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善》书稿全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511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行一善》书稿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日行一善》书稿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日行一善》书稿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日行一善》书稿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日行一善》书稿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行一善》书稿全文.docx

《《日行一善》书稿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行一善》书稿全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行一善》书稿全文.docx

《日行一善》书稿全文

《日行一善》全文

作者介绍:

方海权(1972——),笔名香严、道明,广东潮州市湘桥区人。

是一名国学学者、哲学家及佛学家。

著书传世,及发行很多文章,诗歌富含禅意,格言深哲入理,极受广大群众喜爱,多则入选世界名言。

热心慈善公益事业。

《日行一善》是方海权先生2010年的代表作。

1、行善积德篇

问:

我们用什么方法能使自身得福最快,什么方法使我们心中所求很快如愿。

答:

日行一善,最快。

“日行一善”者,就是每一天做一件好事。

好事的含义非常广大,能利益大众的事就行。

或时以钱财施人、或以教人为善、或以安慰正处在痛苦中的人、或以修桥修路、或以建佛塔寺、或以送米送油到贫穷人家中、或以送医送药济病人、可以照顾孤寡老人家、或以照顾失学儿童。

有一个居士,学习了佛法之后。

懂得佛法的妙用,也从中尝到了积善积德的利益。

他有一个邻居,做事老是不顺,儿子总是找不到好的职业。

居士告诉这位邻居,若要顺心,可以用日行一善的方法。

邻居听后非常欢喜,并请教最易行的日行一善。

居士告诉这位邻居说:

“您可以叫儿子每天拿二文钱出来做善事,用一个袋子存放。

等一段时间积多了,才一起拿去做善事,但是必须每天都拿出放在袋子中。

这样,念念每天提起善心。

因为,我们一念善,善神即刻会来护持。

当每天善神都在我们身边时,我们所求的事就会易于如愿,这样花钱也很少”。

这位邻居如法而行。

过了一个多月,奇迹出现了。

儿子得到热心人的帮助,找到一个好的职位。

感到不可思议,同时也很感谢居士和善法带来的好处。

从今更是众善奉行。

问:

日行一善得福快,那日行一善能长寿吗。

答:

老天历来喜欢为善的人为宠儿。

就是这个为善的人过去生中业障很重,老天也会减轻这个人的伤痛,增加这个人的福泽。

有一个姓许的老妇人,生性慈祥,热爱做好事。

每天早晨,她都会拿着扫把,把将她家门前的道路打扫得很干净。

有时,路上被行人车马踏得崎岖不平。

老妈妈总是将路填平,使行人不会踢倒。

一天又一天,老妈妈已经近九十岁了。

她的身体很好,精神也很好,九十岁的高龄。

但是,这条道路似乎离不开老妈妈,很多人都不知她究竟活了多少岁。

只知道老妈妈很长寿,也不会生病。

老妈妈每天的扫地填平地,可以说日行一善。

故此,日行一善能长寿,并且能远离病痛。

问:

日行一善既得福,又能长寿。

那么能避祸吗。

答:

为善的首要作用就是避祸。

不管一个人的福气有多大,如果经常出现意外事故,祸从天降,福气就会折一半。

但是,很多祸害是过去生中所定。

不能避免,有一句话说:

“定业难逃”。

我们若能避祸趋吉,也是一种福报。

林家庄有一个姓林的中年妇人,从年青时都乐善好施。

由于林家庄处于山间,下雨路上的土壤流失,造成行人不便。

林氏总是将道路整平,使路人好走。

这样既施财物又出力,还经常到庙中做义工。

后来林氏的儿子在城中开了一家饭馆,很快就发财了。

生意红火,林氏也到城中帮儿子做生意。

由于开饭馆毕竟离不开杀生,业报不久就来了。

林氏自身生病了,到医院一验查,得了绝症。

医生说可以做手术,但是成活率几乎是零,只有一丝希望。

因为做过同样手术的病人无一幸存。

虽是无望。

但是,由于孝心。

林氏的儿子不惜钱财也要试一试,请医生为母亲做手术。

同时,还请法师为母亲消灾普佛一堂

手术后,奇迹出现了。

林氏恢复了健康医生也感到不可思议,先前的病人都是在手术中身亡,唯有她幸存。

林氏后来很长寿,活到很老很老。

也不知道林氏从年青一直以来,是日行一善,还是日行二善,还是日行三善。

总之,她的善事做得很多很多。

她的善心感动了天地,本该寿命已尽而能增寿,本该大祸临头而能避祸而过,福气很大。

确实若能避祸趋吉是一种大福报。

行善积德更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二、一心做善篇

问:

为什么同样都是在学佛,有的人越学越不顺心,有的人越学越有福,原因在哪里。

答:

原因在于有没有如法而行,佛祖所说的教理我们是否契合。

有时没有礼佛的人他做出来的事是佛法善法,也能得福。

我们要知道:

学佛要顺利顺心是要拿出钱财物品来布施奉献,使大众得益,我们才能得福。

若是存心贪存不义之财,那能得福。

所谓:

好善必昌,若是不昌

祖有余殃,殃尽还昌

有的人修学算是认真,但是没有用慈悲心去修学。

有时或邻居、或家人一点小小事,噪架不休,烧掉了功德林。

故此难得福顺心。

有时虽有行善造福,但不好恶习没解。

故延慢了福报来临。

有时福份已经很大,而心不知足。

我们只要一心做善做福,不要害怕福报还未来。

那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福种子已种,结果是快慢而已。

也有一些人提到,有很多人不学佛,为何他的福报很大。

谢善人,未发达时,已是慷慨有佳。

不久,在外面发了大财,村里的修桥修路。

村里的老病贫穷,他每月都发给他们生活费,这样做了几年。

善事做到了城中,听到谁有困难就帮助谁。

他也不图名气不名气,福报不福报,反正有好事就做,自己开心就好。

这样,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更加顺利了。

不知道谢善人是不是菩萨,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学佛,反正他的举动就是菩萨精神。

他的行动是符合佛祖的教导。

《金刚经》说:

无着相布施,说的就是谢善人这样。

因为他发心钱财做好事,不求回报也不求名誉。

唯有使大家能离苦得乐。

这是不学佛而自学佛。

甚妙。

当然,谢善人若能示现学佛。

既得慧来又得福,又能学习佛祖柔忍万分,既得福德又得相好光明。

那是最圆满的。

作大众人的好榜样。

很多人对于学佛有心理障碍,以为很复杂,其实很简单。

因为学习佛法只不过是用一种方法,使我们得福得慧得相貌好而已。

而不会去盲目乱求,浪费时间而已。

乱求不能得,方法正确才能得。

佛经说:

“一切善法,都是佛法。

”也意味着一切善事好事,佛陀都极力提倡,因

为它会带给我们安乐和福力。

故此,我们想要得好的果报,就必须如法而行,一心为善,好处多多。

问:

为什么一些人做了很多坏事,反而能发达。

有一些人老实做人,反而不能发福,

答:

目前做坏事,不能代表他以前过去生没做好事。

目前做好事,不能代表他以前

过去生不造罪业。

目前做坏事,以后会受报应。

但是,报应不一定会现生报。

若能善恶业都会现生报应,那这个世界就没有人做坏事了,都会去做善事。

因为今天做了点坏事,明天就搞得头破血流,家破人亡,人人都看到,很可怕。

故此没人去造罪。

如果今天布施了一元,明天就会得到果报万元。

明天布施了万元,后天就会得到果报千万上亿元。

那么,大后天我们阻止他不要发心布施。

他一定会打人骂人的,因为一发心就会有现报,这生意太好做了。

目前为人老实,多做善事。

而碰到不顺,那是诸佛菩萨、上天帮助他把过去的恶业重罪,改写为现报轻报,应该不必伤心才是。

不明的人看来,还以为好心无好报,那是错觉。

其实,这个老实人已经减少很多大祸临头的灾难了,福自然会慢慢诞生。

而那些目前做坏事而得福的人,由于过

去生福报熟的原因。

本来他可以享受很久的福,但被坏事一扰乱,福就不能享受久了。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春风得意,风华正茂。

突然,生了一个病,或是被车一碰、或是被石头一砸死了。

悲哉。

当然,做坏事得福的人不全都会目前得恶报,但都会减少和损掉很多福报。

而我们又经常看到一些老实汉,将饿死了,又有了一点吃物,使未饿死。

病得差不多了,吃了点药又好了,这样反复不死不活。

到了老年,家道兴隆了,子孙都很争气孝顺。

老实汉反而享受起了福报来。

原来,断恶也是一善。

问:

人们都会有烦恼,有时烦恼到不得了,该怎么对治。

答:

最烦恼的时候,就是最消业的时候,而烦恼也是无常的,过去了又会转好。

人们的烦恼都离不开贫穷、疾病残缺、丈夫不夫、妻不忠贞、子女不孝、老年丧子、中年丧夫、孤独一生没有眷属、家庭不和、邻里不睦。

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常见的现象。

战争年代渐且不论,已经是烦恼到不得了。

但是,我们就是有烦恼,才必须来修道,诸佛菩萨见众生有烦恼才来住世,不然佛祖也不必住世度众生了。

修道,就是修出一条阳光大道来。

六祖慧能大师说:

烦恼即菩提。

我们就是有烦恼,才会来寻找远离烦恼的路子。

而我们首先必须知道的是,烦恼是从过去生中的不作布施和偷盗赌博,造成贫穷和家庭不和而产生的。

所以我们若是从今以往,常行布施,不偷不赌,就会远离贫穷烦恼。

得到财富和家庭和睦。

而我们首先必须知道的是,烦恼是从过去现在生中广杀众生、血肉尝口,造成各种疾病和身体残缺而产生的。

所以我们若是从今以往,戒杀放生,持斋持素,就会减少和远离疾病烦恼。

得到健康和身体圆满。

而我们首先必须知道的是,烦恼是从过去现在生中广行邪淫、不敬父母、不爱妻儿、不敬丈夫、邻居亲朋好友不和而产生的。

因为邪淫会造成没有妻儿,不敬父母会造成孤寡、不爱妻儿会造成克妻和曲折命运、不敬丈夫会造成守寡一生的报应。

所以,我们若能远离这些恶习,就会得到家庭顺利和睦圆满的福报。

烦恼生自然会烦恼灭,灭了就没有。

而我们不再造新的烦恼业。

老烦恼灭而新烦恼业不造,就只剩下福业了,这就是对治烦恼的妙方。

我们这样做,心就会透出清新的空气。

三、孝生功德篇

问:

民间一直都盛行祭拜父母先祖,这很重要吗。

答:

我们年节祭拜父母祖先、清明扫墓、超渡七世父母、超渡祖先都是一善,功德无量。

很多人这样想,年节祭拜父母祖先,他们究竟有没有来受供。

根据六道转回,我们的先亡若是还在鬼道,未曾转业为人,当然我们祭拜会有作用。

若是先亡已经转业为人,我们祭拜超渡会增加他们的福份。

他们增福份,我们在生之人也会增福份。

还,《地藏经》说到我们为先亡做七分功德,六分我们自得,先亡得一。

再者,祭拜超渡先祖父母,念念提醒大众应敬重和孝顺目前在生的父母和祖父祖母。

以及上辈叔伯婶姆、舅妗姑姨,起着提醒的重大作用,故功德无量。

故,我们应对超渡、祭拜、扫墓扫塔心生亲近。

四、求福良方篇

问: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或时做善事或时读诵大乘经典,以回向祈求福报来临。

但是有的求得到,有的求了一点点感应,有的所求不能如愿。

那么,我们还要祈求吗。

答:

有一个青年男子,喜读经,乐善事。

经常祈祷佛菩萨,能使他各事顺利。

这一切,邻居的老婆婆都看在眼里。

就过来青年男子家中坐,老婆婆问:

“你历来行善积德,心中的愿望,祈求佛菩萨能实现吗?

”青年男子答:

“不能完全实现,但是感应很大。

”接着说:

“第一次,我求佛菩萨佑我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但结果我只找到一个好的工作。

虽然工作平常,但生活安稳可过。

第二次,我求佛菩萨佑我能得美貌妻子,但结果我只找到一个哑巴的妻子,虽然妻子哑巴,但性情温柔贤惠可人,对我关怀体贴。

第三次,我求佛菩萨佑我能生得一男孩,但结果我只生了一个女儿。

虽然是女儿,但女儿活泼可爱、聪明有佳。

”青年男子接着说:

“这三次虽然不能完全如我所愿,但以是感应很大。

我知道自己的业力很大,福力短浅。

在佛菩萨加持下,能得如是我以是心满意足。

如今我一家生活从容,欢欢乐乐。

胜过很多锦衣玉食、荣华富贵而噪噪闹闹。

故此,只要我们行善积德,感应无大,也会有小感应,那已足够我们心安理得安度人生了。

老婆婆听后非常感动,感觉到善良的人儿满怀欢喜,以及佛菩萨默默的赐予。

也随之发修善积德。

所以,我们祈求佛菩萨赐我们福慧力是应该的,不足为过。

应该如法祈求。

是以,求福的良方就是多多作善。

善事故得越多,感应越快来临。

五、刻苦是善篇

问:

我们的福报是来自于过去布施财物,那我们就不用拼搏努力吗。

答:

拼搏向上、刻苦耐劳、勤俭朴素也是一善。

何以故尔:

布施钱财是得福的正因缘。

拼搏劳动是得福的助因缘。

我们若是过去不作布施或少布施,现生之中就是非常努力,也只不过能过生活而已,不能享受富贵。

我们若是生于富贵之家,而整天不务正业,只顾玩乐。

当家庭变故时,就没有能力去创造和重兴家业。

所以,拼搏努力是延续富贵的根源。

是以为善。

古语言:

穷鬼不敌辛勤汉。

世间上有一条规律,当一个人能够辛勤劳动,勤俭朴素,那么,这个人去到哪里都不会饿死。

这个人不管社会怎么变故,他也不用去偷去抢去骗。

因为辛勤劳动就会有回报,而勤俭朴素的人就会有积蓄心。

有了积蓄心他就不会大开大使,故就是不会发达也一定不会饿着。

所以,契合了俗语“贫不贪即是德”的妙理。

是以,称勤俭朴素,拼搏努力为一善。

再者,出身豪门,能使继续创造物质,广大家业,也给下一代留下榜样。

当一个人的心放在发展中,他自然不会游手好闲,也就没有时间去作放逸之事。

这样,以身言教,下一代子孙、也就不单能守百年基业,而且能广大门户,延续了财富。

再来,广大财富施济世间贫苦之人以是轻而易举。

又延续了来生的财富,也给子孙留下了福荫。

所以,富能施与能再发展产业,也是一善。

而来源于自身刻苦向上所得之钱财,用来布施,功德将大于继承或易得者很多倍。

不富有的人几文钱布施,功德跟富有的人很多钱财相等。

而很多钱财当然会带来实质性的功德。

但不富能施者的心,也会带来感动性的功德。

六、结良善缘篇

问: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答:

因为结善缘好缘,就会有善报好报。

我们一生之中,如果遇到的人对我们都很好。

这说明我们过去生广结良缘的缘故。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去到那里就是贵人多多。

而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就是贵人的提携,才得功成名就。

说得更破的是,世界是没有一个人没有贵人相帮,就能成就。

只不过贵人是谁而已,纵然贵为帝皇,他的贵人是全国人民,众大臣的扶持。

若不得人心,兵部政变,转眼间皇室以成他人产业。

所以,身任要职,权贵万分,辽阔封土,良田圆成,都是有很多人在助力。

而助力贵人正是我们过去生好缘善缘所结而成,才感到他们来帮助我们。

结好缘,除了用钱财和物品与大众结缘外。

还有很多不用财物的方式。

身居官职,对下属百姓能爱护有佳即是结好缘。

身为老板,对员工能关怀备至即是结好缘。

下属之人,对上司能尽职忠心即是结好缘。

人有苦恼,我们能对他说几句温语即是结好缘。

路有石头,我们除去,即是与过路人结好缘。

懂得善法,我们教与他人也能学佛法和布施作福,即是与被传人结好缘。

对邻居熟人,我们能笑脸问安即是与之结好缘。

病人病困,我们能安慰和护理即是与病人结好缘。

念一句佛号和讲一句妙法与他人听,即是与之结好缘。

与人接触,或买物时,或卖物时。

能对人有礼貌有教养即是与人结好缘。

身做义工,即是与被服务者结好缘。

这样,我们与大众人结下好缘也是一善。

也能得到人见钦敬和好名声的果报。

更能得贵人提携的福报。

七、诚信是善篇

问:

为什么为人处事要诚实信誉。

答:

经中说:

直心为道场。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人,为了夸耀自身的能力。

在别人有急难的时候,夸下海口。

说你的事是小事情一件,我轻易能帮你办。

结果耽误了别人的事情,使人因此误了大事。

而他本意也没有什么意图,只不过想炫耀一翻,没想到造了罪过,自己还不知道。

是故,佛陀教我们直心是第一道场,就是不能益人,最起码也不要伤害到他人。

象上面那个人,他会感到来生常受欺骗和做事难成的果报。

有一些人质疑,诚信只不过说真实话,不打狂语。

为什么也称为一善。

诚信不单是善,而且能产生善法。

因,诚信的人稳重、朴实、说到做到,大家都信得过。

故,生意找上门、工作找上门。

大家都感觉跟你做生意,或找你办事都有安全感,不会被相害。

所以,能生善法,能够感到来生所遇善友、善知识,所逢明师,以及所遇之人都能以诚相待。

今,佛陀将其放在第一位修学之行,是为苦口婆心意义重大。

并称诚信为第一善,何以古尔,若是一个人说的话是假的,那么,这个人所做一切事,所对一切人,那一件是真的呢。

是故,大丈夫不会忘了昨日之言。

诚信是一善。

八、心善是佛篇

问:

很多人都在问:

为什么很多地方都会闹鬼。

答:

鬼并不可怕。

造罪才可怕。

一造罪,到处是鬼,因你的心是鬼的心。

一行善,到处是佛,因你的心是佛的心。

我们行善积德,就是满屋是鬼。

那没关系,这些鬼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护我们的法,甚至会求我们积善之人超渡他。

有一个女人,她是做中介工作。

也结识了一个懂风水五行捉鬼的人。

女人一边帮人找房。

而后为了挣多点钱,就妄说房屋不清净,必须请大师来捉鬼,这样,房屋往后就会兴旺。

人家也就听这女人的话,女人合风水先生挣了不少钱。

后来不知怎么搞,女人的家中真的闹鬼了。

她将房屋便宜卖掉,重新买房,又闹鬼了。

再便宜卖掉房屋。

女人已经没钱,只得去租房。

最后一无所有。

又有这样一个人,他结识了一个佛友。

也跟着他学佛。

从此,佛友带着他修善积德,也接触了很多善友,一起做好事,广种善根,广造福力,去到哪里都是在修学善法。

过了几年,这个人的恶友没有了,只剩下善友。

他吸了一口气,很新鲜,感觉心旷神怡。

感善知识和佛祖带给他无限光明,以及福庇。

此时,这个人觉得很温暖,如沐春风。

因为这个世界多么美好,人间温情多多,很多人都对他很好,生命产生了意义。

哦,却原来这个人的心是佛的心,所以感觉这个世界充满爱。

足见心善是佛。

其实,那个地方若是不干净闹鬼。

在那里设一佛座,诵几遍经咒超渡一下鬼神。

自然会康复清静。

用解怨释结的方式,超渡他们离苦得乐转世为人,这才是彻底的解决方法,这才是善举。

这些都是虚妄。

经中说: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不净之物,来源自于我们不清

净之心,来源自于我们广造恶业之心。

若我们的心存善念即是佛念,何来之鬼。

故《维摩诘经》说:

心清净故,见境清净。

九、负责是善篇

问:

佛家提倡放下心身,他又提倡负责之心,请解释一下。

答:

佛祖作众生不请之客,无缘大悲。

见我们身处烦恼和苦难,不惜艰难而渡众生可舍尊贵皇位,妻妾温情。

只身于菩提树下六年,日中一粟。

先于彻悟极品,再而广化有情。

若是居家作转轮王,不外利国利民于一世。

今出家成道,救十方众生于万世。

重大责任,落于一身。

不曾舍离。

有一老板,从初始几名员工,直至成为大公司,员工上万人。

此时,老板的财富多到不得了,十辈子都花不完,就连几代子孙的一生富贵都挣毕。

他想,我就是这样挣下去,会挣更多的钱。

但是,那以是一个数字而已,对我毫无意义。

第二天,老板开了一个会。

把自己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决心生意不做。

此话一出,全公司上下大为振动。

大家都对老板诉说:

您生意不做了,我们应怎么办。

此时此刻,老板意识到目前不是自己十辈子都花不完的问题。

而是对上万名员工要开饭的问题,他身负的是一个社会责任。

从此,老板更积极做生意,并更加优待下属人员。

这样一来,这位老板把将做生意很累的内心障碍,一下子就放下,担起了对全体员工尽责的担子。

善哉。

是故:

老板优待员工,是一种责任。

是一善。

员工为老板尽责,是一种责任。

是一善。

父母爱惜子女,是一种责任。

是一善。

子女孝顺父母,是一种责任。

是—善。

老师教育好学生,是一种责任。

是一善。

学生敬师长而学优,是一种责任。

是一善。

为官者为国为民,是一种责任。

是一善。

为民者奉忠守法,是一种责任。

是一善。

为夫者爱惜妻子,是一种责任。

是一善。

为妻着忠贞体贴丈夫,是一种责任。

是一善。

兄弟妯娌相亲相爱,是一种责任。

是一善。

我们只要对我们身边的人尽心而为之,关于成绩能力如何,已经不重要了。

我们无悔。

所以,佛祖教导我们放下心身的是,我们不要执着我们要为身边的人做到某种程度,要尽力尽心就可以了。

这样,我们的内心世界就会平静,身心自然怡态放下。

并且倡导我们周围的人,日行一善乃至日行百善。

让大家都能体会妙法的安乐,向善的殊胜。

世间上一切事,不是你把愿望定得很高就能实现。

那只是空头说话,是口头禅而已,我们只要面对现实,实事实干,把目前的事尽力做好。

以后也就能功成于未来。

因此,心性柔和从容不迫为放下身心。

尽力而为之自然生产责职之心。

善哉。

负责是一善。

十、惜物为善篇

问:

浪费公共财物会消福吗,爱惜公共财物是否一善。

答:

公共财物,不需要我们花钱。

花掉了,是公家出钱。

但是,我们一生花多少钱吃多少东西,用多少物品,都是注定的,公共财物和公费包含在内,也在我们福份之内花掉了,即会消掉我们的福。

例如,在商店和公司的水和纸,都不是我们掏钱。

我们洗一下手,用了很多很多。

都不是我们花钱。

但是,花去了我们的福。

古时有:

为天地惜物业之说。

古圣贤教导我们珍惜一切财物,不要铺张浪费。

有一个官宦人家,非常富有。

府中一切用物特别浪费。

但是,得志之时,浪费再多的东西都不算多,也看不出。

到了后期,家道衰落。

府第卖掉,日吃难度。

他的邻居虽贫寒是善人,每餐都叫富人到他家用餐,反而供养起官宦人家来了。

官宦人家虽过意不去,但是只得如是。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官宦人家非常不解。

就问善人说:

您的家道不是富裕,但是,供给我们吃这么久的日子,都能供给,到底你们在挣什么大钱。

善人听后哈哈大笑,告诉官宦人家:

“您在我家吃的这段时间,米饭都是原来你们府沟里流出来的剩饭,我洗后晒干积蓄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吃不完。

”这时,官宦人家恍然大悟,悟的是大福报一下子被他消完,悟的是他长年累月浪费了这么多东西。

到此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如果官宦人家多余财物用来布施,不浪费。

既不花掉福报又积蓄福报。

两全其美。

就不会轮落至此。

所以,不管公共财物和私家财物,我们不浪费而爱惜,就是一善。

十一、慈悲体恤篇

问:

很多人修学都各执已见,都认为自己学的法门是最好,别人学的不如我,甚至轻视他人。

答:

佛陀教导我们:

不管你学什么法门你的心要越学越好,越学越心慈。

并不是越学越觉得自己了不起,越学越看不起人。

一轻视他人,即你的悟性就会最低。

因为未学法之前,轻视人可以理解为不懂法。

懂法后若如是即悟性根性会更低,贡高我慢很难对治。

佛祖的法门学了之后,最终使我们的人格为慈悲喜舍,就是正确。

但是,佛祖的法门学了之后用来炫耀,用来轻贱人、用来贬低他人,那不是佛的教导。

是你内心的魔在作怪。

若相反能关心他人,爱惜他人即刻转为善人。

说得再明的话:

佛祖这二千多年来之所以受万民礼拜和供养,就是佛祖爱护救渡众生。

天魔外道之所以大家都可怕,就是天魔外道伤害了众生。

当然,佛陀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法、都能令众生离苦得乐。

不要说学了一个殊胜法

门,就是听到一句佛菩萨的名号,或者听到一部经书的经名,就不会堕落恶道,而且得福无穷。

故此,有“在天上听不到佛号,不如在地狱听到佛号”之说。

说明佛力不可思议。

而您学到殊胜法门,可喜可贺。

更应深入学习佛陀慈悲之心,体恤众生疾苦之心。

我们应把执着放在精进办道、利乐众生之中。

而且应执着一辈子都这么做才是完美,才是一善。

《华严经》说: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也即是如来要我们有利益大众之

心。

才是善法。

十二、种福得福篇

问:

我们要用什么心态来布施,用什么心态来做福,福泽会更大,怎样使心能快乐。

答:

我们要用欢喜心和快乐心来布施做福。

福泽就会很大。

施与最穷的人,就会快乐。

只要能舍就会快乐。

有一个国王,出门踩到一箱金子。

他命随从的人再挖下去,一共三层都是金子。

国王又命人再向前挖下去,一直五公里都是金子,也都是三层黄金。

国王非常奇怪,什么人这么富有,埋藏这么多黄金在这里。

他非常想知道黄金的主人。

国王请来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的迦旃延尊者,迦旃延尊者是大阿罗汉。

就入定观察金子的由来。

原来是这样:

有一位得道高僧,来到了集市,把将手中的钵放在石头上。

高僧大声说,谁能布施钱财,谁就能得福得快乐。

这时,有一个贫穷的小伙子,听到高僧说后非常欢喜。

将身上三文钱放在僧人的钵中。

此时,小伙子感觉从未有过的欢喜,原来布施这么快乐,我只布施了三丈钱,心情就这么好。

小伙子未能埋藏内心的欢喜,蹦蹦跳跳哼着曲跑回家。

一路上,快乐无比,未能停止布施三文钱时的喜悦,跑了五公里回到家中。

迦旃延尊者出定告诉国王:

“国王,那个小伙子不是别人,正是国王您。

也即是说这些金子的主人就是您。

由于小伙子发心布施后快乐跑了五公里,才感到这五公里的黄金。

本来三文钱不算多,但您用欢喜和快乐的心来布施,使三文钱的果报变得很大。

”国王听后法喜充满,深深懂得布施和用欢喜心布施的好处。

真是妙不可言。

《金刚经》教导我们无着相布施,施后不要挂念我施了多少钱,心很疼或是我有施就要得功德的念头。

要象小伙子一样施后快乐,快乐而布施。

因为他的心念是:

被施者得钱后能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