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系统护理知识分享.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3736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消化系统护理知识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儿消化系统护理知识分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儿消化系统护理知识分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儿消化系统护理知识分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儿消化系统护理知识分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儿消化系统护理知识分享.docx

《小儿消化系统护理知识分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消化系统护理知识分享.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儿消化系统护理知识分享.docx

小儿消化系统护理知识分享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口腔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吮吞咽功能;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不发达,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损伤和发生局部感染。

3个月以下小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婴儿口底浅,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唾液,常出现生理性流涎。

2.胃婴儿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而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加上吸奶时常吞咽过多空气,易发生溢奶和呕吐。

3.肠小儿肠系膜相对较长且活动度大,易发生肠套叠和肠扭转。

4.肝肝细胞发育尚不完善,肝功能亦不成熟,解毒能力较差。

婴儿期胆汁分泌较少,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5.肠道细菌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脆弱,易受内外界因素影响而致菌群失调,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1.小儿出现生理性流涎的年龄为

A.1~2月B.3~4月C.5~6月D.7~8月E.9~10月

2.婴儿易发生溢乳和呕吐的原因不包括

A.胃呈水平位B.贲门较松C.幽门括约肌较紧张

D.胃肠逆向蠕动E.胃酸分泌多

1

2

C

E

 

第二节口炎病人的护理

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症,如病变仅局限于舌、齿龈、口角亦可称为舌炎、齿龈炎或口角炎。

一、病因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新生儿和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患儿。

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溃疡性口腔炎主要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引起,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抵抗力下降时。

二、临床表现

(一)鹅口疮

本病特征是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初呈点状或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宜擦去,强行擦拭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可有渗血。

患处不痛,不流涎,不影响进食。

(二)疱疹性口腔炎

多见于1~3岁婴幼儿,全年可发病,传染性强。

起病时发热,体温可达38~40℃,牙龈、舌、唇、颊黏膜等处出现散在或成簇的小疱疹,水疱迅速破溃后形成浅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时累及上颚及咽部。

局部疼痛,出现流涎、烦躁、拒食,颌下淋巴结常肿大。

本病应与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鉴别。

后者常发生于夏秋季,疱疹主要在咽部和软腭,不累及牙龈和颊黏膜,颌下淋巴结不肿大。

(三)溃疡性口腔炎

初起时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糜烂面或浅溃疡,散在或融合成片,表面有纤维性炎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易拭去。

全身表现为患儿哭闹、烦躁、拒食、流涎,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颌下淋巴结肿大。

三、治疗原则

以清洁口腔和局部涂药为主,发热时可用退热剂,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有效抗生素。

注意水分和营养的补充。

四、护理问题

1.口腔黏膜受损与口腔不洁、抵抗力低下及病原体感染有关

2.疼痛与口腔黏膜炎症损伤有关

3.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五、护理措施

(一)促进口腔黏膜愈合

1.保持口腔清洁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清洗溃疡面。

鹅口疮患儿宜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每日2~4次,以餐后1小时左右为宜。

鼓励患儿多饮水,进食后漱口。

温馨提示:

不同学科中碳酸氢钠的作用总结如下:

1%~2%的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去污防锈;1%~4%的碳酸氢钠可用于口腔真菌感染;2%~4%的碳酸氢钠可用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阴道灌洗;2%的碳酸氢钠可用于鹅口疮患儿口腔的清洗。

美曲膦酯(敌百虫)农药中毒者禁忌使用1%~4%的碳酸氢钠洗胃。

2.按医嘱正确涂药鹅口疮患儿局部涂抹10万~2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每日2~3次;疱疹性口腔炎患儿局部可涂碘苷(疱疹净)抑制病毒。

溃疡性口腔炎可涂5%金霉素鱼肝油、锡类散等。

涂药前应先清洗口腔,然后将纱布或干棉球垫于颊黏膜腮腺管口处或舌系带两侧以隔断唾液;再用干棉球将病变部黏膜表面吸干净后方能涂药。

涂药后嘱患儿闭口10分钟再去除棉球或纱布,然后取出隔离唾液的纱布或棉球,嘱患儿不可立即漱口、饮水或进食。

(二)减轻口痛

以微凉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避免酸、咸、辣、热、粗、硬等刺激性食物。

在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时,动作要轻、快、准,涂药时应用棉签在溃疡面上滚动式涂药,不可摩擦。

因疼痛影响进食者,可按医嘱在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

(三)防止继发感染及交叉感染

护士为患儿进行护理前后要洗手,患儿的食具、玩具、毛巾等要及时消毒,鹅口疮患儿使用过的奶瓶、水瓶及奶头应放于5%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0分钟后洗净再煮沸消毒。

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注意与健康儿隔离,以防传染。

温馨提示:

丹毒和疱疹性口腔炎都具有传染性,需隔离。

考点练习

考点:

口腔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A1、A2型题)

1.鹅口疮的致病菌为

A.单纯疱疹病毒Ⅰ型B.链球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

D.肺炎链球菌E.白色念珠菌

2.患儿女,出生后25天,因发热应用抗生素治疗10余天,查体时护士见其口腔颊黏膜有乳凝块样附着物,不易擦掉。

应考虑为

A.疱疹性口腔炎B.溃疡性口腔炎C.单纯性口腔炎

D.鹅口疮E.口角炎

3.疱疹性口腔炎口腔溃疡面覆盖

A.黄白色膜样渗出物B.灰白色假膜C.白色乳凝块样物

D.白色片状物E.黄白色小水泡

4.溃疡性口腔炎糜烂面表面有

A.黄白色膜样渗出物B.灰白色假膜C.白色乳凝块样物

D.白色片状物E.黄白色小水泡

考点:

口腔炎的治疗原则、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A1型题)

5.关于口腔炎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鼓励患儿多饮水以清洁口腔B.清洗口腔应在饭后立即进行

C.局部涂药后勿立即饮水或进食D.饮食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宜

E.清洗口腔时动作应轻、快、准

6.下列哪种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需隔离

A.疱疹性口腔炎B.溃疡性口腔炎C.鹅口疮

D.口角炎E.细菌性口腔炎

7.鹅口疮患儿使用的奶瓶在消毒前应使用下列哪种溶液浸泡

A.3%的过氧化氢B.5%碳酸氢钠C.复方硼酸溶液

D.生理盐水E.0.1%醋酸溶液

8.为鹅口疮患儿清洁口腔时应选择的溶液是

A.3%过氧化氢B.0.1%依沙吖啶C.2%碳酸氢钠

D.0.9%氯化钠E.10%氯化钾

(9~10题共用题干)

患儿,男,1岁半。

患口腔炎,食欲差。

9.患儿进食时口痛,护士应指导家长进食前为患儿涂

A.0.1%依沙吖啶B.2%利多卡因C.3%过氧化氢

D.5%金霉素鱼肝油E.1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

10.护士给家长做健康指导,不恰当的是

A.勤喂水B.进普食C.避免擦拭口腔

D.注意保持口周皮肤干燥

E.涂药时应用棉签在溃疡面上滚动式涂药

参考答案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E

D

A

B

B

A

B

C

B

B

第六节小儿腹泻的护理

考点导航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多发生在2岁以下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易感因素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生长发育快,机体防御功能较差,肠道菌群失调,人工喂养患儿不能从母乳中获得SIgA等成分。

2.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

主要由病毒、细菌引起,秋冬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所致,以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常见;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以致病性大肠杆菌为主。

(2)肠道外感染:

如肺炎等疾病可引起腹泻。

3.非感染性因素饮食因素,过敏因素,气候因素。

(二)发病机制

1.感染性腹泻病原体侵入消化道,可致肠黏膜发生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溃疡和渗出等病变,使食物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未消化的食物被细菌分解(腐败、发酵),其产物造成肠蠕动亢进及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引起腹泻。

2.非感染性腹泻主要由饮食不当引起。

二、临床表现

腹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和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根据病情分为轻型腹泻及重型腹泻。

(一)轻型腹泻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表现为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一般每日在10次以内,一般为黄色或黄绿色稀水样,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

(二)重型腹泻

1.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常有呕吐,腹泻频繁,大便每日10余次至数10次,多为黄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量多,有少量黏液。

2.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3.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主要表现为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

(1)脱水

1)由于吐泻丢失体液和摄入量不足,使体液总量减少,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表3-1)。

 

表3-1不同程度脱水的临床表现

轻度

中度

重度

失水占体重百分比

3%~5%

5%~10%

>10%

精神状态

稍差,略烦躁

烦躁或萎靡

昏睡甚至昏迷

皮肤弹性

稍差

极差

口腔黏膜

稍干燥

干燥

极干燥

眼窝及前囟

稍凹陷

明显凹陷

深凹陷,眼睑不能闭合

眼泪

尿量

稍少

休克症状

2)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的比例不同而导致不同性质的脱水,以等渗性、低渗性脱水多见(表3-2)。

表3-2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表现

低渗性

等渗性

高渗性

血钠(mmol/L)

<130

130~150

>150

口渴

不明显

明显

极明显

皮肤弹性

极差

稍差

尚可

血压

明显下降

下降

正常/稍低

神志

嗜睡/昏迷

萎靡

烦躁/惊厥

(2)代谢性酸中毒(表3-3)

表3-3代谢性酸中毒的分度及临床表现

轻度

中度

重度

精神状态

正常

精神萎靡、烦躁不安

昏睡、昏迷

呼吸改变

呼吸稍快

呼吸深大

呼吸深快、节律不整、有烂苹果味

口唇颜色

正常

樱桃红

发绀

(3)低钾血症:

主要表现为:

①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精神不振、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②心脏损害:

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心电图出现U波等。

(4)低钙和低镁血症:

出现低钙症状,表现为抽搐或惊厥。

温馨提示:

下列几种情况下可出现低钾血症:

小儿腹泻、急性肾衰竭等。

低血钾首要的表现为疲乏无力。

下列几种情况下可出现低钙血症:

小儿腹泻、维生素D缺乏性搐搦症、甲状旁腺误切、枸橼酸钠中毒等。

三、辅助检查

1.粪便检查轻型腹泻患儿粪便镜检可见大量脂肪球;中重度腹泻患儿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有些可有不同数量红细胞。

2.血液生化检查血钠测定,血钾测定,血气分析。

四、治疗原则

(一)调整饮食

腹泻时进食和吸收减少,而营养需要量增加,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

(二)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口服补液口服补盐液(ORS)溶液:

氯化钠2.6g,枸橼酸钠2.9g,氯化钾1.5g,葡萄糖13.5g,用前以温开水1000ml溶解,总渗透压为245mOsm/L。

一般用于轻、中度脱水无明显呕吐者。

温馨提示:

关于口服补盐液中氯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钾的含量,考生可简单地记为“价格越高,含量越低”。

2.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呕吐或腹胀明显的患儿。

(1)常用液体种类、成分及配制

1)非电解质溶液:

常用5%或10%葡萄糖溶液,主要供给水分和供应部分能量。

2)电解质溶液:

主要用于补充损失的体液、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

①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

②氯化钾溶液:

用于补充缺钾、生理需要和继续丢失的钾。

常用的有10%和15%氯化钾溶液,均不能直接应用,须稀释成0.15%~0.3%浓度的溶液静脉滴注,含钾溶液不能静脉推注,注入速度过快可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

③碳酸氢钠溶液。

④混合溶液:

常用混合液的组成见表3-4:

温馨提示:

补钾“五不宜”,即不宜过早、不宜过浓、不宜静推、不宜过量、不宜过快。

表3-4几种常用混合液组成

混合溶液

生理盐水

5%~10%葡萄糖

1.4碳酸氢钠(1.87%乳酸钠)

张力

应用

1:

1

1

1

1/2

轻、中度等渗性脱水

2:

1

2

1

等张

低渗性或重度脱水

2:

3:

1

2

3

1

1/2

轻、中度等渗性脱水

4:

3:

2

4

3

2

2/3

中度、低渗性脱水

1:

2

1

2

1/3

高渗性脱水

1:

4

1

4

1/5

生理需要

温馨提示:

关于液体的张力,不需要考生记忆。

考生只需理解葡萄糖进入体内后被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张力即可。

如4︰3︰2溶液的张力为(4+2)/(4+3+2)=2/3张。

(2)补液原则:

第一天的补液总量包括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三方面。

1)补充累计损失量

①定输液量(定量):

补液量根据脱水的程度而定。

原则上婴幼儿轻度脱水<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实际应用时先按上述量的2/3给予,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应酌减1/4~1/3。

②定输液种类(定性):

一般情况下是低渗脱水补2/3张~等张含钠液,等渗脱水补1/2张~2/3张含钠液,高渗脱水补1/3~1/4张含钠液。

如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可先按等渗脱水处理。

③定输液速度(定速):

补液的速度取决于脱水的程度,原则上先快后慢。

累计损失量应在8~12小时内补足。

滴速约为每小时8~10ml/kg。

重度脱水或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首先静脉推注或快速滴入2:

1等张含钠液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于30~60分钟内静脉输入。

2)补充继续损失量:

继续损失量是补液开始后继续丢失的液体量。

补充继续损失量一般用1/3~1/2张含钠液。

3)供给生理需要量:

供给基础代谢需要的水60~80ml/kg,实际用量应除去口服部分,用1/4~1/5张含钠液补充。

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在后12~16小时内输入。

滴速约为5ml/kg/h。

在实际补液过程中,要对以上三部分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对补液量的计算为以上三部分合计,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l/kg,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并根据治疗效果,随时进行调整。

3.药物治疗

(1)控制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

(2)肠道微生态疗法。

(3)肠黏膜保护剂的应用。

五、护理问题

1.腹泻与喂养不当、胃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2.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导致体液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大便次数增多刺激臀部皮肤有关

4.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呕吐、腹泻丢失营养过多及摄入减少有关

5.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有关

6.潜在并发症: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六、护理措施

(一)补液的护理

1.口服补液正确配制口服补液盐,超过24小时未饮用完应弃去。

2岁以下患儿每1~2分钟喂5ml(约1小勺),稍大的患儿可用杯子少量多次饮用。

应注意:

①服用期间应让患儿照常饮水,防止高钠血症的发生;②如患儿出现眼睑水肿,应停止服用,改为口服白开水。

2.静脉补液

(1)输液前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熟悉所输液体的组成、张力、配制方法。

(2)输液中按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分批输入液体。

(3)严格掌握输液速度。

(4)观察补液效果:

准确记录第一次排尿时间,若补液合理,3~4小时应排尿,表明血容量恢复;若24小时患儿皮肤弹性及前囟、眼窝凹陷恢复,说明脱水已纠正;若仅是尿量多而脱水未纠正,可能是输入的液体中葡萄糖比例过高;若补液后患儿出现眼睑水肿,可能是电解质溶液比例过高。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二)药物治疗的护理

微生态制剂如果是活菌制剂,服用时应与口服抗生素间隔至少1小时以上。

(三)密切观察病情

1.监测生命体征。

2.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状及量,正确收集粪便送检。

3.观察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烦躁、精神萎靡或嗜睡等。

4.观察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

(四)合理喂养,调整饮食

呕吐严重者可暂禁食4~6小时(不禁水),好转后尽早恢复喂养;母乳喂养的患儿继续母乳喂养,缩短每次哺乳时间,少量多次喂哺,暂停辅食;人工喂养的患儿可喂稀释的牛奶或米汤、脱脂奶等,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饮食调整原则为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五)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对感染性腹泻的患儿应进行消化道隔离。

(六)维持皮肤的完整性

1.原则是要保持臀部及会阴部皮肤的清洁、干爽。

患儿每次大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臀部,有条件的也可使用婴儿湿巾。

清洗臀部时,应用手蘸水进行清洗,避免用毛巾直接擦洗,然后用柔软的毛巾或纸巾轻轻吸干。

清洁后,可涂鞣酸软膏等,以预防臀红发生。

应选择柔软、吸水性好的棉织品,勤更换,避免使用不透气的塑料布或橡胶布。

2.臀红的护理

(1)在季节或室温条件允许情况下,使臀部暴露于空气中,保持皮肤干燥。

(2)局部用红外线灯或鹅颈灯照射。

每次照射时间15~20分钟,每日2~3次。

照射灯距一般为35~45cm。

(3)臀部烤灯后,酌情涂以润肤油类或药膏。

考点练习

考点:

小儿腹泻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A1、A2型题)

1.小儿腹泻病的主要原因为

A.消化系统不完善B.生长发育快C.肠道菌群失调

D.胃肠道防御功能差E.肠道内感染

2.患儿男,1岁,因发热、咳嗽、呕吐、腹泻入院。

查体:

大便为黄色蛋花汤样,每日10余次,量多,无腥臭味;前囟、眼窝稍凹陷。

医生诊断为小儿腹泻。

该疾病主要的致病菌为

A.轮状病毒B.肺炎球菌C.大肠杆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肺炎链球菌

考点:

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表现(A1、A2、A3/A4型题)

3.婴儿腹泻发生中度脱水时,失水量占体重的百分比为

A.<5%B.5%~10%C.11%~15%D.16%~20%

E.21%~25%

4.患儿女,8个月,呕吐、腹泻3天,眼窝轻度凹陷,口唇略干,皮肤弹性稍差,尿量略少,血清钠145mmol/L。

护士判断该患儿的脱水程度是

A.无脱水B.轻度脱水C.中度脱水D.重度脱水

E.极重度脱水

5.患儿,女,6个月,因腹泻5天入院。

入院查体:

皮肤弹性差,呼吸深而快,口唇樱桃红色,该患儿可能出现了

A.轻度脱水,酸中毒B.中度脱水,酸中毒

C.中度脱水,碱中毒D.重度脱水,酸中毒

E.重度脱水,低钾血症

6.患儿,女,5个月,因婴儿腹泻伴中度等渗性脱水入院。

入院后给予补液治疗,脱水症状缓解,但患儿精神较差,四肢软弱无力,腹胀明显。

该患儿可能出现了

A.低血糖B.代谢性酸中毒C.低钾血症

D.低钙血症E.高钾血症

(7~9题共用题干)

患儿,女,6个月。

因呕吐、腹泻2天伴口渴。

尿少12小时入院。

门诊以婴儿腹泻伴脱水入院。

入院查体:

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前囟极度凹陷,皮肤弹性极差,呼吸深快,口唇樱桃红色。

7.该患儿呼吸深快是由于下列哪种因素引起

A.低血糖B.代谢性酸中毒C.低钾血症

D.低钙血症E.高钾血症

8.为了判断患儿脱水的程度,最合适的辅助检查是

A.血常规B.粪便常规C.粪便细菌培养D.血钠测定

E.尿常规

9.经补液后患儿脱水症状基本消失,但突然出现惊厥,应考虑为

A.低血糖B.代谢性酸中毒C.低钾血症D.低钙血症

E.高钾血症

考点:

小儿腹泻病的辅助检查和治疗要点(A1、A2型题)

10.4︰3︰2的混合液的张力为

A.1/2张B.1/3张C.2/3张D.3/4张E.4/5张

11.患儿男,8个月,因呕吐、腹泻3天入院。

治疗过程中患儿四肢软弱无力,腹胀。

护士遵医嘱为患儿补钾,下列说话错误的是

A.见尿补钾B.浓度不超过0.3%C.尽量口服

D.滴速不宜过快E.必要时可静脉推注

12.每100ml口服补液盐中,氯化钾的含量是

A.0.15gB.0.2gC.0.25gD.0.3gE.0.35g

13.小儿腹泻其脱水性质不明时,第一天补液可选用

A.1/5~1/4张B.1/4~1/3张C.1/3~1/2张D.1/2~2/3张

E.等张

14.重度脱水患儿的补液量为

A.<50ml/kgB.50~100ml/kgC.100~120ml/kg

D.120~150ml/kgE.150~180ml/kg

15.小儿腹泻引起的累积损失量应在多长时间内补足

A.1~2小时B.2~4小时C.4~6小时D.6~8小时

E.8~12小时

16.患儿,女,6个月,因腹泻2天入院。

入院查体:

精神萎靡、前囟极度凹陷,皮肤弹性极差。

首选的治疗措施是

A.快速滴注生理盐水20ml/kgB.快速滴注1/2张含钠液20ml/kg

C.快速滴注2︰1等张含钠液20ml/kgD.快速滴注5%葡萄糖20ml/kg

E.快速滴注5%碳酸氢钠20ml/kg

17.患儿,女,8个月龄,等渗性脱水。

第一天补液时应选择的含钠溶液是

A.1/5~1/4张B.1/4~1/3张C.1/3~1/2张

D.1/2~2/3张E.等张

18.小儿腹泻脱水无明显循环障碍者,前8小时最合适的补液速度是

A.2~4ml/(kg·h)B.6~8ml/(kg·h)C.8~10ml/(kg·h)

D.12~14ml/(kg·h)E.14~16ml/(kg·h)

19.患儿,6个月。

腹泻2天入院。

查体:

皮肤弹性稍差,体温37.8℃。

为纠正脱水,应选择

A.少量多次饮温开水B.少量多次给予糖水C.静脉补充林格液

D.静脉补充10%葡萄糖溶液E.少量多次喂服口服补盐液

考点:

小儿腹泻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A1、A3/A4型题)

20.关于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母乳喂养者继续哺母乳,暂停辅食

B.人工喂养者暂停牛奶和其他辅食,继续进食

C.选用清洁、柔软的塑料尿布包裹臀部

D.输液后有尿时即可开始静脉补钾

E.及时更换潮湿衣被,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21~23题共用题干)

患儿,6个月,腹泻三天,10~20次/日,呈水样便,已12小时未排尿。

体温37.6℃,意识模糊,四肢发凉,皮肤弹性极差,前囟及眼窝凹陷明显,血清钠138mmol/L。

21.该患儿脱水的程度和性质是

A.中度等渗透脱水B.中度高渗脱水C.重度低渗脱水

D.重度等渗脱水E.重度高渗脱水

22.补液中对该患儿的病情观察最为重要的是

A.体温变化B.大便情况C.呼吸情况D.有无低血钙表现

E.第一次排尿时间、尿量

23.补液后脱水征消失,但突然全身抽搐,两眼上翻,考虑为

A.低血糖B.低钾血症C.低钙血症D.低钠血症

E.氮质血症

三、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鼻腔相对短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炎症时易充血肿胀出现鼻塞,导致呼吸困难。

鼻腔黏膜与鼻窦黏膜相连续,且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时易导致鼻窦炎,咽鼓管较宽、短、直,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易侵及中耳而致中耳炎。

喉部较长、狭窄,呈漏斗型,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发生炎症肿胀,故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窒息。

气管及支气管管腔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