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级 2册 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776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年级 2册 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1年级 2册 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1年级 2册 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1年级 2册 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1年级 2册 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年级 2册 音乐教案.docx

《1年级 2册 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年级 2册 音乐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年级 2册 音乐教案.docx

1年级2册音乐教案

一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第1课春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2、学唱歌曲《布谷》

3、律动《布谷》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杜鹃圆舞曲》,学习用简单的节奏乐器为歌曲伴奏;并通过图形谱感受乐曲,通过画旋律线的游戏,让学生初步学习旋律线。

2、视听结全学习歌曲《布谷》。

通过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

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课本小知识:

小图标的表示作用。

二、新课学习:

1.小练习:

随音乐拍手:

(节拍练习)歌曲《布谷》旋律熟悉。

2.歌曲学习:

(出示投影片)(从布谷鸟的认识导入:

布谷鸟在我地区俗称为“宝宝看花”)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引导学生视谱;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也可用变队走的形式熟练歌曲)

3.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布谷》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4.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感受,同时与《布谷》比较旋律相同的地方。

3)复听:

自由活动:

随《杜鹃圆舞曲》自由地进行选择活动,(画图、动作、用节奏乐器伴奏)都可。

教师加以指点。

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感受。

三、小结:

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小燕子》

2、学唱歌曲《小雨沙沙》

3、歌表演《小雨沙沙》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小燕子》与创编动作,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小雨沙沙》,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

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启发学生学会细心地观察事物。

3、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

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课本小知识:

小图标的表示作用。

4.复习表演《杜鹃圆舞曲》,录音伴奏。

二、新课学习

1.欣赏歌曲《小燕子》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感想:

歌曲唱了哪些内容、小燕子在什么季节来到,你想对小燕子说点什么?

3)复听:

自由活动:

随歌曲《小燕子》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

(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

再分组表演。

)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

2.小练习:

随歌曲《小雨沙沙》拍手:

(节拍练习与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

(出示投影片)

1)猜迷导入,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打一个自然现象……生视谱;2)模仿下雨练习:

教师:

滴答滴答,学生接:

沙沙沙

3)谈话:

第2课放牧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2、学唱少儿歌曲《牧童》

3、律动少儿歌曲《牧童》

4、节奏乐器三角铁的认识与演奏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牧童哪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2、视听结全学习歌曲《牧童》。

通过图形谱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视唱能力。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4、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三角铁,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

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

(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小练习:

三角铁认识。

教师介绍三角铁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

(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歌曲学习:

(出示投影片)

1)边随歌曲《牧童》录音边拍手边看插图,熟悉歌曲(教师可用三角铁)介绍或探讨“牧童”是做什么的?

2)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3)引导学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教师指谱,注意第三段歌词与结束句的位置。

)4)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牧童》要求自创编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在表演时,选几名学生用三角铁随乐曲进行伴奏)dud3、欣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1)初听前,与学生交流“牧童”到底到“哪里去了?

”后(完整听全曲)。

[w

2)谈谈感想:

牧童到哪里去了?

为什么?

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时光。

du

3)复听:

自由活动:

随歌曲《牧童哪里去了》自由地进行选择表演活动。

(时间充许的话,也可让学生分组创编、教师加以指点后。

再分组表演。

但在最大的程度内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创编能力。

三、小结:

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童声合唱歌曲《牧童》

2、学唱歌曲《放牛歌》

3、歌表演《放牛歌》

4、认识双响筒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牧童》,并学习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放牛歌》,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

3、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

4、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认识双响筒,学习其演奏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

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

(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小练习:

双响筒认识。

教师介绍双响筒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

(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欣赏童声合唱《牧童》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所听内容;

3)复听:

自由活动:

随《杜鹃圆舞曲》自由地进行选择活动,可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作伴奏。

第3课手拉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2、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

3、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

4、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引导学生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3、通过自编动作与活动,引导学生自创动作和在歌曲的空拍处加上小动物的叫声,使歌曲的演唱更为生动有趣。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

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

(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听歌曲录音《让我们手拉手》;(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心情怎样?

2)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一对好朋友》;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听。

听后谈歌曲内容

3.歌词学习:

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

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在乐句结束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

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2、学唱歌曲《数鸭子》

3、表演歌曲《数鸭子》

4、节奏编创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鸭子伴嘴》,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强弱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感受音乐作品中鸭子的生动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数鸭子》,引导学生能以歌声、动作来表现自己热爱生活,喜爱小动物的情趣。

感受不同音乐要素的表现的不同动物的形象及场景。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4、通过节奏读拍编创活动,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

(唱游为主)

3.二声部节奏编创活动:

先分别学习吹口哨“du”和鸭子叫“ga”;后全起来。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1)初听,(完整听全曲)。

并提示小鸭与老鸭叫的地方。

2)谈谈所听内容;故事描述(集体)并谈谈每个情景所用的打击乐器是怎能样配合的。

3)复听:

自由活动:

随《鸭子伴嘴》,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鸭叫等。

2.歌曲学习:

(出示投影片)(由乐曲《鸭子伴嘴》入歌曲《数鸭子》)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数鸭子》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

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4课长鼻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小象》

2、学唱歌曲《小象》

3、表演歌曲《小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小象》,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能准确地选择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2、听唱法学唱歌曲《小象》,要求学生用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编创动作,以表达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

表演及唱。

3.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二、新课学习:

1.听歌曲录音《小象》(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谈谈“象”的有关知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并能从“欢快”与“优美抒情”中选择出乐曲的情绪。

回答小象叫了几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小象》;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按图示划旋律线,体会旋律的起伏。

3.歌词学习:

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

4.歌曲学习:

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

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大象》

2、学唱歌曲《两只小象》

3、表演歌曲《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大象》,感受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听唱法学唱歌曲《两只小象》,通过教师范唱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

表演及唱。

3.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大象》(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应该是:

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

并能回答为什么是缓慢沉重的?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所听内容;并讨论大象有些什么习性、怎样走路、与小象有什么区别等)3)复听:

自由活动:

《大象》乐曲,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甩鼻等动作为主;

2.歌曲学习:

(出示投影片)(由乐曲《小象》入歌曲《两只小象》)

1)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强弱与优美感)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

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5课跳起舞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2、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3、表演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引导学生听辩出音乐力度的变化,并能简单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2、听唱法学习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轻声随唱的过程,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

表演及唱。

3.小练习:

1)蒙古骑马式练习(后十六节奏练习XXXXXX||)

2)音的高低练习:

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声音组合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提示:

乐曲主要用木琴演奏,表示骑马奔驰的音乐形象。

1)谈谈“草原、骑马”等有关知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小骑兵由远及近采用民什么方法?

全曲节奏的特点是什么?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草原就是我的家》;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体会旋律的起伏与蒙古民歌的风格。

3.歌词学习:

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

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d

三、小结:

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松树》

2、表演歌曲《小松树》

3、学习简单的蒙古舞蹈动作组合

教学目标:

1、听唱法学唱歌曲《小松树》,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用欢快的动作表演歌曲《小松树》,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体验音乐的节奏。

3、通过学习蒙古族人民的挤奶舞的动作,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习惯与音乐特点。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

表演及唱。

3.小练习:

1)蒙古骑马式练习(后十六节奏练习XXXXXX||)

2)结合蒙古族运动项目,进行三声部节奏练习。

二、新课学习:

1.歌曲学习:

听歌曲录音《小松树》;

2.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完整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第二遍可随着轻唱)

3.歌词学习:

提示式学习歌词。

4.歌曲学习:

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小松树》,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6.舞蹈动作练习:

挤奶舞动作组合:

站、蹲等。

7.自编动作复习欣赏:

《我是人民小骑兵》。

三、课堂小结:

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6课咯咯哒

第一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表演《公鸡母鸡》,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利用多种方式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铃鼓和响板,并通过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3、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律动

学生入室

师生问好

聆听《公鸡母鸡》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师生相互问好入室、律动唱《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公鸡母鸡》

聆听,初步感受音乐形象

复听,以画线条、律动等方式表现音乐形象

1.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分辨公鸡、母鸡的叫声,乐曲开始是公鸡叫还是母鸡叫?

2.听乐曲:

在课本的方框中画线条表示听到的公鸡、母鸡的叫声。

3.听乐曲:

分别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表演。

聆听,辨别公鸡叫和母鸡叫

画线条

做律动

三、铃鼓及演奏方法简介并进行创编活动

简介铃鼓及其演奏方法

分组讨论铃鼓的演奏方式,并为歌曲伴奏

1.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的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姿势。

2.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出短音?

怎样奏出长音?

3.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

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适?

选一首让大家唱,并由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

认识尝试演奏为歌曲伴奏

四、表演《母鸡叫咯咯》

熟悉歌曲,感受音乐形象

学唱歌曲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

母鸡为什么叫咯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向人们报喜的意图。

2.听音乐按节奏读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仔细聆听

按节奏念歌词

唱唱歌曲

五、响板及演奏方法简介,并进行编创与活动

简介响板及其演奏方法

分组讨论进行演奏

1.认识响板,由教师示范学习演奏响板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讨论响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

3.选择一种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认识

分组交流演奏

为歌曲伴奏

六、结束部分

师生再见

学生出室

师生相互再见

在《母鸡叫咯咯》歌声中出室

唱《师生再见歌》

出教室

第二课时

一、律动进教室:

请小朋友学学小鸡最可爱的样子进座位。

(随《我的小鸡》音乐,跟老师一起学小鸡的样子进教室。

到教室后教师喂食物给小鸡们吃。

基础训练:

1、大家好!

欢迎小朋友们来到我们农庄作客,听说小朋友要来我们农庄啊,小象朋友也从老远的森林赶来欢迎大家了。

(起立,歌表演《小象》。

嘎,嘎,嘎,谁也来欢迎我们啦?

对!

小鸭子也来欢迎我们了,我们一起去数一数吧!

(歌表演《数鸭子》。

2、(教师拿着竹板呼鸡)呴唞……,哎呀,我那些可爱的母鸡到哪里去了呀?

谁帮我一起来招呼一下好吗?

……谢谢你,可是我的母鸡们还没回来,谁的声音能传得更远一点……,你们俩一起帮帮我,……第一组来帮帮我吧,哎呀,我的母鸡们还没听到,第二组也加上一起来帮帮我吧,……哎呀,我的母鸡们还是没有听到,第三组也来帮帮我好吗?

……哦,声音能再传得远一点吗?

……

3、哦,感谢小朋友,你们的力量真大,我的母鸡们都回来了,原来我的母鸡刚刚都生蛋去了,怪不得我看不到它们呢。

现在它们正一边叫着,一边神气地向我们走来呢!

你觉得母鸡一边走一边会怎么叫呢?

(老师敲竹片提醒孩子按节奏叫并尽量设计不同的节奏)

4、①好,让我们来瞧一瞧,原来第一只向我们走来的母鸡是这样叫的,谁来试一试?

好,我们来配合一下,我唱完这一句后请小朋友们马上接上……

②好,让我们再来瞧一瞧,第二只向我们走来的母鸡是怎样叫的,谁再来试一试?

哦,原来第二只母鸡啊是停顿了两下再神气地叫的,我们在停顿的地方做两个脖子伸伸的动作吧!

(示范)好,我们来接龙配合,我先和第一组配合,第二组,第三组。

③好,让我们再来瞧一瞧,第三只向我们走来的母鸡是怎样叫的,谁来试一试?

哦,原来第三只母鸡是做了4个两翼扑扑的动作后再神气地叫的(示范),我们一起来试试(师生配合)。

5、嗯,小朋友你们真棒!

我们来个“母鸡大合唱”吧!

那我们请第一小组做第一只母鸡,请第二小组做第二只母鸡,请第三小组做第三只母鸡。

再交换一下,请第一小组做第二只母鸡,请第二小组做第三只母鸡,请第三小组做第一只母鸡。

再交换一下,请第一小组做第三只母鸡,请第二小组做第一只母鸡,请第三小组做第二只母鸡。

三、新教歌曲:

《母鸡叫咯咯》

1、母鸡们看到小朋友这么出色可乐啦,它们愉快地唱起了歌,请你们用音乐的小耳朵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出示课件,初步感受乐曲)

2、你从歌曲里听到了什么?

那就让我们来学学母鸡的样子吧!

(呴唞……学生到中间来随音乐表演)

3、我们来模仿母鸡的叫声也来唱一唱好吗?

注意在有鸡蛋的地方唱“嗒”(出示课件有歌谱,用“咯咯嗒”来模唱。

4、母鸡的叫声真好听,能不能再整齐一点?

5、鸡妈妈生完蛋后会做什么动作啊?

对!

它们会伸伸脖子,拍拍两只翅膀,咯咯嗒地叫着向人们报喜,使得大家都很快乐。

(范唱)我们也来试一试,“脖子……1,起。

”好,跟着钢琴,完整地来唱一唱。

6、真不错,我们来试着来唱一唱整首歌曲。

7、哦,真能干!

有些小朋友已经完全会唱了,如果能把“脖子伸伸两翼扑扑,向人报喜添快乐”唱得更流畅一点那就更好了。

8、母鸡下完了蛋,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啊?

唉!

那就请小朋友加上高兴的表情来唱一唱吧。

(随伴奏唱)

9、你们能不能学学我那些可爱母鸡的样子来一边表演一边唱啊?

“呴唞……”(课件伴奏)。

四、歌曲延伸:

接下来我想请三位小农场主来协助我的工作,请你来当小农场主管好第一小农场,像我一样穿好农场主的衣服;请你来当小农场主,管好第二个小农场,请你也来当,管好第三个小农场。

等一下请小农场主“呴唞呴唞”呼唤你的母鸡们,看看哪个农场的母鸡能很友好,很可爱地跟到你的小农场主身边,然后跟着农场主边唱边表演好吗?

好!

开始吧!

小农场主们开始呼唤你的母鸡……母鸡们生完了蛋啊,又神气的唱起了大合唱。

好,第一农场愿意唱第几只母鸡?

第一农场呢?

第一农场呢?

好,真不错,请回到原位,唉,我们把刚才的步骤连起来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小小表演剧,第一步,小农场主呼唤自己的母鸡,第二步小农场主带着自己的母鸡进行歌表演,第三步歌曲结束马上接上母鸡大合唱,我们能不能完整地连起来?

唉,那我们给这个小小表演剧取个题目怎么样?

好!

表演剧《》现在开始啦!

五、结束。

嗯,今天母鸡们跟小朋友在农场里玩得可真高兴,现在啊,母鸡们也有点累了,需要休息休息了(蹲下,慢速唱一遍)。

嘘,母鸡们已经睡了,我们轻轻地和母鸡说再见,悄悄地离开农场吧!

第7课大海的歌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听歌吗?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老师也很喜欢,看来我们有共同的爱好。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一首歌,好吗?

(出示课题:

大海的歌)看了课题,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大海怎么会唱歌?

大海唱的是什么歌?

大海唱的歌好听吗?

大海为什么要唱歌?

……)

二、欣赏录相: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去听一听大海的歌,好不好?

(播放录相)

听后反馈:

你刚才听到了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欢乐的歌

新歌

噢,大海唱完一首欢乐的歌,又唱了一曲新歌,同学们,看着这两首歌的题目,说说你的理解。

(大海唱欢乐的歌,说明大海心里肯定很高兴,唱新歌说明这首歌大海以前没唱过,今天是第一次唱……)

刚才有小朋友提出,大海怎么会唱歌,是不是大海真的会唱歌呀,你能不能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