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坪水库冲沟及水库溢洪道下排洪渠整治河道二期工程箱涵模板及支撑系统施工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819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5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茅坪水库冲沟及水库溢洪道下排洪渠整治河道二期工程箱涵模板及支撑系统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黄茅坪水库冲沟及水库溢洪道下排洪渠整治河道二期工程箱涵模板及支撑系统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黄茅坪水库冲沟及水库溢洪道下排洪渠整治河道二期工程箱涵模板及支撑系统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黄茅坪水库冲沟及水库溢洪道下排洪渠整治河道二期工程箱涵模板及支撑系统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黄茅坪水库冲沟及水库溢洪道下排洪渠整治河道二期工程箱涵模板及支撑系统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茅坪水库冲沟及水库溢洪道下排洪渠整治河道二期工程箱涵模板及支撑系统施工专项方案.docx

《黄茅坪水库冲沟及水库溢洪道下排洪渠整治河道二期工程箱涵模板及支撑系统施工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茅坪水库冲沟及水库溢洪道下排洪渠整治河道二期工程箱涵模板及支撑系统施工专项方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茅坪水库冲沟及水库溢洪道下排洪渠整治河道二期工程箱涵模板及支撑系统施工专项方案.docx

黄茅坪水库冲沟及水库溢洪道下排洪渠整治河道二期工程箱涵模板及支撑系统施工专项方案

2013黄茅坪水库冲沟及水库溢洪道下排洪渠整治河道二期工程箱涵模板及支撑系统施工专项方案

黄茅坪水库冲沟及水库溢洪道下排洪渠整治河道二期工程

 

箱涵模板及支撑系统

施工专项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施工单位:

广西满天星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二0一三年三月

 

1工程概况……………………………………………………………………………1

2施工准备……………………………………………………………………………1

3材料、人员、机械进场情况………………………………………………………1

3.1、材料进场情况………………………………………………………………1

3.2、人员及机构情况……………………………………………………………1

3.3、机械及材料进场情况……………………………………………….………3

4施工进度计划………………………………………………………………………3

5施工技术方案……………………………………..………………………………3

5.1基础处理…………………………………………………….………….………3

5.1.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3

5.1.2地基土承载力……………………………………………….….……………4

5.2基础处理方案………………………………..……………………….…………5

5.2.1基础处理原则…………………………………………………………………5

5.3支撑搭设方案…………………………………………………………….……5

5.3.1支架搭设参数…………………………………………….………….………7

5.3.2箱涵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搭设工艺……………………………….….………7

5.3.3模板及支撑架的拆除施工工艺………………………………….….………7

5.4模板的施工方案………………………………………………………..…..…7

5.4.1箱涵模板安装方法.........…………………………………………….………7

5.4.2箱涵模板安装技术要求……………………………………………….……8

5.4.3模板及支架验收标准………………………………….……………………8

5.5设计计算…………………………………………….………..……………8

5.5.1荷载计算……………………………………….…………..……………15

5.5.2底模板验算:

……………………………….…………………….………15

5.5.3小楞验算………………………………………………………………..…16

5.5.4横杆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17

5.5.5钢管支架的稳定承载力计算………………………………………………19

5.5.6立杆的基础验算………………………………………………….……..…20

6、安全、文明及环境保证措施……………………………….…………………21

 

黄茅坪水库冲沟及水库溢洪道下排洪渠整治河道二期工程

箱涵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南宁市黄茅坪冲沟及水库溢洪道下排洪渠河道整治二期工程

招标单位:

南宁纵横时代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南宁市黄茅坪水库溢洪道旧排洪渠起至竹排冲

建设规模:

主要进行拆迁征地及排洪渠整治施工

新建排洪渠经云星钱隆(南区)东侧与南宁四职高之间空地,横穿越竹溪大道,沿山水花都围墙外侧,最终排入竹排冲,全长574m,钢筋混凝土箱涵结构,断面尺寸为2孔3.5*3.0m(B*H)。

箱涵底板厚0.6m,边墙厚为0.6m宽,中墙0.5m宽,顶板厚度为0.6m。

箱涵拟采用钢管满堂支架法现浇施工,模板采用模板。

1.1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4)《建筑施工手册》

(5)《建筑施工模板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B45/T618-2009

2施工准备

2.1供水供电:

桥边附近可接入生活给水管,水量充足,可作为箱涵施工及养护用水。

经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已从附近的变压器接线,限定用电功率400KW;可保证施工用电的充足供应。

2.2测量放线:

墩柱施工结束后,平整场地,碾压回填密实,全站仪放样定位控制支架位置,按图纸确放出箱涵底模边线位置。

2.3有模板体系施工方案,并对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及施工技术交底等。

3、材料、人员、机械进场情况

3.1、材料进场情况

模板体系如下材料:

箱涵的模板外模、内模采用1830mm×915mm×18mm的木胶合板制作而成,外、内楞采用40mm×80mm×2000mm枋木,支撑体系统先用Ф48mm×3.5mm钢管及配套。

3.2、人员及机构情况

3.2.1、箱涵模板支撑施工管理机构:

项目经理:

负责箱涵作业人、材、机的协调管理工作。

现场技术负责人:

负责箱涵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安全员:

负责箱涵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

测量负责人:

负责箱涵定位施工管理工作。

材料负责人:

负责箱涵所需材料的供应工作。

质检员:

负责箱涵现场施工质量检验工作。

3.2.2、现场作业人员安排:

箱涵施工设组长2人,其中:

架子工16人,木工20人,普工10人,采用两班倒施工流水作业。

箱涵模板及支撑系统组织机构图

 

3.3机械及材料进场情况

箱涵施工所用机械及周转材料数量及进场时间如表1、表2

表1箱涵施工机械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进场日期

备注

1

钢筋切断机

JY-400

2

2013.3

2

钢筋弯曲机

2

2013.3

3

电弧焊机

4

2013.3

4

圆盘锯

2

2013.3

5

压路机

22T

1

2013.3

6

挖掘机

PC60/PC200

2

2013.3

7

汽车吊

25T

2

2013.3

8

火焰氧割机

1

2013.3

表2临时周转性材料计划表

序号

材料名称

单位

计划数量

进场时间

1

木模板

M2

2013.3

2

方木40×80×2000

2013.3

10

顶托

2013.3

11

底托

2013.3

12

钢管2.5m

2013.3

13

钢管4m

2013.3

14

扣件

2013.3

4、施工进度计划

箱涵模板及支撑系统计划于2013年2月10日开工,2013年5月10日完成,计划工期60天。

5、施工技术方案

5.1基础处理

5.1.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黄茅坪水库溢洪道排洪渠属南宁市青秀山北侧水系,总体地势为南高北低,场地地面标高65.18~76.50M,地形起伏较大,属沟谷地貌。

(2)地层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经两次钻控查明,场地内的岩土层主要为人工填土,第四系河流冲积成因的粉质粘土,粘土及第三系湖相沉积的半成岩。

根据场地的地貌单元、岩土成因类型、风化程度及其物理力学特征,对场区内的岩土层进行划分,场地内自上而下的各岩土层依次为:

填土:

黄、灰褐色,稍湿至湿,松散状态。

素填土为主,局部为杂填土。

主要成份为粘性土,局部含10-30%砾石,局部地段为废弃水泥块、砖头等建筑垃圾,为新近人工填土,填土时间1-2年,在旧排洪渠桩号0+160--0+380M段则为淤泥质填土。

分布层厚1.20-5.8M,两个方案的拟建场地沿线都有分布。

粉质粘土

黄色,稍湿--湿,可--硬塑状态,土质较致密,冲积形成,局部夹木屑等杂质,手搓砂感明显,主要分布于旧排洪渠竹排冲出口,仅在旧排洪渠方案的钻孔ZK14中揭露,厚度为4.20M。

粘土

黄色,稍湿,土质致密,呈硬塑状,冲积形成,韧性高,摇振无反应,干强度高,切面光滑,属中压缩性土,干燥类型土。

标准贯入实测击数N=8-13击。

整个拟建场院都有分布,揭露层厚1.50~10.0M,部分钻孔未钻穿。

粉质粘土

灰、暗灰色,稍湿,可塑状,冲积形成,韧性高,摇振无反应,干强度中等,切面光滑,属中压缩性土,干燥类型土。

标准贯入实测击数N=5-6击。

在新排洪渠方案的钻孔ZKB10和ZKB11中揭露,揭露层厚1.30--1.50M。

泥岩

青灰、蓝灰色,全风化,已风化呈可塑--硬塑的土状,稍湿。

局部夹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含少量钙质结核,标准贯入实测击数N=9-14击。

揭露厚度1.90-5.90M,钻孔深度内未钻穿。

5.1.2地基土承载力:

见设计提供的地基土容许承载力表(表3.2.1)

 

表3.2.1地基土容许承载力表

土层

天然含水量W(%)

重度r(kN/m³)

天然孔隙比

e

液性指数I

压缩模量(Mpa)

直剪

容许承载力(kpa)

内摩察角ф度

粘聚力C

Kpa

素填土①

21.60

19.3

4.0

5

10

粉质

黏土②

23

19.1

6

8

30

170

黏土③

25.7

19.9

0.729

0.02

9.0

13

40

200

粉质

黏土④

25

19.0

7

10

15

150

泥岩⑤

22.1

21.04

12

17

50

240

5.2基础处理方案

5.2.1基础处理原则和基础处理措施

箱涵施工支架体系必须支撑在满足要求的地基上;本项目支架直支撑在箱涵底板上,箱涵底板的砼采用强度为C25基础,往下为C15厚100垫层+≥150Kpa的粘土。

支撑基底刚度满足要求不需要再进行加固(详见验算过程)。

5.3支撑搭设方案

根据本箱涵的结构特点及我单位施工经验,采用钢管支架支撑体系。

5.3.1支架搭设参数

1、支撑总体尺寸:

翼板部分横、纵向间距为0.6M,具体搭设尺寸以附图为准;支撑沿涵长方向满堂搭设,内支撑高度为3m。

2、满堂支架搭设材料要求

1)搭设支架全部采用φ48mm,壁厚3.5mm的钢管,横桥向,顶托梁采用8×10cm的方木,在方木上顺涵向铺设4×8cm的方木。

2)钢管表面平直光滑,无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剌、压痕和深的划痕。

钢管上严禁打孔。

3)扣件材质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模板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B45/T618-2009规定。

旧扣件使用前,先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进行更换处理。

3、支架搭设要求

放好涵洞投影线,由中间向两侧搭设。

支架搭设要求“横平竖直”。

搭设支架时要切实保证横杆的水平(关键是对第一层水平杆的控制,必须挂线安装),如有高差用底托进行调整。

为了确保碗扣支架的整体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横向剪刀撑每4跨设置一排,纵向剪刀撑每9跨设置一列(详见支架搭设图);沿箱涵全宽设置;剪刀撑斜度控制在45~60度,必须用扣件扣紧,确保空间网架结构的稳定性。

剪刀撑杆件接长时,应用搭接方法,搭接长为1米,用3个旋转扣件将搭接处拧紧。

为增加支架的稳定性,在支架两侧可适当增加45~60°斜撑,斜撑必须落在坚硬的混凝土基础加垫枕木。

底部和封顶位置各全面设置一层水平剪刀撑,纵横向的剪刀撑每7跨设一道。

支架底部设平板底座,顶部设U形可调托座,在托座上横向铺10×8cm的方木,间距同支架间距。

支架搭设完毕后,计算每根钢管的高度,然后用可调顶托准确调节支架高度,保证整个支架的高度满足设计要求。

4、支架施工注意事项

1)当立杆基底间的高差大于60cm时,则可用立杆错节来调整。

2)立杆:

在竖立杆时要注意杆件的长短搭配使用。

3)在无荷载情况下逐个检查立杆底座有否松动或空浮情况,并及时旋紧可调座和薄钢板调整垫实。

4)剪刀撑采用脚手杆,网格应与架子的尺寸相适应。

剪刀撑杆为拉压杆,与地面夹角为45~60°,一般情况下剪刀撑应靠近节点≤150mm。

5)尽量与支架的节点相连,但亦可以错节布置。

6)斜撑杆对于加强脚手架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的关系很大,应按规定要求设置,不应随意拆除。

7)可调底座及可调托撑丝杆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8)扣件应有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

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检查,发现缺陷杆件及时更换。

9)地基处理时,需事先规划并进行杆件配置计算,以便在填筑时适当调整标高。

10)不得在支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

5.3.2箱涵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搭设工艺:

支撑搭设的工艺流程:

底板砼施工→定位设置通长立杆垫板→排放纵向扫地杆→竖立杆→将纵向扫地与立杆用直角扣件连接→安装横向扫地杆(用直角扣件与立杆连接,设于纵向杆下方)→安装纵向水平杆→安装横向水平杆→安装三向剪刀撑→对模板支撑验收→引测标高→铺设方木→安装底模→绑扎钢筋→安装侧模→检查验收→砼施工

根据构造要求在箱涵的投影面尺量出内、外立杆离墙距离,并做好标记。

用钢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点出立杆标记。

垫板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稳,不得悬空。

5.3.3模板及支撑架的拆除施工工艺

当砼工程施工完成并养护达到80%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支撑和模板,支架拆除的顺序为:

先拆除中间部分,然后由中间向两边(支座处)对称拆除,使箱涵逐渐受力,避免产生裂纹。

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一般的拆除顺序为:

剪刀撑→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立杆。

不准分立面拆架或在上下两步同时进行拆架。

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

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件。

拆除纵向水平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件。

分地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钢管的高度(约6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临时抛撑加固。

5.4模板的施工方案

5.4.1模板安装方法

模板的优良与否是影响现浇箱涵质量好坏的关键,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该箱涵模采用18mm厚木胶合光面板。

在粗调好垫木标高后、铺钉底模板前,必须挂线找来纵、横向垫木,以确保垫木面在同一平面内,对于不平整的垫木应用手提刨刨平。

在安装底模时,底模木胶板的纵向拼缝下面最好设置通长方木,以确保模板拼缝质量,同时在腹板外侧部位处的纵向垫木应密布30cm宽,并用大号铁钉与横向垫木钉紧,以便腹板侧模根部背带方木能钉到纵向垫木上不落空,防止侧模移位。

模板纵向铺放,要求纵、横缝对齐,缝宽不得大于2mm;箱涵底部小楞用4cm×8cm方木,纵向铺放,间距30cm;大楞采用8cm×10cm的方木,间距60cm,横向铺放。

模板拆除二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清理模板表面。

注意不得损伤其表面,以保证混凝土的外观和平整,然后打色油,杜绝使用废机油或机油过量使用现象,严禁混凝土被污染。

5.4.2模板安装的技术要求

(1)模板与钢筋安装工作应配合进行,妨碍绑扎钢筋的模板应待钢筋安装完毕后安设。

模板不应与脚手架联接(模板与脚手架整体设计时除外),避免引起模板变形。

(2)安装侧模板时,应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

梁的侧模可设拉杆。

浇筑在混凝土中的拉杆,外套塑料管以便取出。

(3)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签认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浇筑时,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

(4)模板的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设施。

5.4.3模板及支架验收标准

I模板、支架和拱架制作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模板的型式及精度要求,在设计无规定时,可按表5.3.6-1和表5.3.6-2执行。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表5.3.6-1模板、支架制作质量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

木模板制作

模板的长度和宽

±5

不刨光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差

3

刨光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差

1

平模板表面最大的局部不平

刨光模板

3

不刨光模板

5

拼合板中木板间的缝隙宽度

2

支架尺寸

±5

榫槽嵌接紧密度㎜

2

钢模板制作

外形尺寸

长和宽

+0、-1

肋高

±5

面板端偏斜

0.5

连接配件(螺栓、卡子等)的孔眼位置

孔中心与板面的间距

±0.3

板端中心与板端的间距

+0、-0.5

沿板长、宽方向的孔

±0.6

板面局部不平

1

板面和板侧挠度

±1

注:

板面局部不平用2cm靠尺、塞尺检测。

表5.3.6-2模板支架安装质量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mm)

模板高程

基础

±15

柱、梁

±10

墩台

±10

模板尺寸

上不构造的所有构件

+5,-0

基础

±30

墩台

±20

轴线偏位

基础

15

8

10

墩台

10

装配是构件支撑面的高程

+2,-5

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模板表面平整

5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3

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

10

预留孔洞截面内部尺寸

+10,-0

支架

纵轴的平面位置

跨度1/1000或30

注:

表中H为结筑物高度,(mm)。

Ⅱ钢管支架的检查与验收

(1)构配件检查与验收

i新钢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2)应有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1.1条的规定;

(3)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4)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分别符合本规范表8.1.5的规定;

(5)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

ii旧钢管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锈蚀深度应符合本规范表6序号3的规定。

锈蚀检查应每年一次。

检查时,应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得使用;

(2)钢管弯曲变形应符合本规范表6序号4的规定。

iii扣件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

当对扣件质量有怀疑时,应按现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抽样检测;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iv脚手板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脚手板的宽度不宜小于200mm,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3.3.3条的规定;腐朽的脚手板不得使用;竹串片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的材料应符合规范3.3.4条的规定。

构配件的偏差应符合表6的规定。

构配件的充许偏差表6-4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示意图

检查工具

1

焊接钢管尺寸(mm)

外径48

壁厚3.5

外径51

壁厚3.0

 

-0.5

-0.5

-0.5

-0.45

-

2

钢管两端面切斜偏差

1.70

塞尺

,拐角尺

3

钢管外表面锈蚀深度

≤0.50

游标卡尺

4

钢管弯曲

a各种杆件钢管的端部弯曲

l≤1.5m

≤5

b立杆钢管弯曲3m

4m

≤12

≤20

c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l≤6.5m

≤30

5

冲压钢脚手板板面挠面

l≤4m,

l>4m

 

≤12

≤16

-

板面扭曲(任一角翘起)

≤15

-

III脚手架检查与验收

i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

(1)脚手架搭设前;

(2)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3)达到设计高度后;

(1)遇有六级大风与大雨后;

(5)停用超过一个月。

ii进行脚手架检查、验收时应根据下列技术文件:

(1)本规范第iii条的规定;

(2)施工组织设计及变更文件;

(3)技术交底文件。

iii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iv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表7的规定。

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表7

项次

项目

技术

要求

允许偏差

(mm)

示意图

检查方法

与工具

1

地基

基础

表面

坚实平整

-

观察

排水

不积水

垫板

不晃动

底座

不滑动

不沉降

-10

2

最后验收垂直度20~80m

±100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卷尺

下列脚手架允许水平偏差(mm)

搭设中检查

偏差的高度(m)

总高度

50m

40mm

30m

H=2

H=10

H=20

H=30

H=40

H=50

±7

±20

±40

±60

±80

±100

±7

±25

±50

±75

±100

±7

±50

±100

中间挡次用插入法

3

间距

步距

纵距

横距

±20

±50

±20

钢板尺

4

纵向水平杆高差

一根杆的两端

±20

水平仪或水平杆

间跨内两根纵向水平杆高差

±10

续表

项次

项目

技术

要求

允许偏差

(mm)

示意图

检查方法

与工具

6

扣件安装

主节点处务扣件中心点相互距离

a≤150mm

-

 

钢板尺

间步立杆上两个相隔对接扣件的高差

a≥500mm

-

 

钢卷尺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至主节点的距离

a≤h/3

纵向水平杆上的对接扣件至主节点的距离

a≤l/3

-

-

钢卷尺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

40~65N.m

-

-

扭力卷尺

7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

45º~60º

-

-

角尺

8

脚手板外伸长度

对接

a=130~150

l≤300mm

-

卷尺

搭接

a≥100mm

l≥200mm

-

卷尺

注:

图中1-立杆;2-纵向水平杆;3-横向水平杆;4-剪刀撑。

V安装后的螺栓拧紧扭力矩应采用扭力板手检查,抽样方法应按随机分布原则进行。

抽样检查数目与质量判定标准,应按表8的规定确定。

不合格的必须重新拧紧,直至合格为止。

扣件拧紧抽样检查数目及质量判定标准表8

项次

检查项目

安装扣件数

最(个)

抽样数量

(个)

允许的

不合格数

 

1

连接立杆与纵(横)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接长立杆、纵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

51~90

91~150

151~28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5

8

13

20

32

50

0

1

1

2

3

5

 

2

连接横向水平杆与纵向水平杆的扣件(非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