用BVR-16mm2的铜线;BVR-50mm2的铜线作为系统接地引下线),设备的电源线以及接地端应有相应的绝缘保护,不可裸露在外,以免发生电源短路。

二、系统防雷要求

第76条进入客户中心机房或监控中心的架空电缆入室端,摄像机装于旷野、塔顶、或高于附近建筑物的电缆端,应设置避雷保护装置。

第77条室外型摄像枪(带云台)在解码器前端,需安装防雷器。

第78条在工控机/视频编码服务器视频输入端口每路安装10f/BNC信号SPD;在信号控制线上每路安装24DCP信号SPD;在雷击高发地区,可选用三合一型防雷器进行保护。

第79条防雷接地装置宜与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和地埋金属管道相连;当不相连时,两者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0m。

第80条系统的防雷接地与安全防护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第五章标签标识规范

一、总体要求

第81条标签要用打印字体,应清晰、正确。

第82条粘贴时应保证标签位置准确,方向端正,粘贴牢固;应注意所用标签完整干净,不能破损;标签尺寸大小适中,可用时间一般应保证三年。

如已粘贴标签剥落、破损、陈旧,维护人员应及时予以更换。

第83条机框式设备的每个模块要有标注(用户名称),标识大小、张贴要整齐划一,注意不能挡住设备指示灯。

第84条根据省公司大客户差异化维护服务的原则,现场标识应根据客户的差异化属性进行区别。

二、设备标签规范

第85条设备标签应在设备施工结束后粘贴完毕;固定资产标签应在投产转固完成后,根据财务部门管理要求,及时粘贴。

第86条设备标签内容应包括中国电信标志、客户名称、设备通用名称(或型号)和序号。

粘贴位置应醒目明了,首选在设备(机框)正面左上角处(如遇厂商规格标牌,紧靠标牌右侧粘贴),若正面不便粘贴,可粘贴在顶部。

第87条保修服务卡一般张贴于机架上边框正中位置(如遇厂商规格标牌,紧靠标牌右侧粘贴或与客户协商确定),内容包含中国电信标志、咨询电话、故障申报电话、设备使用注意事项等。

第88条视频分配器、矩阵由于端口较多,应打印一张较大的设备端口连接示意图,张贴于设备面板,以便于日常维护。

三、线缆标签规范

第89条客户端线缆标签分为光缆标签、跳尾纤标签、动力电缆标签、音视频电缆标签、控制线标签和网络线标签等,应在系统开通过程中粘贴完毕。

第90条光缆标签应包含如下内容:

中国电信标志、光缆名称、光缆编码、光缆段名称、光缆段编码和光缆容量;跳尾纤标签内容包括光纤光路名称、光路标识编号及业务、光路的收与发。

第91条所有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要求粘贴在线缆末端距离端头2cm处。

第92条PVC或金属管道走线管道两端应设吊牌,吊牌内容应包括管道走向、内部线缆的类型、数目等信息。

第93条音视频线标签内容包括摄像机、编码器及矩阵的的输入输出端口等信息。

第94条机房或监控中心内部的控制线应标签内容应包括对应的摄像机位置、ID以及编码器编号、端口等信息;网络线标签内容应包括交换机端口及对应的编码器、解码器端口信息。

第95条客户接入端编码器接入的摄像头数目如超过1个,则必须对控制线、音视频线张贴相关标签。

 

第六章工程验收测试规范

系统的工程验收应由工程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和本地区的系统管理部门的代表组成验收小组,按竣工图进行。

验收时应做好记录,签署验收证书,并应立卷,归档。

各工程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当验收不合格时,应由设计,施工单位返修直到合格后,再行验收。

一、传输通道性能测试

全球眼系统作为端到端应用系统,用户更多关注的是业务层的测试,传输通道测试可作为电信内部的验收测试项目,以对日后的维护、排障提供必须的参考数据。

如非用户提出明确需求,该项测试结果可以不对用户出示。

第96条针对光纤接入系统,可测试如下项目:

1)利用光源光功率计对采用光纤接入的系统应测试光纤的光功率指标,指标应符合所采用的光纤型号的技术标准(如G.652光纤在1310nm及1550nm窗口的衰耗值为0.34dB/km和0.2dB/km,G.655光纤的典型衰耗值为0.25dB/km),测试表格见下表。

光纤编号

光纤长度

光缆类型

实际衰耗值

是否符合标准

表6.1光纤性能测试表

2)对设备光口的性能进行测试,光接口性能指标按下表进行测试,指标应符合设备技术规定。

序号

项目

备注

1

平均发送光功率

实际测试,满足设备技术规定

2

接收灵敏度

估测,通过将设备收、发光端口加固定衰耗器后再进行环回的方式

3

过载光功率(可选)

估测,通过将设备收、发光端口直接环回的方式

表6.2光接口性能测试表

第97条全球眼网络测试应按照“关于印发《全球眼业务开通技术要求(暂行)》、《全球眼业务开通测试标准(暂行)》的通知”(有限互联[2005]42号)中全球眼业务开通测试标准进行。

节点一(节点名称):

接入设备名称和端口:

源服务器地址:

目的服务器地址

上行带宽

下行带宽

丢包率

网络时延

结论

□通过

□不通过

备注:

目的服务器地址建议为全球眼平台网关地址

表6.3网络测试表

第98条因为全球眼部分网络方案中使用了防火墙,所以对连通性有一定的特殊要求,为了测试这些特殊要求,特制定表格如下:

连接源位置

连接目的位置

连通性

结论

外网

内网

□连通

□阻断

□通过

□不通过

外网

DMZ

□连通

□阻断

□通过

□不通过

DMZ

外网

□连通

□阻断

□通过

□不通过

DMZ

内网

□连通

□阻断

□通过

□不通过

内网

DMZ

□连通

□阻断

□通过

□不通过

内网

外网

□连通

□阻断

□通过

□不通过

表6.4:

防火墙阻断及连通性测试报告表

二、系统工程质量测试

第99条系统的工程施工质量应按施工要求进行验收,检查的项目和内容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目

内容

抽查百分数(%)

摄像机

1、设置位置,视野范围

2.安装质量

3.镜头、防护套、支承装置、云台安装质量与紧固情况

10—15(10台以下摄像机至少验收1—2台)摄像机

4.通电试验

100

监视器

1.安装位置

2.设置条件

3.通电试验

100

控制设备

1、安装质量

2、遥控内容与切换路数

3、通电试验

100

其它设备

1、安装位置与安装质量

2.通电试验

100

控制台与机架

1.安装垂直水平度

2.设备安装位置

3.布线质量

4.穿孔、连接处接触情况

5.开关、按钮灵活情况

6.通电情况

100

电缆敷设

1.敷设与布线

2.电缆排列位置,布放和绑扎质量

3.地沟、走道支铁吊架的安装质量

4.埋设深度及架设质量

5.焊接及插接头安装质量

6.接线盒接线质量

30

光缆及尾纤(可选)

1、槽道内、拐角处保护

2、弯曲半径

3、法兰盘、衰耗器连接

4、光纤排列、布设、梆扎质量

30

标签管理

1、标签种类是否齐全

2、标签内容是否规范

3、标签张贴位置是否规范

30

防雷

1、架空电缆入室端、摄像机端

2、室外摄像枪

100

接地

1.接地材料

2.接地线焊接质量

3.接地电阻

100

表6.5施工质量检查项目和内容

三、系统的质量主观评价

系统质量的主观评价方法和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观评价应在摄像机标准照度下进行。

2)主观评价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视器,黑白电视监视器的水平清晰度应高于枷线;彩色电视监控器的水平清晰度应高于270线。

3)评价人员不应少于五名,并应包括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

第100条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可采用下表的标准进行评定。

项目

测试方法

评分

备注

图像干扰、损伤

将客户接入端图像传送至用户监控中心

□5分:

不易觉察;

□4分:

可觉察、不讨厌;

□3分:

明显;

□2分:

较严重;

□1分:

严重;

高于4分

图像连续性

将客户端前人走动的图像传送至监控中心

□5分:

很好;

□4分:

好;

□3分:

一般;

□2分:

差;

□1分:

很差;

对于光纤接入系统的应高于4分,ADSL及LAN高于3分

图像清晰度

将摄像机前大拇指指纹传送至监控中心

□3分:

全部指纹清晰

□2分:

部分指纹清晰

□1分:

完全不清晰

光纤接入系统要求高于2分

表6.6视频质量主观评分表

第101条部分用户接入端需要与用户监控中心进行实时音频对话,音频质量的主观评价应参照下表进行评定。

项目

测试方法

评分

备注

回音抑制功能

通过回音抑制深度评定效果

□3分:

无回音

□2分:

轻度回音

□1分:

重度回音

高于2分

语音质量

通过对端发言或DVD语音评定质量,从清晰度、可读度、自然度进行评定

□5分:

很好

□4分:

□3分:

一般

□2分:

□1分:

很差

表6.7音频质量主观评分表

四、系统的质量客观测试

第102条系统的质量客观测试应在摄像机标准照度下进行。

1)系统清晰度、灰度可用综合测试卡进行抽测,抽查数不宜小于10%。

2)当对主观评价的分级有争议时,可用仪器对系统的随机信噪比及各种信号的干扰测试。

3)对系统的各项功能应进行检测,其功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

项目

设计要求

设备序号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