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8939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北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西北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西北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西北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西北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北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广西北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北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北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广西北海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广西北海市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考查时间60分钟  卷面总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错选、不选,该题均不得分。

请把答案填在下表相应的空格里)

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证据,历史学家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灰烬、烧石、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

A.学会使用火B.爱美C.居住在北京D.学会直立行走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灰烬、烧石、烧骨”可知北京人有相对固定的用火地点,他们已经学会了控制和保存火种。

这与爱美、居住在北京、学会直立行走没有关联。

故选A。

2.若要实地考察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遗址,应到()。

A.云南省元谋人遗址B.陕西省半坡遗址

C.浙江省河姆渡遗址D.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云南省元谋人生活的时代还没有进入原始农耕时期;B项陕西省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C项浙江省河姆渡遗址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典型遗存;D项北京人还没有进入原始农耕时代。

故选C。

3.今天海内外华人多以“炎黄子孙”自称,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黄帝B.炎帝C.黄帝和炎帝D.黄帝和蚩尤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炎帝发明农耕,教民吃熟食,开创了农业,带领部属从游牧生活转为农耕定居生活,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了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所以黄帝和炎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ABD与题意不符。

故选C。

4.约公元前2070年,“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了,它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样“公天下”变为“家天下”;B项商朝建立于约公元前1600年;C项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D项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

故选A。

5.“平王之时,周势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中此段所述“诸侯争霸”出现于我国()。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平王东迁后,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时代。

这一时期,周王室权力衰落,逐渐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相互征战,争夺霸主地位,因此“诸侯争霸”出现于我国春秋时期。

ACD与史实不符。

故选B。

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家学派聚众讲学,纷纷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以下搭配不正确的是()。

A.老子——道家——“无为而治”B.孟子——兵家——“民贵君轻”

C.墨子——墨家——“兼爱”“非攻”D.韩非子——法家——“以法治国”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搭配正确;B项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搭配错误;C项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主张“兼爱”“非攻”,搭配正确;D项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以法治国”,搭配正确。

故选B。

7.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以下人物中,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是()。

A.项羽B.刘备C.张角D.陈胜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项羽、刘备、张角三位人物与题意不符。

故选D。

8.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

这统治局面得以出现是因为文帝景帝()。

①减轻赋税②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③重视以德化民④废除严刑苛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的景象,对此文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废除严刑苛法,以德化民,这样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故选D。

9.东汉初年,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被称为“光武中兴”,它赞扬的是谁的功绩?

()

A.王莽B.刘秀C.刘邦D.刘彻

【答案】B

10.近年疆独势力猖獗,企图分裂我国新疆地区。

但早在西汉时期,今新疆地区就属于中央政府管辖,证据即为西汉政府在此地区设置了()。

A.新疆都护B.安西都护C.西北都护D.西域都护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今新疆一带)设置西域都护,正式对天山南北实施政治和军事管理。

ABC项与题意不符。

故选D。

11.“治疗疾病不如预防疾病”,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中就提倡这一理念。

他所写的著作是()。

A.《论语》B.《水经注》C.《齐民要术》D.《伤寒杂病论》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B项《水经注》是地理学家郦道元的著作;C项《齐民要术》是农学家贾思勰的著作;D项《伤寒杂病论》是“医圣”张仲景的著作。

故选D。

12.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脉络,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

以下时代排序正确的是()。

①史前时期②夏商周时期③秦汉时期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②④D.②③④①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先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然后进入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接着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然后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

故选A。

 

13.“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林俊杰一句歌词道尽三国纷争,以下哪场战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牧野之战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B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项淝水之战是东晋和前秦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与三国鼎立无关;D项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最终商朝灭亡。

故选B。

14.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

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民爱吃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民族融合的影响D.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影响到了生活习俗,题干中“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正是民族融合的表现。

这一现象与ABD项关联不大。

故选C。

点睛:

本题通过南方饮食习惯的变化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相关知识。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以及优良品种,这样使南方的生活习俗也发生了变化,题干中南方饮食习惯的变化正是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

完成知识迁移即可得出答案。

15.东晋的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品是()

A.《兰亭序》B.《女史箴图》C.《洛神赋图》D.《玄秘塔牌》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B项《女史箴图》是顾恺之的代表画作;C项《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代表画作;D项《玄秘塔碑》的作者是唐朝的柳公权。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侧重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难度不大。

记忆王羲之及代表作品《兰亭序》、顾恺之及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唐朝书法家柳公权及代表作品《玄秘塔牌》即可轻松得出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春秋战国铁制农具图二:

战国后期某水利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东晋后期的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纷繁,但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图二的水利工程名称是什么?

(3)材料二中“商君”指的是谁?

根据所学知识,商君变法后的秦国百姓要想获得爵位与赏赐土地,最佳方法是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上述变法有何意义?

(5)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东晋后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写出2个即可)

【答案】

(1)铁制工具与牛耕的使用

(2)都江堰

(3)商鞅建立军功(或参军打仗多杀敌人等)

(4)使秦国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或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与先进的技术;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前一问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处“商君”应为商鞅;后一问考查商鞅变法的措施,商鞅变法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所以秦国百姓要想获得爵位与赏赐土地,最佳方法是建立军功。

(4)本题属理解层面的要求,有一定难度。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根据材料三中南方的富足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后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包括:

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南方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等。

17.统一是统治者巩固统治、维护安定的重要前提,更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译意:

凡是不在“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内,不是孔子所传下来的学问的,都要断绝他们的进身之道,不要使他们的学说发展。

邪僻学说不流行于世,则统治的法度就可以统一明了,百姓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魏主曰: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

(译意:

北魏孝文帝说:

“我国兴起于北方,定都于平城,虽然富有四海,但是各地文化习俗不同。

平城是军事用武的地方,却是不适宜文治久安。

如果继续在平城,要学习汉族比较先进的文化习俗,是比较困难的”)

——《魏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根据董仲舒的建议,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政策巩固统一?

对后世有何影响?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为维护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维护祖国的统一,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为维护祖国统一做些什么呢?

【答案】

(1)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3)迁都洛阳;推行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等。

(改汉姓,鼓励与汉人通婚等。

(4)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或不传播危害国家的言论等。

(言之有理即得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等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中“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大一统,根据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这样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3)本题侧重识记能力的要求,难度不大。

根据材料三“此间(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为维护统治采取了如下措施:

迁都洛阳;推行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等措施。

(4)本题属运用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

根据材料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回答即可。

如:

不传播危害国家的言论,与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做斗争,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等。

点睛:

本题以统一为主线考查了秦始皇、汉武帝、北魏孝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正确解读材料对应相关措施,准确把握其影响并完成知识迁移即可得出答案。

1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且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不断的得到了发展、传承与传播,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国已发现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备的文字是什么?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是什么时期?

(2)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

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史书记载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要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我们可以查阅哪本史书?

这本史书由谁创作的?

(4)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把我们精美的瓷器与丝绸一起传播了出去,这条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

是谁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巨大贡献?

(5)台湾自古属于中国的一部分,据史书记载,早在三国时期,我国船队就曾经到达过今天的台湾地区。

当时的台湾地区被称为什么?

【答案】

(1)甲骨文;商朝

(2)孔子;“仁”

(3)《史记》;司马迁

(4)长安(或西安)和欧洲;张骞

(5)夷洲

【解析】

(1)本题侧重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已发现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备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甲骨文是研究商、周历史的宝贵文献。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正是从商朝开始的。

(2)本题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核心思想是“仁”。

(3)本题侧重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记忆这些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4)本题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

前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开创的丝绸之路起点为西汉的都城长安,终点为欧洲的大秦(罗马帝国);后一问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开创丝绸之路的功臣。

(5)本题侧重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时期,孙权派船队就曾经到达过今天的台湾地区。

当时的台湾地区被称为夷洲。

点睛:

本题以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与传播为主题考查了甲骨文、孔子、《史记》、丝绸之路、三国时期大陆与台湾的交往等知识,侧重考查对基本史实的记忆,难度不大。

记忆相关知识即可轻松得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