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生名解和简答期末考试版1 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307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生名解和简答期末考试版1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细生名解和简答期末考试版1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细生名解和简答期末考试版1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细生名解和简答期末考试版1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细生名解和简答期末考试版1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生名解和简答期末考试版1 1.docx

《细生名解和简答期末考试版1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生名解和简答期末考试版1 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生名解和简答期末考试版1 1.docx

细生名解和简答期末考试版11

1.原核细胞(prokaryoticcell)由质膜包绕,没有明确的核,内部组成相对简单。

2.真核细胞(eukaryoticcell)真核细胞具有核膜包被的核,以及丰富的内膜结构,细胞器和细胞骨架。

3.细胞增殖(cellproliferation)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的过程,是生物繁殖的基础,同时维持细胞数量平衡和机体正常功能。

4.细胞工程(Cellengineering):

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和方法,通过某种工程学手段,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依照人们的需要和设计来改变细胞内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5.拟核(nucleoid)原核细胞中的DNA区域,无被膜包被,仅含有一条不与蛋白质结合的裸露DNA。

6.细胞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电子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主要是一些细胞器。

7.细胞化学技术(cytochemistry)是在细胞结构完整的情况下,借助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研究细胞及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技术。

8.细胞培养(cellculture)是指从生物活体分离组织或细胞,并在模拟体内生理环境的体外条件下使之生存并生长的一种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9.原代细胞(primaryculturecell)是指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

10.传代细胞(subculturecell)通过胰酶等物质消化后继续用于细胞培养的原代细胞,适应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持续传代培养。

11.细胞融合(cellfusion)是指用人工或自然的方法使两个或几个不同的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的过程。

12.细胞膜(cellmembrane)围绕细胞的通透屏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相关蛋白质以及胆固醇和糖脂组成,又称质膜(plasmamembrane)。

13.生物膜(biomembrane)质膜和细胞内膜系统的总称。

14.膜脂(membranelipid)存在于质膜以及细胞内膜的脂质,约占膜成分的50%。

主要有磷脂,胆固醇,糖脂。

15.膜蛋白(membraneprotein)与细胞膜结合并决定其不同特性和功能的蛋白质。

生物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

16.穿膜蛋白(transmembraneprotein)即膜内在蛋白,其多肽链能从膜的一侧跨向另一侧。

分单次穿膜、多次穿膜、多亚基穿膜三种类型。

17.膜周蛋白(peripheralprotein)即膜外在蛋白,是一类与细胞膜结合比较松散的、不插入脂双层的蛋白质,分布在质膜的胞质侧或胞外侧。

18.流动镶嵌模型(fluidmosaicmodel)细胞膜中脂双层构成膜的连贯主体,膜中蛋白质分子以不同形式与脂双分子层结构,是一种动态的,不对称的,具有流动性的结构。

19.被动运输(passivetransport)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的驱动下顺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需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

20.主动运输(activetransport)细胞膜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驱动物质的逆浓度梯度的转运。

21.异化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一些非脂溶性(或亲水性)物质,在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代谢产生的能量,顺物质浓度梯度进行的转运。

22.胞吞作用(endocytosis)细胞摄入大分子或颗粒物质的过程,是指质膜内陷,包围细胞外物质形成胞吞泡,脱离质膜进入细胞的转运过程,包括吞噬和胞饮。

23.胞吐作用(exocytosis)是指细胞内合成的物质通过囊泡转运至细胞膜并与其融合后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24.内膜系统(endomembranesystem)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以及发生上相互密切关联的所有膜性结构细胞器。

不包括线粒体和叶绿体。

25.内质网(endoplasmicreticulum,ER)真核细胞细胞质内广泛分布的由扁囊、小管,小泡相互连接吻合形成的三维网状膜系统。

以脂类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

分为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两种。

26.糙面内质网(roughendoplasmicreticulum,rER)膜表面有核糖体颗粒附着的一种内质网,是分泌蛋白和膜蛋白合成与加工的场所。

27.溶酶体(lysosome)一类富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膜性结构细胞器,有高度异质性和同源性;分为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和残余体。

28.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一类含有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球状膜性细胞器,具有较高的物质通透性。

29.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指真核细胞中与保持细胞形态结构和细胞运动有关的纤维网络,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丝。

30.微管(microtubule,MT)是由微管蛋白原丝组成的不分支的中空管状结构。

31.微丝(microfilament,MF)在真核细胞中呈束状,网状或散布于细胞质中,由肌动蛋白组成,有收缩功能。

32.中间丝(intermediatefilament,IF)又称中间纤维,其直径介于微丝和微管之间,是最稳定也是成分最复杂的细胞骨架成分。

33.自养生物(autotroph)具有叶绿素的植物和一些有光和能力的细菌。

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成可被自身利用的有机物。

34.异养生物(heterotroph)不具有叶绿体,以自养生物合成的有机物为营养,通过分解代谢而获取能量的生物。

35.线粒体(mitochondria)细胞内实现能量转换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

36.细胞呼吸(cellularrespiration)在细胞内特定的细胞器内,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产生二氧化碳,分解代谢所释放出的能量储存于ATP中的过程。

37.核孔复合体(nuclearporecomplex,NPC)多种核孔蛋白质以特定方式排列形成的复合结构,由胞质环,核质环,辐,中间栓组成。

38.核纤层:

(nuclearlamina)位于内核膜下与染色质之间的网络片层结构,由中间丝组成的核纤层蛋白组成,在细胞分裂中对核膜的破裂和重建起调节作用。

39.染色质(chromatin):

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中由DNA和组蛋白构成的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40.姐妹染色单体(sisterchromatid)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间在着丝粒部位相连,彼此称为姐妹染色单体。

41.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chromosomes)是有丝分裂中期长度和着丝点位置相同的两个染色体,或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的染色体。

42.着丝点(kinetochore):

着丝粒两侧的具有三层盘状或球状结构的蛋白。

43.动粒(Kinetochore):

由蛋白质组成的存在于着丝粒两侧的特化圆盘状结构,是非染色体性质物质附加物。

44.端粒(Telomeres):

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可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

45.核型(karyotype):

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是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排列构成的图像。

46.核小体(nucleosome):

由DNA和组蛋白(histone)构成,是染色质(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由4种组蛋白H2A、H2B、H3和H4,每一种组蛋白各二个分子,形成一个组蛋白八聚体,约200bp的DNA分子盘绕在组蛋白八聚体构成的核心结构外面1.75圈,形成了一个核小体。

47.基因(gene):

遗传物质的最小结构单位,是负载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48.中心法则(centraldogma):

遗传信息通过DNA、RNA和蛋白质这三个重要的大分子的单方向流动。

49.细胞分裂(celldivision):

一个亲代细胞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50.细胞周期(cellgenerationcycle):

从亲代细胞分裂结束到子代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间隔时期。

51.纺锤体(spindle):

有丝分裂过程中由微管装配而成的纤维结构,能将两套染色体均等分开。

52.有丝分裂(mitosis):

在M期进行的分裂。

通过纺锤丝的形成和运动以及染色体的形成,把在S期已经复制好了的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保证遗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53.减数分裂(meiosis):

生殖细胞产生配子的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的子细胞。

54.细胞周期检测点(checkpoint):

为了保证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完整性及细胞周期正常运转,细胞中存在监控系统对细胞周期加以检测,该监控系统即为检测点。

55.细胞分化(celldifferentiation):

胚胎细胞分裂后,未定形的细胞在形态和生化组成上向专一性或特异性方向发展,或由原来较简单具有可塑性的状态向异样化稳定状态发展的过程。

56.细胞全能性(Celltotipotency):

单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增殖、分化发育成为完整个体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细胞称为全能性细胞。

57.细胞决定(celldetermination):

细胞在发生可识别的形态变化之前,就已受到约束而向特定方向分化。

58.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

又称去分化。

指分化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变为具有未分化细胞特性的过程。

59.细胞衰老(cellularaging,cellsenescence):

机体在退化时期生理功能下降和紊乱的综合表现,是不可逆的生命过程。

60.Hayflick界限(Hayflicklifespan)1961年,LeonardHayflick发现:

胚胎的成纤维细胞分裂传代50次后开始衰退和死亡,来自成年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只能培养15~30代就开始死亡;动物体细胞在体外可传代的次数,与物种的寿命有关;细胞的分裂能力与个体的年龄有关。

61.细胞凋亡(apoptosis):

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性的死亡,具有生理性和选择性。

62.细胞连接(celljunction):

由细胞质膜局部区域特化形成,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质膜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重要基础。

63.封闭连接(occludingjunction):

又称紧密连接(tightjunction),主要存在体内腺上皮及各种管腔被覆上皮的顶端侧面,呈带状环绕细胞。

64.斑块连接(plaque-bearingjunction):

又称锚定连接(anchoringjunction)。

通过粘着蛋白、整联蛋白和细胞骨架体系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将相邻两细胞连接在一起。

65.通迅连接(communicatingjunction):

保持细胞间在化学信号和电信号上的联系,维持多细胞间的协调合作的连接方式。

66.细胞黏附(celladhesion):

在粘附分子介导的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粘附。

67.细胞黏附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CAM):

穿膜糖蛋白以配体-受体的形式发挥作用,由胞外区,穿膜区,胞质区3部分构成。

68.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uperfamily):

许多蛋白质含有免疫球蛋白结构域,组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包括多个粘附分子家族。

69.整联蛋白(integrin):

细胞外基质受体蛋白,在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内肌动蛋白骨架之间起双向联络作用,还具有将细胞外信号向细胞内传递的作用。

70.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c,ECM):

细胞外由蛋白质及各种多糖纤维交错形成的网络胶体结构体系,既是细胞生命代谢活动的分泌产物,也是组织细胞生存和发挥功能的直接环境。

71.基膜(basementmembrane):

上皮细胞下面特化的细胞外基质,柔软而坚韧的网状结构。

对上皮细胞等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72.细胞信号转导(signaltransduction):

细胞通讯的基本概念,强调信号的接收与信号转换的方式和结果。

73.受体(receptor):

一类具有特异功能的蛋白质,位于细胞膜表面,细胞质,或细胞核内,它能接受外界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胞内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从而对细胞的结构或功能产生影响。

74.配体(ligand):

在受体介导的内吞中,与细胞质膜受体蛋白结合,最后被吞入细胞。

75.第二信使(secondmessengers):

细胞表面受体接受细胞外信号后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

细胞外的信号称为第一信使(firstmessengers)。

76.干细胞(stemcell):

高等多细胞生物体内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未分化或低分化的细胞。

77.再生(regeneration):

部分缺失或受损的组织器官重新生长并保持较完整的生理功能的过程。

78.不对称分裂(asymmetricdivision)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一个与母细胞相同,另一个为分化的细胞。

79.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ES)一种经人工操作能够发育成一个新个体的全能性二倍体细胞。

胚胎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高,属全能干细胞。

80.组织干细胞(tissue-specificstemcell)成体组织内具有自我更新功能及分化产生一种或多种组织细胞能力的未成熟细胞。

81.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stemcell,TSC):

能够发育成为具有各种组织器官的完整个体潜能的细胞。

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stemcell):

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但失去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单能干细胞(unipotentstemcell)只能向一种类型或密切相关的两种类型的细胞分化。

82.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一种多能组织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方向分化的能力,可分化为中胚层来源的细胞。

83.干细胞巢(stemcellniche):

个体出生以后,组织干细胞生活的微环境。

84.细胞核移植(nucleartransplantation)将供体细胞核移入除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无性繁殖,被激活、分裂并发育成新个体,核供体的基因得到完全复制的过程。

85.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animal):

导入的外源基因在染色体组内稳定整合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

86.基因敲除和嵌入(geneknock-out/in):

基因敲除是指外源DNA与受体细胞基因组中序列相同或相近的基因发生同源重组,从而代替受体细胞基因组中的基因序列。

基因嵌入又称基因置换,利用内源基因序列两侧或外面的断裂点,用同源序列的目的基因整个置换内源基因。

87.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Transgenicanimalbioreactor):

利用转基因生物所具有的生物功能,在体外进行生化反应的装置系统。

88.细胞治疗(celltherapy):

利用患者的成体细胞(或干细胞)对组织、器官进行修复的治疗方法。

 

思考题:

1.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发现细胞

建立细胞学说

建立细胞学

多学科渗透与细胞生物学

细胞超微结构与分子生物学

●1604年第一台显微镜的诞生

●1665年英国RobertHooke观测到植物的Cell

●19世纪中叶德国ShleidenandSchwannn创立细胞学说:

1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所有生活细胞的结构都是类似的;

3所有细胞都是来源已有的细胞的分裂。

●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1.达尔文的进化论2.能量守恒定律3.细胞学说

●20世纪3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诞生,超微结构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英国Watsonand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和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centraldogma”。

●分子生物学的兴起。

2.细胞生物学研究在医学中的意义:

细胞生物学研究生命活动基本规律,人体是生命活动的最高形式。

基础医学每门学科都以细胞为研究基础,医学中许多疾病现象与细胞生物学密切相关。

细胞生物学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规律,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新的理论、思路和方案。

3.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技术:

显微镜技术、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流式细胞技术、细胞分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细胞融合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等。

4.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与膜功能的关系:

细胞膜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

脂类排列成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结构,形成了对水溶性分子相对不通透的屏障;蛋白质以不同方式与脂类结合,构成膜的功能主体;膜糖有助于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定位和固定,对细胞识别、粘附、转移等活动也起着重要作用。

5.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和作用:

A:

某些物质仅靠浓度梯度即可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称简单扩散,不耗能。

运输一些脂溶性强、不带电的非极性小分子物质。

B:

被动运输又称易化扩散,指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运输且不耗能的运输方式。

运输一些相对较大的极性或带电的分子。

C:

主动运输,可逆浓度梯度进行,耗能,需要运输蛋白。

D:

大分子的跨膜运输依靠胞吞胞吐作用。

6.细胞内膜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内膜系统(endomembranesystem),主要包括:

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等。

1.糙面内质网:

结构:

多呈扁平囊状,排列较为整齐,网膜表面附有许多核糖体颗粒。

功能:

核糖体附着的支架;新生多肽链的折叠与装配;蛋白质的糖基化;蛋白质的胞内运输。

2.光面内质网:

结构:

网膜表面无核糖体颗粒,故光滑,常与粗面内质网相通。

功能:

参与合成与转运;糖原代谢解毒作用;参与钙离子的储存和浓度调节;与胃酸、胆汁的合成、分泌密切相关。

3.高尔基复合体:

结构:

由三种不同大小类型的囊泡组成膜性结构复合体。

功能:

糖蛋白的合成和修饰、蛋白质的水解等;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和膜泡的定向运输;参与溶酶体的形成。

4.溶酶体:

多呈圆形或球形,呈高度异质性。

能够分解胞内的外来物质及清除衰老、残损的细胞器;具有细胞营养功能;是机体防御保护功能的组成部分;参与某些腺体组织细胞分泌过程的调节;参与个体发生、发育过程。

5.过氧化物酶体:

多呈圆形或卵圆形。

具有解毒作用;有效进行细胞氧张力的调节;参与对细胞内脂肪酸等高能物质分子的分解和转化。

7.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线粒体外膜:

线粒体外膜是线粒体最外层所包绕的一层单位膜,外膜含有脂质和转运蛋白。

线粒体内膜:

线粒体内膜向基质折叠形成特定的内部空间,内膜上有大量向内突起的折叠,形成嵴。

内外膜转位接触点:

编码蛋白质进入线粒体的通道。

线粒体基质:

主要成分为电子密度较低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脂肪等。

●功能:

1.线粒体介导了某些类型的细胞死亡(凋亡)。

2.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

在线粒体中进行了一系列由酶系所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是细胞内生物能源生成的主要途径。

8.细胞骨架的组成及功能。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指真核细胞中与保持细胞形态结构和细胞运动有关的纤维网络,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丝。

1.微管:

中空的圆柱状结构,由微管蛋白(tubulin)组成。

1)构成细胞内的网状支架,支持和维持细胞的形态;2)为细胞内物质的运输提供了轨道;3)在膜性细胞器的空间定位上起着重要作用;4)与细胞运动关系密切;5)参与染色体的运动和调节细胞分裂;6)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

2.微丝:

普遍存在于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的骨架纤丝,呈束状、网状或散在分布于细胞质中,具有收缩功能。

1)构成细胞的支架,并维持细胞的形态;2)参与细胞的运动;

3)在肌球蛋白参与下作为运输轨道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4)参与细胞质的分裂,形成收缩环;5)参与受精作用;6)参与细胞内信息传递;7)参与肌肉收缩。

3.中间丝:

由中间丝蛋白构成的纤维状蛋白,是最稳定的细胞骨架成分,也是化学成分最为复杂的一种。

1)构成细胞完整的支撑网架系统;2)为细胞提供机械强度支持;3)参与细胞的分化;4)参与细胞内信息传递。

9.细胞核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

●基本概念:

真核细胞内最大的细胞器,是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场所,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组成:

1.核膜:

外核膜、内核膜、核周隙、核孔复合体以及核纤层。

2.染色质和染色体:

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储存形式,主要组成成分均为核酸和蛋白质。

3.核仁:

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明显的结构,呈均匀、海绵状的球体。

4.核基质:

一个精密的网架系统,又称核骨架,由非组蛋白构成。

●功能: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物质DNA存在的主要部位,是DNA储存、复制、传递及核糖体大小亚基组装、DNA损伤修复的场所,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控制中心的作用。

 

10.染色质的基本概念及折叠包装成染色体的过程。

●基本概念染色质是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能被碱性染料染色,是间期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

●过程1.染色质的一级结构—核小体。

2.核小体紧密连接,螺旋缠绕,形成一个外径30nm、内径10nm的螺线管,为染色质的二级结构。

3.螺线管进一步盘绕,形成超螺线管,为染色质的三级结构。

4.染色质的四级结构-染色单体,由超螺线管经再次折叠而形成。

 

11.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及结构特征。

●形态特征:

染色体达到最大程度的凝集,非随机地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构成赤道板。

所有着丝粒均位于同一平面,所有动粒均面朝纺锤体两极,纺锤体赤道面直径变小,两极距离增长。

●结构特征:

着丝粒将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连;动粒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存在于着丝粒两侧的特化圆盘状结构;随体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或棒状结构;端粒是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的特化部位。

12.中心法则的含义。

遗传信息通过DNA、RNA和蛋白质的单方向流动。

13.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分类、细胞生物学效应及共同特点。

●概念:

通过化学信号分子而实现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现象。

●分类:

①胞外信号分子,即第一信使,分为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局部化学介导因子和气体分子等四类。

②细胞表面以及细胞内部能接受化学信号分子的受体,可分为膜受体与胞内受体。

③受体将信号分子所携带的信号转变为细胞内信号分子,即第二信使。

④信号转导过程中的蛋白质变化及其所引发的细胞行为的改变。

●细胞生物学效应:

细胞信号转导调节控制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神经传导、激素和内分泌作用、疾病、衰老与死亡等;也包括细胞的增殖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迁移、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分化与维持、免疫、应激、细胞恶变与细胞凋亡等。

●共同特点:

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其激活的共同机制;

过程中各反应形成级联式反应;

途径具有通用性与特异性;

胞内信号转导可以相互交叉。

 

14.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及各期主要特征。

●无丝分裂:

胞核拉长后从中间断裂,胞质随后一分为二。

●有丝分裂:

前期染色质凝集、分裂极确定、核仁缩小并解体。

前中期核膜破裂,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向赤道面运动。

中期染色体非随机地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构成赤道板。

后期染色体两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分离,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子细胞核出现,胞质分裂。

减数分裂:

1.第一次减数分裂

前期I胞核显著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