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转基因大豆油营养成分分析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770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转基因大豆油营养成分分析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非转基因大豆油营养成分分析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非转基因大豆油营养成分分析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非转基因大豆油营养成分分析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非转基因大豆油营养成分分析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转基因大豆油营养成分分析方案.docx

《非转基因大豆油营养成分分析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转基因大豆油营养成分分析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转基因大豆油营养成分分析方案.docx

非转基因大豆油营养成分分析方案

廊坊冠霖奥斯油脂非转基因大豆油营养成分报告

食用油是人们生活必需的消费品,是提供人体热能和建造组织的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重要食物。

在人类食物的诸多成分中,油脂作为生命能源的价值最高,其发热量为37.7KJ/g,高出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一倍左右。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对食用油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

而粮油市场的开放,更使食用油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成为我国的朝阳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世界食用油消费主要以植物油为主。

按世界10种主要食用油的消费量排序依次是,第一位中国,第二位印度,第三位美国。

这一顺序与人口排位相一致,人口是决定消费量的首要因素。

我国是食用油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世界油料生产大国,菜籽、花生、棉籽、芝麻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大豆、葵花籽的生产也是名列前茅。

但是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和不断增加的食用油消费量,国内食用油生产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现今不得不进口大量的大豆、大豆油、棕榈油、菜籽等。

2018年仅大豆一项进口就达5300万吨,比我国2005年全年植物油加工量还要多。

2006年1月,我国取消食用植物油关税配额,植物油进口环境更加宽松。

2006年至今国内食用油进口需求持续增长,年平均增幅为4%。

其中大豆油、棕榈油进口量呈快速上升趋势,位居各种植物油进口的前列。

 

此外,食用油的消费由散装油向小包装精致油方向发展。

这小小的转变将造就一个市场容量超过2000亿,年增长速度超过30%的小包装食用油大市场。

而我国油脂产业总体增长大约在5%-6%,小包装油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散装油的平均增长。

行业的快速成长和丰厚的利润空间造就了中国食用油市场上的多巨头,出现了“金龙鱼”、“福临门”和“鲁花”等著名品牌,以及“益海嘉里”、“中粮”等产业巨头。

中国的食用油消费进入了品牌时代,品牌竞争十分激烈,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继续下去。

中国食用油市场处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投资时期,既具有国家政策调整、市场空余的大好形势,同时也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大豆油是大豆经过压榨法或浸出法提取出的产品,通常来讲成熟的大豆含17—21%的豆油和78%—80%的豆粕,也就是说,1蒲式耳大豆可以生产出11磅豆油和48磅豆粕。

大豆经过初榨形成大豆毛油,因其中含有亚麻酸、亚油酸,有腥味;另外,在未精炼的毛油中含有1%—3%的磷脂、0.7%—0.8%的植物甾醇类物质以及少量蛋白质和麦胚酚等物质,易引起酸败,所以豆油必须经过预处理、氢化、蒸发水分和去除杂质等工序才能制成食用油。

豆油和棕榈油是国际市场上的两大植物油。

棕榈油和大豆油占全球可食用油量的68%。

全球豆油的产量在过去的20年中以每年5.8%的速度增长,大豆主产国产量的增加、提炼技术的提高和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了豆油消费和产量的增加。

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和美国这些大豆主产国是豆油产量增加的主要力量。

 

目前,每年生产的大豆中约有82%—85%的大豆用于压榨制成豆粕和豆油,剩下的部分则直接食用或制成高附加值的大豆食品。

美国作为世界上豆油的主要生产国,年产量为850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9%。

巴西和阿根廷年产量分别为510万吨和410万吨,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17%和14%。

美国国内市场消费旺盛,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大豆,豆油的比重很少;而阿根廷和巴西绝大部分是以大豆毛油的形式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阿根廷基于国内的饲料业,对于豆粕和大豆的需求量较大,因此仅出口豆油,在世界豆油市场上起着主导作用。

中国和印度尽管每年的生产量很大,但国内需求量远大于生产量,因此每年需要进口豆油,不过中国同时进口大豆和豆油,印度仅进口豆油。

    

从豆油消费来看,2000/2001年度到2018/2018年度,世界豆油需求旺盛,生产过剩局面得到缓解,并在2002/2003年度和2005/2006年度两次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2005/2006年度为甚。

引发豆油消费大增的是生物柴油题材的炒作。

最近高盛公司研究报告反复强调,能源价格可能在3至4年中继续上涨,能源价格高涨导致谷物生产成本上升,而且通过生物柴油需求扩张其他途经,使更多谷物用于燃料生产。

由于预计生物燃料产业对于植物油需求强劲,世界植物油产量相对于需求赤字将会扩大,这将支持植物油价格走高,预计引领价格上涨的将是棕榈油和豆油。

因此,后期只要能源价格上涨,豆油的消费需求就会不断增加,豆油消费显著增加的地区和国家是欧盟、中东、俄罗斯、埃及、美国、巴西、墨西哥和中国。

 

廊坊冠霖奥斯油脂有限公司简介:

廊坊冠霖奥斯油脂有限公司座落于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潮白河工业区,公司占地86000平方M,建筑面积53000平方M,总投资额1.5亿元人民币,目前已完成投资额1.1亿元人民币。

公司距北京CBD核心商务区40公里,距通州新城仅2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非常突出。

廊坊冠霖奥斯油脂有限公司是京、津、冀经济圈唯一一家生产非转基因大豆油的民营科技公司,一期设计标准为年产3万吨非转基因大豆食用油,年销售额3亿元以上。

廊坊冠霖奥斯油脂有限公司生产技术先进,设备和检测设施都属国内一流。

拥有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完备的理化实验室,高标准的储运设施及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法。

公司严格控制原材料来源,只选用东北黑龙江三江平原特产的优质非转基因大豆。

为保证食品安全,从原料到加工、精炼、灌装、储运、销售全程监控,从而保证所售产品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现主要产品有:

680ml有机压榨非转基因一级大豆油;

5L非转基因大豆一级油;

2L非转基因大豆一级油;

10L非转基因大豆一级油;

20L非转基因大豆一级油;

5L非转基因大豆三级油。

 

廊坊冠霖奥斯油脂非转基因大豆油质量指标与国标GB1535-2003《大豆油》比较:

表1-1:

           

项   目 

质量指标 

一级 

三级

冠霖奥斯

大豆油

判定

色泽

罗维朋比色槽25.4mm≤

——

黄70红4.0

——  

合 格

罗维朋比色槽133.4mm≤

黄20红2.0

——

黄10红0.2

合格

气味、滋味 

—— 

无气味、

口感好

具有大豆油固

有的气味和滋味

无气味、

口感好

合格

透明度

—— 

澄清、透明

—— 

澄清、透明

合格

水分及挥发物

%

≤ 0.05 

≤0.10 

0.0021

合格

烟点

≥215

—— 

221

合格

加热实验

280℃

—— 

油色不变,无析出物

油色不变,无析出物

合格

冷冻实验

0℃储藏5.5h

澄清、透明

—— 

澄清、透明

合格

不溶性杂质

%

≤0.05

≤0.05 

0.0022

合格

酸值

≤0.20  

≤1.0

0.04

合格

过氧化值

mmol/kg

≤5.0   

≤6.0  

0.8

合格

含皂量

%

—— 

≤0.03 

0.00039

合格

溶剂残留量

浸出油 

不得检出

≤50 

 未检出 

合格

压榨油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未检出

合格

特征指标

脂肪酸组成<%)  

豆蔻酸

0)

ND~0.2

0.1

合格

棕榈酸

0)

8.0~13.5 

9.92

合格

棕榈一烯酸

1)

ND~0.1

0.1

合格

十七烷酸

0)

ND~0.1

0.1

合格

硬脂酸

0)   

2.5~5.4

4.0

合格

油酸

1)

17.7~28.0

22.1

合格

亚油酸

2)

49.8~59 

53.88

合格

亚麻酸

3)

5.0~11.0 

9.91

合格

花生酸

0)

0.1~0.6 

0.1

合格

花生一烯酸

1)

ND~0.5

0.2

合格

山嵛酸(C22:

0>

ND~0.7

0.3

合格

卫生指标

黄曲霉毒素B1(µ。

g/kg>

    ≤10.0   

1.9  

合格

总砷<以As计)mg/kg

≤0.1

0.01

合格

铅Pd

未检出

未检出

合格

抗氧化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

≤0.2

未检出

合格

二丁基羟基甲苯

≤0.2

未检出

合格

由上表可以看出,廊坊冠霖奥斯牌非转基因大豆油检测指标完全符合大豆油国标GB1535-2003和GB2716—2005卫生指标规定。

大豆原产于中国,中华民族食用大豆的历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大豆的营养价值很高,其蛋白质含量是瘦猪肉的1倍,是鸡蛋的2倍,是牛乳的1倍,故被称为“豆中之王”、“绿色的牛乳”等,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物,它既可供食用,又可以榨油。

大豆中的大豆蛋白质和植物甾醇能改善和降低人体中的血脂和胆固醇,从而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大豆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大豆磷脂,有保持血管弹性、健脑和防止脂肪肝形成的作用;大豆中富含皂角苷、蛋白酶抑制剂、异黄酮、钼、硒等抗癌成分,对前列腺癌、皮肤癌、肠癌、食道癌等几乎所有的癌症都有抑制作用,这就是经常食用大豆及其制品的人很少发生癌症的原因;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与人体中产生的雌激素在结构上十分相似,可以成为辅助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最佳食物,不但经济、有效,而且绝无副作用;大豆中还富含钙质,对更年期骨质疏松也有疗效,可谓一举两得。

吃大豆对皮肤干燥粗糙、头发干枯大有好处,可以提高肌肤的新陈代谢能力,促使机体排毒,令肌肤常葆青春。

大豆中的皂甙类物质能降低脂肪吸收功能,促进脂肪代谢;大豆纤维还可加快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想减肥者多吃大豆一定会达到轻身的目的。

表2-1  几种油料原料主要营养成分比较<每100克)

食物

名称 

蛋白质(g> 脂肪(g> 碳水化合物(g> 膳食纤维(g>钙(mg>铁(mg> 锌(mg>硒(μg> VB1(mg>VB2(mg> VE(mg>

大豆

35.0    16.0    35.2    15.5    191    8.2    3.34   6.16    0.41    0.20    18.90

花生

24.8    44.3    21.7    5.5    39    2.1    2.5    3.94    0.72    0.13    18.09

葵花籽

23.9    49.9    19.1    6.1  72    5.7    6.03    1.21    0.36    0.20    34.53

黑芝麻

19.1    46.1    24.0    14.0    780    22.7    6.13    4.70    0.66    0.25    50.4

<注:

所列数据,引自《食物成分表》,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

中国是食用油的消费大国,又是食用油缺乏的大国,每年需从国外进口食用油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我国本土传统生产的大豆、花生、菜籽、葵花籽等农作物均属于高等油脂作物,可以直接用来榨取制油。

目前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大豆就有五千多万吨,基本上是转基因的产品,转基因大豆具有高脂肪含量的特点,单位原料的出油率高,大豆油产品相对成本降低,转基因大豆进入我国以后,大部分进入了以外资为背景的食用油加工企业,加工成小包装的色拉油。

这种油品虽然对人体特别是青少年会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但由于价格低廉,很能吸引一些消费者的眼球。

而我国本土的一些食用油加工企业,他们使用的是本土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油菜籽、花生,采用的是传统的压搾工艺,其油品具有安全、营养、健康的优势;但同时他们又具有成本高,价格贵的劣势。

在这种情况下,转基因油品便千方百计把持舆论,模糊转基因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改变转基因食品的劣势状态。

由于我国对转基因大豆的警惕性不高,有针对性的宣传不够,导致国内食用油制造企业的经营举步维艰。

在转基因大豆油的价格支配下,我国油脂企业效益急剧下滑,经营陷入困境。

转基因大豆的大量涌入,对我国的农业、农民、民族工业和国家的食品安全都有极大的危害。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转基因大豆在我国油脂中的大范围应用,使中国消费者成为国外转基因大豆的实验品。

转基因食品,就是指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再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

许多人已经知道,所有生物的DNA上都写有遗传基因,它们是建构和维持生命的化学信息。

通过修改基因,科学家们就能够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

不过,到目前为止,这种技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同时许多人坚持认为,这种技术培育出来的食物是“不自然的”。

从人体食用安全的角度来讲,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都表示,尚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建议谨慎食用;我国生物安全专家、国家环保总局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薛达元曾表示:

“转基因食品在营养方面尚未给消费者带来好处,相反却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国际上没有得到科学的确定,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

这些政策对抑制转基因食品的大量进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廊坊冠霖奥斯油脂有限公司生产所用非转基因大豆原料脂肪酸成分与普通大豆脂肪酸成分比较,详见:

表2-2。

 

非转基因大豆脂肪酸与转基因大豆脂肪酸成分比较<100克大豆)     单位:

%

项     目

非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

棕榈酸

0)

1.54

1.6

硬脂酸

0) 

0.55

0.51

油酸

1)

3.75

3.46

亚油酸

2) 

9.33

7.88

亚麻酸

3)

1.68

1.22

花生酸

0)    

0.1

0.20

 山嵛酸

0)

0.05

0.04

<注:

转基因大豆数据,引自《食物成分表》,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

                                                     

由上表可以看出,廊坊冠霖奥斯油脂有限公司生产的所用的非转基因大豆原料,与普通大豆的脂肪酸组分相比,含有更高的不饱和脂肪酸,且对人体健康及其有益的亚麻酸、亚油酸含量高,比例合理。

有了高品质的大豆原料,才会生产出更加高品质的大豆油。

廊坊冠霖奥斯油脂有限公司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油,所用大豆原料全部产自东北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基地,品质纯正优良,是生产高级食用油脂优质原料。

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保证了大豆油的纯正品质。

该产品富含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天然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成分,符合现代人营养、健康、安全的消费理念。

目前市场上“非转基因”大豆油的数量非常少,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都很难买到,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非转基因”大豆油,将会成为市场的主流,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并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工艺

植物油料的加工与开发一般包括植物油的制取、油脂加工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等方面。

油脂制取与加工技术的发展由来已久。

从原始的人力榨油到水压、螺旋机榨油,直到近现代浸出法制油技术的普及。

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需求量的多样化,尤其对食物结构要求的更新,使传统油脂工业产生了很大的变革。

主产品由原来单一的初级加工制油,迅速发展成为对油料中的主要成分<油脂、植物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种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精深加工,扩大了范畴、提高了产品质量档次,以适应新形势要求。

当前世界范围制油方法主要有机械法、浸出法与水剂法三种制油方法。

1.浸出法 

凡利用某些有机溶剂<如轻汽油、工业乙烷、丙酮、无水酒精、异丙酮、糠醛)“溶解”油脂的特性,将料坯或预榨饼中的油脂提取出来的方法,称为萃取法即浸出法。

基本工艺有:

预榨浸出、直接浸出和两次浸出三种方式。

一般直接浸出法适用于低油分油料<如大豆、棉籽、M糠);预榨浸出或两次浸出主要用于高油分油料<油菜籽、花生仁、亚麻籽等)。

浸出法与压榨法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出油率高<94%-99%)、干粕残油率低<1%左右),同时还能制取变性脱脂粕和优质毛油。

此外,该工艺过程能实现高度连续化、自动化控制,使之具有劳动强度低、生产率高等特点。

但同时浸出法也存在溶剂固有的易燃易爆之危险,油粕中有可能残留溶剂有害健康等问题。

2.水剂法

凡利用油料中非油成分对油和水“亲和力”的差异,同时利用水、油密度不同,将油脂与蛋白质等用物力法分离出优质的方法统称为水剂法。

用水作溶剂只不过是以水解蛋白质或其他水溶性胶体物质,或使蛋白质吸水膨胀,而不是萃取油脂。

显然,与浸出法相比,它具有工艺简单、安全可靠且经济的特点,但也存在着出油率低、分离困难等弱点,所以不能广泛推广应用。

3.机械法

凡利用机械外力的挤压作用,将油料中的油脂提取出来的方法称为机械法取油<也称压榨法)。

它有多种形式,如水压机榨、螺旋挤压机榨以及离心式分离机提油等。

机械法虽然是一种古老方法,出油率也不如溶剂浸出法高,但他却具有工艺灵活简单、适应性强等特点。

因而此法依然广泛应用于小批量、多品种或特种油料的加工,尤其是对于高油分之预榨浸出工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亚榨油风味独到,无溶剂残留,是深受消费者青睐之绿色食品。

一旦热处理技术改善后的压榨工艺和高效大型设备投入工业化生产,机械法制油必定会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份额。

压榨大豆油生产工艺特点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个明显的实例,就是对未施加农药和大量化肥的有机食品的需求大量增加,同时,对于食品加工工艺是否“绿色环保”也被特别地加以关注。

油料冷榨可谓是一种满足“绿色环保”消费需求的制油工艺,由于冷榨采用的是完全物理机械式的制油方式,避免了目前常用的制油方式中食用油与有机溶剂、酸、碱、活性白土以及高温的接触,所获得的食用油仅需经过过滤或干燥即可满足食用要求,保证了冷榨食用油中营养成分尽可能的保留和避免了可能造成的接触性污染。

为达到“绿色环保”的食品加工过程和同时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冷榨油的生产具有特定的适应性和应用范围。

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身保健要求的上升,在欧洲兴起了一种食用天然绿色有机食品的浪潮。

人们在选择食品的时候,不仅对其来源和生长状况是否天然感兴趣,同时还对其加工过程是否环保和绿色感兴趣。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德国CIMBRIASKET公司同其他研究机构一道开始致力于油料冷榨工艺技术和相应冷榨机的研究。

经过多年的实验,在1991年CIMBRIASKET公司成功开发了油料冷榨工艺和配套的系列冷榨机。

基于冷榨油是绿色食品的原因,目前德国脱皮冷榨菜籽油500毫升,零售价格约为3.5~4欧元,是大豆色拉油的4~5倍,该产品仅在标有绿色有机食品标志的专门商店可以买到。

※营养成分

油脂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并列为人体必需的三大基本营养成分,在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油脂不仅具有贮存与释放能量、提供必需脂肪酸、作为机体结构成分以及具有特有口感和改善食品品质的独特作用,而且还能起到节约和促进其它营养素吸收的作用,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供给和吸收需要油脂作为来源和媒介。

从化学角度讲,天然油脂95%以上是由饱和、单不饱及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组成的,并伴有少量种类繁多的类脂物质。

三脂肪酸甘油酯,简称甘油三酯。

它是由三个脂肪酸分子与一个甘油分子缩合而成。

脂肪酸约占整个甘油三酯分子量的95%左右,由于脂肪酸在甘油三酯分子中所占比重很大,因此它们对甘油三酯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油脂的特性主要是由具有特定生理活性的功能性脂肪酸所决定。

所以关注食用油的营养就要关注脂肪和脂肪酸的营养。

脂肪酸的种类很多,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其脂肪酸的含量是不一样的,所以也就决定了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其营养价值不一样。

甘油三酯的物化性质和功能主要取决于组成它的混合脂肪酸的种类和分布,天然油脂中脂肪酸种类有800种以上。

在植物类油脂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较多,其次软脂酸、a-亚麻酸、月桂酸、硬脂酸、豆蔻酸等,不同种类的植物资源其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

陆地动物中以软脂酸、油酸和硬脂酸为主;海产鱼油中主要以长碳链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存在于油脂中的功能性成分主要包括功能性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脂溶性的维生素如VE,VA等。

功能性脂肪酸是特指那些来源于人类膳食油脂、为人体营养和健康所必需,并对人体一些相应酸的组成及分类:

缺乏症和内源性疾病,特别是先进社会文明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有积极防治作用的一组脂肪酸。

油脂脂肪

食用油脂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脂肪酸,根据碳链长度的不同可将脂肪酸分为短链、中链以及长链脂肪酸,而根据其饱和度的不同又分为: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fattyacid,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fattyacid,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fattyacids,PUFA>。

◇饱和脂肪酸(SFA>:

是指脂肪酸分子中不含不饱和化学键。

◇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分子中含不饱和化学键。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

分子中含一个双键的脂肪酸<如油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分子中含两个及以上双键的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

在多不饱和脂肪酸中,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是ω-3和ω-6系列。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fattyacid,EFA>:

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需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包括亚油酸、α-亚麻酸两种。

功能性多不饱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又叫多烯酸,是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双键、碳链长度在18或18个碳原子以上的脂肪酸,它们是功能性脂肪酸研究和开发的主体与核心。

双键愈多,不饱和程度愈高,营养价值也愈高。

随着科学的发展,某些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作用进一步被认识,特别是以廿二碳六烯酸、廿碳五烯酸和一般植物油中的亚油酸(常与亚麻酸共存>等为代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目前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被营养学家称为“功能性油脂”。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

功能性多不饱和脂肪酸根据结构分为两大类:

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

是指从脂肪酸碳链甲基端算起,第一个双键出现在第三位碳原子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

α-亚麻酸  (α-linolenicacid,α-LNA>、二十碳五烯酸  (eicosapentaenoic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DHA>。

ω-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

是指从脂肪酸碳链甲基端算起,第一个双键出现在第六位碳原子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

亚油酸  (finoleic,LA>、γ-亚麻酸   (γ-linolenicacid,γ-LNA>、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acid,AA>。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在30年代,人们发现在动物的食物里如果缺少植物油就会发生发育不良、皮肤异常、免疫力差、甚至生殖力低下等病变,当食物中补充植物油后这些现象就会缓解,究其原因,主要是植物油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的作用。

亚油酸和a-亚麻酸只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