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526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

《《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

《交换律》教学设计

《交换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7、28页和第33、34页

教学目标:

1.能从实际例子中,观察、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对其它三种运算是否具有交换律大胆猜想并小组讨论验证,对知识进行延伸迁移。

2.理解掌握交换律,会用字母公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3、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经历归纳总结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观察、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植树情境

师:

3月12日是什么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你想说些什么?

师:

说的真好,多植树造林,让地球变成绿色的。

这不,同学们正在植树呢,请看屏幕:

(出示植树场景)四年级植树30棵,五年级植树45棵,六年级植树60棵。

从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会提很多很多的问题,师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及解答算式写在黑板上。

师: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来看其中一个问题:

四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除了用30+45=75(棵)还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

30+45=75(棵)45+30=95(棵)

二、探究加法交换律

1、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0+45=45+30

师:

是不是类似这样的加法算式都有这个规律呢?

学生猜想(齐声说是)

师:

怎样来验证呢?

(举例子,可以举加法算式的例子,也可以说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想好后把算式写下来,与同桌交流。

师:

哪位同学愿意把你举的例子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汇报

师:

同学们举的例子中有没有交换位置和不相等的例子?

(没有)看来这条规律是存在的。

谁能给这条规律起个名字?

板书:

加法交换律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为了体现数学的简洁美,统一用a+b=b+a来表示

在这里,a和b可以表示哪些数?

三、自主探究乘法交换律

师:

同学们,加法具有交换律,减法、乘法和除法也具有交换律吗?

请大胆猜想一下。

假设减法、乘法、除法也具有交换律,我们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

a-b=b-aa×b=b×aa÷b=b÷a

师:

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是否成立必须想办法来验证。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举例验证,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验证

小组汇报,阐明理由

结论:

减法和除法没有交换律。

因为从他们的意义上去说明是不成立的。

师:

有没有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相等的例子呢?

生:

没有

师:

猜想正确。

什么叫乘法交换律?

它有什么特点?

板书:

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四、应用

1、师:

想一想,我们在哪里用过交换律?

2、师:

下面我们做个对号入座游戏。

54×30=()×()

60+()=30+()

80()50=50()80

()×45=45×()

20×2×4=4×()×()

60+50+10=10+()+()

师:

请观察这两个等式,想一想3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会变吗?

3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会变吗?

那么4个、5个或更多的数相加或相乘呢?

小结:

只要数字不变,交换位置,结果都不变。

3、速算比赛(学生算题速度快慢差别大,请做题快的同学介绍方法。

186+425+1425×15×4

=186+14+425=25×4×15

=200+425=100×15

=625=1500

全班再用刚才同学们介绍的方法其做下面的题

师:

交换律在计算中还有什么用呢?

(使计算简便)

4、下面这两个题怎样解决呢?

出示:

25×5×288+104+96125×12×897+452+103

(学生自主解决)反馈

师:

除了交换位置使计算方便外,还可以加括号。

出示:

25×(5×2)88+(104+96)

师:

加括号行不行呢?

你可以去验证,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交换律》教学设计

 

市二十一小

张秀琴

 

 

课后反思: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发现这一运算定律,呈现“观察——初步结论——验证——应用”的研究程序。

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对原有的内容安排上有所突破。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与区别,把两者放在一节课中教授,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这节课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观察、提问,让他们选择问题进行解决,引导他们发现规律、验证规律、给规律命名、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交换律,应用交换律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

三、注重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简单的会计算几道题,知道几个数学概念,而是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因此,本节课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经历归纳总结的过程。

四、延伸、迁移,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认识了加法交换律之后,又对其它三种运算是否具有交换律大胆猜想并小组讨论验证,对知识进行延伸迁移。

在课的的结尾,为了让学生学有所思,对“25×(5×2)和88+(104+96)这样简便计算加括号行不行呢?

”的问题提出质疑,建议学生进一步去探究,把学生的思维延伸到课外。

教师评析:

这是一节设计新颖、有创意的开放课。

整节课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自主探索,经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通过问题的开放,练习题的开放,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得以提高。

在这一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有序思考,给学生指出思考的方向,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本节课把握教材有突破,在方法、思想、层次上有体现。

通过加法交换律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学会了观察、思考,发现规律并加以验证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渗透了科学的思想。

并以此为突破口,对其它三种运算是否具有交换律大胆猜想并小组讨论验证,对知识进行延伸迁移,使学生带着问题向更高的学习目标继续探索,以追求更大的成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的新的教学思想。

教师恰当的设问,适时的点拨,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发挥,合作交流意识有所增强。

存在不足:

1、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融合可以,但思路固定;小组探究验证四种运算定律后,汇报小组偏少,减法和除法没有交换律应擦掉公式。

其它三种运算是否具有交换律应从四则意义上阐述。

2、 课伊始就应促成一种想法,想办法去解决到进一步拓展升华,探究意味再浓一些,总是点到为止,不够深入,总那么少一句话。

课堂气氛热烈,环节自然顺畅,但蕴涵着危机,学生暴露问题少,缺少美丽景色。

3、 情境引入,与数学意义有关联吗?

情境创设应丰富,提供信息量大一些,让学生在自发提出大量数学问题后,整理并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把四种运算方法整和后放手让学生去发现、猜想、验证、归纳是否具有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49页的例1和例2,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已有加法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并概括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和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课题提示

我们学了几年数学,几乎每天都与加法打交道,谁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

今天我们学习加法的意义。

(板书课题:

加法的意义)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加法的意义。

1、出示例1。

学生读题,指名说已知条件和问题,老师画线段图。

   

2、独立解答。

指名学生说自己所列的算式及其得数(在图下板书)然后问:

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导看线段图,老师辅以手势说明,我们用加法把137和357合并成了494这一个数,可见加法是一种运算。

加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呢?

4、说出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

什么是加数?

什么是和?

5、刚才的加法中,加数中不含0;如果含有0,得多少呢?

举例:

7+0=7,0+7=7,0+0=0。

…,得出结论,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看例1线段图,刚才我们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

如果要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还可以怎样列式?

2、为什么用加法算?

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

(板书:

在两个算式间画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如果其他任意两个数相加时,交换一下两个加数的位置,相加的和是不是也不变呢?

5、出示例2两组式子,引导学生比较。

讨论:

两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并板书加法交换律。

6、加法交换律除了用文字语言进行叙述外,还可以用字母写成的式子来表示。

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

说一说a和b分别表示什么?

比较一下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的式子,哪一种简明好记。

7、巩固练习:

教材第49页的“做一做”。

(出示小黑板)

(1)填空。

  ①把两个数合并成( )个数的( ),叫着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 ),加得的数叫做( )。

  ②86+124=( )+86  ( )+25=25+a

  ③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它们的( )不变。

  ④418+382=382+418,这是应用了加法的( )律。

  ⑤一个数加上( ),是原数。

(2)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①任意两个数的和,一定比这两个数大。

( )

  ②下面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

    430+270=280+420( ) 28+a=a+28

    570+250=250+570( ) 40+30+10=40+10+30( )

  ③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加法交换律写成:

a+b=a+c。

( )

8、想一想,我们以前在哪里曾经用加法交换律?

(加法验算)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四、作业布置

练习十一的第1、2题。

附板书:

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例1(略)              7+0=7 0+7=7 0+0=0

(画示意图)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137+357=494(千米)

137+357=494(千米)        137+357=357+137

加数加数和18+17(=)17+18

答:

(略)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a+b=b+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