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灰雀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893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灰雀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品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灰雀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品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灰雀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品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灰雀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品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灰雀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灰雀人教部编版.docx

《精品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灰雀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灰雀人教部编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灰雀人教部编版.docx

精品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灰雀人教部编版

26灰雀

文本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

列宁发现公园里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但他不是直接进行批评,而是通过交谈,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鸟归园。

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

课文语言简洁朴实,对话丰富,且能从中表现出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

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以“读”贯穿始终,初读扫清字词障碍,默读梳理人物及故事情节,品读揣摩人物心理,研读探究人物品质,拓读扩展阅读视野,层层深入。

要注重“阅读教学策略”的指导,以读促讲,以读悟情,让学生在读中学到方法,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同时,要借助具体的文本语境,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语言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3个生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3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与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教学重点:

1.了解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哪些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的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3个生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词句。

1.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继续引导学生掌握并巩固“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出示列宁简介。

列宁(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参加共产主义运动后的化名。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

是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与俄国革命相结合的列宁主义,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公认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

3.出示灰雀图,简介灰雀。

过渡:

今天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关于列宁的一个故事。

什么故事呢?

和一只美丽的灰雀有关。

看,这就是灰雀。

(出示灰雀图片)

红腹灰雀灰雀的一种。

常栖息于山区的白桦林和次生林区,以及冬季海拔800米以下的针阔叶混交林边缘和平原的杂木林中。

性活跃,不怕人,以家族为群游荡。

食物主要为树木种子和一些野生植物种子。

叫声类似一种柔和的笛声。

4.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

我们来和灰雀打打招呼吧。

齐读课题三遍。

5.出示“雀”字演变过程,识记生字“雀”。

“雀”本为象形字。

甲骨文的“雀”字,像一个鸟头,鸟头顶上有一撮羽毛,本义指一种在居民区活动的体形小巧的鸟,喜欢在地面连飞带跑。

后泛指雀形的小鸟。

而小篆的“雀”字也变成从小从隹(zhuī),成为会意字,专指小鸟。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填空,教师过渡。

过渡:

列宁和灰雀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老师先给大家出道题,请看大屏幕。

(出示填空:

列宁灰雀。

)横线上应该填什么字呢?

先别着急听答案,我们先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再说。

2.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随文识字词。

(1)逐段读文,标出段落序号,圈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圈出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尤其注意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3)小组讨论识记生字的方法,互助合作,识记生字词。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实列

望面包

人喜爱

转自言自语欢蹦乱跳

(2)指导归类识字。

◆量词归类:

粒:

一粒米一粒谷子一粒米饭一粒糖果

◆部首归类:

冫:

冻(冰冻)凉(凉快)冷(寒冷)

决(表决)冲(冲刺)凋(凋谢)

◆部件归类:

昔:

惜(珍惜)借(借口)错(认错)猎(猎人)

宛:

婉(委婉)碗(碗筷)惋(惋惜)腕(手腕)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雀]上短下长,下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

“小”的竖钩变为短竖。

“隹”的撇从右上格起笔,写到左下格,要舒展,托起上面的“小”。

“隹”中的横间距要均匀,最后一横稍长。

[养]羊字头的3个横长短有变化,间距要均匀。

[或]第一笔横要短,稍向上斜。

斜钩要舒展。

最后一笔是右上角的点。

◆易错提示:

[或]不要少些第七笔撇或末笔点。

[男]“田”中间的一竖与“力”的一撇是分开的两笔。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大家读得更好。

2.默读课文,思考: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发生了什么事情?

(1)小组交流,梳理出故事的主要人物以及发生的事情。

(2)出示列宁、男孩、灰雀的图片,指名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

明确:

主要人物:

列宁、男孩

故事情节:

灰雀不见了→列宁找灰雀,与男孩交谈→灰雀回来了

3.借助图示,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填空:

列宁十分喜欢公园里的三只灰雀。

一天,列宁发现其中一只灰雀不见了,他着急得到处找也没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男孩,便跟他交流灰雀的下落,男孩向列宁保证灰雀会回来的。

等到第二天,灰雀果然回来了。

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4.指导学生给课文划分层次。

(1)圈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过渡:

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有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看谁圈得又快又准确。

明确:

课文中提示时间的词语有:

“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2)依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试着归纳每个部分写了什么。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有一年冬天,列宁每天到公园里去看三只灰雀。

他十分喜欢灰雀。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

写一天,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他看见一个小男孩,并与他交流灰雀的下落。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

写第二天,列宁又见到了那个小男孩,也重新见到了灰雀。

(3)尝试把三个时间段的意思连起来,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拓展:

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有很多,我们既可以根据主要人物、故事情节进行梳理表述,也可以串联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还有我们以前总结出的“六要素法”,都不失为概括课文内容的好方法。

四、朗读段落,把握要点

过渡:

在刚刚我们总结的课文内容中,列宁和男孩因为什么产生了交集?

(灰雀。

)是呀,灰雀也是我们这个故事的小主角呢!

同学们,这是三只怎样的灰雀呢?

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

(惹人喜爱。

)它们是怎么惹人喜爱的呢?

我们一起来读第1自然段。

(一)可爱的灰雀。

1.默读第1自然段,找出描写灰雀的语句。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结合相关词句,体会灰雀的“惹人喜爱”。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1)这句话写出了灰雀哪些方面的特点?

明确:

颜色(粉红、深红);动作(来回跳动);声音(婉转地歌唱)。

(2)出示灰雀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其颜色的美丽。

过渡:

看,这两只胸脯是粉红的,这一只胸脯是深红的,颜色美不美?

(美。

)是呀,多么美的羽毛呀!

像什么?

(学生自由表述。

)就像一件红衫子裹在鸟儿身上,真惹人喜爱!

(3)创设情境,想象“来回跳动”,感受灰雀的活泼可爱。

过渡:

想象一下,公园里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三只灰雀一会儿从这边的树枝跳到那边的树枝,一会儿又从那边再跳回来,这边那边,那边这边,来来回回地轻盈跳动,多么活泼!

多么有趣!

难怪这么惹人——(喜爱)呢!

(4)播放记录鸟鸣的音频,感受“婉转地歌唱”。

过渡:

你们听!

这鸟叫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长,一会儿——(短),抑扬顿挫,不断变换着调子,真像唱歌一样呀!

这就是“婉转”。

鸟儿的歌声好听吗?

(好听。

)是呀,真好听,难怪这么——(惹人喜爱)!

3.指导朗读。

过渡:

此时此刻,我们就站在树下,看着那三个小巧玲珑的红色身影,在树枝间欢快地跳来跳去,聆听着它们美妙的歌声,怎能不喜欢上这三只小灰雀呢?

一起来读一读。

4.课堂小练笔。

试着运用“跳动”“欢快”等词语写一写窗外的小鸟。

提示:

我们也可以从颜色、动作、声音等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示例:

校园的大树上,常常能看到小麻雀欢快的身影。

小麻雀的羽毛是棕色的,带着些灰白色的斑纹,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小的嘴。

它们很调皮,总是在树枝间来回跳动,灰黑色的小爪子牢牢地抓住树枝,从不担心会掉下去。

它们也很爱唱歌,总是呼朋引伴地开音乐会,尤其是在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似乎想和我们一比高下。

那叫声清脆响亮,引得我心里痒痒的,恨不得立刻到外面去撒个欢儿。

(二)列宁喜欢灰雀。

1.再次默读第1自然段,找出能够体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过渡:

这三只活泼可爱的小灰雀,不止我们喜欢,列宁也十分喜欢。

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欢灰雀呢?

2.指名学生汇报朗读,出示句子。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你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每次”“都”“仰望”“经常”。

(2)仰望着灰雀的列宁,会在心里对灰雀说些什么呢?

示例:

多么可爱的小东西啊!

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呢!

养病的日子有了它们的陪伴,似乎不那么枯燥无聊了。

3.出示这两个句子,教师引读,全班齐声朗读。

引读:

寒冷的冬天,郊外空旷又安静,远远望去,一片枯黄,只有这三只灰雀给公园带来了生机——(学生齐读。

)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引读:

养病的日子,孤独又无聊。

于是,列宁总爱到公园里,去看三只灰雀,这是他生活中不多的乐趣——(学生齐读)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4.完成填空“列宁灰雀”。

过渡:

这么可爱的灰雀,怎能不叫人喜欢呢?

尤其是在养病的时候,这三只小灰雀对列宁来说更有特殊的意义了。

同学们,中间的横线上可以填什么词?

(喜欢、爱、亲近……)

五、总结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

是呀,列宁爱灰雀,对它们就像对待自己亲密的伙伴一样。

可是,三个亲密的小伙伴,竟然少了一个。

这可急坏了列宁。

怎么啦?

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见的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

列宁会怎么办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生字的读音、书写,还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还学到了两种不一样的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有很多同学表现得非常棒,

让我们用掌声再一次祝贺他们!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灰雀去哪儿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3.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与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5.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的教育。

1.引导学生通过勾画、品读相关语句,比较列宁与男孩对灰雀的两种不同的爱。

2.揣摩人物的语言,领会人物的心理,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灰雀列宁郊外养病胸脯粉红婉转仰望谷粒男孩或者

冻死可惜肯定诚实面包渣惹人喜爱自言自语欢蹦乱跳

2.出示情节图,引导学生选用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应该知道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了吧?

(出示情节图:

灰雀不见了→列宁找灰雀,与男孩交谈→灰雀回来了)你能从刚才我们听写的词语中选出几个,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指名学生说话,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

很好!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发生在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的故事。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播放灰雀休憩、嬉戏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教师过渡,引导学生探究灰雀的下落。

(1)出示第2自然段。

过渡:

看,多么活泼俏丽的身影!

听,多么婉转悦耳的歌唱!

灰雀多么惹人喜爱啊!

在郊外养病的列宁,每天都到这里来和它们打招呼。

可是这一天,当列宁拿着精心准备的面包渣和谷粒来到树下的时候,却发现——列宁发现了什么?

(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请大家齐读第2自然段。

(2)出示第11自然段。

过渡:

等到第二天,列宁再一次来到白桦树下,又发现了什么?

(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请大家齐读第11自然段。

(3)学生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

过渡:

灰雀去哪儿了?

灰雀怎么又回来了?

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自由表述)有同学说,灰雀被男孩儿抓走了,又放回来了。

文章中有没有写男孩捉灰雀、放灰雀?

(没有。

)既然课文中没有明确告诉我们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们会不会冤枉了小男孩呀?

好吧,那就请你们再仔细读一读课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关的句子一一找出来,并说明理由,让我心服口服,好不好?

3.出示默读要求,学生勾画句子,教师巡视。

(1)自读课文第3~10自然段,找出能推断出小男孩捉走了灰雀的句子,说一说你是怎么推断的。

(2)和同桌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互相读一读、说一说。

4.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品味男孩的话。

男孩说:

“没……我没看见。

(1)你是从哪儿推断出灰雀是男孩捉走的?

(省略号。

省略号表示他说谎,灰雀就是他捉走的。

(2)想象一下,平常你们如果说谎,会怎么说话?

(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心里很紧张。

)心里会怎么想?

(很犹豫,想说真话,又不敢说,怕被批评,怕被责怪。

(3)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补白提示语,指导朗读句子。

填空:

男孩()地说:

“没……我没看见。

过渡:

你能根据自己或别人说谎时的表现把这句话填完整吗?

(学生自由补充,可以填“吞吞吐吐、脸红、惭愧、小声、紧张”等。

)把这种感受融到这句话中读一读,谁想试一试?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1)你们还从哪些句子推断出灰雀就是男孩捉走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关的句子)

(2)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灰雀就是被男孩捉走的,要不然,他怎么会知道灰雀没有死呢?

过渡:

是呀!

说得有道理!

所以,男孩才吞吞吐吐地说:

“没……我没看见。

”可是,这还只能推断出男孩肯定知道灰雀的下落,但到底是不是他捉走的呢?

老师还是有点疑惑。

谁找到了表达更充分理由的句子?

男孩看看列宁,说: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

”男孩肯定地说。

(1)两句话里都有“一定会飞回来”,你推断出了什么?

(男孩知道灰雀还活着,又说它一定会飞回来,我觉得灰雀就是男孩捉走的,而且他还准备把灰雀放回来。

过渡:

你真是个小侦探!

不但体会出灰雀就是男孩捉走的,还体察到男孩准备放回灰雀的暗示呢!

他是真心想放回灰雀吗?

(是真心的。

)从哪个词语体会出来的?

(“一定”“肯定”。

(2)这两句读起来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自己试着读读看。

(学生试读)

(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重音“一定”“肯定”和语气的变化。

(4)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补出提示语,指导朗读句子。

填空:

男孩看看列宁,()地说: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过渡:

从不敢说到看着列宁说,这当中肯定有个心理变化的过程。

老师刚刚怎么读的?

想一想,可以怎么填?

(可以填“鼓起勇气、勇敢、诚恳、认真”等,体会男孩下定决心、鼓起勇气的心理变化。

(5)“肯定”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坚定。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坚定的语气。

5.引导学生体会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1)同学们真会读书,把小男孩捉走灰雀的证据都找到了。

那么,男孩为什么要抓那只灰雀呢?

(因为小男孩很喜欢那只灰雀。

(2)是呀!

三只颜色美丽的灰雀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所以,小男孩抓走了其中一只灰雀。

这样做对吗?

(不对。

)为什么?

(不能伤害小动物。

喜欢不是自私地占有,真正的喜欢就是让小动物能够自由快乐地生活,不能以喜欢的名义,做伤害它们的事情。

(3)那男孩知道自己做错了没有?

(知道了。

)是的,因为他下定决心,要放回灰雀了。

是谁叫他放的?

(列宁。

)列宁直接对他说“请你一定要放回灰雀”了吗?

(没有。

)那他怎么下定决心要放回灰雀的呢?

(学生自由表述)看来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好好研究研究列宁的话。

6.出示默读要求,引导学生品味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再读第3~10自然段,把列宁的话画出来,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

(2)跟同桌读一读这些句子,说一说自己对列宁心理的猜测。

7.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集体品赏相关语句。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1)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补出提示语,指导朗读句子。

填空: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地问: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2)你补充的是什么?

(焦急。

)你从哪儿可以体会到列宁很“焦急”?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是呀,列宁多喜欢灰雀啊,每次走到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它们,还经常喂它们,可是现在怎么找都没找到,心里该多焦急啊!

你能读出这种语气吗?

(学生朗读)

(3)看到列宁这么焦急的样子,男孩是怎么回答的?

(吞吞吐吐地说他没看见。

列宁说: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1)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补出提示语,指导朗读句子。

填空:

列宁()地说:

“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

天气严寒,它怕冷。

(2)你从这句话里体会出了什么?

(对灰雀的担心,对不见灰雀的惋惜,对灰雀可能死亡的难过……)

(3)把词语融进句子里去,再读出你的感受来。

(括号里可以填“担心、担忧、惋惜、难过”等。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1)列宁多么担心灰雀的处境呀,不知道灰雀去哪儿了,是生还是死。

那么惹人喜爱的鸟儿,从此再也回不来了,真让人——(学生接着回答:

难过、伤心、可惜、悲痛……)

(2)“多好的灰雀”,从这句感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列宁是发自内心地喜爱灰雀。

)“可惜”表明列宁对灰雀的失踪或死亡感到怎么样?

(失望、难过、叹惋……)

(3)分角色朗读。

现在老师就是小男孩,你怎么读这句话才能打动我呢?

指导学生朗读。

(4)小组讨论:

列宁真的是在“自言自语”吗?

明确:

列宁的“自言自语”是有意为之。

他从男孩的表现中大概猜到了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可他并没有直接问男孩,也没有批评他、指责他,而是很担忧地猜测灰雀的去向,就十分难过、失望地“自言自语”,借此感染、启发男孩,让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5)假设列宁一开始就指出男孩在撒谎,批评他,命令他把灰雀送回来,结果会怎样?

(男孩会很不服气,不承认自己捉走了灰雀,也不会送回灰雀,灰雀甚至可能遭遇不测。

或者即便在列宁的命令之下,男孩送回灰雀,但他心里也会留下阴影。

(6)如果你是小男孩,列宁的态度会让你有什么感受?

你会怎么做呢?

(他没有大人的架子,很尊重我,也很注意保护我的自尊心。

我知道自己做错了,我会把灰雀送回来的。

(7)所以男孩看看列宁,鼓起勇气告诉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

“会飞回来?

(1)听到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列宁原本还替灰雀感到难过呢,这下子心情会有什么转变?

(高兴、意外、惊喜、喜出望外……)

(2)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补出提示语,指导朗读句子。

填空:

列宁()地问:

“会飞回来?

”(可以填“高兴、意外、惊喜、喜出望外、故作疑惑”等,引导学生读出列宁喜出望外的心情和对男孩的慈爱之情。

8.重点朗读对话,体会人物心情。

过渡:

读到这儿,你们明白了吗?

到底是什么让小男孩放了灰雀?

(列宁对灰雀的爱、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

)是呀!

说到底,男孩心里也很喜爱灰雀,只不过一开始他并没有意识到捉灰雀是不对的。

现在从列宁那里知道自己做错了,当然要改正过来。

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

刚刚我们体会得这么好,相信我们的朗读一定会更好!

(1)教师做列宁,请一位“男孩”配合,师生合作朗读。

(2)两人分工,一人读列宁的话,另一人读男孩的话,把句子读好。

(3)教师读提示语,全班既读“列宁”的话,也读“男孩”的话,合作朗读。

三、质疑内容,课堂练笔

过渡:

同学们的朗读真不错!

看!

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果然回来了。

1.自由默读第11~13自然段,思考并写下自己的疑问。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疑问,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1)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去问灰雀?

明确:

一方面,列宁故意问灰雀,表达了他重见灰雀的高兴、惊喜之情;另一方面,列宁知道男孩已经改正了自己的错误,知错能改,说到做到,是诚实的,不用再去追究或是直接拆穿,显示出列宁对男孩的宽容、爱护。

(2)如果你是那个男孩,列宁问你:

“你昨天把灰雀藏到哪儿去了?

你还向我撒谎,真是太不应该了!

”你的心情会怎样?

(难过。

)列宁没有这样做,体现了什么?

(对男孩的爱。

(3)指导朗读。

从“果然”“欢蹦乱跳”“微笑”等词语,读出列宁的欣喜之情;从“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一句,体会男孩的愧疚之情。

3.想象说话,出示小练笔。

(1)如果灰雀会回答列宁,它会怎么说?

灰雀说:

“。

“。

”灰雀说。

(2)读了课文,你想对小男孩或列宁说句什么话?

我想对男孩说:

“。

我想对列宁说:

“。

(3)用“诚实”“知错能改”“勇气”等词语写一写身边的某位同学。

(是谁?

他做了一件什么事?

你怎样评价他?

4.学生自由表述,教师相机评价。

5.出示列宁和小男孩观赏三只灰雀的画面,教师小结。

小结:

学到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孩子。

他以一颗宽容之心使孩子改正了错误,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因此我们才能重新看到这样和谐的画面。

四、课堂回顾,情感升华

1.试着完成课后题第3题,整体回顾课文内容。

过渡:

列宁喜爱灰雀,男孩也喜爱灰雀。

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你们从哪里能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

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

2.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能表现人物喜爱灰雀的语句。

提示:

喜爱一个事物时人会有多种表现,有时会将注意力都放在它身上,有时会称赞它,有时还想把它据为己有。

要找出人物各个方面的表现。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梳理总结。

明确:

第1自然段中描写列宁经常看灰雀、喂灰雀的语句,表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第2自然段中描写列宁到处找灰雀的行为,表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第3~10自然段中列宁和男孩的对话,显示出列宁想感化男孩、找回灰雀的愿望;男孩先是把灰雀抓走了,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错误时,又把灰雀放回来了,他的言语和行为都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

4.总结谈话,升华情感。

小结:

同学们,故事到这里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同样是爱灰雀,列宁和男孩的爱是不同的。

爱,不是占有,不是伤害。

在一捉一放之间,男孩懂得了自己该做什么,我们也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

更让人感动的是,整件事情当中,我们没有听到哪怕一句指责,没有受到任何一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