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印度和中国的服务外包并比较其主要异同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0026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述印度和中国的服务外包并比较其主要异同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简述印度和中国的服务外包并比较其主要异同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简述印度和中国的服务外包并比较其主要异同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简述印度和中国的服务外包并比较其主要异同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简述印度和中国的服务外包并比较其主要异同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述印度和中国的服务外包并比较其主要异同点.docx

《简述印度和中国的服务外包并比较其主要异同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述印度和中国的服务外包并比较其主要异同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简述印度和中国的服务外包并比较其主要异同点.docx

简述印度和中国的服务外包并比较其主要异同点

题目:

简述印度和中国的服务外包,并比较其主要异同点。

服务外包产业的先行者印度

2010年印度服务外包产业收入为881亿美元。

包含的业务内容有:

IT服务、软件、产品与工程设计服务及研发、BPO和硬件。

其中:

服务收入760亿美元,硬件收入121亿美元。

硬件收入中的115亿美元为在岸市场收入,占在岸市场收入的40%。

离岸收入中硬件收入额为6亿美元,占离岸收入的1%。

印度的881亿美元服务外包收入中,在岸市场收入288亿美元,同比增长21%、离岸市场收入594亿美元,同比增长18.7%。

2010年,印度在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市场中所占份额,已由2005年的49%,提高至55%。

其中ITO占全球离岸市场份额的70%,BPO占全球离岸市场份额的34%。

5年来,印度涌现出一批具有极强竞争能力的服务企业,在全球市场与知名跨国服务供应商一起瓜分市场。

印度最大的服务企业TCS在2010年规模达到20万人。

2010年,印度的服务外包已覆盖到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设有五百多个全球交付中心。

到2010年末,印度服务企业雇佣的外籍雇员人数已超过6万人。

2010年全年印度企业先后进行了200起以上海外并购。

同时跨国公司在印度设立的共享中心,已达到750家以上。

截止到2011年初,印度服务外包产业,提供的直接就业机会增长10%以上,2010年,净增加24万直接工作岗位。

共创造了250万个直接就业机会。

印度人认为服务外包会按照1/3.32的规模拉动其他行业就业,估计间接就业人员达830万,全国1080万人,因服务外包产业而获得工作机会。

在印度的250万直接就业人群中:

58%的员工来源于二、三线城市、74%的员工年龄小于30岁、女员工占比为31%。

今后NASSCOM将继续致力于已确认的产业发展核心主题:

多元化、转型、全球服务、创新和包容性及基于自有技术的服务。

今后,印度NASSCOM将重点关注新兴垂直行业市场和消费市场,推动客户内部以创新为主导的业务升级和转型,提升客户内部的基本运营和管理模式。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印度是少有几个持续成长的经济体之一。

这主要归功于人口规模、国内消费需求和国家固有的恢复适应能力。

在2010至2015年之间,预计印度的GDP将保持8%或更高的成长速度,在岸IT服务市场的增长,应超过8%。

海外特定业务领域中的买家,会越来越多地关注印度,并将印度作为推动效率提升和业务成效的战略合作伙伴。

2010年末,印度有超过5千家大型、中型和新兴企业(小型企业),为全球和印度提供了跨多个垂直行业领域的服务。

印度服务供应商、跨国服务供应商和买家自建共享中心,共同为产业成长做出贡献。

截止到2010年末,印度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为9家、收入在1亿美元到10亿美元的企业有75-80家、收入1000万美元到1亿美元的企业300-350家、收入少于1000万美元的企业在3500家以上。

在全部881亿美元收入中,IT服务占50%、BPO占19%、软件产品和工程研发收入占17%、硬件收入占14%。

剔除硬件后,软件、服务、业务流程外包和研发收入总额为760亿美元。

特别要指出的是:

印度IT-BPO产业离岸收入的594亿美元,是由跨国服务提供商、买家自建共享中心和印度本土服务供应商,共同努力获得的。

其中:

跨国服务供应商的收入占10-15%、买家自建共享中心收入占20-25%、印度本土服务供应商的收入占60-65%。

2010年印度IT离岸服务增长了22.7%,是近三年中增长速度最高的一年、远程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管理服务(RIM)实现了26%的高增长、软件测试业务在过去四年不断成长的基础上保持7%的增长速度。

垂直行业服务项目,在深度和广度上实现了快速发展。

NASSCOM认为,印度是全球最大的BPO交付目的地,2010年印度占有全球BPO离岸34%的市场份额。

印度BPO产业发展的下一阶段,包括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重新设计流程,增加分析和基于知识和专有技术的服务交付能力。

今后NASSCOM将更加关注国内市场BPM的优势,注重为客户的转型带来好处和利益。

今天,印度已经成为全球工程研发基地,其基础服务供应能力,分布于各自建共享中心和服务提供商手中。

由数字技术应用的而推动的对工程研发投资增长迅速,买家越来越关注:

如提升燃料使用效率、针对本土市场的技术研发和定制产品的融合。

在印度服务外包收入中,约60%来自电信、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开发和汽车电子;而北美市场是主要部分,占有超过60%的份额。

今天印度服务供应商,将其全部收入的3.5%用于创新和自有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开发、工程研究和设计中心的投资。

这将进一步提升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对各垂直行业市场的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并推动产业持续增长。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现状

追溯中国服务外包的历史,可能要回顾到1985年中国科学院向日本派遣软件研修生和1988年IBM公司向中国转移系统软件的汉化工作。

但服务外包产业开始形成规模,被政府和社会广泛认知并进入高速成长期,是2000年之后的事情。

2003年,随着印度开始出现人力资源供给瓶颈,欧洲和北美外包服务的买家逐步意识到。

从长远来看,一个国家服务外包的交付能力可否持续,取决于其接受高等教育人群的大量和稳定供给能力。

而能够超越印度,稳定提供更强大人力资源支持的国家只有中国。

2003年之后,离岸服务开始快速向中国转移。

中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如:

中软国际、中讯集团、文思创新、博彦科技、软通动力、药明康德、东南融通、浙大网新等一批服务企业迅速成长。

这些在2003年还仅有三、五百人的小企业,到2010年已发展至5000到10000人规模,并陆续在纽交所、纳斯达克、香港和国内上市。

尤其是“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多部委,推动服务外包产业政策的逐步实施,全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府配套政策的出台和大力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业务规模总量迅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我国离岸服务外包市场加速拓展,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下,我国承接离岸服务逆势上扬,业务类型和国别呈现多元化趋势,美国、日本、欧盟和香港成为我国产业的主要市场区域,从全球离岸业务承接量看,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离岸外包目的地国家。

人才队伍建设初现成效。

“十一五”时期,服务外包企业、园区、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以及高等院校等各类主体积极参与人才培训工作,目前受训人数已达86.9万人,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体系基本形成。

依靠国内培养和海外引进,我国服务外包人才素质快速提升,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规模不断扩大,人力资源结构得到逐步提升。

企业竞争能力稳步提高。

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不断积累行业经验,提升承接、交付和流程管理能力。

截至2010年底,服务外包企业共获得六类国际资质认证达2810个(包括CMMI、CMM、PCMM、ISO2001、SAS70、ISO27001),并涌现出一批员工数超万人、营业额超亿美元的领军企业。

服务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逐步由低端服务逐步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产业咨询、解决方案能力、软件与信息系统架构设计、研发服务外包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业务比重不断上升。

2010年,工程研发服务外包(KPO)的合同执行金额达20.2亿美元,同比增长254.2%。

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顺应离岸服务买家对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的需求,依靠国内鼓励自主创新扶持政策,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加大基础技术研发投入,组建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外包企业软件著作权数、申请专利数大幅增加。

截至2010年底,全国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近800家。

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占服务贸易出口份额不断提高,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吸收外资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成为我国“引智”的重要渠道。

服务外包企业“走出去”迈出坚实步伐,产业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集聚发展效应日渐释放。

“十一五”期间,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的共同作用下,要素资源集聚,规模效应显现,示范城市主要发展指标增幅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对全国服务外包离岸合同执行额的贡献度,达到95%。

显示了示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

辐射带动效应持续扩大。

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周边地区凭借区位优势,积极承接服务外包业务转移,与示范城市共享发展成果。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示范城市为核心的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带,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辐射效应凸显,推动了中西部地区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

政策支持体系日趋完善。

国家各部委陆续出台了包括财税、人才培训、大学生就业、特殊工时、海关监管、电信服务、金融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投资促进等20多项服务外包产业扶持政策。

政策落实力度持续加大,各级政府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

为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综合服务体系逐步建成。

公共培训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信息平台、公共研究平台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陆续建成,网络、通信、电力和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外包产业的专业会展、发展论坛、交易平台、服务网络等快速推进,境内、外服务外包投资促进力度逐步加强,服务外包研究机构和服务外包中介机构的研究和服务能力有所提升。

特色外包园区不断涌现。

围绕各地发展目标,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引进多元化服务外包园区投资主体,通过加强园区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公共平台建设,注重专业化招商和园区管理。

形成了呼叫中心园、数据中心园、企业孵化园、研发设计园、动漫和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各具特色专业性服务外包园区,并已成为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企业成长的培育平台。

积极助推经济结构调整。

“十一五”期间,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助推作用明显增强,逐渐成为各地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成为部分城市和开发区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手段。

成为推动大型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就业促进作用日益凸显。

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为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十一五”末,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32.8万人,其中70%以上为大学毕业生。

2010年吸纳大学生就业48.56万人,占当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7.7%。

关联带动作用逐步加强。

“十一五”时期,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加快了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

同时,产业内技术进步产生的外溢效应显现,带动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关联服务需求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但同时,我们也应当充分认识到,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和学习期,仍应对其发展模式和规律进行不断探索。

我们的产业规模和交付能力,与服务外包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产业分工仍处于全球服务产业供应链的相对低端,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不足,“中国服务”品牌尚未被全球服务买家广泛认知,产业的国际话语权弱;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力资源供给仍存在缺口,地区之间存在产业同质化现象;制约我国在岸服务市场释放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产业综合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实现规模效应。

2010年全球离岸服务市场,开始走出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处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多样化经济环境下,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010年全球IT服务支出激增,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市场规模约为1080亿美元。

全球离岸服务外包的增长速度,远超过全球服务需求支出的成长。

高德纳公司的分析表明,2010年全球离岸服务需求成长速度在14-20%之间,是全球新增服务外包需求的3-4倍。

随着全球客户开始着眼于采用新技术(如云服务等)以及长期和成长型项目的释放,今后全球离岸服务将持续高速增长。

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登记的服务外包企业已超过10000家,其中有离岸结汇记录的服务外包企业,超过3000家。

2010年,我国在岸服务外包收入为2381.2亿元人民币(折合366.3亿美元),同比增长36.1%(工信部数据)。

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完成离岸服务外包收入144.5亿美元,同比增长率为43%(商务部数据)。

中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存在的困难

缺乏行业组织的引领。

多年来全球服务外包发展,已经形成一套有效的行业游戏规则。

各国代表产业的行业组织,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至关重要,如NASSCOM对印度离岸服务产业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我国由于是多个政府主管部门同时推动和指导产业发展,行业组织难以建立,各政府主管部门所公布的统计数字差异巨大。

在离岸市场的交流活动中,地方政府直接参与商业活动并公布了大量版本各异的产业数据。

让国际买家很难了解我国产业的真实交付能力,肢解了国家服务外包品牌的价值,在离岸市场上形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企业经验不足服务能力单一。

与印度相比,我们的服务外包起步时间大约晚15到20年。

企业的高端服务能力,如:

行业咨询能力、帮助买家进行业务流程再造能力、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等与离岸市场需求有差距。

尽管近近年来,我们企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印度一线企业相比,我们的高端服务能力仍有5到8年的差距。

再有许多企业仅有服务供应链上的一段或几段服务能力,并未形成从解决方案、系统集成、设计、开发、测试、交付到运行维护及系统升级,提供云式服务的能力。

高端人力资源不足。

由于产业起步时间的关系,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员工的从业时间,多在五年之内,超过十年工作经验的员工不足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

服务外包是一个基于专有技术、服务流程成熟度和行业经验的产业,核心人员所积累的技术与经验,是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印度INFOSYS首席执行官曾经讲过: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2700名银发族(45到60岁)员工。

这刚好是我们的弱项,需要用时间来弥补。

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的信息安全立法滞后和知识产权保护执法不力,是与关键数据和含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服务业务,难以向中国转移的主要原因。

这同时也是国内买家(尤其是政府和国企)不愿轻易释放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语言与文化差异。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在快速提升。

但由于我们的语言教育,是基于之前为培养工程师,达到阅读外文资料的读写能力,而设计的语言教育架构。

今天要面对大量的直接语言交流的服务业时,自然显得捉襟见肘。

国际知名研究机构高德纳公司的研究文章曾指出:

“印度是全球说英语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是全球学习英文人口最多的国家。

”可见印度人长于语言交流能力,而我们则强在文件的读写能力。

另外在历史及文化层面,我们与印度比与离岸买家之间的距离较大。

外包服务的管理能力不足。

将IT业务及非核心业务流程剥离出来,交由专业机构提供服务,对委托方(买家)的管理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一旦服务供应商(卖家)的服务链条断裂,会打烂买家自身的整体业务流程,风险极高。

国内的买家,大多还未形成成熟的管理经验,所以在岸市场释放仍会逐步进行。

对市场与行业发展规律研究不足。

印度的行业组织NASSCON,每年自我或与全球一线咨询机构合作,对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发展趋势、服务技术走向、释放服务的新行业、服务模式创新、买家的需求变化、服务瓶颈等都有详尽的研究,每年出版数十种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报告。

这无形之中也在影响国际买家的服务选择取向,与之相比我们的研究工作仍有不小的差距。

中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机遇与优势

市场是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引擎。

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高速成长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处于产业升级和服务业迅速成长的转型期。

根据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

服务外包需求的释放速度,应是当年GDP增长速度的两倍。

近十年来工信部的统计数据,也印证了以上规律。

市场机遇。

在离岸市场上,尽管发达国家的服务需求,受其GDP增长的制约,速度在减缓。

由于具有良好数理逻辑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供给不足、人力成本高企以及对离岸服务外包管理能力已十分成熟,其离岸业务成长速度正在加快。

按照印度NASSCOM的统计:

发达国家GDP增长/服务需求净增长/离岸服务外包增长,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为:

1/2/6。

2010年国际离岸服务需求的成长速度,已快速恢复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水平。

在岸市场上,2010年我国本土服务外包业务中,31.2%的发包来自华东地区,26.1%的发包来自华南地区,17.8%的发包来自华北地区。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发达地区依然是国内业务的主要发包区域,三个地区的发包量占全国总发包量的75.1%,集中度进一步上升。

与2009年相比,华东和华南地区所占比重有所增长,华北地区比重有所下降,其中华东地区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华南地区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华北地区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

2010年我国在岸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中,来自金融业的发包量占14.0%,来自电信业的发包量占16.1%,来自制造业的发包量占15.2%,来自政府的发包量占15.7%。

与2009年相比,来自金融业的业务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来自电信业的业务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来自制造业的业务比重上升4.4个百分点,来自政府的业务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

可见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的共同快速成长,成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主要推动力。

人力资源优势。

人力是服务外包的核心资源。

按照NASSCOM的研究,全球每年可提供大学毕业生数量为1700—1800万之间,其中37%来自中国的大学。

我国每年650万大学毕业生供给能力的,是支撑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迅速成长的坚实基础,也是我国优于其他竞争国家的核心资源优势。

印度的种姓制,使其近半数人口是去了受教育的机会,成为文盲或半文盲。

每年印度大学毕业生的供给能力,仅及我国的一半。

基础设施和环境优势。

服务外包是基于计算机、通信和互联网平台的产业。

我国的信息技术产品制造能力为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条件。

交通、酒店、通信、电力、数据及灾备中心、互联网以及示范城市的生活与人文设施与环境等条件,远优于印度、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竞争国家。

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政策优势。

近几年,国家各部委陆续出台了包括财税、人才培训、大学生就业、特殊工时、海关监管、电信服务、金融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投资促进等20多项服务外包产业扶持政策。

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也制定了大量针对服务外包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配套扶持政策。

为企业的市场开发、人员训练、银行与市场融资、压缩办公物业及通信成本等诸多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为企业快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与印度服务外包主要异同点

中国与印度服务外包产业,有着完全不同的市场环境。

印度受本土经济总量和在岸市场规模的制约,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会以离岸业务为主,保持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7比3的格局。

而年轻的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今天努力进军国际离岸市场的主要目的,是向有经验的国际服务买家学习,提升过程管理成熟度、锻炼咨询与解决方案能力、通过离岸服务达到训练员工积累交付经验的目的。

未来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仍会保持离岸市场的快速成长,同时将自己的市场重心放在中国本土市场上。

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大量的瓶颈制约与管理问题,到2000年前后才形成较为良好的产业环境。

今天尽管我们服务外包产业还面对许多问题与障碍,然与印度相比我们改善产业环境的速度远快过印度,相信有中央政府的重视和地方政府的不懈努力,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会在高速车道上迅猛成长。

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一定会成为我国服务产业的主力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