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高考二模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6806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南通高考二模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南通高考二模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南通高考二模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南通高考二模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南通高考二模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南通高考二模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

《江苏南通高考二模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南通高考二模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南通高考二模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

江苏南通高考二模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历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4题,共4题)两部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周王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各部族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过去那种一

族即一国的情况不复存在。

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度的衰落B.贵族统治的完善

C.分封制度的推行D.血缘政治的打破

2.汉代士人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担任郡县佐吏以获得基层

吏务经验后才能得到察举。

举至中央时,还要接受考试检验后授官。

熟悉朝廷行政过程后,要

再经过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

由此可见,汉代察举制

A.打破世代为官限制B.注重官员吏治才能

C.用人标准相对单一D.选才程序平等公正

3.下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农业现实生活。

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

时期

图像名称

牛耕法

耕犁

初唐

陕西三原李寿墓壁画牛耕图

二牛抬杠

直辕犁

盛唐

敦煌23窟牛耕图

一牛牵引

直辕犁

敦煌445窟牛耕图

二牛抬杠

曲辕犁

晚唐

安西榆林窟25号壁牛耕图

二牛抬杠

直辕犁

A.曲辕犁出现于盛唐B.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

C.唐朝牛耕形式多样D.晚唐铁犁牛耕推广缓慢

4.在外来印度文化哲学与本土道教文化哲学挑战下,儒学家通过诠释伦理与天道的连接,使心性

为核心的传统儒学获得了新的生命,从而构建起不同于佛老的新儒学的理论形态。

这里的“新

儒学”兴起于

A.先秦B.西汉C.两宋D.明清

5.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

就创作而言,虽然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媲美的大家,但它的意义在于民众喜闻乐见,能寓教于乐。

这里的“它”应是指

A.宋词B.元曲C.明清小说D.京剧

6.19世纪7O年代后,江苏通州、海门一带洋纱洋布销售日广,本纺土布去路滞减。

乡人购用洋

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

类似现象在苏北地区相当普遍。

这表明

A.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B.手工织布业获得新发展

C.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D.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7.《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田产均耕”的土地制度,按人口平分土地,土地所有权归公。

它一方面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另一方面作出“剩余归公”的原则规定,农民剩余劳动所生产的一切都收归国家。

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

A.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契合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实现土地和产品平均分配D.严重脱离农民实际要求

8.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

“武昌据天下上游,可以直捣金陵,北通燕赵。

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自由之魂其返,吾民之气当昌,其在此举矣。

”当他获悉各地纷纷响应,只有南京未动时,希望“英雄四起,光复神州。

得南京则东南定矣。

”叶圣陶评论的应是

A.定都天京B.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

9.孙中山在谈到民族问题时说:

“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到民族自决。

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使中华民族与世界所有各民族同立于自由平等之地。

”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

A.强调普遍平等民权B.极力宣传反清排满主张

C.主张推翻封建帝制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10.1939年3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增设的鲁苏、冀察两个战区成立。

国民政府派遣三个军的

国军兵力分赴山东、河北,以加强游击战兵力,袭扰、牵制日军,配合正面战场。

国民政府

的这一举措

A.意图贯彻全面抗战路线B.积极应对抗战战略相持的态势

C.直接推动百团大战开展D.开创国民党军队敌后游击先例

11.1954年7月7日,周恩来总理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报告时提出,根据“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方针,“原想再关一年的门,现在看来是关不住了,新中国的声誉是很高的,苏联也

希望我国能够参加国际事务,有欲关不能之势!

”周恩来的这一判断

A.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推动朝鲜问题和平解决

C.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D.倡导“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

12.右图时事漫画创作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画中有中高低三株

竹笋。

漫画作者以“一夜风吹一尺长”的雨后春笋寓意着

A.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过急

B.农轻重产业比例严重失调

C.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13.面对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定,江苏省委抓住机遇,果断决策,把“加快发展沿海、

重点发展沿江”的战略列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并着重制定了开发建设

沿江经济带的总体规划。

这里的“重大决定”应该是

A.创办第一批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4.早期罗马的法律都由祭司们记录在卷,秘密保管,不让平民知道。

祭司们偶尔也会改变原文,

以适合贵族之目的。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A.摒弃了习惯法的内容

B.打破了贵族垄断司法

C.维护了罗马帝国统治

D.表明了万民法的形成

15.右侧是克拉纳赫于1521年创作的马丁·路德肖像画。

与先前的画作

相比,画中路德的姿态从正面变成了侧面,发型不再是典型的僧侣

头,而是戴起了一顶博士帽。

上述图文信息可以佐证

A.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宗教改革揭开序幕

C.浪漫主义美术出现

D.路德思想深入人心

16.下图是英国各部门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示意图,据图中的数据变化可知

 

A.英国工业化转型尚未完成B.圈地运动导致农业发展缓慢

C.服务业所占比重略有下降D.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

17.1819年,马卡洛代表联邦银行拒绝向马里兰州纳税而被地方法院罚款,他向联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法官马歇尔从宪法起源和本质出发,指出联邦银行是国会立法批准的国家机构,州对其没有管辖权,判决马里兰州不能向联邦银行征税。

这一司法案例表明

A.国会立法受到最高法院制约

B.美国州政府不再拥有征税权

C.联邦政府与各州权力相互制衡

D.最高法院拥有解释宪法的权威

18.首都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涌上街头,打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打到十个资本家部长!

”“决不同英法资本家签订秘密条约!

”的横幅,举行示威。

同时,莫斯科等大城市也爆发了群众游行活动。

由于前线战事吃紧,这次全国性的抗议活动没有继续下去。

这一抗议活动

A.促使两个政权并立局面出现B.遭到沙皇政府的严厉镇压

C.说明和平取得政权失去可能D.得到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

19.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

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

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

这一改革

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

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20.东亚经济的崛起,美国经济重心的西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经济上融入亚洲,这些结构性

变化所产生的巨大合力直接推动

A.关贸总协定的签署B.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

C.上海合作组织成立D.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题为选做题,共4题,考生只能选做两题,多答无效。

21.(14分)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

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

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

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

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

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

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

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

(5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

(6分)

(3)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分)

22.(13分)在争取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五四运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至国内,国人的爱国情绪空前的蔓延开来,受到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情绪尤为激烈。

5月4日下午,北京三千余名学生手持写有“拒绝和约签字”等内容的小旗,发表演说,沿途向群众散发传单。

以游行示威为开端的罢课、罢市、罢工风潮席卷全国,蔚为壮观的五四爱国运动以中国代表拒签《凡尔赛和约》而圆满结束。

中国近代以来在对外交涉中首次做出没有屈服的抗争,日本也最终未能获得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合法依据,从而为中国此后收回山东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在6月3日北京学运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

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

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并不始于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在清末则有明显的表现,唯有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并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

中国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具有哪些新的历史特点?

结合新的时代和社会条件,分析这些特点的基本成因。

(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五四运动“转折”的最具意义的历史事件,分析

这一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4分)

(3)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

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3分)

23.(13分)启蒙运动之后,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渐次被划分成了“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两大部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自18世纪各门类科学确立以来,科学的实证、理性精神以及基于其上的启蒙自由、怀疑批判精神成为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