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风带导学案定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211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压带风带导学案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气压带风带导学案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气压带风带导学案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气压带风带导学案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气压带风带导学案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压带风带导学案定稿.docx

《气压带风带导学案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压带风带导学案定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气压带风带导学案定稿.docx

气压带风带导学案定稿

《气压带、风带》导学案(课时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在理想状况下,地球大气单圈环流、三圈环流及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及移动规律,识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通过分析实际状况,理解北半球冬夏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及季风形成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较难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

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方法】作图、小组讨论展示、多媒体演示。

【教学时数】两课时

【基础知识梳理】

【合作探究】

一、单圈环流

假设:

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且地球不自转。

请思考,并画图。

(1)请你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画出赤道与两极之间的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的近地面的气压高低。

(画图)

(2)想一想,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二、三圈环流

【问题探究】

假设:

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地球作自转运动,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

(北半球)

(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到达30°N附近时的风向?

(2)赤道高空的空气不断向北流动,在30°N附近高空堆积,导致此处空气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这种高压成因是否与热力环流的原理相矛盾?

(3)在赤道0°和30°N之间形成了低纬环流,此处的大气环流近地面包括哪些气压带和风带?

并画出近地面的风向。

(4)自30°N附近的近地面向北流动的空气和自北极地区向南流动的空气相比较,冷暖性质如何?

在60°N附近相遇后它们的运动状况会发生什么变化?

(5)通过上述分析,自30°N到90°N将形成了几个环流圈?

并画出近地面风向。

(6)同理,能否在南半球画出环流圈,并标出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

(7)请结合你所完成的图,归纳出各气压带和风带有哪些分布规律,并完成下表。

1、气压带的气流特性:

气压带

位置

成因

气流

属性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附近

热力

上升

湿热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附近

干热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附近

温湿

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极点附近

冷干

2、风带分布及其特性:

风带

分布

北半球风向

南半球风向

属性

低纬信风带

带与气压带之间

中纬西风带

带与气压带之间

极地东风带

带与气压带之间

[学以致用]

瑞典大片森林因酸雨而枯亡,却将责任归咎给英国,你认为有道理吗?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看课本35页图2.11,试归纳出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规律,并说出气压带和风带为什么会发生季节性移动?

【学以致用】

读图并思考回答: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

(2)A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

__为什么A气流与B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_____。

  

四、海陆分布的影响

如下图所示,冬季和夏季陆地上各有一个空气柱,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在空气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然后回答问题

(1)冬季和夏季,陆地上分别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

简述理由。

(2)从纬度位置看,图中两个空气柱分别处于哪个气压带上?

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气压中心,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一月

 

七月

(3)根据课本P37,全球一月和七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比较南北半球气压分布状况有何不同?

并分析原因?

 

〖季风环流〗

【问题探究】

据图完成下表:

 

比较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夏季风

夏季陆地升温,在陆地上形成低压,也叫低压,它切断了高压,海洋上保留了高压,在太平洋上叫高压,

风(风向)就从海洋吹向陆地,在该风控制之下气候特点是。

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到达南亚地区最终偏转成了风,在该风的控制之下的气候特点是。

冬季风

冬季因为陆地降温,陆地上形成高压,也叫高压,它切断了低压,海洋上保留了低压,在太平洋上叫低压, 风(风向)就从陆地吹向海洋,在该风控制之下的气候特点是。

冬季因为陆地降温,陆地上形成高压,也叫高压,赤道地区为

低压,风就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最终偏转成了风(风向),在该风控制之下的气候特点是。

分布地区

 

【典型例题】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三个字母所处的气压带应为_______________,如果此时该气压带被切断,使其成为块状气压中心保留在海洋上,其气压中心之一留在E岛附近,另一气压中心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各题均在这一假设条件之下)

(2)下面四幅等压线图中,最能正确反映此时B点所在大陆气压中心的是:

()

(3)此时北京日出于___________(方向),日落于___________(方向);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______。

半年后,北京日出于___________(方向),日落于___________(方向)。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此时开普敦港温和多雨②我国塔里木河正值水量最大的季节

③我国北方地区常出现沙尘暴天气④罗马此时温和多雨

(5)此时一艘轮船从英国开往波斯湾,请问它经过哪些重要的海峡、运河?

沿途它的航向与洋流和风向的关系如何?

3、读“南半球风带、气压带位置图”,回答问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北极附近出现了极昼

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C.南亚吹偏南风

D.常有寒潮天气影响我国

(2)风带、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是交角的存在,导致的回归运动。

(3)此时A、B、C、D中点最干热;最湿热的是点;气压较低的是、

两点;气压较高的是、两点。

【学习反思】

1.今天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2.你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____

 

《气压带、风带》导学案(课时二)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结合课本p34图2.10、p35图2.11、p39图2.16和p40图2.17填写下列各表:

1、气候的理想模式分布图。

2、气候的成因、特点、分布。

气候类型

分布

成因

特点

最冷月气温

降雨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3、依据气温、降水判定气候的步骤。

1、依据最热月来判定南北半球:

最热月出现在1月为__________;七月为_____________。

2、依据最冷月来判定所处温度带:

 

>15℃>0℃<0℃

 

3、依据降雨类型最终确定气候类型:

 

年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少雨型:

 

(十二字方针——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课堂探究】

4、典型的气候类型成因分析:

1、马达加斯加东侧、澳大利亚东北、巴西高原东部、中美地峡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2、非洲赤道附近大陆东部东非高原上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3、南美洲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呈狭长分布的原因?

 

4、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上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

 

5、欧洲西部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气候面积广阔的原因?

 

6、冰岛南北两侧气候类型不同的原因?

 

五、易混气候类型

1、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相似点:

(1)气温:

全年各月均高温。

(2)降水:

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不同点:

(1)降水量多少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年降水量介于1500—2000mm之间,热

带草原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少,年降水量介于750—1000mm之间。

(2)雨季集中程度不同: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有突变现象,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渐变现象。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相似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不同点:

(1)最冷月均温不同:

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以上,温带季风气候在0℃以下。

(2)雨季长短不同: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

3.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不同点:

(1)最冷月均温不同:

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温带大陆性气候在0℃以下。

(2)降水季节分配不同:

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6、常考的城市对应的气候类型:

开普敦----珀斯-----洛杉矶-----

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圣地亚哥----

伦敦----温哥华---上海----

北京----科伦坡---雅加达---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2011·潍坊模拟)读“沿某经线所作的大气运动形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E处的降水多为对流雨

B.P处因热力因素作用气流下沉

C.F气流形成西南风

D.E、P两处附近的气压带的位置基本不变

2.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

A.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某地理学习小组为了深入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做了各种模拟演示。

下图为“某理想区域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在模拟演示中,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如果甲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试分析甲地所在的半球及气候类型(  )

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B.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D.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4.研究表明,甲、乙两地虽然纬度相当,但气候特征差异很大,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下垫面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

5.若图中甲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图中甲地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6.读“某假想区域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某季节的盛行风向。

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B.E、F两地所在位置为赤道低气压带

C.A地和C地全年都能受到西风带影响D.该季节,B、D两地的风向及其成因都不同

7.有关大气活动中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其形成的根源B.是指冬夏季节在陆地上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

C.其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D.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2011·徐州质检)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9.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  )

A.德干高原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B.农田干枯,土地龟裂

C.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10.(2010·浙江文综)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

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

A.风带南移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

C.信风强盛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

二、综合题

11.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原因是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

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

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

(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

一年中,受C气流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日本有观测史以来震级最高的地震——里氏9级地震。

受地震影响,3月12日到15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相继发生化学爆炸,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且放射性物质明显随风向变化而转移。

当前日本核电站泄漏出来的放射性物质主要包括碘131和铯137。

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铯137会造成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

为保护当地居民,日本政府已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应对辐射的药物——碘片。

17~18日,我国东部沿海城乡居民出现了碘盐抢购狂潮。

材料二 17~18日亚太地区大气环流形势图

(1)亚洲东部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我国同纬度地区相比,日本季风气候的突出特征是。

(2)试分析地震发生时,本州岛日本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

(3)日本此次地震引发的核泄漏,17~18日我国会受到污染吗?

结合材料二作简要分析。

 

【学习反思】

1.今天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2.你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____

 

答案

1.C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P处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该气压带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E处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该气压带是冷暖空气交汇上升,致使60°N附近的近地面气压降低而形成的。

E处多锋面雨;从P处流向E处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会形成西南风;全球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都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

2.C [丙气压带两侧气流流出,应为高气压带,甲、乙风带风向都是左偏,因此丙气压带应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

3.A [如果黄赤交角为0°,则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不再移动,在纬度40°附近,因气压带、风带位置移动而形成的地中海气候将不存在,即甲地最可能是地中海气候;再根据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可知,甲地应位于北半球。

]

4.C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同纬度的大陆西、东岸,两地大气环流的不同造成了其气候特征的差异。

]

5.B [甲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结合其所在的纬度在40°附近,可知某风带应是西风带,甲地位于40°~60°S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

6.A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A、C两地受西风影响且位置偏南,故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A、C两地不同的是,A地全年受西风带控制,C地只有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E、F两地所在位置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该季节,B、D两地的风向不同,但成因相同。

]

7.B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形成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陆地上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因此大气活动中心形成的根源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大气活动中心既存在于陆地上,也存在于海洋上,其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

8.D [由图可以看出,北纬60°附近的亚欧大陆上形成了高压中心,应为北半球冬季,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

9.A [P地的亚洲高压最强盛时为1月份,东北季风不断南下,影响印度半岛地区,德干高原处于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

]

10.A [根据图示资料可判断出耶路撒冷属于地中海气候,根据其地理位置(位于32°N的大陆西岸)可知冬季受南移的西风带控制而多雨;根据图示资料可判断出喀布尔和德黑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冬雨较多(通常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雨较多)的原因也主要是受冬季南移的西风带影响。

故选A。

耶路撒冷远离印度洋,几乎不受印度洋影响;信风来自大陆内部,不能给西亚带来降雨天气;喀布尔深居大陆内部,不受暖流影响,故B、C、D三项均可排除。

]

11.

(1)冬 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

(2)丰富 A处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空气中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而B地气流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

(3)副热带高气压带 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4)南北纬60° 赤道地区 低 多阴雨天气 南北纬30° 极地 高 多晴朗天气

(5)终年温和湿润 终年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12.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洋性显著

(2)差异:

日本海沿岸降水量多于太平洋沿岸

原因:

地震发生时(3月11日)日本受西北季风(冬季风)影响;日本海沿岸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日本海对西北季风有增温增湿作用及受低山丘陵抬升作用的影响,故日本海沿岸降水多。

本州岛太平洋沿岸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3)17~18日我国不会受到核污染。

原因:

由图可知,17~18日东亚地区(日本)近地面和高空均为偏西风,核污染物向东扩散,不会污染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