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8237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docx

《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docx

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

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

序说

   武式太极拳三路小架亦称“李家三路小架”,是在武氏太极一路中捋架及二路炮捶的基础上创编的,是由永年广府西街武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李亦畲,于同治壬戌年(1862年)在母舅武禹襄所传拳架基础上多年苦练研创的第三套高层次功夫架。

是煅练开合劲,松柔劲,爆发劲的一种徒手套路。

而三路小架一直在武式太极拳第四代嫡系传人李锦藩恩师所著四本家传《秘谱》《。

》中保存,多年来从未披露于世,更少传于外姓人。

直到我的恩师李锦藩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传于永年个别人室弟子。

为继承和发扬先辈传统武式太极拳系列完整套路,使恩师家传系列套路真谛免于失传,本人首破家传门规,特将三路小架披露于世,望太极同仁参阅,共研揣摩其奥妙真谛。

并对本门传人朱瑶盛、柴剑鸿、金爱平三同仁的大力协助整理表示谢意!

   小架特点:

   1、不迈大步,不下大势,步法,手法与动作特别小巧紧凑,外形动作变换微小全是意念气感统率体内经络肌肉骨节虚实运转,似乎看不到有大的动作招式变化故而称之为小捋架。

   2、应在一路中捋架和二路炮捶的基础上来学习三路小架,感悟其套路要领重锻炼柔化劲,爆发劲在整体内变化与气势意念的转换;不重外形的招式。

   3、重在腰胯的虚实磨错、左右旋转,丹田内气鼓荡,开合蓄发。

   4、特别注重双脚的距离和角度:

一般要求两脚之间只有一脚的距离,两脚的延线步法成丁八步,即前后两脚延线夹角45度到60度为最佳角度,最具有稳定性。

   5、注重身法中正,节节贯串,骨节涌动,周身一家,手脚相随。

   6、每一势贯穿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中定,总归于虚实开合。

行功过程必须心有所思,有所使意,有所触体,有所目动,有所视手之感;或械有所向,力有所达,拳械一理之念。

每一动要考虑一招一势,应如何动则既合拳理又合本势之用意,则依意发令,肢体则依令而动,力随令而达目之,随令而视意目力,三者凝聚于生效点。

  谱秘歌曰:

 歌诀一:

小架如心经,藏于大架中;不练大架艺难成,不学小架心不明。

   歌诀二:

小架不小,大架不大:

去粗留精,奥秘呈形。

   歌诀三:

意念深长,气势滔滔:

疾如闪电,忌似木雕。

   歌诀四:

架无定架,步无定步;物我不分,有如云雾。

   歌诀五:

无柔无刚,无走无粘;有如雷霆,有如闪电。

   以上五则歌诀,是李锦藩恩师集前辈秘谱经几十年血汗研练传著,是智慧的结晶,手抄原稿内容另有更详细解释。

   先辈曰:

行功练拳要参照这些歌诀去练,歌诀是大纲,来源于拳论,在练功中要细心体认,务求得到与拳理融会贯通,作为练功的指针……

   三路小架习练在于知太极阴阳、明虚实开合,做到心知身随、心身合一,锻炼柔化劲,蓄发劲为之“拳女可结婚生子”。

渐臻至柔至刚、刚柔浑然一体;脚不离脚,脚与踵接,手与膝连,高不过眼,低不过乳,远近不离膝脚。

这是习练三路小架的基本法则。

行功图解

   为方便习练者学习本图暂定面向南方,前后左右以本图片为标准练熟后可任意调整方向。

预备势:

身体自然立正,两脚平行中间一拳之距,脚尖向正前方。

两手松垂于身体两侧,两肩松沉微内扣,有含胸之意。

下颌微收,百会穴有上顶之意。

平心静气,目光平视正前方(图1)。

静站三分钟左右,意念集中正前方,感觉眼前有人似无人,眼前无人似有人。

 

   

一、起势

   左脚向左平移半步,与肩同宽,两脚平行,两膝微屈下蹲。

两手掌微外旋翘起,掌心向下,五指向前,劲贯掌根。

臀部向里收,吊裆提顶,小腹微有上翻之意,气沉丹田,成无极桩势,重心位于两脚之间,内劲下沉(图2)。

   二、左懒扎衣

   右腰眼微前旋,托起左腰眼,微后转,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向左前方45度迈步,两脚间距约一脚,脚尖翘起,脚跟着地;同时,身体向左前方45度摆正,两手掌向上划弧,竖腕坐掌,五指斜向上,左掌小指外沿向正前,远近不超过脚尖,中指尖与鼻尖平,右手掌位于右胸部,指尖高度与左手掌根基本相平,两手竖侧掌合抱于胸前。

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双手攻守,保护自己整个胸部和肋部,目光平视左手中指尖方向(图3)。

  身体各个部位调整摆顺,手脚上下相随,身体内外相合。

自身在得机得势情况下,上身保持形体不变,由右脚蹬地,而后推动左腿弓步,但要求左腿膝盖不准超过脚尖,使整体重心前移向左腿,并保持身法完整。

劲由下而上节节贯串到小指外沿,目视正左前方45度(图4)。

   左腰眼微后撤,右腰眼微前带,身体重心移向左腿,随后带动右腿向前跟步,脚尖点地,变为左实右虚,两脚之间保持一脚距离,两手掌基本不变,目光向前平视,面向东南方(图5)。

   

 

三、右懒扎衣

   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内扣45度,身体重心仍落于左腿;同时,右脚尖虚点地,脚跟内旋,两腿屈膝下蹲,两手掌高低位置互换,右手位于右胸前,掌根与肩平,左手位于左胸前,指尖与右手掌根平,竖腕坐掌,合抱于胸前,并含有外撑内抱之劲,身体摆正,向西南方45度,目光平视右手指尖方向(图6)。

   上身保持不变,右虚腿向西南方45度迈步。

脚跟着地,脚尖翘起,左腿后蹬地,前腿弓步,重心整体前移,在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得机得势情况下也可猛速爆发力(图7、8)。

要求:

精神贯注,周身一家,内外相合,后腿快速蹬地,全身猛速上拔发力,并配合丹田气

疾速呼出。

 

   

四、单鞭

   右腰眼微后撇,左腰眼前推,带动左腿向前跟半步,脚尖点地,两脚之间有一脚距离,重心仍坐于右腿,右实左虚。

两手掌上下合抱于胸前。

目光平视两掌方向,而后右脚根拧地,脚尖内扣60度左右;同时,左脚尖点地,脚跟内旋,两掌平行合抱于胸前,仍为右实左虚,意念转向左手方向(图9、10)。

   左脚向左迈出半步,脚跟先着地,脚尖上翘,两手掌分于肩两侧,竖腕坐掌。

右腿蹬地,身体重心前移,身体微转向东南方向,目光平视左手方向(图11、12)。

   要点:

以下盘来推动上盘,即脚施于地的反作用力通过腿、腰、胯、肩、肘,再传导两手掌发力。

   

 

 

五、提手上势

   接单鞭势,以左实腿的脚跟拧地,脚尖内扣45度,右实腿回收半步,脚尖点地,仍为左实右虚步。

右手下旋,掌心向下,五指斜向前,位于右胯前侧。

左手微上抬,掌心向外,五指向斜右方,位于左耳旁,目光平视西南方向(图13)。

   要求:

两手转换时松肩沉肘,提顶吊裆,虚实分明。

   六、白鹤亮翅

   身体姿势基本不变,右手上撩,掌心向外,五指横侧掌位于额头上侧,距额头一手掌距离。

左手竖侧掌位于胸前,掌沿向外,距胸部一手掌,目视西南方(图14)。

而后右虚脚向西南45度方向迈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

上身保持不变,左腿蹬地,身体重心前移,逐渐成右实左虚步。

劲路由左脚贯穿上拔到两掌(图15、16)。

   腰微右转,两手掌同时下旋,合抱于胸前。

随即,左脚向前跟步,脚尖点地,位于右脚后跟内侧,两脚保持一脚距离。

目光平视两手方向,意念有向东方旋转的意思(图17)。

图17为上下势过

渡动作。

   

 

七、左拗步掌

   右脚跟拧地,脚尖内扣60度左右;同时,左脚跟内旋,脚尖转向正东方,身体也转向正东方。

右手竖腕坐掌位于右胸前;左手心向下,五指向斜右方,位于左胯上侧,右实左虚。

目视正东方(图18)。

   左虚脚向前迈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上身基本保持不变。

随后,右脚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逐渐左腿弓步,两手掌外形不变,向前方发劲(图19、20)。

要求:

身体位置摆正,手脚上下相连,内外相合,身体各部位调顺后再发劲。

 

   八、右拗步掌

   左脚不动,左腰眼微后撤,托起右腰眼微前带,随后带动右脚前跟半步,脚尖点地。

右手掌下按,位于右小腹前侧,掌心向下,五指斜向前,左手向上划弧,竖腕坐掌,位于左胸前,目视正东方(图21)。

   上身基本保持不变,左脚不动,右脚向前方迈步,脚跟先着地,随后左脚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逐渐成右腿弓步,右膝盖不可超过脚尖。

   要求:

周身的劲向上拔时,身体不要前俯后仰,保持中正(图22)。

 

 

 

九、搬拦捶

   两脚不动,腰微向右转;同时,右手掌向上顺时针划小圆变拳,四指握拳在内,拇指在外,拳心向上,拳眼向外。

随后,左手掌下按,掌心向下位于小腹前;同时,带动左脚向前跟步,脚尖点地,位于右脚后内侧,为右腿实,左腿虚。

此势右拳旋转为搬左掌下按为拦(图23、24)。

   右脚不动,左脚向前迈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

随后,右脚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变成左腿弓步;同时,右拳由拳心向上拧出去,变为拳心向下,用内劲向前冲拳;左手掌心微向下按。

目光平视,右拳向正东方打击(图25、26)。

  十、六封四闭

   右拳变掌,两掌分开与肩同宽,五指向前,向下按。

随后右脚跟步,脚尖点地,位于左脚后内侧,仍为左腿实右腿虚。

两掌有下按回捋之意,精神贯注于两掌根(图27、28)。

   右虚步向后退到原位,随后带动左腿向后退半步,脚尖点地,成右腿实左腿虚。

两手微向下,有向后捋按回带之意(图29、30)。

   

   右脚不动,左脚再向前迈步到原位。

脚跟先着地,随后,右脚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再成左弓步;同时,两手掌下按前推,运动路线成横s型(图31)。

   

 

十一、右贴靠回肘

   右脚向前跟步,脚尖点地成虚步。

两手掌变拳,似乎相对,合抱于腹前,两肘两拳欲有撞击对方之意念。

右虚步又有向前迈步的趋势,成左实右虚步(图32)。

   右虚脚向正东方迈步,脚跟先着地;左脚尖微外摆,仍是左腿实右腿虚,上身右手臂有前靠之意。

随即身向东北方转体90度左右。

身体蓄劲微下蹲,而后双腿猛力蹬地,身体上拔的同时,两肘向两侧猛发力,周身动向四周爆发。

头向上顶,两肘向两侧发劲,两脚蹬地(图33、34、35)。

   

 

十二、左贴靠回肘

   接上势右脚尖外摆。

左脚尖内扣,两脚跟拧地,身体转向正东方;同时,两拳心向内又合抱于小腹前,目视正东方(图36)。

   右脚尖再外摆,脚跟拧地。

左脚向前跟步,脚内点地成右实左虚步,两拳仍合抱于腹前。

左腿再向东迈步,脚跟先着地,而后踏平。

左手臂肘有靠对方之意,目视东方(图37、38)。

   左脚变实,身体转向东南方,两腿微屈,下蹲成小马步,两拳仍相对合抱于腹前,而后双脚蹬地,身体上起,头向上顶,两肘向两侧猛击,并且全身都有爆发劲,两肘有击打对方胸部之意(图39、40)。

   要点:

上身起,两肘外击要快速爆发整体劲。

 

 

 

十三、倒撵猴

   左脚跟拧地,脚尖内扣约90度,右脚向西南方迈半步,脚跟着地后,右脚蹬地逐渐成右脚弓步。

两手由拳变掌,左手掌心向下,位于小腹上侧,左手竖腕坐掌,位于左胸前侧,掌心向右,五指斜向上,目视西南方45度角(图41、42)。

   右腰眼微后带,托起左腰眼,带动左脚前跟半步,脚尖点地。

两手掌上下互换划弧,右手掌竖腕坐掌,掌心向左,五指斜向上,位于右胸前。

左手掌心向下按至左小腹前上侧,有向左后方旋转的意念(图43)。

   右实脚跟拧地,脚尖内扣。

左脚尖点地,又有向左后方迈步之意。

两手掌基本不变,仍是左手在下,平掌相按。

右手在上,竖腕坐掌,有向左后顺势捋带推击的意念(图44、45)。

   当向左后转到西北方45度时,左脚再向西北方迈步,脚跟先着地,右腿蹬地,劲向上拔。

推进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两臂基本不变,目视西北方向(图46、47)。

   左脚跟拧地,脚尖内扣。

右腿微跟半步;同时,两手掌上下交换划弧,右手掌心向下平按,位于右腹前。

左手五指向上,竖腕坐掌位于左胸前,成左实右虚步(图48)。

   由左倒撵猴变换右倒撵猴,身体向后方旋转270度,由西北方转向西南方。

右虚步向西南45度角迈步,脚跟先着地,随后由左脚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变成右弓步,两掌基本不变,与右倒撵猴动作一样(图49、50)。

   

 

十四、搂膝拗步

   右腰眼微后转,带动左腰眼前转的同时,左脚向前跟半步,脚尖点地,两手掌位置上下互换,左手位于左小腹前,掌心向下,五指向右,右手竖腕坐掌,位于右胸前,有欲向东方转动趋势(图51)。

   右脚跟拧地,脚尖内扣约90度,左脚尖着地。

身体转向正东方,左手在下,右手在上。

左虚脚向前迈步,脚跟先着地,然后右脚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两掌基本不变,面向正东方(图52、53)。

   十五、手挥琵琶势

   重心前移到左腿上,带动右脚向前跟半步,脚尖点地。

两手掌五指向前,掌心向下,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有下按回捋外带之意。

右脚回撤半步,随即左脚也向回带动半步,脚尖点地成右实左虚步。

两手掌有下按外捋回带之意,应避开自己的中心来划弧回捋(图54、55)。

   十六、按势

   右脚为实,左脚在右脚的前侧,脚尖点地为虚。

右手斜侧掌,小指沿向下,竖腕坐掌向下按。

左手掌心向上,位于左胯外侧向上撩。

整体上身屈膝下蹲,目视斜下方(图56)。

   要求:

两肩不可歪斜,平行缓缓向下,头颈要正,仍有百会穴上顶之意。

   

 

十七、青龙出水

   右脚蹬地,推动身体慢慢上起,左手由后向前上方划弧,掌心向东,五指向上,位于左肩前微上侧,右手掌心位于额头上侧;同时,左虚腿向前迈步,脚跟先着地,而后右腿蹬地,重心前移,左脚踏平,斜向上位,目视左手掌方向(图57)。

   以两脚跟为轴,左脚尖内扣120度左右,右脚尖外摆120度左右。

身体从左向右旋转180度,面向西方,两手掌由头上方划大圆弧。

右手竖腕坐掌旋转到右肩前侧,五指向上,掌心向西,左手横斜掌位于额头上方,距额头应有一手掌宽的距离。

转向西方时,身体重心先在左腿,而后蹬地移向右腿,目视正西方(图58、59)。

   

 

 

十八、三通臂

   右脚向后撤半步,脚尖点地,调整身体重心后,再向后退半步,变为实腿,左脚由实变虚撤回一脚之距,脚跟提起,脚尖点地;同时,两手掌由上向下回收划弧,左手位于左胸前侧,竖腕坐掌,右手位于右胸前,两掌上下合抱椭圆,目视左手指的方向(图60、61)。

   左脚再向前迈步,脚跟先着地,右脚蹬地成左腿弓步,向上拔劲(图62)。

腰微向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脚尖点地,仍左实右虚。

两手掌位置上下交换,即右手在上,竖腕坐掌,左手斜侧掌于左胸前。

两掌上下合抱椭圆,目视右手指的方向(图63)。

   右脚向西北45度方向迈步,脚跟先着地,左腿蹬地,右腿弓步,劲向上拔,而后力达于掌缘。

此动作相似于懒扎衣的外形(图64、65)。

 

十九、单鞭

   左脚向前跟步,脚尖点地,右脚跟拧地,脚尖内扣90度左右,身体重心仍在右腿上。

两掌合抱于胸前,欲有左右分开的趋势,目光平视两掌中间(图66、67)。

   右脚尖再内扣30度左右,左脚向左迈出半步,由脚跟先着地,右脚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左腿弓步,脚尖踏实。

向上拔劲的同时,双掌向左右分开,掌根约与肩平,目视左手方向(图68、69)。

   

 

二十、云手

   身体重心后移向右腿,左手由上向下划弧,位于左胯为前侧,掌心向下。

右手掌心向外位于右肩上侧。

而后两手上下同时交换划弧。

左手位于左肩前外侧五指斜向上,掌心向外,目视东方(如图70、71)。

   左脚向东方迈步,身体向正东转腰摆正,右脚蹬地劲向上拔,而后左腿弓步脚落实。

左手在上,竖腕坐掌,右手在下,掌心向上,目视左手方向(如图72)。

   左实脚跟拧地,脚尖内扣;同时,右脚变虚,脚尖点地,身体向右旋转。

左右手上下交换划弧。

左手位于小腹前侧,右手位于右胸上侧,有向西转变的趋势(如图73)。

   左脚尖内扣约135度左右,右脚尖回收半脚之距,脚尖点地。

身体转向正西方,右手在上,斜侧掌位于右胸前。

左手在下,掌心向上,位于小腹前侧。

双掌合抱于胸前,劲由左腿向上拔,微旋转腰部,目视右手方向(如图74、75)。

   

 

 

二十一、单鞭

   左脚向前跟步,脚尖点地,随后右脚跟拧地,脚尖内扣90度左右,身体重心仍在右腿上。

两掌合抱于胸前,欲有左右分开的趋势,目光平视两掌中间(图76、77)。

   右脚尖再内扣30度左右,左脚向左迈出半步,先由脚跟着地,而后由右脚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左腿弓步,脚尖踏实。

向上拔劲的同时,双掌向左右分开,掌根约与肩平,目视左手方向(图78、79)。

   二十二、提手上势

   腰向左旋转,身体转向东南方。

右手由上向下划弧,位于右腹外侧,掌心向下,五指向前。

左手掌斜向前,位于左肩前侧,目视东南方向(图80)。

  

 

二十三、高探马

   右脚向前跟步,脚点地成左实右虚步,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合抱于胸前,两臂腋下要有一拳之距(图81)。

后右脚向东南方迈步,先由脚跟着地,再由左脚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成右腿弓步。

上身两臂基本不变,目视东南方(图82、83)。

   二十四、右金鸡独立

   左脚向前跟步,脚尖点地,为右实左虚步,右脚尖微内扣,身体转向正东方。

右手掌心向下,五指向前,位于右胯外侧,左手掌心向上,位于左肩前上侧。

然后由右脚蹬地,左腿曲膝上提,脚尖下垂,小腿与大腿约成90度。

膝盖约与胯平,保持重心稳定,目视左手方向。

注意:

右脚蹬地,头向上顶。

左手上托,右手下按,左腿上抬,并有外踢的趋势。

形成上下对拉,前后绷涨,内外混圆的整体劲,保持身体完整平稳,不可左歪右斜(图84、85)。

   

 

二十五、右高探马

   左脚下落,迈向东北方45度角,脚跟先着地,而后右腿蹬地,左脚踏平弓步,两手掌上下合抱于胸前,左手掌心向上,五指向前与左脚方向一致,右手掌心斜向下,五指斜向上,目视东北方向(图86、87)。

   二十六、左金鸡独立

   右脚向前跟步,脚尖点地,成左实右虚步,左脚尖微内扣,身体转向正东方,左手掌心向下按,五指向前,位于左胯外侧,右手掌心斜向上,位于右肩前上侧,然后左脚蹬地,带动右膝盖上提,使小腿与大腿成90度角,脚尖向下松垂。

目视右手掌方向(图88、89)。

   

 

 

二十七、抱虎归山

   右脚向左脚后方落步,脚尖点地,仍是左实右虚步,右手由上向下划弧,掌心向斜下方,左手由下向上划弧竖腕,坐掌位于左肩前侧,目视左手方向,意念有向后转的趋势(图90)。

   以左脚跟拧地,脚尖内扣135度左右。

身体向右转,由东向西旋转180度,仍是左实右虚步。

而后右虚步向西北方迈步,再由左脚蹬推动身体重心前移,两手掌前推,目视西北方(图91、92)。

   

 

二十八、指裆捶

   1、左脚向前跟步,脚尖点地,成右实左虚步。

右手由掌变拳,位于右小腹前,左手掌向左下方划弧。

目视西方(图93)。

   2、左虚脚再向前迈步,先由脚跟着地,而后由右脚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左脚落实成左弓步;同时,右掌向斜下方打击,左手掌心向下,五指向前,位于左胯外侧,目视西方右拳方向(图94、95)。

二十九、左跨虎

   右脚向前跟步,脚尖点地,仍是左实右虚步,两腿都是屈膝下蹲;同时,两手变拳,上下对拉。

左手拳心向下,拳眼向内,位于左胯侧,右手拳心向外,拳眼向下,位于右肩前上侧。

然后,右腿向后撤步,带动身体重心后移,左脚微后撤,成右实左虚步。

目视正西方(图96—98)。

   

 

三十、左抱鼎势

   左脚再向前微迈步,仍是两脚间有一脚之距。

两拳变掌,掌心与身体同宽,十指向前,位于腹前。

右腿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成左腿弓步,劲力由下盘贯穿到十指尖上。

目视十指尖方向(图99、100)。

   右脚向前迈一步的同时,双掌变拳,拳心与身体同宽,位于腹部前上侧,而后,左腿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使右腿弓步,劲力达于两拳头,有击打对方腹部的意念。

目视两拳方向(图101)。

  

 

 三十一、右跨虎

   左脚前跟半步,随后再退回原位,身体重心后移到左腿,成左实右虚步,右拳向下拉,位于右胯外侧。

左拳向上旋,拳心向外,位于左肩外上侧。

上下对拉划弧,目视西北方(如图102)。

   三十二、右抱鼎势

   右脚微后撇半步,随即再迈出原位半步;同时,两拳变掌,掌心相对,与身体同宽,五指向前西北方向,而后由左脚蹬地,身体重心前移逐渐成右弓步,劲力达十指尖并有穿插对方腹部的意念。

目视十指方向(如图103、104)。

   

 

三十三、左野马分鬃

   左脚向右脚内侧跟步,脚尖点地,为右实左虚步,而后右手下旋,掌心向上,位于右腹前侧,左手上旋,掌心向外,肘与肩平,应有下沉之意,位于左胸前上侧,目视左手肘方向(如图105)。

   左脚继续再向西南方迈步,脚跟先着地,右脚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使左脚落实,左腿弓步。

意念在左手小臂与左肘,右手掌和五指尖。

左转腰磨胯,目视西南方向(如图106、107)。

   右脚向前跟步于左脚内侧,脚尖点地,成左实右虚步;同时,两手掌上下互换位置。

左手下旋,掌心向上,位于小腹前,右手上转,掌心向外,位于右肩前侧(两臂腋下皆有一拳之距),身体转向西北方,目视右手臂的方向(如图108)。

   右虚脚再向西北方迈步,脚跟先着地,而后由左脚蹬地,劲力向上拔,推动身体重心前移,右脚落实弓步;同时,右手上撩,向外反掌,左手掌心向上,五指斜向前推出,目视西北方(如图109、110)。

   

 

 

三十四、玉女穿梭

   左脚向右脚内后侧跟步,脚尖点地。

调整身体重心,左手有上撩之趋势,右手有下按前推之趋势。

(如图111)。

   右脚尖微内扣,再调整身体重心,面向西南方。

左手上撩,掌心斜向上,位于额头上侧约一拳之距。

右手竖腕坐掌,小指缘向前推动,位于右肩前侧。

左脚向西南方迈步,先由脚跟着地,而后由右脚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使前脚踏平,成左弓步。

目视西南方向(如图112、113)。

   左脚尖内扣,脚跟拧地;左手向下划弧,位于左腹前,右手向上划弧,掌心向外,位于面前(如图114),右脚向左脚的后外侧交叉迈步,脚尖点地。

左脚尖共内扣270度,调整身体重心,面向东南方;同时,右手上撩于额头上侧,掌心向外,距额头一手掌之距。

左手竖腕坐掌,小指缘沿向前,位于左胸前(如图115)。

   右脚向东南方向迈步,脚跟先着地,而后由左腿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使右脚尖落实并成右弓步,双掌同时前推,目视东南45度角(如图116、117)。

   左脚前跟半步,脚尖点地为虚步;同时,两手掌上下变换。

左手向上划弧,掌心向外,位于左肩前上侧。

右手向下划弧,斜侧掌,掌沿向前,位于右胸前(如图118)。

   右脚尖微内扣,调整身体方向,重心仍在右腿上;同时,左手上撩旋转,掌心向外,位于额头前上侧,右手仍竖腕坐掌位于右胸前。

左脚向东北45度角方向迈步,脚跟先着地,然后由右脚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使左脚踏平成左弓步,目视东北45度方向(如图119、120)。

   左脚尖内扣,脚跟拧地。

右脚向左脚的后外侧交叉迈步,脚尖点地。

左脚尖再继续内扣,呈225度角。

身体由左方向右后方旋转270度,面向西北方(如图121)。

两手上下交换旋转,右手掌向外位于额头前上方,距额头一手掌之距,.左手掌竖腕坐掌位于左肩前侧,身体向西北方向摆正(如图122)。

   右虚步再向西北方迈步,脚跟先着地,然后左脚蹬地,推动身体重心前移成右弓步,目视两掌之间西北方向(如图123、124)。

   

 

三十五、踢一脚

   身体重心后移,左脚实,右脚虚,随后回带右脚后撤半脚之距,脚尖点地,两手掌回捋下按,位于腹前上侧,微屈膝下蹲蓄劲,方向不变(如图125)。

   左脚蹬地,推动身体上起,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