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8763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练习题及答案.docx

《初中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练习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练习题及答案.docx

初中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据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Y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B.D部位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胃液

C.C中分泌的消化液呈强酸性

D.X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2.如图,人体消化道组成不包括图中的

A.①B.②

C.③D.④

3.如图是人体消化管示意图,其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

A.①B.②C.③D.④

4.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实验中,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照下表进行试验。

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最不可能变蓝的是()

试管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清水或唾液(2mL)

唾液

清水

唾液

清水

温度(℃)

37

37

0

0

A.1号试管B.2号试管C.3号试管D.4号试管

5.“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若要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应选用的装置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①和④

6.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同学设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1号试管内的实验材料是2毫升淀粉液和2毫升唾液,则2号试管内的实验材料应为(  )

A.1毫升淀粉液和2毫升碘液

B.2毫升唾液和2毫升碘液

C.2毫升淀粉液和2毫升清水

D.2毫升唾液和1毫升清水

7.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其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A.①B.②C.③D.④

8.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是()

A.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B.肝脏、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

C.肠液、胰液、唾液、胆汁

D.消化道和消化腺

9.俗话说:

“冬至到,吃水饺”。

从吃下水饺到被消化吸收,依次经过的器官是(  )

A.口腔→喉→食道→胃→小肠→大肠

B.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

C.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D.口腔→咽→喉→食道→胃→小肠→大肠

10.呼吸道不具有的功能是()

A.温暖进入肺的空气B.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C.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D.湿润进入肺的空气

11.人体的呼吸是由呼吸肌的收缩或舒张从而带来肺内气压的变化,然后完成呼吸。

图甲是肺内压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曲线ac段表示吸气

B.图甲曲线ab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

C.图甲曲线cd段表示呼气,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D.图甲曲线de段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12.如图中,图甲是肺内压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曲线ac段表示吸气,胸廓扩大

B.图甲曲线ce段表示呼气肺内气压增大

C.图甲曲线ab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

D.图甲曲线de段时,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A位置

13.下图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过程示意图。

对该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②和④分别模拟了肺和膈

B.①模拟的器官能使到达②的气体变得清洁

C.图甲模拟吸气过程,肺内气压下降

D.图乙模拟呼气过程,膈肌收缩,位置上升

14.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这是因为()

A.鼻腔前部生有鼻毛,对空气有清洁作用

B.鼻黏膜能分泌黏液,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

C.鼻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D.前三项都对

15.下图为某科研小组对呼吸系统中不同部位颗粒物沉积情况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直径为2.5-10um的颗粒物主要沉积在气管内

B.直径小于2.5um的细颗粒物主要沉积在肺泡

C.颗粒物的沉积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D.任何直径的颗粒物在肺泡中的沉积率都要高于气管中

16.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气管B.喉C.肺D.咽

17.空气和食物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是()

A.口腔B.咽C.喉D.气管

18.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

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下列哪个器官组成的(  )

A.鼻B.喉

C.气管D.肺

19.如图表示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管A和D属于静脉

B.从A→C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C.从F→D血液中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

D.图甲中B处的氧气会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图乙中E处

20.如图是肺泡处的气体交换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肺静脉中的血液通过上下腔静脉流入左心房

B.经过此处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

D.血液由心室泵入动脉,此时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21.下图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图中所示血管为_____,与其它血管相比,管内血流速度最_____。

(2)该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_____(填某器官的名称)吸收进入血液。

(3)经过物质交换后,从该血管流出的是_____血。

(4)进入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_____内被利用。

22.如图是呼吸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在[]填图中标号,在横线上填相关内容。

共8分。

(1)呼吸系统的起始器官是[]____________,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它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变得温暖、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痰是由[ ]_______和[ ]___________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

(3)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是[ ]____________,它的壁由_________上皮细胞构成,外面有__________________围绕着,适于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分析】

图片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其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X表示淀粉的消化曲线,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W表示脂肪的消化曲线。

【详解】

A.图中的曲线Y代表的物质在C胃内开始被消化,在D小肠内被完全消化,此物质应为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

B.图中的D是小肠,小肠内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胰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而胃液存在于C胃,B不符合题意。

C.图中的C是胃,胃里的胃腺分泌的大量胃液,胃液的pH为0.9~1.5,呈强酸性,C符合题意。

D.图中的曲线X代表的物质在A口腔开始被消化,在D小肠内被完全消化,此物质应为淀粉,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消化道各结构的作用及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部位,注意曲线图的分析。

2.A

【详解】

A.①是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不属于消化道,A符合题意。

B.②是大肠属于消化道,B不符合题意。

C.③是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有暂时储存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④是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分析】

分析图可知:

图中①是咽,②是食管,③是胃,④是小肠。

【详解】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

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

4.A

【分析】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

2与1、1与3,变量分别是唾液、温度,1和4有两个变量,不能成为对照实验。

【详解】

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1号试管有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最不可能变蓝。

2号没有唾液淀粉不会分解,3号温度是0℃会影响酶的活性淀粉分解不彻底,4号温度是0还没有唾液会影响酶的活性淀粉分解不彻底,故都会变蓝。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碘液遇淀粉变蓝色。

5.A

【分析】

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详解】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变量是唾液,除唾液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均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

分析可知,①和②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唾液,结果是①号试管内加入清水,没有将淀粉分解,滴加碘液变成蓝色,②号试管内有唾液,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溶液不变蓝色,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②和③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馒头碎屑。

③和④的变量也是唾液,但其中的馒头块未经切碎处理,短时间内不易被2毫升唾液完全消化。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6.C

【分析】

(1)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详解】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已知1号试管加入的是2毫升淀粉液和2毫升唾液,则2号试管中应加入2毫升淀粉液和2毫升清水。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7.D

【分析】

人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

图中①~④分别是食管、胃、大肠、小肠。

【详解】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具有以下特点:

小肠长6米左右,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液,能够消化多种食物;小肠绒毛壁、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④小肠。

故选D。

【点睛】

注意掌握消化系统的知识。

8.D

【分析】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

【详解】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D正确。

【点睛】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9.C

【分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详解】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是食物消化的通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所以,从吃下水饺到被消化吸收,依次经过的器官是: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故选C。

【点睛】

掌握消化道的组成及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解题的关键。

10.B

【分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入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道的功能是能够清洁、湿润和温暖空气。

【详解】

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鼻腔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

因此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故选B。

【点睛】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11.B

【分析】

当人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

【详解】

A.图甲曲线ab段,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表示吸气,A错误。

B.图甲曲线ab段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表示吸气,人体吸气时,膈肌收缩,应处于图乙中的B位置,B正确。

C.图甲曲线cd段,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表示呼气,C错误。

D.图甲曲线de段,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表示吸气,人体吸气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呼吸时膈肌、胸廓的状态和肺内压的大小。

12.C

【分析】

本题考查人体的呼吸运动。

人体通过呼吸运动,完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通气。

(1)吸气和呼气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因为肺内压和大气压存在气压差,当肺内压小于大气压时,气体由外界进入肺,即吸气;而当肺内压大于大气压时,气体由肺部流出,即呼气。

(2)吸气和呼气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呼吸肌(即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产生的。

吸气:

膈肌和肋骨间肌肉收缩使胸廓扩大,因此肺被动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最终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

膈肌和肋骨间肌肉舒张胸廓缩小,因此肺被动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最终气体排出肺。

(3)图甲曲线ab段、de段肺内压小于大气压,为吸气阶段,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

bc段、cd段肺内压大于大气压,为呼气阶段,膈肌处于图乙所示的A位置。

【详解】

由甲图肺内压和大气压的曲线图可知:

A.图甲曲线ab段是吸气,但b是吸气结束的瞬间,胸廓扩大,之后的bc段是呼气,A错误。

B.图甲曲线cd段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表示呼气,de段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表示吸气,B错误。

C.图甲曲线ab段时,b吸气结束的瞬间,膈肌收缩下降,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C正确。

D.图甲曲线de段时,表示吸气,膈肌由A到B变化,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吸气呼气的产生是因为存在气压差,高压处会流向低压处,掌握呼吸运动原理。

13.D

【分析】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详解】

A、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③瓶壁表示胸廓,④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故A正确。

B、①模拟的是气管,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故B正确。

C、甲图中④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故C正确。

D、乙图中④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肺缩小,表示呼气。

因此处于乙时,④表示的结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故D错误。

故选:

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呼气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

14.D

【分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

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住灰尘和细菌,鼻粘膜分泌粘液可黏住灰尘,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粘液还可使空气变得湿润;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所以,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重点考查了鼻腔的结构与功能。

15.D

【分析】

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全身的静脉血在肺泡毛细血管处动脉化,将氧气带到全身各个器官。

【详解】

观图可知:

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人体呼吸道部位就越深,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

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粒径在 3.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能被吸入人的支气管和肺泡中并沉积下来,引起或加重呼吸系统的疾病,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还不到人类头发丝的1/20,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肺泡里去,肺泡是用来做气体交换的地方,那些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A.直径为2.5-10um的颗粒物主要沉积在气管内,A正确。

B.直径小于2.5um的细颗粒物主要沉积在肺泡,B正确。

C.颗粒物的沉积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C正确。

D.直径大于3um的颗粒物在肺泡中的沉积率都要低于气管中,D错误。

故选D。

【点睛】

掌握呼吸系统的功能及仔细观察坐标图是解题的关键。

16.C

【分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而完成此功能的主要器官是肺,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多,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佷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因此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选C。

17.B

【分析】

咽既是呼吸的通道也是消化的通道。

【详解】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

因此,咽既是呼吸的通道也是消化的通道,故选B。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消化系统的组成。

18.D

【分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还能对进入人体的空气做一定的处理;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呼吸系统组成。

19.D

【分析】

甲图表示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乙图表示的是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A表示肺动脉、B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C肺静脉、D体静脉、E组织里的毛细血管、F体动脉。

【详解】

A表示肺动脉,D体静脉,A错误;

从A-C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

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B错误;

从F→D表示的是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C错误;

甲图中B处的氧气经过气体交换后,血液变为动脉血,会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乙图中E处,供给组织细胞,D正确。

【点睛】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20.C

【分析】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这两个过程都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完成的。

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血液中的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处,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氧气可以透过较薄的血管壁进入到组织细胞内,同时,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也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血液中。

【详解】

A.肺静脉中的血液进入左心房,其内流的动脉血,故A错误。

B.肺动脉内流的静脉血,血液内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肺泡内氧气的含量高于血液,这样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里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交换的结果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故B错误。

C.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所以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故C正确。

D.血液由心室泵入动脉,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原理等。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21.毛细血管慢小肠静脉线粒体

【分析】

图示表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将运

解析:

毛细血管慢小肠静脉线粒体

【分析】

图示表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

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详解】

(1)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

图中所示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因此是毛细血管,与其它血管相比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2)分析图示可知:

该血管中的营养物质水、营养物质和氧气等主要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最终进入组织细胞。

(3)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为含氧少的静脉血,故经过物质交换后,流出的是静脉血。

(4)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这个结构进行了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的生命活动。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22.1鼻湿润清洁4气管5支气管6肺泡一层毛细血管

【分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解析:

1鼻湿润清洁4气管5支气管6肺泡一层毛细血管

【分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图示为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的示意图,其中1是鼻、2是咽、3是喉、4是气管、5是气管支、6是肺泡、7是肺。

【详解】

(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