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成因与对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501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成因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成因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成因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成因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成因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成因与对策.docx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成因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成因与对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成因与对策.docx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成因与对策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

近年来,中美双边贸易的平衡问题,特别是美国方面所说的对华贸易巨额的逆差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已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焦点。

中美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发展的同时,中美之间的巨额贸易顺差没有减少,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没有改善。

全文分析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改善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对策。

[关键词]中美贸易不平衡对策

 

ABSTRACT

Inrecentyears,thechinaandamericabilateraltradebalancedquestion,speciallythelargeamounttradedeficitquestion,arousespeoplesinterestthechinaandamericabalanceoftradequestionhasbecomethefocalpointiopchineseandamericaneconomicsandtraderelations.Asthedeveloptraderelationbetweenchinaandamerica,notonlytheunbalancetradequestionhasnotimprovedbutalsothelargeamounttradedeficithasnotreducded.Thefulltexthasamalyzedthepresentsituationandthereasonsoftheunbalancetradebetweenchineseandamerican,andthan,weproposedsomecountermeasurestotheunbalancetradeofchineseandamerican.

[KeyWords]thetradebetweenofchineseandamericanunbalancecountermeasure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成因与对策

一、中美贸易现状

(一)双边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

1、两国贸易额近年来持续增长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目前,美国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的海外市场。

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自1979年两国建交以来获得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双边经贸规模庞大,特别是近两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美国对华贸易贸易大幅上涨。

按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中美贸易额已达2,627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2,035亿美元,同比增长24.2%。

2007年中美货物贸易386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2.8%,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自中国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

2008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4092.5亿美元,增长5.8%。

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714.6亿美元,增长9.5%;自中国进口3377.9亿美元,增长5.1%。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美对中国出口方面,2007年美对中国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6年的5.4%上升到5.7%,提高0.3个百分点,净增100.5亿美元,超过对日出口的626.7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

在美前十大出口市场中,中国增速高达18.2%,仅次于德国的20.2%,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首要的进口来源地。

2、2009年初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

最进美国一篇名为“美西港口深陷低迷折射中美贸易当前疲软现状”的文章指出:

因金融危机造成美国消费结构产生较大变化并直接影响到进口,美国西海岸各港口2009年度前两个月业绩下滑。

据媒体报道,2009年前两月洛杉矶港货物吞吐量减少将近二成,美西其他港口更大减1/3以上,以往繁忙的景象一去不复返。

以奥克兰港为例,由于业务下滑已经使公司裁员12%。

而传统大港洛杉矶港今年2月业务比起去年2月进口货量减少了18.1%,其码头操作工人甚至只有去年繁忙时候的1/3。

纽泽西港2月货量减少6.8%,安邦分析师认为,美西港口下滑速度快于美东,其折射的是从太平洋西岸尤其是中国的进口减少的背景。

美国每年进口的商品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日用消费品,这些商品多来自亚洲国家。

由于地理上的因素,美西港口承接的消费品要远多于美东,因此在2006-2007年海运繁忙时期美西港口的景气程度也是高于东部。

只不过在萧条时期,这样的局面颠倒了而已。

在美国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低迷局面还会持续下去。

(二)中方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中国前几年的出口主要以纺织品和玩具等为主,但进几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如2008年美国自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家具玩具和纺织品及原料分别为1455.0亿美元、484.6亿美元和314.9亿美元,占美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3.1%、14.4%和9.3%,增长3.4%、0.3%和1.0%。

另外,贱金属及制品、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塑料橡胶和化工产品也为美国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大类商品。

但在化工产品、运输设备等产品上,日本、加拿大、德国等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优势,中国仍有较大差距。

(三)中美贸易不平衡,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居高不下

迄今为止,中美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中国是金砖四国之一,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双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贸易额持续稳定高速增长。

尽管中美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但近期中美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升级。

这些诸多贸易摩擦背后的根本原因则是中美长期存在的贸易不平衡,贸易失衡现状已经成为中美贸易摩擦中很多问题的来源。

按美方计算,从1983年起,美国对华贸易年年逆差。

1983年为3.2亿美元,到2006年增为2325亿美元,增加了700多倍,当年美国对华逆差占美国外贸逆差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2007年美对中国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比06年增长了23.5%。

据中国海关的统计,从1979年到1992年中国对美贸易一直是逆差,1993年以后中国对美贸易一直是顺差。

1993年对美顺差62.7亿美元,2005年顺差1141.7亿美元,约占美国当年逆差总额的14.81%,2006年达到1442.6亿美元,2007年顺差额达到1633.3亿美元,14年增长了25倍。

巨额顺差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曾做出重大贡献。

但伴随着巨额的贸易顺差,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随之增多,并且呈现出了扩大化、复杂化、多样化趋势,反倾销案层出不穷。

据WTO秘书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仅2004年就有16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57起,涉案金额15亿美元,其中与美国涉案最多。

反倾销已成为美国家频繁使用的贸易保护工具。

另外,反补贴案件逐渐增多。

2004年加拿大连续对我国发起了3起反补贴调查,开创了我国对外贸易领域遭受新的贸易壁垒——反补贴的先河。

2005年7月美国众院通过了在对中国商品征收反补贴的《美国贸易权利执行法案》,反补贴案件逐年增多。

中美的贸易顺差,使美国看到了来自中国的“威胁”,技术壁垒作为一种外源性限制措施,成为美国限制中国产品出口,保护该国产业的锐器。

以提高检疫标准,增加检测项目,繁琐的通关程序为手段的技术壁垒日益成为我国贸易的约束条件。

另外,美国还通过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电子数据交换手段设置新的技术壁垒。

中美经贸中主要摩擦问题的出现都与贸易不平衡有关。

二、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因素

美国大部分的人认为从中国进口太多,是造成美国巨额贸易赤字的最重要原因,尤其美国国内一些利益攸关者,更是对此深信不疑。

中美贸易摩擦的另一个主要焦点目前集中在人民币币值问题上。

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刚一当选就指出中国的汇率管制太死致使中美贸易的失衡,这与美国国内目前的状况密切相关。

中国实行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使得以美元表现的商品价格偏低,从而促进了中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并且限制了美国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出口。

从2001年以来,美国开始通过美元贬值来改善其经常项目逆差,这项政策提高了美国产品对欧元区和日本的竞争力。

但由于中国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人民币也随美元一起贬值,使得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也增强了。

在美国看来,中国利用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分享了美元贬值的好处。

由于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使得美国认为中国商品的价格偏离了实际价值,美国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从而导致了许多贸易摩擦。

由此可见,中美货物贸易不平衡是多个原因造成的。

(一)政治因素

近来美国参议院一些议员动作频频,就人民币汇率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接连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抛出一个又一个制裁性议案。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个别总统候选人为了在选举中取得选票,也在要求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的议案上签名联署。

《纽约时报》曾专门就此发表社论指出:

“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迫使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美国自己的问题,反而可能导致美国物价上涨,利率提升,并加大通胀压力。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同样认为,调整人民币汇率并不能填补美国的储蓄缺口,也不能解决美国因过度消费引起的过度进口问题,却有可能对中国尚未完善的金融体系造成冲击。

造成目前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两党制,美国的参议员,众议员都是从各州选举出来的,包括总统在内。

每次的两党选举,为了取得更多的选票,实现当选的目的,争取国内产业届的支持,他们各自都会在对华政策上散布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

美国是世界上的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对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事务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中美两国既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又属于不同的政治体制及意识形态,中国是美国在其东亚的政治,经济战略的绊脚石,他不希望中国强大,更害怕中国强大,但其发展又离不开中国。

这种又爱又恨的感觉使遏制中国发展是美国全球发展战略的目标之一。

如2002年布什政府在贸易政策上逐步退缩并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先后实施了限制钢铁进口的“201”条款,颁布了新的农业补贴法案。

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限制,是这种美国国内民主政治,具体地说这种选举机制的一个副产品。

美国彩电同业公会起诉中国的彩电企业,美国法院裁定中国彩电企业倾销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虽然美国多年前已经停止在本国生产彩电产品,对中国彩电出口的制裁不会为美国带来多少实际利益,但是在大选之际,利用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因素争夺选民,在有些人看来,仍然是必须的。

改善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状况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美国不能老是光看别人不看自己,它目前急需遏制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放宽对华民用高技术的出口限制,并解决赴美商务签证困难等问题,而不该将贸易问题政治化,作为捞取选票的一个筹码。

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几乎达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程度,推出一些不负责任的议案,其结果只能是损人不利己。

在某种程度上,中美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中美两国发展正常经贸关系阻碍,同时也成为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反补贴税、要求人民币升值、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借口。

根据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美国成为迄今为止对华发起贸易摩擦案件最多的国家。

从近年来这一问题发展变化的角度看,其色彩的政治浓度要远远大于经济,从而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焦点。

(二)经济因素

1、两国储蓄率的差异

中国家庭的家长比较年轻,大都在35岁左右,他们每年努力工作,由此获得很多收入,出于退休养老、子女教育等问题的考虑,即生命周期的考虑,却不愿意消费。

美国的家庭正相反,它的典型代表是婴儿潮时期出生的60岁的老人。

美国家庭的家长经过多年的工作,加上其生产率水平较高,几百年的资本主义使其积累了巨额资本。

他的财富水平已经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今天美国家庭的平均财富是其年收入的6倍,为历史最高水平),过高的收入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而不愿储蓄。

加上美国当前的消费理念,他们想的是把自己的财富变现成收入和现金,转化成当前以及未来的消费,因此目前处于负储蓄阶段。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美国人可以“储蓄一分钱就赚一分钱”这句话,但他们却常说“今天的汉堡我下周再给你钱吧”。

这次的金融风暴正是由于美国的超前消费所致:

低储蓄意味着一国收入中用于未来的量减少了,这时如果没有贸易赤字,美国的投资就会减少,投资减少又会对资本存量、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根据曼昆的理论,资本净流出等于净出口,美国的贸易逆差表明美国在用外国人的钱进行投资进而推动其经济增长,目前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

换句话说,在储蓄少时,有外国人在美国投资比没有要好。

2、美国的经济低迷与贸易保护主义回流

美国自2001年经济增长减速以来出口持续下降。

当然这也是由于美国生产率的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曼昆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一百年前美国还只是在做纺织品等初级产业业,现在这些都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这就是说,美国要保持其经济的增长,必须要从中国大量进口纺织品等初级产品,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来分析,美国的纺织业等应该算作一个夕阳产业,已经完成了在美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到了被淘汰出局的时候。

这不仅同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相吻合,而且也符合美国的整体经济利益。

美国则集中生产其占优势的高科技产品,这样可以使双方更好。

况且贸易保护不是永远的,幼稚产业论的最初目的是给这些受到保护的企业一段时间,让他们尽快实行产品的升级换代,尽早研发出在市场上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的产品,从而迅速成长。

但也有经济学家提出,幼稚产业论并不是企业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的,有些企业没有受到保护同样取得了成功,况且有些人却用它来做为散布中国威胁论的武器。

(三)其他因素

1、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的限制

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限制,这也是产生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的重要因素。

正如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韩复龄所说,美国的进口商希望买到来自中国的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美国政府却对向中国出售高科技产品大加限制,这是造成中美之间贸易结构性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这种技术限制,使横跨太平洋的中美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双向贸易流动变成了单向贸易流动。

即中国可以向美国出口美国需要的劳动密集性产品,而美国则不向中国出口中国需要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从而造成了中美贸易出现了巨额贸易失衡。

2003年温家宝总理访美时,美国人要求平衡中美贸易逆差,温家宝总理说出了一句颇具深意的话:

“中国人不能老乘飞机吃大豆……”支持这一句话的事实是,美国人只愿意卖给我们飞机大豆之类的东西,而对于我们急需的计算机、数控机床、核电站、大型燃气轮机、碳纤维等尖端科技核心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根本不卖给我们。

在具体做法上,由冷战时期的对共产国家限制的巴黎委员会(COCOM:

theCoordinatingCommitteeforMultilatera1ExportControls)下设置的中国委员会(ChinaCommittee)负责管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管制事务。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同其他发达国家重新签订了华森纳协议(WassenaarArrangement),以此来取代巴黎委员会,继续对中国等国家实行出口管制。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才使得具有互补性很强的两个国家的贸易形成了逆差较大的表面假象,其结果是在巨额的贸易逆差下贸易摩擦不断。

长期以来美国在执行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政策时试图在获取市场、提高竞争力和国家安全上取得平衡。

为同欧盟、日本等国竞争美国不得不放宽了一些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但总体上仍维持冷战思维,深恐中国经济、军事强大对其构成威胁。

美国政府通过各种相关法律以对国家实施更为有效的出口管制方式,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总体上今后美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的力度,尤其是软件和高技术设备,并重点加强对我国核技术及导弹技术的监控等。

中美之间的经济结构差异使两国经济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一方面,中国在制造工业领域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拥有纺织服装、家电产品、信息技术产品以及大量消费品等一大批产业部门。

其中,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对美出口额的70%以上,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中国仍然处于进口零部件组装加工贴牌出口的阶段。

另一方面,中国主要从美国进口农产品、尖端集成电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以及飞机等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但是,美国长期通过出口许可、国别管制等办法,限制此类产品向中国出口。

中美贸易逆差是由于美国实行限制高技术产品对中国出口的结果。

如果美国可以充分发挥全球的科技领先地位,放宽对华出口限制,扭转美国高科技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的趋势,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势必将有所好转。

2、中美贸易差额统计口径不同

其实,一直以来的中美贸易顺差都不是美方所说的那么利害,媒体的报导也只是简单的数据相减之差。

到底中美的贸易顺差是多少恐怕难以有一准确的数据,例如在2004年,中方统计的顺差是800亿美元,美方统计是1600亿美元,约相差一倍。

原因是美国在统计上采用的“原产地”原则、不包括服务贸易以及到岸价格等,这些都造成与中方统计有出入。

2005年中美贸易顺差为1147.7亿美元。

比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字少于768.3亿美元。

但从统计的角度来说,只要原始数据是全面真实的,那计算出来的顺(逆)差额大小是相差不远的,自然也不会产生争议。

问题是现在中美双方都各有一套数据,美国统计的是包括中国经第三国/地区出口到美国的转口数据,而中国统计的是不包括转口数据。

但是,其实中美贸易逆差实质上是国际产业转移如原来东亚各国和地区对美贸易顺差转移到中国的结果。

现在中国已成为了全世界的生产基地,自然地,就会出口大量的商品到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的出口产品大都是加工贸易,三来一补,利润大部分都被外商赚去,又如外商在中国也从各国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商品,那这些是中国的进口还是外商在中国的进口呢?

这当然是外商在中国的进口。

所以,这些贸易顺差是外商在中国的顺差,这些顺差是给外商赚去的。

其中不乏美商或者可以说大部分都是美商,中国只不过赚取一点点加工费而已。

从中国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对美顺差开始出现于1992年,那时正是中国的全面改革开放时期,开始大力发展的加工贸易,大部分是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竞争力,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工序而发展起来的。

上述东亚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设立大量的外资企业,其产品在我国加工、组装后依赖原有的销售渠道,主要经香港转口到美、欧等传统市场。

中国大陆从上述国家和地区进口原辅材料、零配件等,在中国大陆加工组装,然后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的这种贸易流程,导致了中国加工贸易进口原辅材料、零配件与出口市场的分离。

美国只看到了中国的出口总额,却不去管中国的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所以,大部分的产品只是从中国出口,而并非中国出口。

这种出口不应该单纯把他看成是中国的出口,其实它是各国企业的出口,也就是外商在中国的出口,单纯以美国的统计数据来说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失衡问题的严重性是不准确的。

正如商务部长薄熙来所说,“顺差在中国,利润在美国。

”老是站在总量上的顺差来琢磨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个永远解不开的结。

应该按原产地原则有规范地进行进出口统计。

三、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并不反映真实利益分配

任何一种贸易关系,总有赢有输,关键是从国家整体来看,是受益的多还是失去的多。

正如学者陈东琪所说:

中国“入世”以来,中美之间的总体贸易格局一直表现为“交互逆差”或“交互顺差”。

就是说,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既不是单纯的顺差,也不是单纯的逆差,而是既有顺差又有逆差。

在货物贸易方面,中国是顺差,美国是逆差;在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方面,美国是顺差,中国是逆差。

因此,双赢才是中美贸易的真实现状。

美国丢掉的更多的是一久些低薪的工作,而且这些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有害无益,生产出来也不一定能出口,而得到的却是高薪的工作。

当今世界,存在着一条公认的真理: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近年来,美国跨国公司加快了对华投资的发展,以利用中国廉价的智力资源劳力资源。

对华经贸中的巨大的商业利益对美国一些行业和公司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这种日益发展的对华利益集团将是中国可充分利用的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

四、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建议

准确把握我国所处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慎重地对待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当今世界最为复杂的关系之一——中美经贸关系据海关统计,从1979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开始到2006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增加了106倍,相当于每年增长18.9%,到2006年底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可是,也就在中美双边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两国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日益凸现,贸易摩擦也因此不断升级。

(一)妥善处理好与美国的双边关系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其贸易额巨大,对世界经济都有较大的影响,如果中美两国展开贸易战,每一方都会成为输者。

在中美贸易逆差出现时,中国政府往往立即派出高级别的政府采购团,大笔购买美国的以飞机为代表的少数几种产品。

但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正如前文所说,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管制,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派出采购团只能暂时减缓矛盾。

且受中国出口冲击的直接相关产业不能从中获利,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同时这种以大规模的政府采购为主体的安抚政策,往往还会起到很强的负面作用,如造成中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政府高度控制的体制下,给美国对华制裁提供又一借口。

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年,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进行了比较成功的转轨,民营企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上的新兴市场经济主体。

(二)积极应对中美贸易纠纷

中国加入WTO已经八年,我国企业应进一步熟悉WTO争端的解决机制并熟练掌握WTO争端解决机制规则,为抑制贸易战、打赢贸易战做好准备。

具体而言,发生贸易争端时,解决贸易争端、平息贸易摩擦的办法之一就是拿起世界贸易组织争端机制这个武器,争取以磋商方式解决争端。

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打造产品国际品牌,这是解决贸易摩擦的根本途径。

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不仅可以使东道国对进口的保护措施失去原有的威力,而且还可以打开新的市场,将发生贸易摩擦的风险降至最低。

其次,利用利益关系解决贸易摩擦问题也是一个常用的方法,中国双边贸易额如此巨大,美国所谓的中美巨额贸易逆差会影响中美关系等也只是一个借口,美国其实并不想真正离开中国这个贸易伙伴,也不可能离开这个贸易伙伴。

无论从哪一方来说,都不会放弃利益这一永恒的东西,中国完全可以利用这种利益关系与美国周旋。

但另一方面一来讲,中国并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并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这一问题,如降低进口关税,放宽市场准入,设立进口信贷和进口信用保险等。

与此同时,中国加征了出口关税,降低或取消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等。

中国政府负责任的举措和具有说服力的数字,一些美国议员为什么视而不见呢?

(三)加快“走出去”步伐,早日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首先,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使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

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目前还不是市场经济体制国家,而美国也以此大作文章,虽然中国就此已经做了大量努力,如积极加入世贸组织等。

但中国还没能完全成为市场经济国家,当然,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至于美国对中国的技术限制,我国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大力扶持、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

同时,还要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从而使我国尽快摆脱长期处于低附加值的国际分工地位,逐步向高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