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第二轮知识点复习特训8.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8972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第二轮知识点复习特训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第二轮知识点复习特训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第二轮知识点复习特训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第二轮知识点复习特训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考语文第二轮知识点复习特训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第二轮知识点复习特训8.docx

《届高考语文第二轮知识点复习特训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第二轮知识点复习特训8.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第二轮知识点复习特训8.docx

届高考语文第二轮知识点复习特训8

一、[2015·弥勒模拟]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1~4题。

蔡茂字子礼,河内怀人也。

哀、平间以儒学显,征试博士,对策陈灾异,以高等擢拜议郎,迁侍中。

遇王莽居摄,以病自免,不仕莽朝。

会天下扰乱,茂素与窦融善,因避难归之。

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每所饷给,计口取足而已。

后与融俱征,复拜议郎,再迁广汉太守,有政绩称。

时阴氏宾客在郡界多犯吏禁,茂辄纠案,无所回避。

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帝始怒收宣,既而赦之。

茂喜宣刚正,欲令朝廷禁制贵戚,乃上书曰:

“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

陛下圣德系兴,再隆大命,即位以来,四海晏然。

诚宜夙兴夜寐,虽休勿休。

然顷者贵戚椒房之家,数因恩势,干犯吏禁,杀人不死,伤人不论。

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斧斤废而不举。

近湖阳公主奴杀人西市,而与主共舆,出入宫省,逋罪积日,冤魂不报。

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干主讨奸。

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

当宣受怒之初,京师侧耳;及其蒙宥,天下拭目。

今者,外戚骄逸,宾客放滥,宜敕有司案理奸罪,使执平之吏永申其用,以厌远近不缉之情。

”光武纳之。

建武二十年,代戴涉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

二十三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二。

赐东园梓棺,赙赠甚厚。

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

以问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

“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衮职有阙,君其补之。

”旬月而茂征焉,乃辟贺为掾。

(节选自《后汉书·蔡茂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与融俱征         征:

被征召

B.茂辄纠案案:

案件

C.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举:

检举,揭发

D.干犯吏禁干:

触犯,冒犯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等方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B项“茂辄纠案”中的“案”可以利用第3小题的B项来解决,B项对这句话的翻译是“阴氏的门客在郡中多有触犯吏禁的,他毫不避讳,进行调查审理”,由此可以得知“案”应是动词,解释为“追究、查办”,通“按”。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B.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C.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D.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一看句中名词或代词,“禾”“人臣”“中穗”“秩”“禄秩”;二看句中的文言虚词,“者”“也”;三看文言句式,“……者,……也”“……也”“是……也”“乃……也”;四看固定短语;五看排偶句式;六看顶真修辞。

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是否有不合情理之处。

这句话的意思是:

大殿,是官府的象征;屋梁上有禾苗,这代表着人臣中的上等俸禄;取得正中的一个穗,象征着取得中台之位;从字来看,“禾”字“失”字合起来是“秩”字,虽说有“失”字,还是表示俸禄官职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茂凭借儒学在汉哀帝、平帝年间有着显耀的名声,在应对皇帝策问时陈述灾变,以优异的成绩被提升为议郎。

B.蔡茂为官刚正不阿。

迁任广汉太守时,阴氏的门客在郡中多有触犯吏禁的,他毫不避讳,进行调查审理。

之后还上书光武帝,劝其早起晚睡,要勤于治国。

C.蔡茂为人刚正,不畏权贵。

在董宣因为湖阳公主一案被抓又被赦免一事上,他上书进谏,希望光武帝下令责成有关部门审理湖阳公主的罪行,以便让执法公正的官吏永远发挥作用,以平远近不服之情。

D.蔡茂在代替戴涉担任司徒一职时,在职任之上清廉俭朴,毫不懈怠。

建武二十三年死于位上,死后享有皇帝赐予的荣耀——东园梓棺。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考查学生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

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

此类题目的误区有:

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

C项错在“审理湖阳公主的罪行”,从文章第二段的内容里可以知道,“外戚骄逸,宾客放滥,宜敕有司案理奸罪”,不仅仅审理湖阳公主,还包括其他骄逸的外戚和放纵的门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干主讨奸。

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听说必须经过进善言才能达到振兴教化的目的;要想使国家安康人民安宁,没有比治理恶人恶事更重要的了。

(2)洛阳令董宣,按正道办案不顾权贵,触犯湖阳公主而讨除奸凶。

陛下不先澄清审明案件,就把他召来想对他施行杖刑。

解析 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

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第一句中的关键词①“兴化”,振兴教化;②“善”“恶”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分别译为“善言”“恶人恶事”;③“康”“宁”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安康”“使……安宁”。

第二句中的关键词①“直道不顾”为省略句,省略宾语“权贵”;②讨奸,讨除奸凶;③箠,刑杖,杖刑。

参考译文

蔡茂字子礼,是河内怀人。

汉哀帝、平帝年间因儒学闻名,被征试博士,在皇帝策问时陈述灾变,以优异成绩被提升为议郎,又迁为侍中。

后来遇到王莽居位摄政,蔡茂便告病辞官,不肯在王莽朝中任职。

恰逢天下动乱,蔡茂素来与窦融关系很好,便到他那里去避难。

窦融想让他担任张掖太守,蔡茂坚决推辞。

窦融每次给他粮饷,蔡茂仅取家人所需而已。

后来蔡茂与窦融一起被征召,又被拜为议郎,再迁为广汉太守,颇有政绩。

当时阴氏宾客在郡中多犯官禁,蔡茂全部纠举按察,无所回避。

恰逢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光武帝开始发怒逮捕了董宣,后来又赦免了。

蔡茂喜爱董宣刚正,想让朝廷禁止、制约贵戚的非法行为,就上书说:

“我听说,必须经过进善言才能达到振兴教化的目的;要想使国家安康人民安宁,没有比治理恶人恶事更重要的了。

陛下圣德隆兴,再承大命,即位以来,四海安定。

也应当早起迟睡,该休息时也不休息。

然而近来贵戚帝室之家,多次倚仗皇恩帝势,触犯吏禁,杀了人不处死刑,伤了人不予论处。

我恐怕这样会导致法律失效,刑戮废而不举。

最近湖阳公主的奴仆在西市杀了人,却与公主共乘马车,出入宫廷,多日逍遥法外,受害者含冤不得报仇。

洛阳令董宣,按正道办案不顾权贵,触犯湖阳公主而讨除奸凶。

陛下不先澄清审明案件,就把他召来想对他施行杖刑。

当董宣开始受您怒责时,京师之人都非常关心此事;到后来董宣承蒙您宽宥,天下人都拭目观看。

现在外戚骄逸,宾客放纵,应命令有关部门审理他们的奸罪,让执法公平的官吏永远发挥作用,以平远近不服之情。

”光武采纳了此议。

建武二十年(44),代替戴涉担任司徒,在职任上清明俭朴毫无懈怠。

二十三年(47)在职位上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光武帝赐其东园梓棺,丧金赠赐很厚。

当初蔡茂在广汉时,梦见自己坐在大殿中,见殿内梁上有一株三个穗的禾苗。

蔡茂去取它,得到正中的一个穗,接着又丢失了。

他拿这个梦去询问主簿郭贺,郭贺说:

“大殿,是官府的象征;屋梁上有禾苗,这代表着人臣中的上等俸禄。

取得正中的一个穗,象征着取得中台之位。

从字来看,‘禾’字‘失’字合起来是‘秩’字,虽说有‘失’字,还是表示俸禄官职的意思。

皇帝有未尽职的地方,你去弥补它。

”一个月后,蔡茂得到任命。

于是征召郭贺为掾吏。

二、[2015·大同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5~8题。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

少爱山水,尚嘉遁。

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

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

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

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

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

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

后人识文,不复贱酬。

食有余谷,辄恤穷匮。

人有臻遗,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

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

文曰:

“我若须此,自当卖之。

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

”闻者皆嗟叹之。

猎者时往寄宿,文夜为担水而无倦色。

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而携与俱归。

飏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袴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

飏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

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

于是朝士成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

温峤尝问文曰:

“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

”文曰:

“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来也。

”又问曰:

“饥而思食,壮而思室。

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

”文曰:

“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又问曰:

“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

”文曰:

“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

”又问曰:

“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

”文曰:

“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

”又问曰:

“苟世不宁,身不得安。

今将用先生以济时,若何?

”文曰:

“山草之人,安能佐世!

”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

文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

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

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

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选自《晋书卷九十四 隐逸》)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以不须故也须:

需要

B.食有余谷,辄恤穷匮恤:

救济

C.傍若无人傍:

靠近,临近

D.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逆:

违背,拂人意

答案 C

解析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

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

本题中,“傍”我们在《孔雀东南飞》中学过“合葬华山傍”。

“傍”通“旁”,旁边。

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B.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C.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D.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答案 D

解析 断句方法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3)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5)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6)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一般句子主谓语清楚、动词后面带有宾语,能表达完整的意思时一句话就要断开了。

故选D项。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导听说郭文的名声大,派人请他出山。

郭文不肯坐船乘车,自己挑了担子徒步行走。

朝中官员都来看望郭文,郭文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了,视若无人。

B.郭文自幼喜欢游山玩水,到山林中去游玩,10多天也不回家。

后来父母死了,他守孝完了以后,也不想成家立业,干脆离别家乡,到名山大川游历。

C.郭文在王导的园子里住了七年,一直不曾出园。

有一天他提出要求回归山林,王导不答应。

后来郭文寻了个机会逃出,欲继续过与猛兽为友的日子。

D.郭文搭建简陋的草棚作为栖身之所,当时山中猛兽肆虐,而郭文独宿山中十余年竟安然无恙。

打猎的人经常到他那儿寄宿,并在夜里为他挑水,毫无厌倦之色。

答案 D

解析 此类题目设错类型可分为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

解题时考生应依文索义,正确分析,不要考虑措辞的轻重,而要考查事实的情节上有无错误。

原文“猎者时往寄宿,文夜为担水而无倦色”是说郭文夜里为打猎的人挑水。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

后人识文,不复贱酬。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的人给他很低的价钱,他也就换给了他。

后来人们认识了解了郭文,就不再给他很低的价钱了。

(2)先生一个人住在深山里,如果碰上生病送了命,就会被鸟兽吃掉,难道不残酷吗?

解析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

对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1)本题中“人或……者”,可以直接译为“有的人”,“后人识之”要注意断句,从“后”后面断句。

“即”译为就,“贱酬”译为低价。

(2)本题中,“穷”意思是与世隔绝的,可译为深山。

“为……所”是被动句的标志。

“顾……乎”译为“难道……吗”,我们学过“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翻译为“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僧人吗”。

参考译文

郭文,字文举,是河内郡轵县人。

年轻时热爱自然山水,崇尚避世隐居。

十三岁时,每次游历山水,往往流连忘返,十多天不回来。

父母去世,服孝完毕,不结婚,离家而去,游历名山大川,经过华阴山时,观赏考察石室中的石函。

洛阳陷落后,挑着担子进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无人烟的地方,把木头斜靠在大树上,上面盖上草垫子,就住在那里面,四周也没有墙壁。

当时经常有猛兽作乱,进入住宅伤害人,然而郭文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个人住了十年,竟没有遭到祸患。

总是着鹿皮衣服,头上包着葛布巾,不喝酒不吃肉,开垦出一片土地,种点豆子和小麦。

采摘竹叶和树上的果实,换盐来供给自己的生活。

有的人给他很低的价钱,他也就换给了他。

后来人们认识了解了郭文,就不再给他很低的价钱了。

他除了吃饭之外还有些剩余的谷物,总是救济那些贫穷的人。

别人到他家送东西给他,总是接受一点不太好的,以表示不拂人家的好意。

有一次有一头猛兽在他的小屋旁边咬死了一只大麋鹿,郭文告诉了别人,他们把它拿去卖了,分了一些钱给郭文。

郭文说:

“我如果需要钱,我就会自己去卖。

之所以告诉你们,正是因为我不需要钱。

”听的人心里都很感慨。

打猎的人经常到郭文那儿寄宿,郭文夜里为他们挑水,脸上毫无厌倦之色。

余杭令顾飏与葛洪一起去拜访他,带着他一起回来。

顾飏认为他走山路也许需要皮袄,赠给他熟皮制成的皮袄一件,郭文没有要,辞别了他们,回到了山中。

顾飏派手下人追他,把衣服放在了他的小屋中,郭文没有说什么,这件皮衣竟烂在了小屋中,郭文最终也没有穿它。

王导听说了他的大名,派人去迎接他,郭文不肯坐车船,而是挑着担子自己走。

到了以后王导把他安置在西园内,园中果树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而让郭文住在那里。

朝中的官员都跑去看他,郭文没精打采伸腿坐着,旁若无人。

温峤曾经问郭文说:

“人人都有亲戚朋友来往,以此为乐,先生您抛弃了他们,有什么快乐呢?

”郭文说:

“本想学道成仙的,没有想到碰到了动荡的时代,要想回去也没办法了,所以只好这样。

”又问他说:

“饿了就想吃饭,年纪大了就想成家这是自然而然的,先生怎么单单没有这些欲望呢?

”郭文说:

“欲望是由于人们老去想它而产生的,不想也就没有欲望。

”又问他:

“先生一个人住在深山里,如果碰上生病送了命,就会被鸟兽吃掉,难道不残酷吗?

”郭文说:

“埋葬在地下的人也是被蚂蚁吃掉的,有什么两样。

”又问他:

“猛兽是要伤害人类的,世上的人都很害怕,先生您偏偏不怕吗?

”郭文说:

“人如果没有害兽的心思,兽也不会害人。

”又问他:

“如果社会不安宁,人们也不得安身。

现在将请您出仕做官以济时匡政,怎么样?

”郭文说:

“山野草莽之人,怎么能够辅佐朝政。

”王导曾经会集各位宾客,歌舞宴会,试着让人去请郭文来。

郭文目不斜视,两眼直瞪瞪地向前,走在华丽的殿堂犹如穿行在山间荒野。

住在王导西园中七年,没有出来过。

一天早晨,忽然要回到山里去,王导没有同意。

后来逃回到临安,在山里盖了房子住下。

临安令万宠把他接去县里。

等到苏峻谋反时,攻破了余杭,但临安独得保全,人们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能知天意。

三、[2015·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9~13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

晏婴乃荐田穰苴曰:

“穰苴虽田氏庶孽①,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

穰苴曰:

“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

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

“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②,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日中而贾不至。

穰苴则扑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穰苴曰:

“何后期为?

”贾谢曰:

“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

”穰苴曰: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召军正问曰:

“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对曰:

“当斩。

”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

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三军之士皆振慄。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

穰苴曰:

“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问军正曰:

“驰三军法何?

”正曰:

“当斩。

”使者大惧。

穰苴曰:

“君之使不可杀之。

”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

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

三日而后勒兵。

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

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

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

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

田氏日益尊于齐。

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

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注] ①庶孽:

妾生的孩子,身份低微就像树的孽生一样。

②表,是阳光下竖起的木杆,用来计算时间;漏是用来记时的铜壶,壶中蓄水,壶底穿一小孔,壶中立箭,箭杆上有刻度。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兵扞燕晋之师。

扞:

抵御

B.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害:

谋害

C.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

援:

操起,拿起

D.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次:

停留驻扎

答案 B

解析 害:

嫉妒。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

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的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B上文“田氏日益尊于齐”,下文就“谋害”讲不通,并且下文“谮于景公”,是“诬告”的意思,和“谋害”重复,所以“害”应是“诬告”的原因,因“嫉妒”而诬告。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B.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D.以监军,乃可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答案 D

解析 考查考生辨别虚词的能力。

D项连词“才”。

A项介词,和;动词,同意。

B项连词,顺承关系;连词,递进关系。

C项衬音助词;代词。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司马穰苴“文能附众,武能威敌”的一组是(  )

①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②穰苴则扑表决漏 ③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④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⑤晋师闻之,为罢去 ⑥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A.①②B.②④

C.③⑤D.④⑥

答案 C

解析 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

此题对象是“司马穰苴”性格特征是“文能附众,武能威敌”,①是表明他很受景公赏识,②④是他树威信的具体行为,③表明他文能附众,⑤⑥表明他武能威敌,由此得到答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穰苴出身平民,地位卑微,但他足智多谋,文武双全,在齐国遭到晋燕两国入侵,而齐军又惨遭失败时,因晏婴的推荐,受命出征的。

B.穰苴的地位卑贱,没有威望,人微权轻,他为树立威信诛杀国君宠臣庄贾,整饬军队,斩了皇帝说情使者的仆从,砍断了使者车子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C.穰苴整饬军队,和士卒同甘共苦,战士争相为之奋勇作战,使晋、燕之师不战而屈,他们家族也因此在齐国的地位一天天地显贵起来。

D.本文塑造了一位身负重任,治军严谨,与战士同甘苦的将领形象,穰苴在与庄贾的比照中,其形象就更显得鲜明生动了。

答案 A

解析 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点是对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

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

选项A对应的原文是“穰苴虽田氏庶孽”,穰苴地位卑微,是因为他是妾所生,并非出身平民。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穰苴则扑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饬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

(2)士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慰他们。

解析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被老师误判。

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关键词语:

(1)扑——打倒,决——摔破,勒兵——整饬军队,申明——宣布,约束——各种规章号令。

(2)次舍——安营扎寨,井灶——掘井立灶,身自——亲自,拊循——过问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