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796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2.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答案】B

考点:

小农经济。

关键语句是“一旦……就”,“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小农经济很容易生存,要求的条件并不苛刻,这就可以总结为“生命力顽强”,稳定性是指长期、不易受影响,但这里看来,它是说即使受影响也可以很快再生产,而不是不容易受影响。

故正确答案选B。

2.假如你是一个文物爱好者,由右图可以得出的判断有

①此罐应该是明朝时期的器物

②此罐为珐琅彩瓷器

③此罐说明中国的瓷器已走向世界

④明清时期的瓷器已享誉世界

⑤体现了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C

考点:

古代的手工业。

考查学生据图片休息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从图片的“青花灵芝”可以反映①正确,从“阿拉伯”可以反映出③④⑤。

故正确答案选C。

3.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青花灵芝阿拉伯文罐

【答案】A

考点:

考查中国古代的货币。

北宋中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材料“以便贸易”说明这种货币具有交易凭证的作用。

故应选A。

4.汉景帝时期,曾经明确指出: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这表明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A.重商抑农B.工商皆本C.农商皆本D.重农抑商

【答案】D

考点:

古代经济思想。

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主要是限制商人的措施及重视谷物和丝麻的言论,这明确表明了重农抑商的态度。

5.在《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中,詹姆斯·洛温指出美国教科书中最著名的谎言是哥伦布这个英雄形象的塑造。

哥伦布之所以被描绘成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英雄,是因为他

A.发现了美洲新大陆B.率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C.领导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D.是美国立国建制的功臣

【答案】A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

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光从时间上判断,哥伦布就不可能领导北美人民摆脱殖民统治,也不可能是美国立国建制的功臣。

6.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

这说明

、A.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B.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C.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D.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答案】A

考点:

考查英国的工业革命。

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初”。

材料描述的是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原来的手工纺织已弃之不用,取而代之的是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也应运而生。

英国在社会生产领域出现了重大变化。

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从轻工业领域开始的。

故应选D。

7.下图反映的是哪两个国家之间的殖民争夺战争

A.英国和法国

B.英国和荷兰

C.英国和西班牙

D.英国和葡萄牙西班牙无敌舰队之战

【答案】C

考点:

早期殖民扩张。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在再现能力。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故答案选C。

8.从1868年至1900年,英、美、法、德4国的钢产量由24万吨增加到2355万吨。

钢逐渐取代铁,成为基本的工业原料和重要的建筑材料。

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工具的变革B.冶炼技术的创新

C.蒸汽动力的出现D.工厂制度的出现

【答案】B

考点:

工业革命。

根据“从1868年至1900年”可知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C、D两项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钢逐渐取代铁,成为基本的工业原料和重要的建筑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B项正确。

9.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答案】D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读透题干本质意思很关键,该题干的本质意思是:

英国商品在鸦片战争后仍然滞销,原因是什么?

A项符合史实,但无法解释原因,因为印度的经济同样受到破坏,甚至破坏程度更深;B项不符合史实,是错误选项;C项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的经济水平高于印度。

故正确选项为D。

此外,可运用唯物史观——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可帮助进一步确定正确选项为D。

10.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周村人陈寿亭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到资产雄厚企业家的创业历程。

该片的主题歌写到:

“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

A.出身贫贱低微,社会地位低下B.个人情感经历曲折和磨难

C.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D.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刺激

【答案】C

考点:

民族工业的发展。

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电视剧《大染坊》描写的是旧中国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情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

答案:

C

1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答案】C

考点:

考查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从材料中的时间“1953年10月”可知这时我国一开始了三大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正在形成,而“粮食的统购统销”是这一体制的重要内容。

分析选项,C年符合题意。

故应选C。

12.右图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答案】A

考点:

新中国的生产关系的变革。

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在经济建设中以高指标、浮夸风等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的发展,A口号与图片都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造成生产的下降。

猪羊肥大赛黄牛

13.过去是一个边陲小镇,“一条街,一栋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个公园一只猴,不用几分钟,这头到那头”是对它落后的写照,但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它“一夜崛起”,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应该是

A.深圳B.上海浦东C.珠海D.汕头

【答案】A

考点:

对外开放。

考查对教材基础史实的记忆。

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14.清《漱华随笔》中记载我国某民族婚俗如下:

男家宗族亲友及新婿,共往女家问名。

由年长者致辞,谓:

“某家男某虽不肖,今已及冠,应聘妇以为继续计。

闻尊室女,颇贤淑著令名,愿聘主中馈,以光敝族。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文明影响下的中国婚俗已发生质变

B.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已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C.中国婚俗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

D.政治运动对婚姻习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答案】C

考点:

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晚期中国风俗习惯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材料反映男女婚事仍然是家族的大事,需要家族长辈从中游说定夺。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

A.近代铁路的出现与发展和列强侵略紧密联系

B.民族工业春天的出现促进中国铁路迅猛发展

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铁路建设获得一定的发展

D.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迎来真正的春天

【答案】B

考点:

近代中国的交通的发展。

从表中时间段来看,1911年并未进入民族工业的春天,所以B项不能体现。

16.1896年8月1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

“徐园七夕设文虎(即灯谜)候教……又一村并演两洋影戏。

”这则材料里蕴含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

A.上海开风气之先B.中国的电影首先在上海出现

C.电影进口到中国D.上海报业非常发达

【答案】B

考点:

近代中国传媒的发展。

《申报》是早就创刊的,广告中提示徐园七夕有灯谜,那也是老的传统,新出现的历史信息是上海开始出现电影。

故选B项。

17.近代历史的大量史实证明,要搞好经济,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都不能思想僵化,墨守成规。

资本主义历史上因此而失败的典型人物是(  )

A.希特勒B.胡佛C.罗斯福D.里根

【答案】B

考点:

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

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胡佛信奉自由放任思想,主张以不变或少变来应万变,结果不但没有克服危机,也直接导致其在1932年的大选中败给了罗斯福。

18.下列图片反映的现象,哪些与政府干预经济有关(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D

考点:

经济体制改革。

①②③均反映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而小岗村农民契约是农民自发签订的,与政府的干预无关,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19.在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之际,德国人正在为自己有着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十多年来大多数城市房价没有上涨而自豪。

其秘诀就在于德国以宪法为主导的健全的法律机制及国家实行的福利住房政策。

下列关于“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②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③缓解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④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20世纪80年代后,美英法等国缩小了社会福利的规模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A

考点:

福利国家。

“世界各国”的说法是错误的,实行福利制度的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排除含②的选项即可。

20.前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

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

“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地说:

“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

”苏联官员说:

“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这一笑话主要反映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B.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西方国家对苏联的“和平演变”

D.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答案】B

考点:

斯大林体制。

材料的核心是开着飞机去排队买面包,这巧妙地讽刺了苏联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21.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二走在送葬队伍最前头的人是

 

图1            图2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答案】C

考点: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是苏联解体,而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2.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的水资源多目标开发工程,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假如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资金上的问题,可以向下列哪个国际组织求援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C.世界贸易组织D.关贸总协定

【答案】B

考点:

战后国际经济组织。

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世界银行的职责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中国是使用世界银行贷款最多的国家。

23.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相似点在于

A.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已深入到政治领域

B.都已建成了统一市场

C.都是由发达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D.都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答案】D

考点:

区域集团化。

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A、B、C三项都属于欧盟的特点,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内的合作程度都尚未达到此程度。

24.《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

“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A.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C

考点:

对外开放。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经济潮流,参与世界经济活动为切入点,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融入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则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舞台的标志。

A.阶级矛盾依然存在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C.经济滞胀十分突出D.极右势力发展

【答案】B

考点:

当今国际局势。

第一幅图片提示社会经济发展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第二幅图片提示和平对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其中第26~28题各12分,29题14分,共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材料三: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

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也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

已有‘地球村’的说法。

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1)材料一中从“彼此隔绝”到“联系在一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

(4分)

(2)依据材料二中的三图片,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种趋势?

(4分) 

(3)材料三中“地球村”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应如何评价?

(4分)

【答案】

(1)新航路开辟。

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连接通道,使世界市场形成雏形。

(2)三幅图片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和“欧洲联盟”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3)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②评价: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考点:

考查的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认真阅读材料,找出有效信息是解答的关键。

回答时要抓住本质特征,结合当今的经济发展趋势来进行一一解答。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有分散孤立到联系为一个整体的重要的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统一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三幅图片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和“欧洲联盟”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3)根据题干“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

”反映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结合所学分析这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商品、劳务、技术、资本、原材料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

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以使他们在失业或生活无助时能够渡过难关。

政府还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工党艾德礼政府最早宣布建立福利国家,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

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费用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一定补贴。

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

职工患病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有救济金,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能得到抚恤金。

请回答:

(1)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2)比较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的信息,说明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较以往有何特点。

(4分)

(3)如何评价战后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

(4分)

【答案】

(1)发达国家重视社会福利的开支,社会福利制度较完善。

(2)特点:

①从单一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②福利种类繁多。

③覆盖面广。

(3)评价:

①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②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③也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考点:

社会福利制度。

(1)从材料图示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开支一般都是比较高,社会福利制度比较完善。

意大利甚至占到了国民收入的五分之一多。

(2)材料一针对的是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进行救助,并且通过举办公共工程来解决就业问题,形式比较单一;材料三所讲的社会福利包括的范围很广,吃穿用基本上都有所涉及。

相比较之下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较以往的特点有:

①从单一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②福利种类繁多。

③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3)评价一般都要从正反两方面来评价,才能够客观、全面。

福利制度有助于消除贫富差距,减少社会问题,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起了“养懒人”的消极作用。

28.(12分).20世纪50~8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材料二:

“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苏联《文学报》评论

材料三: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

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

每个领导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

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进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

“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历史风云网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两位人物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

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经济状况如何?

(4分)

(2)结合史实,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评价?

(4分)

(3)材料三中,1986年苏联“无法继续前进”的根本原因何在?

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解决“铁轨”问题的?

结果如何?

(4分)

【答案】

(1)作用:

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

状况:

实际GDP平均为负增长,横向比较低于世界水平,纵向比较也是苏联经济史上的“低谷”,苏联经济已陷入危机边缘。

(2)赫鲁晓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说“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但赫鲁晓夫改革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说“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时代的局限和个人品质的缺陷使他只能“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

(3)根本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严重阻碍。

如何解决:

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

结果:

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政治体制改革使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

考点: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1)应注意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上台的时间,再结合材料一图示指出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的作用。

(2)要注意评价“徘徊在新旧十字路口”。

(3)可结合戈尔巴乔夫上台的背景及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回答即可。

29.(14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的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答案】

(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

(举一例说明即可)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

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

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

考点:

苏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1)斯大林的经济政策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改变包括,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式由迂回过渡到直接过渡;经济体制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市场对经济的调整作用。

(2)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资本主义的一些社会弊端,属于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必然会损害部分资本家的利益,因此招致他们的抨击。

主要是在工业方面,限制资本家的无序生产,增加工人待遇,缓和社会矛盾。

(3)斯大林模式既要肯定它的积极作用,也要关注它的消极作用,如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罗斯福开创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在当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