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63 碳和碳的氧化物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8679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7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663 碳和碳的氧化物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9663 碳和碳的氧化物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9663 碳和碳的氧化物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9663 碳和碳的氧化物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9663 碳和碳的氧化物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663 碳和碳的氧化物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x

《9663 碳和碳的氧化物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663 碳和碳的氧化物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663 碳和碳的氧化物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docx

9663碳和碳的氧化物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点燃羊毛纤维时会闻到烧焦羽毛气味

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实验室制取CO2

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观察液体是否浑浊

C

鉴别H2O、KCl溶液

AgNO3溶液

D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通入O2,点燃

A.AB.BC.CD.D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焚烧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B.可以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C.煤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D.用一氧化碳做燃料可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氧气能够燃烧

C.二氧化碳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

D.金刚石、石墨都有良好的导电性

5.下列除去杂质所用的药品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药品或方法

A

CaCl2溶液

盐酸

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B

CaO

CaCO3

适量稀盐酸

C

N2

O2

灼热的钢网

D

CO

CO2

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A.AB.BC.CD.D

9.下列对一氧化碳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分子的不断运动,能使一氧化碳向四周弥漫

10.当前人们已经认识到无节制排放二氧化碳的危害,纷纷提倡“国家应低碳发展经济,个人应低碳生活”。

下列做法不符合上述理念的是

A.尽量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拆除低效率的小型燃煤发电厂

C.积极研究开发氢气燃料

D.拒绝使用含碳元素的物质

二、选择填充题(题型注释)

三、填空题(题型注释)

11.(5分)图一和图二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简图,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一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则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在图二中,转化2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则转化1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两个转化1的反应中,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

(4)在图三中,若M、N各代表一种纯净物,W是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分别写出转化1和转化2的化学方程式:

、。

12.(8分)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例如,二氧化碳与碳的反应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反应物相同时,若条件不同,产物有可能不同。

例如,

CO2+H2O═H2CO3,6CO2+6H2O

6O2+

(3)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很多(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

①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合反应:

②生成二氧化碳的其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4)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

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图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①该流程图所标出的物质中,投入水中会放出大量热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分离室中进行的操作是,分离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捕捉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12分)多彩的“碳”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元素。

(1)书写档案必须使用碳素墨水的理由是;石墨能够作电池的电极材料的理由是;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的理由是;

(2)天然气常用作燃料的原理是(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灭火,原因是;

(4)过多排放二氧化碳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

该化学方程式为:

(5)“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

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

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填序号)。

A.CH4OB.CH2O2C.C2H6OD.C2H4O2

14.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

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

①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②实验过程中,C中的现象是,D处点燃的目的是。

③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选填编号)

a、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B处酒精灯

b、C中增加的质量与B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相等

c、反应开始后通入0.1mol一氧化碳可生成0.1mol铜

d、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铜被氧化

④甲同学认为A装置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A可达到同样的目的,理由是。

15.(6分)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

下列图片是我们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所做过的一些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当图甲中的试管里澄清的石灰水时,说明通入的气体是。

(2)图乙所示的实验目的是,瓶口的火柴依然在燃烧说明。

(3)图丙所做的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16.(4分))现有①氮气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四种物质,请按下列要求将序号填入空格内:

(1)占空气总体积21%的气体是_________;

(2)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_;

(3)可制多种电光源的气体是;

(4)可制氮肥的气体是_________;

17.(11分)化学与能源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写出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CO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写出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下图是化学家研究出的高效、经济的制氢途径。

途径1:

可用二氧化钛(TiO2)作催化剂。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18.(3分)已知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为氧化物;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F是单质,E是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些转换关系,反应条件等略去),试回答:

(1)写出B、F的化学式:

B;F;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转换关系:

C→A.

19.(5分)工业生产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下列装置是测定纯碱在该混合物中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法之一。

(碱石灰为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称量干燥管I及其干燥剂的总质量为100g;

③将称量好的纯碱样品12g放入广口瓶B中,关闭分液漏斗旋塞;

④在未连接干燥装置之前先通入空气几分钟,然后关闭开关a,再连接好干燥装置;

⑤从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关闭分液漏斗旋塞:

⑥打开开关a,缓慢鼓入空气几分钟后,再称量干燥管I的质量为104.4g.

(1)最初鼓入空气的目的是排除装置A、B、C中的空气,防止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装置A中一定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4)装置B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5)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20.(6分)现有六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活性炭

B.高锰酸钾

C.石油

D.聚乙烯塑料

E.干冰

F.酒精

(1)可用于人工降雨

(2)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

(3)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4)可用于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5)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6)可用作食品包装袋

四、简答题(题型注释)

21.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一氧化碳)中掺入数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如发生煤气泄漏应该怎么办?

22.冬季是“煤气”中毒的高发期,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煤气中毒的气体是___________。

(2)为什么在许多不使用煤气做燃料的家庭也发生了“煤气中毒”事件?

(3)为防止“煤气中毒”事件的发生,请你给居民一条建议

23.(3分)下图为CO2参与的一种“碳转化”。

(1)关于图中“碳转化”,下列说法一定不正确的是。

A.一定是化学变化B.碳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

C.可以缓解温室效应D.实现碳资源的有效循环

(2)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请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2CO2+6H2

C2H4+4。

(3)将CO2通入Na2CO3溶液中只生成Na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4.

(1)家用冰箱里出现了异味,你打算采用何种方法解决?

(简要回答)

(2)如果需要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你需事先采取何措施?

其理由是什么?

25.以下是实验室制取及收集常见气体的装置图。

(1)写出a、b的仪器名称:

a,b。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证明是氧气。

(3)实验室选用B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口进(填序号)。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氨气(NH3)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氨水)显碱性;在加热条件下,氨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①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固体氢氧化钙混合物来制取并收集氨气时,应选择的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③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五、探究题(题型注释)

26.使用甲醇(CHOH)作为汽车的燃料,可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甲醇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将甲醇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点燃,再将燃烧后的混合气体通过如下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填空:

(1)为尽可能多地检验出甲醇的燃烧产物,如图所示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

混合气体→  →  →  →D(填写装置序号,装置不重复使用).

(2)该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正确的设计并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部分现象为:

D和A中①装置内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而A中③装置内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根据实验结果并通过分析推理,得出这次实验中甲醇的燃烧产物为  (填写化学式).

(3)如果将A中②、③装置去掉,则可能会影响对燃烧产物中  的检验.

27.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

(1)在蒸发食盐水获取食盐晶体时(图A),应在蒸发皿内出现  时,即停止加热.

(2)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图B),一定要先  .

(3)某同学取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图C),向甲、乙两瓶中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两瓶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该实验的探究目的是 .

(4)用坩埚坩夹持一团钢丝棉,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未见钢丝棉燃烧,然后将钢丝棉迅速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钢丝棉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据此可分析得知,钢丝棉能否燃烧与  有关.

28.实验室可利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

Cu2(OH)2CO3)制备氧化铜,并进行碳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①制备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下图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步骤一:

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

步骤二:

关闭活塞,连上C和D,开始加热。

步骤三:

在加热过程中,记录在B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t3时停止加热。

加热时间(min)

0

t1

t2

t3

B中固体质量(g)

6.66

5.20

4.80

4.80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CuO+H2O+CO2↑

请在中填入配平后的系数(10)。

C中试剂是(11)。

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12),防止对产物检验造成干扰。

选择t3时停止加热的理由是(13)。

一定量碳粉还原①中制得的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溶液变浑浊,E中的现象是(14)。

反应完全后,若仅撤走酒精喷灯停止加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15)。

分析:

若①中省略步骤三,对②中反应产物判断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

(16)

29.(10分)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所示)。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下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是否可行。

(1)能证明装置A“释放CO2”的现象是;

(2)装置B在实验结束撤掉酒精喷灯时的作用是;

(3)上述反应结束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以证明是否“捕捉”到CO2。

【猜想与假设】

D中的固体可能为:

I.只有氧化钙;Ⅱ.氧化钙与碳酸钙;Ⅲ.只有碳酸钙

【进行实验】

①甲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

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Ⅲ成立。

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Ⅲ成立,其理由是。

②乙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

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

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

③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

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Ⅱ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Ⅱ成立

(4)通过以上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科学家的设想在反应原理上是可行的。

该设想的优点

有(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B.充分利用太阳能C.释放出的CO2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30.(7分)室温时,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盛有3ml_蒸馏水的试管中滴人5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

②在盛有3mL稀盐酸的试管中滴人5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

③在盛有3ml_蒸馏水的试管巾通人二氧化碳达到饱和,再滴人5滴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

(1)将实验③所得溶液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②、③共有的现象是,

说明。

(3)实验①的作用是。

(4)实验①、②和③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滴数相同的目的是。

31.(6分)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净化、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

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欲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欲用足量纯净的一氧化碳气体测定某不纯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反应),并验证反应中气体生成物的性质。

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纯净的一氧化碳气体→D→B→C。

①仪器C的作用是。

②仪器D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③反应完全后,计算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时,小强同学认为“仪器D中减少的质量等于仪器B中增加的质量”。

小丽同学通过称量发现二者质量并不相等。

请你分析写出仪器D中减少的是________的质量,而仪器B中增加的是_________的质量。

32.(6分)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

该小组同学对气体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

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

H2、N2。

小明说:

不可能含有N2,因为。

小芳说:

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

考虑,H2易燃易爆,而CO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认为:

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

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由实验②(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

33.(6分)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2)乙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通过对比,可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丙实验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34.(6分)饮用可乐时,小华对“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溶于水,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条件下,1体积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体积的二氧化碳呢?

【进行实验】

⑴将蒸馏水煮沸后,置于细口瓶中,盖上瓶塞,冷却至室温,备用。

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

⑵制取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法收集,验满后盖上玻璃片,备用。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操作方法

是。

⑶实验①:

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空气和10mL备用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

实验②:

取2支医用注射器分别抽取10mL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和10mL备用的蒸馏水,用胶管连接(如图所示),交替推动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复多次至体积不再减少为止。

反复交替推动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记录数据:

实验编号

抽取气体的体积

抽取蒸馏水的体积

充分混合后,气、液总体积

10mL空气

10mL

20mL

10mL现制的二氧化碳

10mL

12mL

【得出结论】由上表所列数据可知,在实验室条件下,空气难溶于水,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为1体积水最多能溶解体积的二氧化碳。

【注意:

若答对本小题奖励4分,化学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反思质疑】小芳对实验②注射器内不能再溶的气体产生了疑问:

这种不能再溶的气体是空气还是二氧化碳气体?

若收集二氧化碳时空气未完全排尽,也可能导致实验②的残留气体是空气,就不能再溶,则实验结论不可信。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探究以上所得实验结论是否可信。

写清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35.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NaCl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C

NaOH

Na2CO3

加适量Ca(OH)2溶液,过滤

D

Fe粉

Cu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过滤并干燥

六、信息分析题(题型注释)

36.(8分)如图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或B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

(2)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直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②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3)小颖认为在不改变I、Ⅱ装置的仪器及位置的前提下,该装置稍作处理可用于双氧水制取氧气,她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4)当打开K2关闭K1时,利用I、Ⅲ装置可验证CO2的有关性质。

①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此时小试管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②C为干燥管(用于防止液体倒吸)。

如要证明所制备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在小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下图所示装置替换装置Ⅲ,向烧杯挡板右侧通入CO2,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

37.有下图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

m,n。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与B相比优点是。

(4)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则气体从(填“a”或“b”)端通入;若使用装置F收集氧气,则气体应

从(填“c”或“d”)端通入。

(5)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鱼鳔(如图所示)产生了兴趣,他以“探究鱼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进行探究实验,通过查阅资料获知:

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1/4,其余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氮气,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以下是小明分两步进行的探究实验:

①用两种方法测量鱼鳔内气体体积:

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鱼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B、在水下刺破鱼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鱼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如图所示)。

你认为测量结果最不准确的一种方法是(填“A”或“B”),理由是。

②探究鱼鳔内气体的成分:

用两瓶鱼鳔内的气体进行实验,帮助他完成下表中的实验记录: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验证鱼鳔内含O2

验证鱼鳔内含CO2

38.(2分)如图,试管中放入适量的鸡蛋壳,当滴入稀盐酸后,石灰水中会产生什么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

七、推断题(题型注释)

39.有一种无色气体,它可能是

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组成的,用此混合气体做了如下实验:

(1)将此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浑浊现象;

(2)将此气体经尖嘴导管导出点火,气体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

此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不含有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

40.(6分)A~G是初中常见的7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D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①B→F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C→B+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1.(6分)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X是有毒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X的化学式;

②写出X→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Y→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在自然界中,Y转化为O2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

42.(4分)下图中的各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