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化学式和化合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8754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4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化学式和化合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化学式和化合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化学式和化合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化学式和化合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化学式和化合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化学式和化合价.docx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化学式和化合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化学式和化合价.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化学式和化合价.docx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化学式和化合价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化学式和化合价

第I卷(选择题)

未命名

一、选择题组

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而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

屠呦呦从古代文献“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中受到启发,认为传统的高温水煎使青蒿素失去活性而分解,提出用乙醚低温溶解提取,这是当时获得青蒿粗提物的关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的主要贡献是

A.发表元素周期表B.研究炸药C.研究空气成分D.研究原子结构

2.青蒿素提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步骤是

A.冷水浸泡青蒿B.将青蒿绞汁

C.乙醚低温溶解提取D.青蒿素受热分解

3.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C.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

22:

5

D.青蒿素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答案】

1.B

2.D

3.A

【解析】

1.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故选B。

2.A、冷水浸泡青蒿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将青蒿绞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乙醚低温溶解提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青蒿素受热分解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3.A、由化学式可知,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B错误;

C、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15):

(1×22):

(16×5)=90:

11:

40,故C错误;

D、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15):

(1×22):

(16×5)=90:

11:

40,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在比较同一物质中各元素质量分数大小时,不一定将每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完全计算出来,可利用各元素的质量比进行比较,既快捷又准确。

二、单选题

4.运动会开幕式要举行“火炬接力”仪式,火炬的可燃物是丁烷,化学式为C4H10,其碳元素和氢元素的最简质量比是()

A.2:

5B.24:

5C.6:

5D.12:

5

【答案】B

【解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丁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

(12×4):

10=24:

5。

故选B。

5.央视3.15晚会曝光,少数不法厂家向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了二甲醚(C2H6O),二甲醚会对液化气罐的配件造成腐蚀,存在安全隐患。

下列关于二甲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相对分子质量为46g

C.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3︰8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2.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乘于原子个数然后求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于原子个数除于相对分子质量的百分数。

【详解】

A、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物,它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不是g,不符合题意;

C、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6︰1,不符合题意;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B.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后的生成物是化合物(○表示一种原子,●表示另一种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反应前的两种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反应后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故A正确;

B、反应前后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空隙;故B正确;

C、本反应前为两种物质,反应后为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为化合反应;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因为为化合反应,故反应后的生成物是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C。

7.关于H2表示的意义有如下几种说法:

①表示氢气这种物质;②表示氢元素;③表示二个氢原子;④表示1个氢分子;⑤表示1个氢分子里有2个氢原子。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④⑤D.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

H2能表示的意义为:

①表示氢气这种物质;④表示1个氢分子;⑤表示一个氢分子里有2个氢原子。

氢元素的表示方式为:

H;2个氢原子的表示方式为:

2H;故②③错误。

故选C。

8.已知R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请判断下列化学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A.R2O3B.R2C13C.R2(SO4)3D.R(NO3)3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化合价原则,可知:

A、R2O3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3价;

B、R2C13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1.5价;

C、R2(SO4)3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3价;

D、R(NO3)3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3价。

故选B。

9.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的是

A.氨(NH3)B.硝酸钠(NaNO3)C.二氧化氮(NO2)D.亚硝酸(HNO2)

【答案】C

【解析】

【详解】

氢显+1价,氧显-2价,钠显+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A、设NH3中氮元素化合价为a,则:

a+(+1)×3=0,a=-3;

B、设NaNO3中氮元素化合价为c,则:

(+1)+b+(-2)×3=0,b=+5;

C、设NO2中氮元素化合价为b,则:

c+(-2)×2=0,c=+4;

D、设亚硝酸中氮元素化合价为d,则:

(+1)+d+(-2)×2=0,d=+3;

由此可知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的是:

二氧化氮(NO2)。

故选C。

10.FeO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4B.+3C.+2D.+1

【答案】C

【解析】

【详解】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FeO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则x+(-2)=0,解得x=+2,故选C。

【点睛】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11.科学家发现的N(NO2)3是-种新型火箭燃料,关于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

A.N(NO2)3由氮、氧两个元素构成

B.N(NO2)3中含有3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

C.N(NO2)3属于氧化物

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2.6%

【答案】C

【解析】A、N(NO2)3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错误;B、一个N(NO2)3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错误;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N(NO2)3属于氧化物,正确;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36.8%,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中学生守则》明确,学生不能吸烟,其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原因是香烟在燃烧时产生多种有毒及致癌物质,其中元素间质量比为3:

4物质(  )

A.NOB.SO2C.COD.CO2

【答案】C

【解析】

A、m(N):

m(O)=14:

16=7:

8,错误;B、m(S):

m(O)=32:

(16×2)=1:

1,错误;C、m(C):

m(O)=12:

16=3:

4,正确;D、m(C):

m(O)=12:

(16×2)=3:

8,错误。

故选C。

13.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CO2:

“2”表示二氧化碳含有两个氧原子B.2Na:

“2”表示两个钠原子

C.

“+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D.S2-:

“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答案】B

【解析】

【详解】

A.CO2:

“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

B.2Na:

“2”表示两个钠原子;故选项正确。

C.

“+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错误。

D.S2-:

“2–”表示一个(或每个)硫离子带2个点位负电荷;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14.下列物质中,锰元素化合价为+6价的是(  )

A.KMnO4B.K2MnO4C.MnO2D.MnCl2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A、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1)+x+(-2)×4=0,x=+7;

B、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K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1)×2+x+(-2)×4=0,x=+6;

C、氧元素显-2,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x+(-2)×2=0,x=+4;

D、氯素显-1,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MnCl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x+(-1)×2=0,x=+2;

故选:

B。

15.某矿石样本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CaCO3

B.SiO2

C.CaSiO3

D.Al2O3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矿石样本含有氧、硅、钙、碳四种元素,所以可以形成碳酸钙、二氧化硅、硅酸钙,没有铝元素,不能形成氧化铝。

故选D。

16.元素R的氧化物化学式为R2O3,若R的化合价不变,下列化学式错误的是【】

A.R2(SO4)3B.R(NO3)3C.RCl2D.R(OH)3

【答案】C

【解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元素R的氧化物化学式为R2O3,氧元素显-2价,设R的化合价为x,2x+(-2)×3=0,x=+3,硫酸根显-2价,硝酸根显-1价,氯元素显-1价,氢氧根显-1,若R的化合价不变,R和氯形成的化合物为RCl3。

选C

17.现有

、S、M、

四种物质,是按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的,其中M这种物质可能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中S的化合价为-2,单质S的化合价为0,

中S的化合价为+6,根据题意,M物质中S元素的化合价应该介于0和+6之间,符合该条件的只有

,其中S元素化合价为+4;

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6,

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2,

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6,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关于物质的量描述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常用符号N表示

B.18gH2O中含有1mol氢分子

C.1molSO2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

D.1mol任何物质都约含6.02×1023个微粒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物质的量常用符号n表示,而不是N,错误,B、18gH2O中含有1mol水分子,而不是氢分子,错误,C、1molSO2中约含有6.02×1023个二氧化硫分子,而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错误,D、1mol任何物质都约含6.02×1023个微粒,故选D

考点:

物质的量

19.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丁烷具有可燃性

B.丁烷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C.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别从宏观及微观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A、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为丁烷(C4H10),故丁烷具有可燃性,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丁烷为分子构成的物质,应该说每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故B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C、C4H10中含有C、H两种元素,故从宏观上来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个C4H10含有4个C,10个H,故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式的意义的掌握,属于识记类知识,但应该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分别从宏观与微观及组成与构成的区别上去进行理解。

当描述分子由原子构成时一定要注意分子与原子的数量对应关系。

20.一个水分子中氢原子所占的质量分数与一杯水中氢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

A.相等B.一杯水中氢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大

C.无法比较D.一个水分子中氢原子所占的质量分数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

水由很多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中氢原子所占的质量分数与一杯水中氢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相等。

故选:

A。

21.苹果中富含苹果酸,有增强消化,降低有害的胆固醇等作用,苹果酸的化学式为C4H6O5。

下列关于苹果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苹果酸分子中含有15个原子

B.苹果酸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

3

C.苹果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苹果酸是由三种元素的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

A.苹果酸是由苹果酸分子构成的,1个苹果酸分子中含有4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共15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苹果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4):

(1×6)=8:

1,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苹果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4):

(1×6):

(16×5)=8:

1:

10,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苹果酸(C4H6O5)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

A。

22.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水处理剂,它除了具有优异的漂白、杀菌作用以外,还能迅速去除淤泥中的臭味物质。

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3C.+4D.+6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设化合物Na2FeO4中Fe元素化合价为n价,依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有(+1)×2+n+(-2)×4=0,解之得n=+6;故选D

考点: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三、多选题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Fe

B.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生成的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微观解释,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

【答案】AD

【解析】

【详解】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不是Fe,选项错误;B.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生成的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选项正确;C.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选项正确;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微观解释,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间隔变大,物质体积增大引起的,分子体积不变,选项错误,故选AD。

【点睛】

电解水时,连接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生成气体的种类可以记忆成“正氧负氢”,即连接电源正极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连接电源负极的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24.元素R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只有一种,已知其氧化物的式量为m,其氯化物的式量为n,则R的化合价数值为()

A.

B.

C.

D.

【答案】BD

【解析】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x(奇数),相对原子质量为y;则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R2Ox和RClx,并且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公式,可列出一下两个方程式:

2y+16x=m,y+35.5x=n.联立这两个方程,并解得x=

;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x(偶数),相对原子质量为y;则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ROx/2和RClx,并且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公式,可列出一下两个方程式:

y+16×

=m,y+35.5x=n.联立这两个方程,并解得x=

;故答案为BD。

点睛:

要想解答好该题,首先要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x,且R元素化合价有奇、偶两种可能,再结合氧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书写出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然后再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y,根据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结合题干给出的它们的相应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试卷的前言给出的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即16),列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计算出x的值即可。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中碘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53

B.不锈钢和氧化铁都属于铁的合金

C.稀硫酸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D.同种元素在同一物质中可以显示不同的化合价

【答案】CD

【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由题可知,A.如图中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3;B.不锈钢属于铁的合金,氧化铁是铁的氧化物;C.稀硫酸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D.同种元素在同一物质中可以显示不同的化合价,如硝酸铵中氮元素有-3价、+5价两种化合价。

所以选CD

26.小明同学对下列符号中“3”所表示的含义有如下学习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A.3H2O中的“3”表示三个水分子

B.3C中的“3”表示三个碳元素

C.SO3中的“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

D.Al3+中的“3”表示铝离子的化合价为+3价

【答案】BD

【解析】A.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H2O中的“3”表示三个水分子,正确;B.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3C中的“3”表示三个碳原子;C.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SO3中的“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D.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Al3+中的“3”表示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选BD

27.香料化学家已经开发出多种脂类人工香料,如丁酸甲酯(化学式为C5H10O2)具有苹果香味.下列有关丁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丁酸甲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丁酸甲酯的每个分子有17个原子构成

C.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8.82%

D.丁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0:

5:

16

【答案】BD

【解析】

A、丁酸甲酯属于有机化合物,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此选项错误.

B、分子中原子数等于各角码数之和,所以丁酸甲酯的每个分子有17个原子构成,故此选项正确.

C、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6×212×5+10+16×2×100%≈31.4%,故此选项错误.

D、丁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5:

10:

16×2=30:

5:

16,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BD

28.下列关于H2和H2SO4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氢元素B.都含有氢分子

C.都含有氢离子D.含有氢原子

【答案】AD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二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其组成中都有氢元素,故A正确;B选项因H2、H2SO4物质都是化学物质含有氢元素,微观上含有氢原子,不含氢分子,故B错误;C选项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其分子中都含有氢原子,故C错误;D选项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故选AD.

考点:

物质的组成。

构成

29.葡萄糖可以直接提供能量,病人在无法进食的情况下,向体内输入葡萄糖可以维持生命活动,葡萄糖化学式为

,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葡萄糖属于氧化物

B.葡萄糖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C.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

2:

1

D.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CD

【解析】

【详解】

A、葡萄糖化学式为

,它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B、葡萄糖化学式为

,由葡萄糖分子构成,每个

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故错误;

C、葡萄糖化学式为

,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个数比为6:

12:

6=1:

2:

1,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D、葡萄糖化学式为

,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

12:

(16×6)=6:

1:

8,则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D

【点睛】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30.万金油的主要成分是薄荷脑(C10H10O),下列关于薄荷脑的说法正确的是

A.薄荷脑属于氧化物

B.薄荷脑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6

C.薄荷脑由10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薄荷脑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2.2%

【答案】BD

【解析】

【详解】

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而薄荷脑中含有三种元素,A选项错误;薄荷脑分子式为C10H10O,可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46,B选项正确;该物质是由薄荷脑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C选项错误;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D选项正确。

故选择BD项。

3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2个氢原子一H2B.钙离子——Ca2+

C.氯化铁一FeCl3D.氦气一He2

【答案】BC

【解析】

【详解】

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原子可表示为:

2H,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钙离子可表示为Ca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C、氯化铁的化学式为:

FeCl3,故正确;

D、氦气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故化学式为He,故错误;故选BC。

32.下列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书写都正确的是(  )

A.氯化亚铁FeCl2B.碳酸氢H2CO3C.氯化氨NH4C1D.碳酸钠NaCO3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氯化亚铁的化学式为

,A选项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书写都正确,符合题意;

B、

的名称为碳酸,B选项物质的名称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铵的化学式为

,C选项物质的名称错误,符合题意;

D、碳酸钠的化学式为

,D选项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未命名

四、计算题

33.葡萄糖酸钙[Ca(C6H11O7)2]可用于预防和和治疗钙缺乏症,请计算:

(1)葡萄糖酸钙[Ca(C6H11O7)2]中,钙、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

(2)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精确到0.1%)。

【答案】1:

149.3%

【解析】

【详解】

(1).由葡萄糖酸钙的化学式中可以看出钙的原子个数为1,氧的原子个数为14,所以钙、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14。

(2).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五、实验题

34.如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②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