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技术麻明友老师教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400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生物技术麻明友老师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食品生物技术麻明友老师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食品生物技术麻明友老师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食品生物技术麻明友老师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食品生物技术麻明友老师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生物技术麻明友老师教材.docx

《食品生物技术麻明友老师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生物技术麻明友老师教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生物技术麻明友老师教材.docx

食品生物技术麻明友老师教材

1.什么是报告基因?

答:

基因工程中利用载体上引入的一些具有特殊标志意义的基因,用于证明载体已进入宿主细胞,并可用来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宿主细胞从其他细胞中识别区分甚至挑选出来,这种具有标志意义的基因称为报告基因或标记基因。

2.什么是融合蛋白?

答:

在基因工程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把两段或多段编码功能蛋白的基因连接在一起,进而表达所需蛋白,这种通过在人工条件下将两个或多个基因的编码区首尾连接,由同一调控序列控制构成的基因表达后所得的蛋白质产物称为融合蛋白。

3.酶工程、酶分子修饰的概念

答:

酶工程:

通过酶或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等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所具有的特殊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工程技术科学。

酶分子修饰:

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分子的结构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某些特性和功能的技术过程。

4.发酵工程概念

答:

又称微生物工程,指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并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大量生产人们所需产品过程的理论和工程技术。

5.空罐灭菌、“三路进汽”的概念

答:

空罐灭菌也称空消。

无论是种子罐、发酵罐、还是尿素(或液氨)罐、消泡罐,当培养基(或物料)尚未进罐前对罐进行预先灭菌,我们称为空罐灭菌。

三路进汽:

直接蒸汽从通风口、取样口和出料口进入罐内直接加热,直到所规定的温度,并维持一定的时间。

这就是所谓的“三路进气”。

6.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概念

答:

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

7.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概念

答:

将不同种植物的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1.pBR322的宿主细胞是什么?

答:

大肠杆菌。

2.蛋白质工程是在深入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哪些方法有目的地改造蛋白质,使之性能得到改善?

答:

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3.蛋白质理性分子设计的前提是什么?

答:

充分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蛋白质理性分子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

氨基酸的性质;肽链特性;蛋白质构象的特点;蛋白质分子间的作用;蛋白质分子内的作用。

5.蛋白质定向进化方法有哪些?

答:

DNA改组、容错PCR、体外随机引发重组、过渡模板随机嵌合生长、交错延伸。

6.食品蛋白质化学改性方法有哪些?

答:

包括酸碱化、酰化、脱酰胺、磷酸化、糖基化(即美拉德反应)等方法。

7.固态发酵的主要工程技术问题有哪些?

答:

大规模生产时的散热比较困难,参数检测如PH值、温度、菌体增殖量、产物生产量。

8.发酵动力学内容包括哪些?

答:

菌体比生长速率、碳源利用比速率、产物形成比速率

9.属于非机械搅拌发酵罐有哪些?

答:

鼓泡式发酵罐、气升式发酵罐、液提式发酵罐

10.目前发酵工业主要的生产方式是?

答:

液体和固体发酵、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

11.细胞工程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答:

细胞融合技术

12.诱导细胞融合的诱导剂有哪些?

答:

仙台病毒,聚乙二醇,电融合。

1.基因工程的DNA聚合酶有几类?

主要有哪些活性?

答:

(1)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

A、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活性:

①5’→3’DNA聚合酶活性,以单链DNA为模板,以带3’自由羟基的DNA片段为引物;②5’→3’外切核酸酶活性,从5’端既降解双链DNA,也降解RNA-DNA杂交体中的RNA链(RNA酶H活性);③3’→5’外切核酸酶活性,底物为带3’自由羟基的双链DNA或单链DNA。

B、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大片段;具有两种活性:

①5’→3’DNA聚合酶活性;②3’→5’外切核酸酶活性

C、耐热的DNA聚合酶;具有一种活性:

5’→3’DNA聚合酶活性

(2)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活性:

①5’→3’DNA聚合酶活性,以RNA或者DNA为模板,以带3’自由羟基的RNA或DNA片段为引物;②RNA酶H活性,即5’→3’外切核糖核酸酶活性,特异地降解RNA-DNA杂交体中的RNA。

(3)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活性:

即末端转移酶活性,在二价阳离子存在下,其催化dNTP加于DNA分子的3’-羟基端。

2.基因工程中主要使用的是哪类限制性内切酶,为什么?

答:

①Ⅰ型酶分子质量较大,是多聚体蛋白质,具有切割未经修饰的DNA的功能;②Ⅱ型酶是一类分子量较小的单体蛋白,作用时需在镁离子存在便可在特殊位点切割DNA,产生具有黏性末端或其他形式的DNA分子片段。

③Ⅲ型酶属双功能酶,有两种不同亚基,识别位点无规律,也需要较多的辅助因子参加。

3.常用目的基因制备的方法及其原理?

答:

生物学方法;化学合成法;基因文库法;利用PCR扩增法。

原理:

①生物学方法是采用基因工程手段把染色体DNA用限制内切酶切割,将所有片段都连接到某种载体上,转入大肠杆菌中增殖,再用适当方法来筛选含该基因的重组体菌落,从重组题细菌提取DNA,经酶切后得到目的基因。

②化学合成法是以单核苷酸为原料,在体外用化学方法按照已知基因的碱基序列,先合成DNA短片段,再依次连接而成完整的目的基因链。

③基因文库法是将某种生物全部基因组的遗传信息,贮存在可以长期保存的稳定重组体中,以备需要时能够随时应用它分离所需要的目的基因。

④利用PCR扩增法是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利用DNA聚合酶催化合成反应,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段。

4.什么是基因文库?

cDNA文库是用于哪类生物细胞的基因制备?

答:

基因工程中,将某种生物全部基因组的遗传信息,贮存在可以长期保存的稳定重组体中,以备需要时能够随时应用它分离所需要的目的基因,这种保存基因组遗传信息的材料,称为基因组文库。

cDNA文库法是从真核生物细胞中分离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

5.作为基因载体的条件是什么?

答:

①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运载工具;②能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独立和稳定的DNA自我复制。

在插入外源基因后,仍然保持着稳定的复制状态和遗传特性;③易于从宿主细胞中分离,并进行纯化;④DNA序列中有适当的限制酶位点,最好是单一酶切位点,并位于DNA复制的非必需区内,可以在这些位点上插入外源DNA,但不影响载体自身DNA的复制。

⑤具有能够观察到的表型特征,在插入外源DNA后,这些特征可以作为重组DNA选择的标志。

6.λDNA的非必要基因区位置是?

其作用是什么?

答:

一部分基因在被外源基因取代后并不影响λ噬菌体生命周期活动,位于其中央区,这类基因称作λ噬菌体的非必要基因。

作用:

当λ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时,λDNA被注入宿主细胞后会迅速通过黏性末端的互补作用形成环状双链DNA分子。

7.蛋白质工程的研究的基本途径及困难所在是什么?

答:

基本途径:

从预期功能出发,设计期望结构,寻求与之相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再转译成核苷酸序列(“人工基因”),通过生物合成产生新蛋白质(对于较小的蛋白质分子,通过人工合成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属于反向生物学性质。

困难:

对于现有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决定其特定三维结构的内在规律还不了解。

8.基因定点突变是指什么?

答:

定点突变是指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方法向目的DNA片段(可以是基因组,也可以是质粒)中引入所需变化(通常是表征有利方向的变化),包括碱基的添加、删除、点突变等。

9.蛋白质定向进化技术具有相当大的价值,原因有哪些?

答:

定向进化是改造蛋白质分子的一种有效的新策略;它不仅可快速产生工业上有用的新酶,而且对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项技术综合了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和高通量的筛选技术从而使其更具优势,可以简化试验过程,并且能够筛选出即便只有小幅提高目的性状的突变体。

10.容错PCR的关键是什么?

为什么?

答:

关键是控制DNA的突变频率;频率太高,产生的绝大多数酶将失去活性;太低,野生型的背景太高,样品的多样性则较少。

对于每一DNA序列来说,合理的碱基突变数是1-3。

理想的碱基置换率和容错PCR的最佳条件则依赖于随机突变的目标DNA片段的长度。

11.构建融合蛋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将第一个蛋白的终止密码子删除,再接上带有终止密码子的第二个蛋白基因,以实现两个基因的共同表达。

12.在构建融合蛋白中,两蛋白间接头序列的长度一个关键的问题,为什么?

答:

接头序列即连接肽。

它的长度对蛋白质的折叠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如果接头序列太短,可能影响两蛋白高级结构的折叠,从而相互干扰;如果接头序列太长,又涉及免疫原性的问题,因为接头序列本身就是新的抗原。

13.蛋白质改性的概念

答:

用生化因素(如化学试剂、酶制剂等)或物理因素(如热、射线、机械振荡等)使其氨基酸残基和多肽链发生某种变化,引起蛋白大分子空间结构和理化性质改变,从而获得较好功能特性和营养特性蛋白质。

14.酶工程的构成

答、

(1)生物酶工程(高级酶工程)指克隆酶、突变酶、新酶;

(2)化学酶工程(初级酶工程)指自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酶,化学人工酶

15.熟悉植物细胞培养产酶的工艺条件控制。

答、一、培养基;

(1)生长和代谢需要大量无机盐;

(2)需要多种维生素和植物生长激素;(3)需求的氮源一般为无机氮源;(4)一般以蔗糖为碳源、浓度为2-5%。

二、培养温度和pH;

(1)适宜温度在20℃-25℃,酶合成温度因植物种类而异;

(2)要求稳定的pH,一般控制在pH5.8-6.1最好。

三、通气和搅拌;耗氧速率较慢,细胞比较大,较脆弱,对剪切力敏感,所以,通气和搅拌不能太强烈。

四、其他;

(1)光照:

对一些植物酶有诱导作用或抑制作用。

(2)刺激物:

在酶合成时期,适当添加。

16.酶分子修饰的意义

(1)提高酶的活力;

(2)增强酶的稳定性,活力的稳定和热稳定性;(3)降低或消除酶的抗原性;(4)研究和了解酶分子中主链、侧链、组成单位、金属离子和各种物理因素对酶分子空间构象的影响。

17.水在酶催化反应中发挥的双重作用是什么?

答:

水分子对酶的催化活性是至关重要;水是导致酶的热失活的重要因素

18.有机溶剂的存在影响酶哪些性质?

答:

酶的稳定性和酶的底物特异性,立体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和化学键选择性。

19.非水溶剂酶反应体系中有机溶剂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

溶剂对酶反应的影响,包括对底物的溶解能力,对反应平衡点、动力学及酶专一性的影响;溶剂的毒性,这对食品工业和药物生产特别重要;对酶稳定性的影响;选择的溶剂是惰性的;选择有机溶剂时还必修考虑其他因素,如溶剂的密度、粘度、表面张力以及废物处理与成本等。

20.微水有机介质中,酶的催化最适温度与水溶液中催化的最适温度相比,哪一个高?

答:

微水有机介质中含水量低,酶的热稳定性增强,其最适温度高于水溶液中催化的最适温度。

 

21.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哪些?

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

方法有:

吸附法、共价结合法、交联法。

吸附法优点:

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吸附剂可反复使用。

缺点:

酶和载体吸附力较弱,易解吸脱落;共价结合法优点:

酶与载体结合牢固,不会轻易脱落,可连续使用。

缺点:

反应条件较激烈,易影响酶的空间构象而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交联法优点:

操作简便,结合牢固,可长时间使用。

缺点:

交联反应条件较激烈,酶分子的多个基团被交联,致使酶活力损失较大,且制成的固定化酶颗粒较小,机械强度也较低。

22.液体深层发酵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

优点:

①发酵率高,发酵周期短;②在液体中,菌体、底物、产物以及发酵产生的热量易于扩散,使发酵在均质条件下进行,便于控制,易扩大生产规模;③厂房面积小,生产效率高,易进行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稳定;④产品易于提取、精制等。

现代液体深层发酵已被广泛应用。

缺点:

耗能多,设备复杂,需要较大的投资,废物排放量多等缺点,仍需不断改进。

23.研究发酵动力学的目的是什么?

答:

目的是要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建立数学模型,使菌体在最好的条件下生长,得到最高产量。

24.优化发酵营养条件原则是什么?

答:

在发酵初期,尽可能使菌体快速生长,缩短无产物生成或产率低的生长期,同时为生产期提供足够量的高生产活性细胞;在生产期,要使生产细胞的衰老或死亡速度以及产物合成酶的失活速度尽可能地降低,使之保持较长时期的高产物合成活性。

25.熟悉发酵工程流程。

空气---空气净化处理

答:

保藏菌种----斜面活化----扩大培养---(种子罐)---

主发酵---产物分离纯化---成品

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灭菌

26.种子罐和发酵罐的区别是什么?

答:

种子罐:

以确保发酵罐培养所必需的菌体量为目的。

发酵罐:

承担产物的生产任务。

它必须能够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动和代谢所要求的条件,并便于操作和控制,保证工艺条件的实现,从而获得高产。

27.发酵罐的类型及分类依据是什么?

答:

(1)按微生物生长代谢需要分类:

好氧发酵罐、厌氧发酵罐;

(2)按照发酵罐设备特点分类:

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非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3)按容积分类:

一般认为500L以下的是实验室发酵罐;500-5000L是中试发酵罐;5000L以上是生产规模的发酵罐;(4)按培养基含水量分类:

液体发酵罐、固体发酵罐。

28.机械搅拌发酵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答:

1)发酵罐应具有适宜的径高比;罐身越高,氧的利用率较高; 2)发酵罐能承受一定的压力; 3)要保证发酵液必须溶解氧; 4)发酵罐应具有足够的冷却面积;5)发酵罐内应尽量减少死角,避免藏垢积污,灭菌能彻底,避免染菌; 6)搅拌器的轴封应严密,减少泄漏。

29.温度和pH对发酵存在哪些方面的影响?

答:

(1)PH对发酵的影响:

①PH影响酶的活性。

当PH值抑制菌体某些酶的活性时使菌的新陈代谢受阻;②PH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改变,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物的排泄,因此影响新陈代谢的进行;③PH影响培养基中某些成分和中间代谢物的解离,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这些物质的利用。

(2)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①温度影响反应速率②温度影响发酵方向

30.发酵过程中温度和pH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

(1)温度变化原因:

发酵热(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辐射热)

(2)PH变化原因:

①基质代谢:

包括糖代谢、氮代谢、生理酸碱性物质利用后PH会上升或下降;②产物形成:

某些产物本生呈酸性或碱性,使发酵液PH变化;③菌体自溶,PH上升,后期发酵,PH上升;

31.是谁提出了细胞全能性学说?

时间?

细胞的全能性的概念?

答:

德国著名植物学家Gottlieb.Haberlandt于1902年提出。

细胞全能性:

在多细胞生物中每个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只要条件许可,都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32.简述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过程。

答:

①从健康植株的特定部位或组织,如根、茎、叶、花、果实、胚珠、花药和花粉等,选择用于组织培养的起始材料,称之为外植体。

②用一定的化学药剂,最常用的有次氯酸钠,升汞和酒精等对外植体表面消毒,建立无菌培养体系。

严格控制无菌条件,这是获得培养成功的重要一步。

②外植体块在培养基上形成疏松的愈伤组织,由愈伤组织分化出芽并可诱导形成根的小植株。

33.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有什么区别?

答:

组织培养:

是指从机体内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体内生理条件,在体外进行培养,使之生存或生长成组织。

细胞培养:

是指动植物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存活或生长,此时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比较项目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

原理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增殖

培养基性质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培养基特有成分蔗糖,植物激素葡萄糖动物血清

培养结果植物体细胞株、细胞系

培养目的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株获得细胞或细胞分泌蛋白

(34题略)

35.动物组织细胞体外培养特点。

答:

大多数动物细胞要附在物体表面上生长,动物细胞培养对营养要求更严格,除氨基酸、维生素、盐类、葡萄糖外,还需要血清。

对环境适应性差,对环境敏感,包括:

PH、溶解氧、温度、剪切力等比微生物要求更高。

36.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比较项目

植物体细胞杂交

动物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原理

细胞膜的流动性

细胞膜的流动性

细胞融合的方法

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使细胞分散后诱导细胞融合

诱导方法

物理(离心、振荡、电刺激)

化学(聚乙二醇)

物理、化学方法(同左)

灭活的病毒

用途

获得杂种植株

制备单克隆抗体

1.什么是食品生物技术,你对食品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发展的地位持什么态度?

答:

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用全新的方法和手段设计新型的食品和食品原料。

对于食品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发展中的地位:

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新型食品及食品原料,加强遗传育种研究,加强基因改造生物为主的应用研究,培育更适合食品加工的优良品种,开发现代生物技术新产品。

②发酵技术应用于食品生产以及食品添加剂的生产。

③酶在食品中应用广泛,食品工业应开发新酶种,如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等。

④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是食品形成产品的必须手段,对酶或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和酶催化反应装置的结构进行优化。

2.食品生物技术主要包含那些内容,生物技术在整个食品工业中有哪些5个方面的应用?

答:

生物技术分布在整个食品工业宏观体系的上、中、下游部分即食品资源改造、食品生产加工及其后工序(包装、运输、检测)等不同环节,范围可说从原料生产到产品销售的整个食品生产过程,主要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的应用。

3.作为现代生物技术重要分支的食品生物技术的作用?

答:

1)解决食品短缺;2)丰富食品种类;3)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4)生产环保型食品;5)开发新资源食品。

2.基因工程的大肠杆菌载体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答:

(1)质粒pBR322;特点:

①分子质量小;②具有两种抗菌素抗性基因可供作转化子的选择标记;③较高的拷贝数。

(2)pUC质粒载体;特点:

①分子质量更小、拷贝数更高;②适用于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重组体;③有多克隆区位点。

3.基因工程诞生时间;基因工程概念及简要步骤、示意图。

答:

诞生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初;

概念:

运用限制酶、连接酶等将不同DNA进行体外切割、连接构成重组DNA,再将重组DNA经生物介导或直接导入等转移方法引入受体细胞进行克隆、表达,从而改变生物遗传性以创造生物新种质,或通过大量扩增为人类提供有用产品等的技术。

步骤:

①从生物体中分离或通过化学合成制备目的基因;②目的基因与合适载体进行体外连接,构建重组DNA;③将重组DNA导入受体生物细胞以获得转化体;④筛选出重组转化体阳性克隆;⑤对重组转化体阳性克隆进一步分析以及操作,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生物细胞中高效表达。

6.重组转化体导入到受体细胞的方法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

答:

①转化:

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使受体菌遗传性状发生改变。

②转染:

将携带外源基因的病毒感染受体细胞。

③根据受体生物,可将重组体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主要分为大肠杆菌转化法、酵母转化法、植物细胞转化法和动物细胞转化法。

7.筛选重组转化体的方法有哪些?

答:

利用表型特征进行筛选和物理筛选鉴定法

8.基因工程操作中除了限制性内切酶,还会用到哪些酶?

作用各是什么?

答:

①DNA连接酶;催化DNA分子中相邻的3’-OH末端和5’-磷酸基末端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即能封闭双链DNA上相邻核苷酸之间的单链缺口。

②DNA聚合酶Ⅰ;催化聚合脱氧核苷酸,使之逐个接到引物上去,最后形成新的DNA。

③碱性磷酸酯酶;催化从单链或双链DNA和RNA分子中除去5’-磷酸残基。

④T4多聚核核苷酸激酶;作为DNA的5’-末端标记,标记待测DNA片段。

⑤S1核酸酶;产生5’-磷酰基的单核苷酸或寡核苷酸。

⑥反向转录酶;催化合成与某种已知RNA互补的DNA链,以获取目的基因。

9.什么是制备目的基因的化学合成法?

答:

是以单核苷酸为原料,在体外用化学方法按照已知基因的碱基序列,先合成DNA短片段,再依次连接而成完整的目的基因链。

8、容错PCR的关键是什么?

为什么?

答:

关键是控制DNA的突变频率;频率太高,产生的绝大多数酶将失去活性;太低,野生型的背景太高,样品的多样性则较少。

对于每一DNA序列来说,合理的碱基突变数是1-3。

理想的碱基置换率和容错PCR的最佳条件则依赖于随机突变的目标DNA片段的长度。

10、融合基因可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表达的特点各是什么?

答:

(1)原核表达系统特点:

时程短,费用低,是科研中的主要工具。

其缺点是真核蛋白表达没有得到确切修饰;大量蛋白常常沉淀成不溶性包涵体聚合物,需要复杂的变性和复性过程;大量蛋白的分泌较困难。

(2)真核表达系统特点:

蛋白翻译后加工机会多,甚至可被改造成人源型;真核细胞易被转染,具有遗传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产物可被分泌,提纯简单,成本低。

13、蛋白质改性的概念

答:

用生化因素(如化学试剂、酶制剂等)或物理因素(如热、射线、机械振荡等)使其氨基酸残基和多肽链发生某种变化,引起蛋白大分子空间结构和理化性质改变,从而获得较好功能特性和营养特性蛋白质。

15、同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相比,酶法改性的优点有哪些?

答:

(1)酶解过程十分温和,不会破坏蛋白质原有的功能性质;

(2)最终水解产物经平衡后,含盐极少且最终产品的功能性质可通过选择特定的酶和反应因素加以控制;(3)蛋白水解物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且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

4、一个优良的产酶菌种应具备的特点有哪些?

答:

a繁殖快,产酶量高,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b容易培养和管理;c产酶性能稳定,菌株不易退化,不易受噬菌体侵袭;d产生的酶容易分离纯化;e安全可靠、无毒性。

5、提高发酵酶产量的措施有哪些?

(1)发酵环境条件的优化(温度、pH值、溶氧、搅拌转速、氨离子、金属离子、营养物浓度等的优化控制,依据不同的发酵而有所不同);

(2)补料分批发酵技术;(3)物理方法提速提量;(4)增加前体物的合成。

12、固定化酶稳定性提高的原因。

答:

①固定化增加了酶活性构象的牢固程度,可防止酶分子伸展变形;②抑制酶的自身降解。

③固定化部分阻挡了外界不利因素对酶的侵袭。

13、游离酶比较,固定化酶底物特异性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请分情况简述。

答:

与其变化与底物分子量的大小有关。

对于只作用于低分子底物的酶,固定化前后的底物特异性没有明显变化。

(如氨基酰化酶、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异构酶等);对于既可作用于大分子底物,又可作用于小分子底物的酶,固定化酶的底物特异性往往会发生变化。

(如胰蛋白酶、核糖核酸酶等)

12、发酵对空气无菌程度的要求

答:

(图略)不同的发酵过程,由于菌种生长能力强弱、生长速度快慢、它的分泌物的性质、发酵周期长短、培养物的营养成分和pH值的差异,对所用的无菌空气的无菌程度有不同的要求。

如酵母培养没有氨基酸、液体曲、抗生素发酵那么严格。

13、熟悉空气两级冷却、加热除菌流程

答:

(图略)比较完善的空气除菌流程,可适应各种气候条件,能充分地分离油水,使空气达到低的相对湿度下进入过滤器,以提高过滤效率。

14、空气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

(1)提高压缩空气的洁净度,降低空气过滤器的负荷。

(2)去除压缩后空气中所带的油水,以合适的空气湿度和温度进入空气过滤器。

15、粗过滤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有哪些种类装置?

答:

作用:

捕集较大的灰尘颗粒,防止压缩机受损,同时也可减轻总过滤器负荷。

常用的有:

布袋过滤、填料式过滤、油浴洗涤和水雾除尘等。

16、贮气罐的作用?

答:

(1)消除脉动维持罐压的稳定;

(2)使部分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