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8951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土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土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土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土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土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土楼.docx

《福建土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土楼.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土楼.docx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概况历史:

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

在我们参观的土楼中最普通的圆楼,其直径大约为50余米,三、四层楼的高度,共有百余间住房,可住三、四十户人家,可容纳二三百人。

而大型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高五六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

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

从历史学及建筑学的研究来看,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

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一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便被采纳下来。

同一个祖先的子孙们在一幢土楼里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共亡共辱。

所以御外凝内大概是土楼最恰当的归纳。

土楼布局

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

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

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楼梯,各家风乎无秘密可言。

  土楼结构有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内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轴线纵深排列的三堂制,在这样的土楼内,一般下堂为出入口,放在最前边;中堂居于中心,是家族聚会、迎宾待客的地方;上堂居于最里边,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除了结构上的独特外,土楼内部窗台、门廊、檐角等也极尽华丽精巧,实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

建筑内涵

永定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

尤以奇特的圆形土楼最富于客家传统色彩,最为震撼人心。

  圆形土楼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堪称天下第一楼。

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这种圆楼都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二圈两层有三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一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

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

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

然后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众多的房间,其内侧为走廊。

  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

由于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客家土楼闪烁客家人的智慧,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

客家的民俗更令人陶醉,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传统文化的可见、可触、可感更吸引众多的游客的莫大兴趣。

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它以历史悠久、

福建土楼

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

最为著名的就是永定的客家土楼,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

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

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

土楼高可达五六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福建永定县占三群两楼,南靖县和华安县占三群楼,包括分布在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等,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

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

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

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

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

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

  史料记载,一次震级测定为七级的地震使永定环极楼墙体震裂20厘米,然而它却能自行复合。

这足见土楼的坚韧。

  “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的绿色建筑。

”黄汉民说,土楼冬暖夏凉,就地取材,循环利用,以最原始的形态全面体现了人们今天所追求的绿色建筑的“最新理念与最高境界”,“建造新一代绿色土楼,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楼是个丰富多彩的小社会。

永定承启楼拥有384个房间,最多时曾住过800多人。

“土楼对建设和谐社会最有用。

”徐松生说,住在土楼里,有事情大家会互相帮忙,邻里和睦。

“孩子孝不孝,会有口碑,好的学习,坏的批评,起到教育约束的作用。

  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

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

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

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厚重的福建土楼,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

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无不激荡着历朝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

振成楼有副名联备受称道:

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福建土楼

世界遗产

编辑本段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武夷山的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

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土楼的布局

  永定客家土楼布局合理,与黄河流域的古代民居建筑极为相似从外部环境来看,注重选择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为楼址,以利于生活、生产。

楼址大多坐北朝南,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楼址忌逆势,忌坐南朝北,忌前高后低,忌正对山坑(以免冲射);楼址后山较高,则楼建得高一些或离山稍远一些,既可避风防潮,又能使楼、山配置和谐。

既依据上述3个方面选择楼址,又善于利用斜坡、台地等特殊地段构筑形式多样的土楼,乃至发展为参差错落、层次分明、蔚为壮观、颇具山区建筑特色的土楼群,有如永定古竹、初溪土楼群。

这些讲究,无疑与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都有密切关系,换言之,与中原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

  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永定客家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点:

  

(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

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

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

  

(2)以厅堂为核心。

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

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

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

  (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

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

编辑本段土楼分类

综述

  土楼若依形状分,约可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

另外还有变形的凹字型,半圆型,与八卦型。

其中,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也常常并存。

该长达数千平方米面积且聚族而居的圆楼与方楼以简单几何形建筑构筑于山岭狭谷之间,人造建物与周遭翠青自然景观形成强烈对比。

1980年代中国经济开放后,以圆土楼与方土楼为主的闽南及广东土楼景观引起世界各国旅游业注目。

圆楼

  圆楼为圆形的土楼,又名圆寨土楼、福建圆楼或客家围屋。

其用途重于防卫,因此该名称嵌“寨”之名。

虽然该形状的土楼不是最多,但是面积通常最为庞大。

面积最大者甚至可达72开间以上。

通常圆楼的底层为餐室、厨房,第二层为仓库,三层楼以上的所在才为住家卧房。

其中每一个小家庭或个人的房间都是独立的,而以一圈圈的公用走廊连系各个房间。

这些设计,通常也是着重防御功能。

振成楼

  --土楼王子

  永定客家土楼中,许多土楼是按八卦图设计的,中华传统文化铬印深深地铭刻其中

福建土楼 

而最为典型的代表当属振成楼。

振成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

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

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

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

卦与卦之间是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可以相通。

一旦盗贼入屋,卦门一关,即可瓮中抓活鳖。

祖堂似一个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二层廊道精致的铸铁花格栏杆,是从上海运到此楼嵌制的。

大厅及门楣上有民国初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里堂观型"、"义声载道"等题字。

楼内还有永久性楹联及题词二十余幅,充分展示了土楼文化的内涵。

  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

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

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国落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永定人为什么要循八卦建造土楼?

究其历史根源:

首先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受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极深,而八卦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所以在建造居住的楼房时,加以运用,是情理之中。

其次,经过数代的播迁,为求生存,他们面对着自然与社会中种种困难,而八卦自古以来,便被人们用以排兵布阵,抵御敌人。

从安全角度出发,在设计、建造土楼时运用八卦,对于睿智的客家人来说,便不足为奇了。

福建土楼

在中国福建南靖县境内,有一处堪与比萨斜塔叫板的古建筑,它就是号称“东倒西歪楼”的裕昌楼。

裕昌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建于元末明初,建造年代较比萨斜塔仅晚十几年。

裕昌楼共有五层,房室270间,从三层开始,楼内回廊木柱便从左向右倾斜,最大斜度达到15度;而第四层回廊的木柱又以同样斜度反方向从右向左倾斜,两层楼的木柱看上去东倒西歪。

歪斜尽管歪斜,可是若把一层至五层的木柱回廊看成一个整体,最底部的木柱和最顶部的木柱却是保持在同一条轴线上的。

裕昌楼的斜,是局部结构的斜,就像今天的央视新大楼,有惊无险,斜而不危。

和贵楼

  和贵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跟南靖县城53千米。

建于清代雍正十年,是座占地1547平方米,是南靖最高的土楼。

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

2001年5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坑土楼群

  河坑土楼群位于书洋镇典江村河坑自然村,距南靖县城58千米。

包括朝水楼、阳照楼、永盛楼、绳庆楼、永荣楼、永贵楼等6座方形土楼,裕昌楼、春贵楼、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裕兴楼等6座圆土楼和五角形的南薰楼共13座。

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楼建于1549年。

河坑土楼群有仙山楼阁、北斗七星。

  漳州土楼数量很多,共有800多座。

第一座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的土楼是华安仙都二宜楼,被誉为“土楼之王”,是土楼中的优秀代表作,其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有“圆楼之王”、“国之瑰宝”之誉。

  历史最悠久的是华安县沙建镇的“齐云楼”,它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有确切纪年的土楼,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规模最大的土楼是直径达94.5米的诏安县宫陂乡“在田楼”,它有“超级土楼”之称;土楼造型多样,有圆方、椭圆、半月、交椅、雨伞、风车、八卦等形状,最为奇特的是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它是由一方一椭三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沙石蛋白建坚固土楼

  福建土楼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现今逾千座土楼分布于福建西南山区,主要分为圆楼、方楼及五风楼等,建筑材料由土、沙石、竹木,甚至是红糖及蛋白都有,就地取材,以建造外墻厚达一米至二米的土楼,坚固得可以抵御野兽或盗贼攻击,亦有防火抗震及冬暖夏凉等功用。

美国曾误为核弹发射井

  形状独特的客家土楼,竟在六十年代的冷战时期,被美国误为核弹发射井,虽经过20年的研究,用间谍卫星拍下无数图片(土楼的俯视图),但仍无法了解1500座“核弹发射井”中的“机密”,中情局在1985年终派出一对夫妇伪装游客,到福建闽西永定县调查,终于发现那些“发射井”,原来是历史悠久的土楼,绝不是间谍卫星所发现的“核武设施”,才令美国当局松了口气。

编辑本段土楼风水

  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国际环境景观生态管理学院资深研究员董斌先生对福建土楼作了评价:

他认为福建土楼以各种各样的圆楼以无角逼走“煞气”,其实那所谓“煞气”是不符合中国文化中的中庸因素的文化气息,引领着和谐的民风家风传承,千百年来,土楼的子子孙孙繁衍昌盛,土楼各自以吉祥的命名,再现着“天、地、人”三方完美结合的文化缩影。

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

在建造模式上,又体现了完美的国画效果,把“框景”文化容纳于中,在选址上,完全符合风水上关于明堂和案山的选择,古代的土楼的建筑者对于土楼的选址当然也非常考究。

土楼的环境大都优雅清静,推开窗户,苍翠欲滴的林木逐一入目,而花果飘香的飘香更是不绝于鼻,可谓步步为景,步步吉祥,层层好运,才迎接来今天的世界文化遗产入选。

 

  董斌先生认为,福建土楼中的“土楼王子”振成楼、这座“最富丽堂皇的圆楼”,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

这样的结构,体现了,八卦风水学的深刻丰富的宜居原理。

而且,振城楼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装修的内环楼,以别于架梁式土木结构的外环楼,这种“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文化的融合,这是福建文化容易接受外来优秀文化,吸纳天地万象为我精华精气神的表现,在土楼中非常罕见,也是优秀的人文传承。

  董斌先生认为,在文化传承方面,福建土楼以方圆结构为准则,体现了易经风水学中“三易”原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审议批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的高度评价的园子叫“易园”,为什么叫“易”园?

“简易,变易,不易”,也可以作为美学的标准,游遍苏州名苑,你感觉清爽,这就是简易,清爽中又曲径通幽变化无穷,这就叫变易,简易与变易交相辉映,这就是不易,这三易,是中国园林建筑的文化灵魂,所以我说,易经之道,用之在法,其妙在人;“三易”之间,道尽中华美学最基本和最复杂的原则,还有比叫“易园”更合适的名称么?

可以这么说“三易”是中国园林美学的灵魂原则!

南靖县最为精美的是田螺坑土楼群。

站在南山区的半山腰上,可见四座圆楼依山而下拱簇着一座方楼,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这样层层接纳,层层呼应,不仅在外观上奇异秀丽,而且在气势上以势应天地山川。

而南靖最高土楼“和贵楼”虽建于沼泽地,至今却仍巍然不动;精美的怀远楼目前墙体光滑无脱落,夯土配方与夯筑技艺极为高超,室内雕梁画栋,充满古雅书香气息,完全是风水学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结实的三合土墙,结合了“三防”(防风、防水、防震)功能和防盗和防匪。

董斌先生认为,在实用和美学原则上也结合的非常紧密。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

其存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的结合,其因地制宜也十分符合风水的原则。

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不仅仅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其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董斌先生认为,这个遗产项目容纳了风水、文化、景观、生态、人文为一体,是一个环境景观生态风水学的样本。

这里曾经被认为密布着数量惊人的神秘“核导弹发射井”。

直至20世纪80年代,这些“发射井”证实不过是福建南部居民世代居住的土楼而已。

世人或许很难相信这片曾经被误判几十年的“敏感区域”会成为“世界遗产”。

 

土楼的卫星照片

 

2009年12月2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近年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福建土楼等5处世界遗产,正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遗产证书。

这距离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有一年多的时间,这意味着其最终通过了“考察期”。

 

土楼顾名思义,“用土建楼”,用土为山上挖掘的“生黄土”,即其中不能含有树根、草根、腐殖质的黄色生土。

生黄土粘性大,稳定性好,当地人用其和粗砂加水混合成泥浆,可以当粘合剂砌砖墙,甚至可以抹在外墙上,能经历风雨冲刷多年。

用模板夹黄土,夯土成墙,基本技术并不复杂。

土楼结构中最重要的——土墙。

土楼外墙一般为夯筑土墙。

楼内分隔房间或低矮楼房的外墙,大多为泥砖土墙,也有采用夯筑土墙的。

夯墙时,每夯完一“覆”(即一小层土)都要放墙骨,以木条、竹筋起到钢筋的作用,提高墙体抗拉力。

墙夯好后,刚打开墙枋(模板),最容易看出夯墙的效果。

质量好的,两边墙壁的泥土夯得紧密、光洁,上下两覆墙土之间不脱层,整体均匀一致。

质量差的,打开墙枋立即可以发现墙面粗糙和不均匀。

夯完二三圈墙后,须及时修墙补墙。

修墙补墙,一是使墙体保持垂直或按预先设计的“收分”升高,不致偏离;二是使墙壁表面平整光洁。

修墙时还要区分墙的阴阳面,墙的向阳面比背阴面干得快,因而墙体易朝背阴面倾斜,俗称“日推墙”(图片为一座向背阴面倾斜的“和贵楼”土墙,建于1732年,屹立278年不倒)。

因此,在修墙时得留有余地,即有意让土墙微向阳面倾斜,待墙干后就能自动调节至垂直。

建筑土楼不搭脚手架,因此修墙补墙要随着墙体升高及时完成。

土墙夯筑至安放门、窗的高度时,要在准备作门、窗的顶端处放置门排、窗排,以承托门、窗上方的墙体。

门的位置留着口,不夯土墙;窗户处不留口,待迁入居住时再把土墙凿开。

古代一般一二层不留窗,而最近二三十年随着社会稳定,当地已经没有土匪和大规模械斗,有些住户为了方便,在二楼也开窗。

夯筑完一圈土墙,要再夯筑上一枋墙时,必须看夯好的墙是否已经干燥到一定的硬度,能承受住上一枋墙的压力。

建筑墙厚1米以上的大土楼,须分段夯筑。

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能较好地安排劳力。

土楼大墙的厚度从第二层起由下而上逐层递减。

一般每层减少9~18厘米。

大墙顶层一般不少于54厘米,子墙不收减。

这样能够减轻墙体自重,减少工料,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

上轻下重,上薄下厚,重心偏下,墙体稳固。

夯墙工期长达一到三年,每天收工时,夯墙师傅和挑土上墙的小工要把土墙遮盖好,做土小工要把墙土盖好,以防雾、防雨、防霜冻。

但是等到土墙彻底干燥以后,就能经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雨,只要不遭遇火灾或者大水灾,绝大部分都能完好保存下来。

 

土楼王子—振成楼外墙

 

随着“福建土楼”二00八年七月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土楼的世遗效应已经在中国著名“土楼之乡”福建永定县日益突现出来。

该县现存两万多座被称为“世界独一无二的神话般山区民居建筑”的客家土楼,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热点”。

而被誉为“土楼王子”的永定县振成楼,更是其中的翘楚。

 

振成楼大门外

 

坐落在洪坑村中南部,由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的振成楼,素有“土楼王子”、“最富丽堂皇的圆楼”之称,而它演绎的一个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十分的引人入胜。

  振成楼,建于1912~1917年,设计者林鸿超,富裕烟商后代,清末秀才,参加辛亥革命,民国二年(1913年)在汀州府被选为全国众议院议员。

孙中山和黎元洪曾分别题字“博爱”和“里党观型”制成匾额赠给他的振成楼。

振成楼由内外两环楼构成。

外环楼为架梁式的土木结构,高16米,分4层,每层48个房间(全楼共计218个房间),有4道楼梯从一层通往四层,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分八卦;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

一层为厨房、膳厅,天井中有男女浴室、猪舍;二层为储藏食物的仓库;三、四层为卧室。

外环楼按《易经》“八卦图”布局建造,分八卦,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隔墙。

内环楼共2层,为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建筑。

中堂大厅,它宽敞明亮,舒适大方。

4根近5米高的粗大石柱挺立,石柱上架着数米长的石梁,形成三角形屋顶,酷似希腊雅典的神庙。

振成楼可以说是“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杰作。

振成楼里先后走出了40多位专家、学者、教授和一位中科院院士(林尚安),与楼内浓厚的文化氛围的陶冶和严谨的家训是密不可分的。

  踏入振成楼大门,门厅门楣上刻“里堂观型”四个字,意为“乡里邻里学习看齐的楷模”,上有当年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印。

楼主林逊之在一九一三年做参议员时,与黎元洪共过事,黎元洪深知林家上祖积德行善,故在振成楼落成时赠匾褒奖。

 

 

振成楼供奉的菩萨,左右对联首字暗合“振成”楼名称

 

  内环楼分两层,一楼的镂空屏门和二楼的走廊铸铁栏杆,古朴典雅,精致美观。

内环楼当中仿西洋式装修的中堂大厅,宽敞明亮,是一个多功能大厅,全楼人婚丧喜庆、族人议事聚会、接待宾客或演戏观戏均在此进行。

厅中石柱石梁构架支撑,呈三角形屋顶,酷似希腊雅典神庙,而重达数千斤的石柱、石梁在八十多年前无公路、无汽车、无机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