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经典主观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579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经典主观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经典主观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经典主观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经典主观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经典主观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经典主观题.docx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经典主观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经典主观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经典主观题.docx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经典主观题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1.(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

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

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剑桥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同盟国失败的原因(9分)

材料二我们的目的仍和以前一样,要在世界中捍卫和平和正义的原则,与自私的无人性的权力相对抗……我们跟德国人民没有什么争吵……他们政府发动,这次战争不是出自他们的推动……这次战争的决定,正如在古代不幸的岁月中,统话者什么也不与人民商量,往往就决定了许多战争,而发动和进行那些战争又都是为了某些王朝的利益,或是为了惯于把他们的同胞用作爪牙和工具的一小撮野心家的利益……现在,我们正要对这个与自由为敌的真正敌人应战。

——威尔逊总统提请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

(2)材料二中,威尔逊在演说中为一战定性为:

一战是协约国集团为捍卫和平和正义的原则,为保卫自由而同同盟国进行战争的。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6分)

2.(15分)阅读材料

一战爆发前,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竞相粉墨登场,支配了这些国家的外交政策,其中最突出的是德国的泛日耳曼主义、法国的复仇主义、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与“大塞尔雏亚计划”等。

正是这些民族主义思潮,激化了各国的矛盾,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1)结合一战历史背景对上述观点进行简要评价。

(8分)

 

(2)部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的民族主义有了新发展,请对此加以说明。

(7分)

3.(23分)20世纪两次大战中,中国政府都是参战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的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

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增强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

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

在一战期间,共有来自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州去作战争勤务。

这些“华工兵团”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5法郎,并先后有2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华工:

“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

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

”美国出版的《中国学生月半刊》则写道:

“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

”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

也有人这样评价这些华工:

“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

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

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

(2分)中国最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参战?

(2分)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该种方式参战的原因。

(4分)

 

(2)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华工兵团”的特点。

(5分)据材料一分析“华工兵团”的作用。

(3分)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并由此说明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作用。

(7分)

 

4.(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地改变了欧洲,但是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世界变得更大,但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本质上没有改变。

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

然而,这与现实不符。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

……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

……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

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30年左右时间,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

……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在70年代接纳的33个新会员国中除了两个德国以外也都是第三世界国家。

——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为什么材料一中说“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4分)

 

(3)概括材料三所示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5分)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三巨头操纵世界

材料二美国历史学家RR·帕尔默认为:

一战后“有关德国方面,条约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宽大……这样就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巨头妄图怎样操纵世界?

(6分)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过于严厉”?

(2分)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条约“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

(2分)

 

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电信联盟(1865成立)威尔逊十四点计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

(4分)

 

材料二国联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第一次尝试,但在实践中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它对二战的爆发是无能为力的……国联缺乏军队武力,所以要依赖大国援助,尤其是在制裁某些国家的时候。

有需要时,国联亦会要求大国提供军事援助。

国联缺乏执行决议的强制力,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国际制裁亦影响同样施行制裁的国联会员。

——《20世纪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国联是人们为组织一个世界性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而采取的第一个有效步骤。

在这个秩序中,人们可以超越国家传统、种族差异和地理上的阻隔看到并促进人类的共同利益。

国联作为一个工作机构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它所努力促进的理想,它所引起的希望,它所制定的方法,以及它所建立的机构,都已成为文明世界政治思想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影响将一直存在到人类消除国家和民族界线的融洽无间的时代。

——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国联没能阻止“二战”的爆发。

(9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当今世界各种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事实,概括国联的历史贡献。

(6分)

 

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设计,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设计了一个超国家的行为主体“国联”。

但是由于该体系的主要设计者之一美国退出《凡尔赛条约》,而苏联受到排斥。

没有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新兴世界大国的参加,大国之间的均势就难于维持,国联的权威性也就不够。

后来日本、德国等先后退出国联,更证明了国联并不是进行大国合作的有效机构。

而其他超国家的行为体和相关机制还不健全。

因此,该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不完善的、短命的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仅没有解决欧洲战前就存在的矛盾,更没有解决战后产生的矛盾。

相反,它使帝国主义国家争霸的矛盾越演越烈。

希特勒企图称霸欧洲和世界的行为,打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维持的均势,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其次,欧洲民族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民族国家之间在领土和人口上的斗争,是破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力量,也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战的爆发,宣告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破产。

材料二德国政府要人表示:

“谁签订和约就让谁的手烂掉。

”只是在协约国再次进行战争威胁的情况下,德国才不得不签订和约。

和约刚刚签订,德国复分主义者就喊出了“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

 

(1)依据材料一,说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为什么是“一个不完善的、短命的体系”。

(1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凡尔赛体系下的哪一矛盾?

(3分)

 

4.(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

邀请书的第—部分写道:

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至侵害了“社

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

目前有关各国会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

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

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

材料二日本政府对美国的邀请迟疑不决,日本《读卖新闻》评论说,如出席会议日本将为被告到会受审:

不出席则会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在外交上陷于孤立。

日本政府经过再三考虑,到7月27日才作出回答,希望这次会议主要讨论限制军备问题,避免涉及“任何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

(1)材料一中,美国发起的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

这次会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6分)

 

(2)为什么美国要邀请中国参加这次会议?

美国在这次会议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10分)

 

(3)材料二中所谓“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是指什么问题?

(4分)

 

(4)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这次会议的实质。

(2分)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

日本

意大利

德国

英国

法国

美国

1930

218

266

162

512

498

699

1933

183

351

452

333

524

570

1934

292

455

709

540

707

803

1935

300

966

1607

646

867

806

1936

313

1149

2332

892

995

932

1937

940

1235

3298

1245

890

1032

1938

1740

746

7415

1863

919

1131

——根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编制

材料二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还提供了就业机会。

例如,美国的失业人数直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重整军备时才大大减少。

同样,希特勒因实行庞大的重整军备计划,才迅速解决他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失业问题。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希特勒之所以能最成功地使其国家摆脱经济萧条,是因为他在国家的备战方面做得最彻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国防开支呈现怎样的特点?

(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4分)

 

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为了激化英法和德意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厮杀,与一向视之为“战争贩子”的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鼓励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英法。

这种损人利己的策略是苏联一贯奉行的民族利己主义政策。

材料二1939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在凶险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与纳粹德国签订的。

这次苏德谈判之所以取得突破,主要在于慕尼黑会议后欧洲政治局势演变中双方的战略考虑。

这个条约暂时有利于苏联,但更有利于德国,不利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对世界和平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材料三1941年,希特勒调集180万人,实施“台风”行动,要在冬季到来前攻占莫斯科。

可事与愿违,不仅德军的进攻遭到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而且11月3日,第一次降雪开始了,没有御寒装备的德军陷入冻馁之中。

到12月初,气温已达到零下40摄氏度。

德军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人员冻伤无数,苏军乘机反击,歼敌50万,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中的观点,并指出材料二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6分)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这个条约暂时有利于苏联,但更有利于德国,不利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对世界和平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4分)

 

(3)莫斯科战役爆发时,欧洲战场呈现什么局势?

莫斯科战役的胜利有什么国际意义?

(8分)

 

3.(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7年二、三月间,日本分别同英、法、俄、意达成秘密协议:

日本支持中国参战,四国应允在战后和会上支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

日本自恃有此保证,估计中国参战也不可能收回山东。

同时,它还试图以中日为盟国的方式,控制中国的财政与军事。

——《国际关系史•第三卷(1871-1918)》

材料二1943年1月11日上、下午,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缔结了中美新约和中英新约。

两个条约都规定,现行中国与美英的条约中,凡授权美英政府或其代表管辖其在华人民之一切条款,均予撤销作废;废除19011年在北京签订的议定书,终止该议定书给予美英的一切权利;交还北平使馆界的行政与管理权;终止美英在上海、厦门公共租界的权利,交还天津、广州英租界;……英国放弃要求中国任用英籍海关总税务司之特权。

——《国际关系史•第六卷(1939——1945)》

请回答:

(1)中国的山东主权在一战后列强是怎样处理的,最后的结局怎样?

(4分)

 

(2)两次世界大战中国都参加了,分析有关国家对中国主权的态度不一样的原因。

(11分)

 

4.(18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段时间以来,原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某些国家开始大规模地“去苏联化”……个别国家的部分人否定苏联的二战贡献……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世人和国民要尊重苏联在二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

——《中国青年报》2009年5月11日

材料二:

苏联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在战争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到战争结束时,苏联在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生产上比德国多出2倍以上,飞机则多7倍,同时也远远超过了英国,在迫击炮的生产上甚至超过了美国。

——金重远等《20世纪的世界》

材料三: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并不正常。

——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

(1)苏联是打败法西斯的主力之一,请列举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方面的主要贡献。

(8分)

 

(2)苏联的参战有助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携手合作,它的直接成果和影响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胜利对本国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8分)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10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

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

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二1950年6月25日,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发动了内战。

——葛罗米柯、波诺马廖夫《苏联对外政策史》

材料三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认为有关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占领北朝鲜。

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的记录?

(2分)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材料二、三的观点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

(4分)这种不同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怎样的突出特点?

(2分)

 

(3)假如历史兴趣小组利用上述材料研究该历史事件,从史料搜集角度看,存在怎样的不足?

(2分)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朝鲜战争不仅没有在3周之内结束,相反却持续了3年之久。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面对敌人数量上的强大优势,兵力相对有限的美军与联合国军只能扬长避短,发挥自己在武器装备与技术上的过人之处。

但是,朝鲜半岛不仅地势极为险峻,而且气候也十分恶劣,对于美军来说,最大的威胁与其说是朝鲜或者中国的士兵,不如说是这里冬季凛冽刺骨的严寒。

——(美)大卫·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序言

材料二抗美援朝战争中,虽然我军在武器装备及其他物质条件上处于明显的劣势,但经历了20多年国内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锤炼的中国人民军队也有着许多不同寻常的优长。

有敢打必胜的信念,有以弱胜强的丰富作战经验,有久经锻炼的高素质的部队和著名战将。

加上战争的正义性质,得道多助,士气高昂。

这些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李际均《抗美援朝战略遗产:

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基之战》

(1)材料一中,美国人认为他们在朝鲜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6分)

 

(2)材料二中,中国人认为中国在朝鲜战争中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双方的观点有什么区

别?

(9分)

 

3.(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根据大战中使用坦克的经验,提出并论证了坦克制胜的理论。

他认为战争自古就是武器的较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武器的改进仅限于增强火力,而没有提高防护能力和机动能力,从而导致交战双方凭借工事对垒都无法突破对方防御阵地。

当时各国的工业生产虽然早已用机械动力代替了人力,但军队在战场上的运动却仍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

而坦克既有阵地防御所需要的防护力,又有阵地进攻所需要的突击力和机动力,因而在未来战争中将成为主要兵器。

材料二美国首先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揭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

在大规模的空中打击中,美军飞机投掷了大量高精确度“灵巧炸弹”。

双方地面部队尚未接触,伊军前线部队已被摧毁50%以上。

依托高技术优势,多国部队使伊拉克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瘫痪后,地面部队发动进攻,仅经过100小时后,多国部队就将科威特境内和伊、科边境的伊拉克军队歼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富勒的军事思想,并指出这一军事思想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海湾战争的特点,并指出这些特点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8分)

 

4.(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比如海湾战争,全世界都知道7月15日将会开战.但哪一小时打,前半夜还是后半夜打,谁都不知道。

……叉如美国偷袭利比亚,只花了l8分钟……从直接损失上看.多国部队42天花了610亿美元,伊方则损失了l900亿美元.科威特损失了l600亿美元。

……二战时,用B17飞机,需出动,4500架次.投弹9000枚方能摧毁一个目标.到了越战期间.用F_105飞机。

需出动95架次,投弹19()枚.方能摧毁一个目标。

而在海湾战争中,用一架Fll7飞机投下一枚炸弹,就能准确地命中目标……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的数量占总投弹量的90%,轰炸了南联盟,10多座城市,而造成人员的死亡总共不到2000人。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与二战期间相同天数中人员平均伤亡l00万人相比。

是天壤之别。

——王增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

材料二当坦克出现以后,又发展成了机动作战。

到了高技术战争中,由于一大批高、新技术群在战争中的广泛运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作战方式,比如.导弹袭击式的“精确战”;外科手术式的“点穴战”;破坏结构式的“瘫痪战”;非致命式的“软杀战”;指挥控制式的“信息战”;陆、海、空、天、电一体的“全维战”,此外.还有“环境战”“太空战”“心理战”等。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拥有l20万军队.号称是世界上第c,s7大军事强国.但他的军兵种比例很不协调,120万人中,陆军占了ll5万人,占他总兵力的96.5%,而空军兵力只有4万.占3%.海军更少,只有5000人,只占0.4%。

……l991年的海湾战争,负责战场指挥的7名美国高级指挥官中,有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成功地实施了战略协同和作战指挥,被称为“硕士导演的战争”……目前,美国军官全部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博士占38.4%。

俄罗斯军官98%以上受过高等教育,日本军官全部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印度也要求营以上军官必须获得硕士学位。

——曹东光《高技术战争》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特点。

(10分)

 

(2)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5分)

 

5.(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诺贝尔和平奖是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1978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

材料二1997年美国国家安委会发表声明:

“要实现中东地区的全面和平,就要确保以色列的安全与幸福。

这些都为美国的中东利益所在。

——《中东黑血:

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东》

材料三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简称)制造了一系列针对以色列的自杀式爆炸事件。

作为报复,以色列对哈马斯实施了“定点清除”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使哈马斯遭受重创。

——2008年12月28日腾讯网新闻背景: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萨达特、阿拉法特和拉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主要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巴以和平难以实现的因素。

(4分)

(3)萨达特与拉宾皆为中东和平而献身,中东和平之路举步维艰。

展望未来的中东局势,简单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

1.(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联合国徽标(右图)

 

材料二 冷战的结束给国际关系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改变了赖以运作的权力基础。

世界各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不断呼吁着手进行联合国改革。

并为此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建议和设想。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安理会改组问题的讨论。

1992年,日本分担的联合国经费已仅次于美国而居第二位,其对联合国活动的扩展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

2004年59届联大上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认为日本已经发挥的作用为它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则反对单方面依据经济实力扩大安理会。

主张按照地域平衡、人口比例、民族代表性等原则,增选新的常任理事国,即将新的理事国席位给予亚非拉国家。

(1)从联合国的徽标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结合有关史实说明联合国建立初期,联合国的理念是否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改革问题为什么引起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9分)

 

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

(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

(2分)两大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有何不同?

(6分)

 

(2)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

(7分)

 

3.(19分)阅读下列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