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8826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讲 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2讲 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2讲 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2讲 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12讲 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2讲 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docx

《第12讲 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讲 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2讲 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docx

第12讲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

第12讲 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

(时间:

30分钟 满分:

100分)

1.(2016·大连重点中学联考)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B.着丝点分裂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C.染色体DNA一定由母链和子链组成

D.着丝点分裂后,每条染色体DNA数量不变

解析 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说明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染色体DNA一定由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组成,C正确;着丝点分裂前,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着丝点分裂后,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因此每条染色体DNA数量发生改变,D错误。

答案 D

2.(2016·陕西西安检测)下列人体结构或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

A.一个四分体B.一个染色体组

C.受精卵D.初级卵母细胞

解析 一个四分体是由一对同源染色体组成的,A项不符合题意;一个染色体组是由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组成的,B项符合题意;受精卵中存在成对的同源染色体,C项不符合题意;初级卵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还没有分离,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3.如图甲、乙为高等动物某器官内细胞的分裂图和完整分裂周期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坐标图。

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据图甲细胞分裂图像特点可以判断该细胞来自雌性动物的卵巢内

B.图甲细胞中含有2个四分体,其子代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ab

C.图乙中曲线的变化能够代表图甲细胞所代表的分裂方式

D.图乙曲线3~4时间段内一定发生了着丝点的断裂和基因突变

解析 判断细胞进行的是哪种分裂方式,处于哪个阶段的关键是观察图像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据图甲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可以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图甲细胞处于减Ⅰ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为处于减Ⅰ后期的精原细胞,因为卵原细胞在减Ⅰ后期,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裂,因此图甲细胞是来自雄性睾丸内的细胞,A错误;图甲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在减Ⅰ前期只能形成2个四分体,本图细胞处于减Ⅰ后期,不存在四分体。

图中细胞的基因型是AAaaBBbb,正常情况下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有Ab和aB两种,B错误;据图乙曲线特点可知,染色体数目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超过最初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与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变化特点对应,C正确;图乙曲线3~4时间段细胞内染色体数恢复到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此时细胞处于减Ⅱ后期,减Ⅱ后期能够发生着丝点断裂,但是一般不发生基因突变,因为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复制时,即细胞分裂的间期,D错误。

答案 C

4.(2016·陕西西安检测)如图是二倍体生物体内某细胞图,关于此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此图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

B.在此细胞形成过程中曾出现过2个四分体

C.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

D.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4

解析 图中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且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的大小不同,为非同源染色体,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可以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正确;该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出现2个四分体,B正确;该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C正确;该细胞的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其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最多为8条,D错误。

答案 D

5.(2016·山东济南检测)下列关于联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联会过程为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子细胞提供了保证

B.肝脏细胞中不会发生联会过程,不出现四分体

C.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联会紊乱有关

D.联会过程可增加基因重组几率,为生物提供了更多种类的基因型

解析 联会过程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及基因重组提供了保证。

答案 A

6.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图乙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

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解析 图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图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所以应是初级精母细胞,B正确;图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应是次级卵母细胞,不可能为极体,C错误;图丙中的M、m不是同源染色体,应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D错误。

答案 B

7.(2016·福建福安一中期中)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可表示DNA分子复制

B.B→C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

C.C→D可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D.D→E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全过程

解析 A→B表示一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增倍,可表示DNA分子复制,A正确;B→C表示一条染色体含2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B正确;C→D表示一条染色体从含2个DNA分子降为含1个DNA分子,可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C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一条染色体仍然含2个DNA分子,D错误。

答案 D

8.(2016·宁夏银川模拟)图一表示二倍体动物苏格兰羊体内的一个体细胞A经过两次细胞分裂的简单过程图,B、C、D、E、F表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状态的细胞图像;图二为不同分裂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

据图请回答:

(1)细胞A→细胞C的细胞分裂方式属于________分裂,细胞B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细胞D中染色体的行为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这种变异称为________。

(3)与细胞D核DNA含量相同的是细胞________(填标号),处于图二CD时期的是细胞________(填标号)。

解析 

(1)细胞A→细胞C的细胞分裂方式属于有丝分裂,细胞B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共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2)细胞D中染色体的行为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种变异称为基因重组,其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

(3)与细胞D核DNA含量相同的是细胞B,都是8个。

处于图二CD时期的细胞中着丝点都没有分裂,对应图一中的细胞D、F。

答案 

(1)有丝 4 

(2)基因重组 (3)B D、F

1.(2016·山东青岛检测)人体的精原细胞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和两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46和23

B.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时,细胞内核DNA数分别是92和46

C.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时,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

D.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时,细胞中都有两条Y染色体

解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时,细胞中只有一条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细胞中要么含2条X染色体,要么含2条Y染色体。

答案 D

2.(2017·东北名校联考)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不一定有姐妹染色单体;能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

B.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离

C.姐妹染色单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是相同的;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一般不相同

D.一对同源染色体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所携带的DNA分子数并不相同

解析 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不一定有姐妹染色单体,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能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如二倍体生物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A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但姐妹染色单体并不分离,B错误;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一般相同;C错误;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2个或4个DNA分子,而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一对同源染色体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所携带的DNA分子数有可能相同,D错误。

答案 A

3.图1为某动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该动物的一个细胞分裂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D段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2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

B.DE和GH段发生的原因分别是着丝点分裂和细胞一分为二

C.FG段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

D.若图2表示的是次级精母细胞,则该细胞处于图1中的HI段

解析 曲线图表示的是二倍体动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CD段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量加倍,染色体组有4个,图2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DE和GH段都是由于细胞一分为二,前者是有丝分裂末期,后者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着丝点未分裂),B错误;FG段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C错误;图2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此时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对应曲线图的HI段,D正确。

答案 D

4.(2017·重庆检测)图1表示某种二倍体动物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图像;图2表示一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变化与分裂时期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①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则该变异发生于图2的EF段

B.②图像的变化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发生于图2的CD段和EF段

C.若③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则该变异主要发生于图2的CD段

D.图1中①②③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只有①变化的结果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解析 若①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图像,图①基因B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所以为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a所在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导致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此时每条染色体存在姐妹染色单体、含有两个DNA分子,对应图2中的CD段,A错误;图②中两条子染色体部分片段颜色不同,应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结果,为基因重组,不是染色体变异,发生于图2的CD段,B错误;图③表示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由A突变为a,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对应图2的BC段,C错误。

答案 D

5.(2016·西安联考)图1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增殖某时期模式图,图2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

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1)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________、________,A点的变化可表示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

(2)图1中含有________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图1所示细胞对应图2的时期是________,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

(4)如果图1中结构3上某位点有基因F,结构4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f,则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3是某同学绘制的曲线图,但是忘记了标明纵坐标,只记得时期c对应图2中的时期11,那么图3纵坐标最可能代表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4 9~13 受精作用 

(2)16 1 (3)6 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或极体(答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也可) (4)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5)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数

6.(2016·四川高考压轴题)某果蝇染色体及部分基因组成如甲所示,观察该果蝇某器官切片,发现了如乙、丙所示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正常情况下,乙细胞?

处的基因应为________,丙细胞中出现A和a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若甲细胞每个DNA分子两条链均由3H标记的核苷酸组成,现将甲细胞移植到正常果蝇体内,通过2次过程①所示的细胞分裂,则一个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条数是________条。

(3)某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其中一个精细胞如图2所示,请解释出现该精细胞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已知细胞中(同一极)有一条染色体含有D基因,根据甲图中的基因组成(Dd)可知,乙细胞?

处的基因应为d,丙细胞中上下两条相同的染色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它们所含的基因应该完全相同,即都应该是a基因,出现A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

(2)已知甲细胞中每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含有3H,现将甲细胞移植到正常果蝇体内,进行1次有丝分裂,该过程中DNA进行一次半保留复制,所获得的子代DNA均含有3H,而有丝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所以一个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条数是8条。

再进行1次有丝分裂,该过程中DNA又进行了一次半保留复制,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随机移向两极,因此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条数是0~8条。

(3)图示精原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上含有一对等位基因A、a;精细胞中仍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上的基因与精原细胞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其形成原因是: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且交叉互换,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A、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答案 

(1)次级卵母细胞 d 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2)0~8 (3)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且交叉互换,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A、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