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语文终试题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8921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考语文终试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终试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终试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终试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中考语文终试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考语文终试题二.docx

《广东省中考语文终试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考语文终试题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中考语文终试题二.docx

广东省中考语文终试题二

2018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终试题二

说明:

1.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⑴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1分)

⑵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1分)

⑶年少万兜鍪,□□□□□□□。

□□□□□□□?

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2分)

⑷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心怀天下,立身行一,“□□□□□□□,□□□□□□□”,将个人的荣辱升迁置之度外。

(2分)

⑸将崔颢的《黄鹤楼》默写完整。

(4分)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jíbó()而细密。

(2)专注于juéqǔ()更多的领地,得到更宽阔的视野。

(3)现在,日月光华,zhōudàorúdǐ(),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

(4)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hàohànwúyín()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在进行旅行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

B.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广州地铁效应的交通评估,评估结果预计近段时间就会出炉。

C.一条条崭新的高速公路上,鳞次栉比的汽车来来往往,呼啸着穿梭其间。

D.我凝望着夕阳中的圆明园,那些断壁残垣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祖国就不再是一个任意被帝国主义列强侮辱和掠夺的国家了。

(把“不再”移到“一个”后面)

B.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不合理”后面加上“的现象”)

C.“粤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删去“原因”或“造成的”)

D.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把“万一”或者把“若”删去)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4分)

聆听自然,万物皆有情。

小雨淅沥,泉水叮咚,诉说着心中的喜悦;夜莺歌唱,喜鹊报春,讲述着人间的欢乐;,,;,,。

让我们心存感恩,赞美它们,为它们歌唱:

赞美这成长路上风霜雨雪的奇观,歌唱这前行途中鸟语花香的陪伴。

二、(46分)

(一)(10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3分)

⑴年且九十()⑵出入之迂()⑶杂然相许()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⑵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下列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使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强调移山之难,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强烈反对和智叟无情嘲笑。

D.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为代表的不求进取,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二)(9分)

李遇少子为淮南牙将,遇最爱之,徐温执之,至宣州城下示之,其子啼号求生,遇由是不忍战。

温使典客何荛入城,以吴王命说之曰:

“公本志果反,请斩荛以徇;不然,随荛纳款。

”遇乃开门请降,温使柴再用斩之,夷其族。

于是诸将始畏温,莫敢违其命。

徐知诰①以功迁升州刺史。

知诰事温甚谨安于劳辱或通夕不解带温以是特爱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徐知诰,徐温养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徐温执之/被坚执锐B.遇由是不忍战/由是感激

C.以吴王命说之曰/公输盘不说D.遇乃开门请降/乃悟前狼假寐

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知诰事温甚谨安于劳辱或通夕不解带温以是特爱之。

11.结合选文,分析徐温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三)(10分)

“打游戏月入3万”的少年该力挺吗?

【议题简述】

日前有媒体报道,江西南昌12岁男孩小新,因为擅长打某款游戏获得游戏直播平台青睐,月收入高达3万元人民币。

对于一些人的质疑,小新的母亲王女士说,时代已经不同了,对孩子横加批评是不公平的。

小小少年郎靠打游戏挣钱是不务正业吗?

【比较阅读】

【甲】个别孩子的选择不具示范意义

如果孩子整天打游戏,恐怕很多家长会认为,这样的孩子不务正业,需要好好管教了。

但是,小新打游戏却得到了母亲的力挺。

小新的母亲王女士一句“时代已经不同了”,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

同时,她还拿出自己的孩子“真的很有天分”,以及不影响学业、孩子更阳光等为理由,证明自己支持孩子打游戏的合理性。

但从媒体报道中可知,小新每天下午四五点到晚上十点这段时间,基本都会进行游戏直播。

当别的孩子都在利用这段时间学习或发展特长的时候,小新每天却要拿出6到7个小时工作——进行游戏直播。

如果非要说这样做不影响他的学习,不影响他游戏之外别的兴趣、特长的培养,恐怕难以让人信服。

作为孩子的家长,恐怕还要想清楚两个问题。

其一,如果小新打游戏没有高达每月3万元人民币的收入,家长还会这样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地支持孩子吗?

其二,当下游戏直播平台之所以青睐小新,看中的一个重要“卖点”,是孩子小小年纪而游戏“功夫”了得。

但是,随着小新一年年长大,以及其他类似年纪的游戏玩家陆续加入,小新的这一重要“卖点”会逐渐丧失。

如果随着年纪渐长,小新的游戏“天分”未能实现良好延续,长大后不再有超出常人的表现,单纯靠打游戏不足以维持生活,到时该怎么办?

如果小新成年后缺乏别的谋生技能,作为家长又该如何规划儿子彼时的生活和工作?

尤其需要指出的问题是,对于广大家长和学生来说,一些具有出众天赋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特殊成长方式,对普通孩子来说不具示范意义。

对于未成年人尤其是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来说,还是应该把完成学业放在第一位。

即便孩子有某些特殊技能,家长也不应该过于功利地“开发”,只注重现实利益而忽略了孩子的知识学习和健康成长。

【乙】要处理好游戏与学业的关系

少年凭借游戏专长而赢来不菲收入,之所以会引来不少人关注,是因为孩子的专长强项不是文化知识上的特长,而是带有玩乐性质的游戏特长,这在常人看来与成长成才格格不入,产生的只会是反作用。

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本身并不存在能否成长成才的问题,贵在能否精通它、擅长它。

很显然,少年既然能够在游戏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专长,说明孩子在这一领域存在天赋和潜能,理当因势利导、挖掘利用,给孩子提供有利于特长发展的机会。

不能因为游戏客观存在着影响孩子成长成才的不利一面,就戴着有色眼镜一概排斥和否定游戏的正面功能价值,无视促进孩子成长发展的有利一面。

诚然,来自于社会上的这些批评之声是出于对孩子成长成才的关切,完全是一片好心。

对于孩子的父母来说,应当理智看待,既要认识到孩子在游戏方面所独有的特长,也要认识到孩子身处学习求知重要阶段,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可或缺,绝不能因为孩子拥有游戏特长就无视甚至放弃文化学习。

由于孩子尚小,对事物的认识还难以做到科学理性,这就要求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尽到引导的责任和义务,护佑好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好孩子的成长导师。

一方面,要注意合理把握孩子接触游戏的度,不能让游戏成为支配孩子生活的主宰,避免因沉湎其中而荒废正常学业。

另一方面,要平衡处理好游戏与学业的关系,紧紧把握孩子仍处于学习求知、身心成长重要阶段这一客观现实,充分认识文化知识对于其他专长的基础性支撑作用,防止重游戏、轻学业的片面倾向。

唯此,才能实现游戏与学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如若只是痴迷和专注游戏,而忽略和荒废学业,将是孩子日后全面成长的严重障碍。

(《中国教育报》2015年11月27日第2版作者:

李记罗建华)

12.以下论点不可以替换文章题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学生应把完成学业放在第一位”

B.(甲文)“父母切莫迷失在孩子的天赋里”

C.(乙文)“学生不能忽略和荒废学业”

D.(乙文)“成才贵在专注与精通”

13.下列对两篇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推断小新靠打游戏不足以维持今后的生活,作为家长应规划好子女的生活和工作。

B.乙文认为带有玩乐性质的游戏特长,对促进孩子成长发展是有利的,应该积极鼓励。

C.甲文认为小新打游戏月入3万,虽然不一定影响他别的兴趣、特长的培养,但少年靠打游戏挣钱过一生可能性不大。

D.甲乙两文的内容异中有同,都谈到了家长如何处理孩子打游戏与学习文化知识的关系以及有关孩子健康成长的话题。

14.以下是两位初中生读了“小新打游戏月入3万”这则报道后的部分对话:

生1:

看来,玩游戏并非不务正业,也

能“成才”啊。

生2:

一般人怎么可能?

这只是个例啊,还是老老实实学好文化吧!

你是否认同他们的观点?

请选择其中一个,根据两文内容和自己的阅读经验,亮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100字以内)。

(4分)

(四)(17分)

空位

因为太想儿子了,他决定上城里去。

  

他挑了最好的土豆装进蛇皮袋,儿子小时候最爱吃红烧土豆了。

那小子,吃饭就像一头小牛。

  

去之前他给儿子打了个电话:

“爸来看你好不好?

”儿子顿了一下说:

“这阵子很忙。

”他说:

“没事,你忙你的,我自己过来就好。

”儿子说:

“那好吧,你下了火车上58路公交车或者打出租车到幸福小区下,问一下门卫C幢B单元803室。

对了,城里有红绿灯,看见红灯就在路边等,看见绿灯才能过马路。

”他说:

“行,记住了。

 ” 

没想到城里的公交车这样漂亮。

他肩上斜挎着一个人造革黑包,右手提了蛇皮袋惴惴不安地踏上公交车,说:

“同志,买票。

”司机斜了他一眼说:

“自己投币,一块钱!

哎。

”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多少?

一块钱!

哎。

他开始翻口袋,摸出一个硬币,问:

“投这箱子里?

”“对。

”“当”,硬币掉下去了。

他笑了。

张望了一下,找了一个空位坐下来,他把蛇皮袋塞进椅子下面,然后将后背惬意地靠在椅背上。

  

透过明亮的车窗玻璃,他看见高高的看不见顶的楼房。

他感觉有点眼晕,这城里真好啊!

想起自己的儿子也是城里人了,他从心里冒出自豪。

  

小时候,儿子望着大山问,爸,大山外面是啥?

他说是大城市。

儿子又问,爸,城市里有啥?

他说有高楼,有看不见泥的大马路。

儿子说长大了我要去城里。

他摸着儿子光光的后脑勺说,有志气!

  

那一年,儿子拿着大学通知书兴奋地叫:

爸,我考上了!

我考上了!

他说好小子,爸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

他起早摸黑拼命干活,为了儿子,累着幸福着。

四年后,儿子打来电话说:

“爸,我找到工作了,以后你别太劳累,我会寄钱回来的。

”他笑着说:

“你爸有手有脚不用你寄钱,你好好攒着,将来娶媳妇。

去年,儿子再次打来电话说有对象了,但是女孩不愿上大山里来。

他说:

“那是,谁愿意上大山啊,你们好好地就好。

”说这话他的心里却有隐隐的失落。

再一想,你个老家伙,儿子过得好你还有啥不满意的?

于是又笑了。

  

车子在一个站点停下来,这一站上来很多人。

  

汽车喇叭里响起一个亲切的女声:

“乘客朋友们,现在是上车高峰,请主动往里边走。

请给需要帮助的人让个座,谢谢!

 ”

他把身子往里边的位子移了下,空出外面的位子方便别人就座。

奇怪的是人们似乎都看不到那个空位的存在,宁愿费劲地站着。

  

他纳闷地往人群望,有一个小女孩刚好转过头瞟了他一眼。

这个小女孩七八岁模样,紧紧靠着她的妈妈,小小的身体因为把持不住平衡,时不时东倒西歪。

妈妈努力地拉住她。

  

他的心里涌起一股怜惜,赶紧站起来,冲小女孩招手,“快和你妈妈来这边坐。

小女孩看看他皱起了眉头。

他估计小女孩听不懂他说话,就对小女孩的妈妈叫,喂,快带你的孩子来这边坐。

小女孩再次看了看他,目光带着犹豫。

女孩妈妈低下头轻声说:

“宝宝坚持会儿,瞧那人多脏啊!

他的脸腾地红了,自己真的有那么脏?

他低下头开始检视自己,脚上一双破旧的解放鞋满是尘土;衣服,袖口上污漆漆亮光光的,隐隐散发出一股酸臭味。

衣服确实好久没洗了,他一个人,除了晚上上炕睡觉,整天在地里出力流汗,洗了也白搭。

在乡下没有人会介意,但是现在很显然自己的邋遢形象和干净的城市太不协调了,说难听点他简直就像米饭上突然飞来的一只苍蝇。

  

他不由自主地蜷缩身体,他想自己要真是一只苍蝇倒好了,在哪个角落里一趴,谁也看不见。

可他不是,他那样突兀的占着公交车的位子。

  

五分钟后,他站了起来,从包里翻出一条毛巾,干净的毛巾。

这是儿子买给他的,一次都没有舍得用过。

他把毛巾展开仔细地将椅子擦了一遍,然后拉出椅子下的蛇皮袋往车后走去,他走过,人群自动散开,有的还捂住了鼻子。

  

他始终低着头,他感觉后背麻麻的,他知道击中他的是目光——城里人的目光。

终于,车停了,他抬起脚……

“谢谢你,爷爷。

是和他说话吗?

他愣住了。

转过身看见那个小女孩一双晶莹的眸子。

小女孩说:

“你是个好心的爷爷。

” 

那一刻他想哭,他想拥抱小女孩,他想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

当然他什么也没做,他笑着冲小女孩挥挥手下车了。

  

他没有去儿子那儿,而是去火车站买了返程票。

坐在返程的列车上,他蔫头蔫脑地看着脚下同样蔫头蔫脑的蛇皮袋,他想,要是真去了儿子那,会不会也给儿子带去难堪?

也许他这次贸然进城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想着想着他的眼里噙满了泪。

15.根据小说的情节,按照要求完成下面表格。

(4分)

情节

坐上公交

空位待坐

邀坐被嫌

下车返程

“他”的心理

自豪

纳闷

(1)

(2)

16.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4分)

17.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1)他把蛇皮袋塞进椅子下面,然后将后背惬意地靠在椅背上。

(2)他不由自主地蜷缩身体,他想自己要真是一只苍蝇倒好了,在哪个角落里一趴,谁也看不见。

18.联系全文内容,理解题目“空位”的含义和作用。

(5分)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一首汪国真的诗,按要求写作。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也许每个人都远方都要向往,请根据材料提示,以“到远方去”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补充完整题目,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3题。

巴萨尼奥:

初次的冒犯,不应该就引为仇恨。

  夏洛克:

什么!

你愿意给毒蛇咬两次吗?

  安东尼奥:

请你想一想,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

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

——那么还有什么难事不可以做到?

所以我请你不用再跟他商量什么条件,也不用替我想什么办法,让我爽爽快快受到判决,满足这犹太人的心愿吧。

  巴萨尼奥:

借了你三千块钱,现在拿六千块钱还你好不好?

  夏洛克:

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做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

  公爵:

你这样一点没有慈悲之心,将来怎么能够希望人家对你慈悲呢?

  夏洛克:

我又不干错事,怕什么刑罚?

你们买了许多奴隶,把他们当作驴狗骡马一样看待,叫他们做种种卑贱的工作,因为他们是你们出钱买来的。

我可不可以对你们说,让他们自由,叫他们跟你们的子女结婚?

为什么他们要在重担之下流着血汗?

让他们的床铺得跟你们的床同样柔软,让他们的舌头也尝尝你们所吃的东西吧,你们会回答说:

“这些奴隶是我们所有的。

”所以我也可以回答你们:

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您要是拒绝了我,那么你们的法律去见鬼吧!

威尼斯城的法令等于一纸空文。

我现在等候着判决,请快些回答我,我可不可以拿到这一磅肉?

1.上述文段选自名著《》,作者是国作家。

(3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从中可以看到本剧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分)

3.当巴萨尼奥提出加倍偿还借款的建议时,夏洛克为什么反而坚持“照约处罚”呢?

这一细节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4分)

2018年广东省中考语文终试题二答案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分值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24

110(评分说明:

本题共5小题10组空格,每组空格1分,错、漏、多1字,该空格即不能得分,扣完小题分为止)

(1)1青草池塘处处蛙

(2)1山河表里潼关路

(3)2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4)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4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4

(1)瘠薄

(2)攫取(3)周道如砥(4)浩瀚无垠

3.3C(“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此处用来形容汽车不恰当。

4.3A(正确的语序是“任意”放在“侮辱”之前)

5.4示例:

红梅傲雪,白杏吐蕊,绽放着生活的芬芳。

金风送爽,白雪轻舞,吟咏着生活的美好。

(评分说明:

主题要求一致,句式的大致相同。

二、(46分)

(一)(10分)

6.3⑴将近⑵曲折、绕远⑶赞同

7.4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评分说明:

关注点:

以、曾、其……如,句子通顺;错漏1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⑵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评分说明:

关注点:

易、反,句子通顺;错漏1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8.3C(愚公妻子没有强烈反对,只是对愚公的年龄和身体表示担忧,并提出了移山之后土石的放置问题)

9.3B(A.抓住|拿着B.因此C.劝说|高兴D.于是|才)

10.3知诰事温甚谨/安于劳辱/或通夕不解带/温以是特爱之

(评分说明:

使用4条以上“/”的,给0分;其他情况,对1处给1分。

11.3①从他利用李遇最小的儿子来使李遇不忍出战,看出他有计谋,善于抓住对方软肋;(1分)②从他派何荛说服李遇投降,却又出尔反尔,看出他老奸巨猾;(1分)③从他杀李遇全家,看出他心狠手辣。

(1分)(评分说明:

不结合原文不给分)

[参考译文]吴宣州刺使李遇的小儿子提任淮南牙将,李遇最喜欢他,徐温将他逮捕,押到宣州城下示众,他的小儿子号哭哀求活命,李遇因此不忍心再战。

徐温派典客何荛进入宣州城内,用吴王杨隆演的命令劝说他,说:

“您本来的意思如果是谋反,请斩我何荛向众宣示;如果不是这样,随我何荛出城归顺投降。

”李遇于是打开城门,请求归降,徐温派柴再用把他斩首,杀了他全族。

于是各个将领开始畏惧徐温,没有人敢违抗他的命令。

徐知诰因功任升州刺史。

徐知诰为徐温做事非常谨慎,任劳任怨,有时通宵不解衣带,徐温因此特别喜爱他。

12.3D(乙文论述的是“要处理好游戏与学业的关系”没有涉及“成才贵在专注与精通”这一论题)

13.3D(甲乙两文的内容异中有同,都谈到了有关孩子健康成长的话题,但甲文主要从家长的引导来分析,乙文主要分析处理孩子打游戏与学习文化知识的关系)

14.4示例1:

针对生1•同意。

鲁迅先生说: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不论哪个领域,本身并不存在能否成才的问题,贵在能否精通,擅长它。

如果孩子在某方面展现出特长,如果加以培养,提供机会,就有可能成功。

中国台球神童丁俊晖就是一例。

示例2:

针对生1:

不同意。

小新的成功只是-个例子,对普通孩子来说不具示范意义。

初中生仍处于学习求知的重要阶段,如若痴迷和专注游戏,忽略和荒废学业,对我们全面健康成长不利。

用我国方仲永的故事就是生动的例证。

(评分说明:

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15.4

(1)自卑(或不安);

(2)失落(或难过)(评分说明:

每空2分,近义词均可)

16.4示例1:

公交上,“他”空开身边的位子,招呼那对母女来坐的热心,与女孩妈妈的嫌弃形成对比。

突出了“他”的淳朴、善良,女孩妈妈的世俗,表现了人与人间不懂得体谅和尊重的现象。

示例2:

“他”挑了最好的土豆想去看望儿子,儿子总推说很忙,两者态度形成对比。

突出“他”对孩子的疼爱,表现了儿子对父亲的冷淡、敷衍的态度,点出父子间爱的失衡。

(评分说明:

举例正确,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举例2分,分析2分。

17.4

(1)“惬意”的意思是:

满意、舒服,形象表现了“他”坐上公交去城里看望儿子时内心的高兴(1分),也表现了“他”因为儿子成为城里人而感到自豪。

(1分)

(评分说明:

分析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分,表达效果1分)

(2)“蜷缩”,指蜷曲收缩(1分),生动表现了“他”因自己的邋遢而自惭形秽、难堪的情状(1分)

(评分说明:

分析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分,表达效果1分)

18.5含义:

表面含义:

“他”在公交上空出的却没有人原意坐的座位(1分);深层含义:

人与人之间,关于包容、尊重的缺失(1分)。

作用:

是文章的中心,暗示了文章的主旨(1分):

表现人与人间包容和尊重的缺失(1分),表达作者对尊重与包容的呼唤和渴望;表达作者对社会关系的思考。

(1分)

三、(50分)

三、写作(50分)

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

(50~45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

(44~40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