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怪客 之一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110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密林怪客 之一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密林怪客 之一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密林怪客 之一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密林怪客 之一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密林怪客 之一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密林怪客 之一doc.docx

《密林怪客 之一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林怪客 之一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密林怪客 之一doc.docx

密林怪客之一doc

(密林怪客)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扎、落”;理解12个新词语意思;能写出“埋伏”、“顺从”近义词;能把不完整句子补充完整,能用“思念”、津津有味“各写一个句子。

2、初步会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方法阅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感受边防战士精心\喂养、护理受伤小猴子感情,认识人类应该和野生动物和谐相处。

重点:

学会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

复述课文。

难点:

感受边防战士精心喂养、护理小猴子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读课题,推想课文内容,围绕提出问题读课文。

最后想想,用这个题目好在哪里。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投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2、初步会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方法阅读课文。

3、能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第一段,理解“深山密林”、“不翼而飞”等词语意思。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和新词。

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初读课文。

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

学会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推想课文内容。

1、出示课题:

17密林怪客

什么是“密林”?

什么是“怪客”?

2、读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从学生回答中,归纳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密林怪客”是指谁?

②怪客是怎样被发现?

③怪客干了什么怪事?

这件事情结果怎样?

2、学生听课文录音朗读,思想以上问题。

二、学生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

1、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想想新词语在课文中意思。

3、在不懂地方写上问号。

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重点指导:

潜、侦、缩、蹲、梭记字形,重点指导:

缩、津、窜、逮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指导读好长句。

3、比一比,组词。

炊()踪()帽()驻()

吹()窜()冒()住()

4、完成作业本第1题。

三、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

主要讲了一

件什么事?

按“出现怪客――发现怪客――喂养怪客――怪客致谢”过程给课文分段。

2、讨论,较对。

第一段:

第1自然段

第二段:

第2-6自然段

第三段:

第7-8自然段

第四段:

第9自然段

四、作业。

1、抄写生字和新词。

2、完成作业本第2 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左顾右盼”、“一跃而起”、“津津有味”等词语意思。

2、感受边防战士爱护野生动物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深入阅读全文。

完成有关作业。

教学难点:

感受边防战士爱护野生动物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

怪事发生在哪里?

怪事怪在哪里?

2、讨论交流。

怪事发生在密林深处边防军驻地。

板书:

接连几天都奇怪不翼而飞

3、读句子,说说“不翼而飞”是什么意思?

4、指导朗读。

读出奇怪语气。

二、学习第二段。

默读课文第2段,按照“潜伏侦察、发现怪客、围捕怪客”找到相应自然段。

1、学习“潜伏侦察”部分。

(第2、3自然段)

①轻声读这一部分内容,边读边划出表现们潜伏侦察工作非常艰苦词语或句子。

②讨论。

板书:

戴防蚊帽、耐心、潜伏

③从这些词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吗?

(战士侦查怪客工作非常艰苦。

)指导有感情朗读。

2、学习“发现怪客”部分内容。

①读第5自然段,圈出描写猴子动作词语。

②讨论,板书:

睁、左顾右盼、跳、一拥而上、掀开、抓着、抢着

③读读句子,说说“一拥而上、左顾右盼”意思。

④用自己话说说竹架上饭不见原因。

3、学习“围捕怪客”部分内容。

①指名读第6自然段。

划出描写战士们动作词语。

②说说“一跃而起”表现了战士们什么特点?

③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思考: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讨论,划出表现战士们精心喂养小猴子词语和句子。

3、指名回答,读读这些词语和句子,体会战士们对小猴子爱护之情。

4、除了喂养、护理小猴子,战士们对小猴子爱护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把小猴子送回了竹林。

5、读读本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四段,思考:

当被送回竹林猴子们又来了,战士们心情怎么样?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2、出示句子:

看到这情景,战士们乐得脸上像盛开山茶花。

“这情景”是指什么?

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吗?

好在哪里?

(用了比喻,把战士们脸比作了山茶花,使句子更生动,表现了战士高兴、激动心情。

五、复述课文。

1、理清复述要点:

出现怪事地点怪事

发现怪客侦察怪客出现

喂养怪客喂养护理

引来怪客感谢

2、学生自由准备,要求:

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3、指名复述,师生共同评议。

4、同桌互相说。

六、完成作业本作业。

 

《密林怪客》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一)

一、揭题导入,欣赏词曲

1.同学们,(出示皓月当空图)你们看,月到中秋分外圆。

皓月当空,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赏明月,吃月饼,共享天伦之乐。

越是在这样日子,明亮月亮,越会勾起游子对亲人思念之情,正所谓“明月寄相思”。

古代文人为此也写出了许多与“月亮”有关诗篇,你能吟诵几句吗?

(《静夜思》,《古朗月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枫桥夜泊》)

2.真是一个个了不起小诗人。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与“月亮”有关词,想听吗?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视频:

水调歌头诵读)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齐读课题《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课前大家预习过课文,知道这首词是谁写吗?

(指答)

你了解苏轼吗?

(学生简单介绍)(表扬)

作者又是在什么地方写出了这首词呢?

你是怎么知道呢?

(生读课文第一小节)出示:

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

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师小结:

真是个会读书孩子。

九百多年前,就在这样月圆之夜,苏轼被派往密州做官,独自一人漂泊他乡,望着这一轮皎洁明月,便写出了这首词《水调歌头》。

这句话中,“做官”是个生词,你觉得读时候要注意什么?

就请你来领着大家读两遍。

指导读句子。

(2)听着大家流利朗读,就知道课前预习得特别认真。

课文中还有好几个生字词,相信,也难不倒大家,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课件出示词语)

做官虽然宽慰

观赏品尝眼睁睁

心绪不宁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2)恭喜你,全都读正确了。

大家再轻轻地读读,你有什么发现吗?

第一行前鼻音,第二行后鼻音,第三行是四个字词,小老师领读。

(3)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读,齐读。

(4)光会读还不行,还要会写。

仔细观察,你觉得这些红色生字,哪个字比较难写,哪一笔需要提醒大家呢?

(5)我也和你有同感,“缺”这个字还真不容易写呢!

(出示:

缺)

从整体入手,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写时候要左右一样宽,同时要注意避让。

师范写,生描红,仿写一个。

书写姿势提醒。

同桌互相评价评价,可以得几颗星。

2.同学们,刚才我们学这些词语中,老师发现有两个词语写出了苏轼心情,你能找出来吗?

(指答,你眼睛课真亮!

随机板书)。

×心绪不宁:

心情不能平静。

文中是谁心绪不宁?

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指2人读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板书:

思念)

×宽慰:

宽解安慰。

(查字典)字典不仅告诉我们宽慰意思,你还要知道,这是一种通过拆字解释词语方法,你看……

到课文中找找,谁得到了安慰而宽心了许多?

指答。

是呀,苏轼心里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随机指2――3人读两句词。

(出示两句词)

小结:

看来,理解词语方法很多,其中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句来理解词语,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3.苏轼心情还有怎样变化呢?

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从文中再找出一个相关词语?

指答。

(板书)

出示:

读准多音字,埋怨。

还可以读什么?

组词。

小老师领读。

什么是埋怨呢?

妈妈是不是经常埋怨你?

还有谁埋怨过你吗?

(联系说话)

三、精读课文,感悟“思念”

过渡: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个特殊夜晚,苏轼却心绪不宁,为什么呢?

他在思念谁呢?

为什么思念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用心朗读课文2、3两小节,体会苏轼思念之情。

1.同学们,你和你亲人分离过吗?

你心里什么滋味?

(学生交流)

2.思念总是那么美好,却又是那样痛苦。

同样中秋节,苏轼也和我们一样,思念起他弟弟,苏辙。

小组合作学习:

四人小组中,1号同学读课文第二小节,2号同学读第三小节,3号同学找找苏轼思念弟弟原因,4号同学作补充汇总。

(指名读)

3.开始学习,然后交流汇报。

(1)皓月当空,月圆人不圆。

你见过这样夜空吗?

(图片)理解“皓月当空”,指导读好句子。

(这样夜晚总让人有所牵挂)(你朗读让我有了无限遐想)

(2)家家户户热闹非凡,触景生情

同学们,一年一度中秋节,你们家是怎么过呢?

此时此刻,苏轼却一个人身在他乡,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引读)

(3)手足情深,分别已久

你从哪里看出苏轼和他弟弟手足情深?

理解“手足情深”。

你有手足情深兄弟吗?

理解“形影不离”。

你有形影不离好朋友吗?

(练习说话)(指导读相关句子)

3.小结:

手足情深好兄弟,分别七年之久,又逢这样美好佳节,怎么能不深深地思念呢?

让我们带着这样思念读好这两小节。

四、总结升华,吟唱歌曲

是啊,仰望窗外一轮皓月,苏轼思绪万千,久久难以入眠。

这月亮,让苏轼思念无限,这月亮,也促成了词曲《水调歌头》,有人给这首词谱曲,便千古流唱至今。

让我们在美妙音乐中结束今天课堂,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歌曲:

水调歌头)

课后,同学们可以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也可以学着唱一唱。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含义。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诗人一波三折情感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文章重点段落、词句赏析,感悟文章富有美感而深远意境。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课前查阅一些有关苏轼资料。

2、教师准备有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走进文本

(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一年一度中秋节到了,你能用自己语言描绘一下图上景色吗?

这美好中秋佳节,你们平常是怎样度过呢?

(集体交流)这节课让我们和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一起过一个中秋之夜,好吗?

我们来一同走进苏轼内心世界。

板书:

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第一遍读课文,注意标出生字词。

(2)第二遍读课文,注意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词在课文中意思。

(3)学生第三遍读课文,读通全文,理解大意。

2、检查自读,组织交流,理清课文情感线索: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板书)

3、引导学生看板书提问:

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明确重点学习任务)

【设计思路:

学生在自读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借助各种资料、工具书,运用不同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尽最大努力解决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尝试将新知纳入自己已经形成认知结构中,同时,把自己问题提出来,为下面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三)换位体会,深入探究

(学生扮苏轼,教师做学生。

1、感悟“心绪不宁”

师问:

苏先生,在这美好月圆之夜,人们都在品尝月饼,观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却显得如此“心绪不宁”呢?

把您心事说给我们听听好吗?

(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等词进行理解、体会。

(2)引读:

苏先生之所以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思念(弟弟)啊!

是,苏先生跟弟弟从小(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怪不得苏先生会这般(思念弟弟呢)!

(采用不同形式朗读,对于描写人们欢聚句子要读出愉快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句子要读出伤感语气。

2、感悟“埋怨”

师: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苏先生,您思亲之情我们能够理解,可您又是在“埋怨”谁呢?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边看图边想象(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

图上画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您在干什么?

又在想什么?

(3)互动对话交流。

师:

是呀,在这美好月圆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弟弟,心里是多么难过呀!

望着天上这圆圆月亮,更增添了您丝丝忧伤之情。

(4)配乐范读,重点指导读好“偏偏”这个词语。

(5)学生练读,教师指名读(评点)。

(6)齐读第四自然段。

3、感悟“宽慰”

师问:

苏先生,我知道后来您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词。

最后五行我已经读过了,可我读得不好,想请您作示范,好吗?

还有些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您“宽慰”之情呢?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五、六自然段,画出重点句段。

(2)小组合作交流,然后集体交流。

①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评议。

②指名说说诗人心中宽慰理由。

③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大海般广阔胸怀。

重点指导朗读。

④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含义。

师述:

但愿美好感情常留在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要伤悲,把思乡之情留在心中,共同欣赏这醉人良宵美景吧!

(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此类感情诗句,丰富积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4)师生分角色读。

(5)学生赛读。

(6)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在理解感悟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熟读基础上指导背诵。

播放乐曲,让学生在乐声中边舞边吟。

【设计思路:

这一环节把学生由“画外人”变成了“画中人”,变被动为主动,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空间,发展了思维。

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独特体悟。

(四)情感升华,意蕴无穷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首词全部内容吗?

出示《水调歌头》(全文),师范读。

想想这首词全部意思,好吗?

3、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感情。

(齐读)

(五)拓展延伸,积累内化

1、同学们,古代文人以“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为题材写出优秀诗篇有很多,你能背出几首吗?

举行一次朗诵会。

2、这首词很快传到弟弟手里,当弟弟苏辙捧着这首饱含着一片真挚情感词时,他心情如何,是惊喜,还是悲叹,请发挥想像把它写下来。

【设计思路:

立足于文本而超越文本,促进学生有效积累,丰富文本内涵,深化主题,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灿烂文化艺术魅力。

附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一埋怨一宽慰

设计思路:

本教学根据“文包诗”课文特点,以苏轼感情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诗词意境,让学生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后反思:

让孩子们想象飞起来

根据本篇课文教学要求,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孩子们进行“换位体验”,让他们在激荡感情波涛中与文本进行对话,为此,我紧紧抓住“想象”这一法宝,叩响了孩子们心灵之窗。

在体悟“埋怨”进行互动对话交流时,学生发言给了我意外惊喜:

我引导学生“换位”之后,有一个“小苏轼”这样说道:

“贤弟呀,在这美好中秋节夜晚,你在干什么呢?

是否也在欣赏着月亮呢?

我们小时候一起赏月一起吃月饼情景还历历在目,现如今天却天各一方,不能相见,可是月亮偏偏在这个时候变得如此明亮、皎洁,这是何故呀?

想到这里,我不禁埋怨起月亮来。

”想象如此之妙令全班响起了热烈掌声!

在学完课文后,我想课堂中让学生想像地比较多,课后不如再来个练笔,让学生继续他想像之旅,在想像中和苏轼兄弟相会。

于是我布置了这样一道练笔:

苏轼这首词很快传到弟弟手里,当弟弟苏辙捧着这首饱含着一片真挚情感词时,他心情如何,是惊喜,是悲叹,请发挥想像把它写下来,孩子们都非常用心,都把自己当成了苏辙,纷纷进入角色之中。

我想这也许就是画龙点睛一笔!

虽然,作了充分课前准备,但我自己仍然觉得不够满意,如提问没有照顾到全体等等,我想,在以后课堂教学中,我更要苦心钻研,精益求精。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三)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多媒体课件。

2、谈话:

同学们,一年一度中秋节到了,我们会和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

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

3、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亲人。

这节课,让我们和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一起过一个中秋之夜,好吗?

4、介绍苏轼。

5、苏轼与弟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值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千古绝唱。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第一遍读课文,注意标出生字词。

(2)第二遍读课文,注意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词在课文中意思。

(3)学生第三遍读课文,读通全文,理解大意。

2、检查自读,组织交流,理清课文情感线索: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板书)

(1)检查词语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

这篇课文写是谁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巩固练习

指导观察、书写生字。

四、作业

抄写词语,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同桌互相订正。

2、学生回忆课文情感线索。

3、引导学生看板书提问:

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明确重点学习任务)

二、换位体会,深入探究

(学生扮苏轼,教师做学生。

1、感悟“心绪不宁”

师问:

苏先生,在这美好月圆之夜,人们都在品尝月饼,观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却显得如此“心绪不宁”呢?

把您心事说给我们听听好吗?

(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等词进行理解、体会。

(2)引读:

苏先生之所以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思念(弟弟)啊!

是,苏先生跟弟弟从小(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怪不得苏先生会这般(思念弟弟呢)!

(3)、指导朗读:

对于描写人们欢聚句子要读出愉快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句子要读出伤感语气。

2、感悟“埋怨”

师: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苏先生,您思亲之情我们能够理解,可您又是在“埋怨”谁呢?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边看图边想象(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

图上画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您在干什么?

又在想什么?

(3)互动对话交流。

师:

是呀,在这美好月圆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弟弟,心里是多么难过呀!

望着天上这圆圆月亮,更增添了您丝丝忧伤之情。

(4)配乐范读,重点指导读好“偏偏”这个词语。

(5)学生练读,教师指名读(评点)。

(6)齐读第四自然段。

3、感悟“宽慰”

师问:

苏先生,我知道后来您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词。

最后五行我已经读过了,可我读得不好,想请您作示范,好吗?

还有些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您“宽慰”之情呢?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五、六自然段,画出重点句段

(2)小组合作交流,然后集体交流。

①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评议。

②指名说说诗人心中宽慰理由。

③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大海般广阔胸怀。

重点指导朗读。

④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含义。

师述:

但愿美好感情常留在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要伤悲,把思乡之情留在心中,共同欣赏这醉人良宵美景吧!

(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此类感情诗句,丰富积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4)师生分角色读。

(5)学生赛读。

(6)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在理解感悟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熟读基础上指导背诵。

播放乐曲,让学生在乐声中边舞边吟。

三、情感升华,意蕴无穷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首词全部内容吗?

出示《水调歌头》(全文),师范读。

想想这首词全部意思,好吗?

3、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感情。

(齐读)

四、拓展延伸,积累内化

1、同学们,古代文人以“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为题材写出优秀诗篇有很多,你能背出几首吗?

举行一次朗诵会。

2、这首词很快传到弟弟手里,当弟弟苏辙捧着这首饱含着一片真挚情感词时,他心情如何,是惊喜,还是悲叹,请发挥想像把它写下来。

一举一动“见”诚心——《三顾茅庐》难点教学

作者/费洁居利锋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篇历史故事。

第三自然段是全文核心段落。

相对于其他段落,这一部分写得平平淡淡,波澜不惊,没有细腻刻画,没有动情议论,只用了白描手法写了刘备几个动作:

从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路就开始“下马步行”,到“轻轻敲门”、“轻轻走进去站在台阶上等候”,再到等诸葛亮醒来后“快步走进草堂”。

然而,刘备求贤若渴、诚心诚意就在这一段中表现得真实又真切。

如何让学生通过刘备神态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虔诚,并把握关键词句表情达意作用?

这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一读:

读出动作

1.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刘备动作词句。

2.交流(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进)。

二读:

读出“诚心”

想一想:

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交流预设:

(1)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

(刘备诚心诚意,渴求人才。

(2)“轻轻敲门”。

(怕惊扰诸葛亮;虔诚。

(3)“轻轻地走进去”。

(怕吵醒诸葛亮,对诸葛亮尊重。

(4)“恭恭敬敬地等候”。

(发自内心地求贤求才。

来,一起来写“恭”字。

它是形声字,下面这部分是从“心”演变而来,表示“诚心诚意”。

“恭恭敬敬地站”是一种怎样“站”呢?

请同学们试着做这个动作。

刘备就这样站在草堂台阶下,这一等就等了半晌工夫再加一个时辰,相当于站了四节课。

(5)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不想让诸葛亮等得太久;求贤若渴。

三读:

读出形象

1.会读书同学能够透过文字表面读出文字背后许多内涵。

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动作。

(1)“下马步行”:

刘备心中就是这么虔诚;

(2)“轻轻敲门”:

敲得轻一点,不要惊忧了诸葛先生;

(3)“轻轻地走进去”:

走得轻一点,可别惊醒了正在睡觉诸葛先生;

(4)“恭敬等候”:

对,就是这样诚心诚意地等待;

(5)“快步走进”:

刘备心中是这般高兴;希望自己动作快一点,可别让诸葛先生等得太久。

2.把这些动作送到这段话中读一读,你会感到这些词句不再平平淡淡了,它们饱含着感情。

再读这段话,想一想,刘备诚心诚意背后是什么?

3.“下马步行”是“尊重”;“轻轻敲门”是“尊重”;“轻轻地走进去”是“尊重”;“恭敬等候”是”尊重”;“快步走进”还是“尊重”。

“尊重”、“尊重”,除了“尊重”,还是“尊重”,难怪张飞说要把诸葛亮捆来时,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