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0056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1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2.docx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2.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2.docx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2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知识梳理]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1)商品

①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①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最初的物物交换。

②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

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产品。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越来越频繁,出现了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一般等价物:

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

③贵金属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货币产生。

(3)货币的定义:

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职能的含义:

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2)货币的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A.定义:

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B.原因:

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C.货币充当价值尺度,自身必须确定一种计量单位,即货币单位。

D.价格:

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E.货币充当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A.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B.商品流通: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C.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3)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之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3.纸币

(1)纸币的优点及其含义:

①纸币的产生:

金属货币——铸币——纸币

②纸币的优点:

成本低、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③纸币的定义: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发行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纸币的发行量如果小于这个限度,会引起通货紧缩,商品销售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帐、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信用工具

(1)两种结算方式:

①现金结算:

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②转账结算:

双方通过银行转帐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信用工具

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

A.信用卡的含义:

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

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

A.支票的含义:

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B.种类:

转帐支票;现金支票。

2.外汇

(1)外汇的含义:

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

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也叫汇价。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①内涵:

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

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对待金钱

第一,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人们的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第二,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即要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第三,对待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

[思维点拨]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用的物品人们是不会要的),作为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2)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表现在:

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

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1)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与其他商品不同,货币是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但与其他一般等价物不同,只有贵金属用来固定充分一般等价物时,才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货币可以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正确认识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汇率的波动对国内和世界经济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即货币对外贬值),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减少,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备增加,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资金外流。

(2)一国货币汇率上涨(即货币对外升值),通常会引起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国内物价稳定,国际储备减少,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吸引外资流入。

由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使它成为各国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如,为了刺激出口增长,往往采取直接宣布本币贬值即本币汇率下降的做法。

[点击误区]

1.商品与货币好似一对孪生兄弟,但不是同时产生的,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同时,国家无权规定其购买力。

3.信用卡和支票只是一种作用凭证,本身没有价值,因此不能充当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职能,也不能充当世界货币。

[典例分析]

[例1](2006年全国卷Ⅰ)有一道趣味智力题:

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

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

在获取这20瓶汽水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包括A

①商品流通②易货交易③货币支付④货币借贷⑤非现金结算

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②④D.②③⑤

解析: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所以①正确。

每两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这属于物物交换,即易货交易,所以②正确。

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这是货币支付,所以③正确。

货币借贷和非现金结算属于银行业务范畴,所以④⑤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例2](2006年江苏卷)下列有利于化解通货膨胀的措施是

A.调整汇率B.降低利息C.增发国债D.提高贷款利率

解析:

A与题意不符,B、C是化解通货紧缩的措施,只有D项符合题意。

提高贷款利率,有利于减少投资需求和货币流通次数,这样有利于化解通货膨胀。

答案:

D

[例3](2005年全国卷Ⅲ)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次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价值尺度D.贮藏手段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比较能力。

小张购买商品的活动中,货币执行的应是流通手段职能。

故应选B项。

答案:

B

[例4](2006年天津卷)犹太人有句名言:

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

卖豆子的农民如果没卖出豆子,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如果豆苗卖不动,可以移植到花盆卖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动,那么就把它移植到泥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长出许多豆子。

要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卖豆子的农民应该

A.等制作盆景时卖出B.等价格最高时卖出

C.等结出更多豆子时卖出D.在能够卖出时卖出

解析: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发展下去。

所以要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卖豆子农民应该在能够卖掉时卖出。

D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

D

[例5]我国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后,人民币对美元有所升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会使

A.出口商品获益增加B.同样数量人民币可兑换的美元更少

C.来华购物的外国游客增多D.同样数量人民币能进口的商品更多

解析:

人民币升值,外币则会贬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A、B、C三项的说法不符合人民币升值所带来影响的表述,均应排除。

本题应选D项。

答案:

D

[热点透视]

[背景材料]2006年5月1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节目,揭露了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造假药并导致人死亡的内幕。

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违反有关规定,将“二甘醇”辅料用于“亮菌甲素注射液”生产,导致多人肾功能急性衰竭,其中4人死亡。

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制假售假事件令人震惊!

2006年8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对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葡萄糖注射液(欣弗)引发的药品不良事件调查结果:

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违反规定生产,是导致这起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责成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的违法块规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分析点拨]

(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食品和药品更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注意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遵守市场交易规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

“齐二药”制售假药的行为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公平、诚信原则。

(3)“齐二药”制售假药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等合法权益,消费者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弱点。

“齐二药”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的行为,反映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5)克服市场调节的弊端必须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建立和健全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1.2006年2月17日,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报道,目前山东临沂市已有9万手机用户按包月方式订制了天气预报短信。

而由气象台开通的“121”气象声讯台则更为火爆,最高时一天曾经有75000人次打进电话,每年约有600万人次拨打该声讯台,查询天气情况。

材料中的“气象信息”

A.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

B.不是商品,因为它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C.是商品,因为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用于交换

2.货币出现的标志是

A.物物交换B.以一般等价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C.出现了金银等贵金属商品D.金银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3.端午节时,一些食品商和星级酒店推出了售价高昂的“鲍翅粽”、“鲍鱼粽”、极品粽子礼盒等应节商品,一个粽子标价500元,这500元是

①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②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③不具有一般等价物的职能④现实的货币

⑤观念中的货币⑥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④⑥B.①②⑤C.②③⑤D.①③

4.马克思称由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惊险的一跃”,如果不能成功实现这一跳跃,那么摔坏的将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这里的“惊险的一跃”是指

A.商品被生产出来

B.商品生产者成功地把商品销售出去,实现商品的价值

C.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D.商品的质量好、适销对路

5.2006年3月17日,欧洲央行公布数据表明,欧元正式装入欧元区12国老百姓的钱袋里后,欧元硬币共发行500多亿枚,纸币总数150亿张。

欧元从本质上说是

A.货币B.价值符号C.一般等价物D.商品

6.新版第五套人民币在保留原来券别的基础上,增加20元、50元、100元券,去掉2元、2角券,这说明

A.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值B.人民币币值降低了

C.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D.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随着我国信用卡使用的快速增加,信用卡领域的违法犯罪也随之增多。

为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中规定:

出售假信用卡最高判刑10年,使用骗领信用卡可判无期徒刑。

据此回答7—8题。

7.我国信用卡的使用快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A.使用信用卡能够节省交易费用

B.信用卡的功能全面,收款手续简便

C.信息技术的发展

D.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

8.国家之所以加大打击信用卡犯罪的力度,是因为

A.信用卡的安全性低,使用者众多

B.信用卡犯罪严重破坏了正常金融秩序

C.信用卡是国家强制发行并使用的货币符号

D.出售假信用卡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9.如果现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715元人民币,而过去100单位外币能兑换815元人民币,这说明外汇汇率,人民币。

A.升高升值B.跌落升值

C.升高贬值D.跌落贬值

10.货币出现以后,它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是财富的一般代表。

人们崇拜货币,这是因为

A.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B.货币是金银来充当的

C.货币也是商品,具有价值D.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

1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商品。

我们吃、穿、用、行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大多要到市场上去购买。

这告诉我们,作为商品

A.必须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B.必须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C.必须是用货币购买的D.是人们生产出来的一切劳动产品

12.货币没有臭味,无论从哪里来,一方面它代表已经卖掉的商品;另一方面.它代表可以买到的商品。

用公式表示即:

商品——货币——商品。

材料说明

A.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B.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C.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D.货币不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13.张大爷用卖大蒜得到的1610元,买了1台彩电。

在这里

A.1610元充当了大蒜与彩电交换的价格

B.1610元是大蒜的价格,又充当了购买彩电的价值尺度

C.“大蒜——1610元——彩电”叫商品流通

D.充当大蒜与彩电交换媒介的1610元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14.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

A.货币发行量是否过多B.物价是否持续攀升

C.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D.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

15.在核算一定时期的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是

A.口头结算B.现金结算C.实物结算D.转帐结算

16.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信用工具有

A.信用卡B.储蓄存款存折C.支票D.外汇

17.2005年7月21日起至2007年6月底,人民币升值5%左右,这意味着

A.人民币汇率升高B.我国经济发生较大波动

C.有利于适当扩大我国商品出口D.有利于适当扩大我国对外国商品的进口

18.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超过或小于这个限度,则会产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决定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那么对这三者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是

A.商品价格总额提高一倍、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则货币量提高一倍

B.商品价格总额提高一倍、货币流通速度提高一倍,则货币量不变

C.商品价格总额提高一倍、货币流通速度提高一倍,则货币量提高一倍

D.商品价格总额不变、货币流通速度提高一倍,则货币量提高一倍

三、简答题(2小题)

19.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见教材P12。

20.信用卡是一张形同身份证大小的塑料卡片,下面印有卡图、发卡机构的名称及标志、卡号等,背面有用于记录相关信息的磁条、持卡人的签名等。

1986年中国银行发行了人民币长城卡,此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相继发行了牡丹卡、龙卡、金穗卡。

截至2007年4月,我国发卡总量近11亿张。

信用卡为什么这样受人们的普遍欢迎和使用?

现金消费增加纸币的流通量,携带不安全,使用起来手续麻烦,增加收款的劳动量,也不方便购物。

而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省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四、辨析题(1小题)

21.纸币发行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

(1)纸币作为货币符号,无论发行多少都只能代表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2)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应当减少流通中的纸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3)纸币的发行量如果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商品销售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4)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数量的增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也会相应增多,因此必然要求增加纸币的发行量,这种增加应是好事。

因此,笼统地说流通中的纸币越少越好是错误的。

五、论述题(1小题)

22.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

我国2007年既不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也不会形成明显的通货膨胀,全年物价将继续保持相对平稳的小幅上涨趋势。

2007年货币政策延续2006年稳健的基调,保证其连续性;货币总量保持稳定适量的增长。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货币总量保持稳定适量的增长的必要性。

(1)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如果流通中货币量过少,商品交换受阻,会阻碍经济发展;反之,如果流通中货币量过多,则会导致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影响社会经济稳定。

(3)2007年我国经济将平稳运行,所以货币总量保持稳定适量的增长是必要的。

六、综合探究题(1小题)

23.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针对当前违法犯罪分子制假手段翻新,假币种类增多的态势,中国货币当局通过技术改造,对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进行技术改进,提高其印刷工艺,增加了防伪科技含量和防伪性能。

同时,国务院反假币工作联席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反假币工作的力度,坚决有力地打击各类假币违法犯罪活动。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人民币为什么能够购买商品?

人民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能在市场上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人民币的这种职能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

所以,人民币能够购买商品。

(2)国家为什么要坚决打击各类假币违法犯罪活动?

因为,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人民币的发行权属于国家,除国家授权外,任何单位、团体和个人都无权发行纸币。

一些不法之徒制造假币,牟取不义之财,增加了流通中的人民币数量,假币的存在严重损害人民币的权威和信誉,是严重破坏金融秩序,危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予以严惩。

(3)你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假币?

第一,充分认识假币的危害性,不持有、收藏和使用假币,一旦受到假币应立即送缴银行。

第二,掌握一些防伪知识,提高识别假钞的能力

(4)纸币被各国广泛使用之后,人们通常就称纸币为“货币”、“钱”,人们对于金钱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你的观点是什么?

第一,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人们的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第二,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即要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第三,对待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高考典题回顾

例1(2010·安徽卷)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这说明(  )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本质和货币的基本职能,重点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商品能否转化为货币,直接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否得到回报,决定生产者的命运,为此生产者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A正确。

B说法错误。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这里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C不选。

D不合题意,题中不是物物交换,是商品流通。

例2(2010·福建卷)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动车)开通后,福州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的讨论中,张先生说,我会选择动车,虽然它的价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时少。

李先生说,我会选择汽车,虽然它的速度没有动车快,但价格低。

由此可见(  )

A.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影响

B.商品价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质量的优劣

C.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生活中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乘坐动车还是汽车前往厦门”,既要注重效率,又要注重价格,即关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故选D。

A项与题目无关,B、C两项说法错误,需排除。

例3(2010·江苏卷)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

2007年8月24日,100美元兑换756.91元人民币;2010年5月4日,100美元兑换682.65元人民币。

这一变化表明(  )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经济生活计算题,考查对汇率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材料信息归纳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注意人民币汇率和外汇汇率的不同表示方法及影响。

题干中2010年5月与2007年8月相比,100美元兑换人民币数量减少,表明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因此选D。

A、B、C三项不符合材料指向。

例4(2010·四川卷)观察下图“重拳出击”,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国家调控房价是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自发要求 ②房地产商盲目追逐高额利润会推动房价高涨 ③房价过高会影响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要求 ④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国家必须及时干预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漫画题,主要考查国家宏观调控这一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国家宏观调控是自觉

利用价值规律、弥补市场不足的表现,而不是价值规律的自发要求,①说法错误。

由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滞后性,房地产商盲目追求高额利润会推动房价高涨,影响人们的住房需求,②③④符合题意,应选。

例5(2010·全国卷)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

A.4元、4元、60万元B.6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