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申报指南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8027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申报指南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申报指南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申报指南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申报指南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申报指南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申报指南模板.docx

《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申报指南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申报指南模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申报指南模板.docx

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申报指南模板

2017年度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

申报指南

根据《山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西行动计划(2014-2020年)》确定的重点产业领域,重点支持产业创新链所涉领域以外的行业技术创新,鼓励全省从事科技活动的企事业单位,通过产学研合作,自主选题申报。

通过项目初审,行业(领域)专家组评审,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论证,厅际联席会议审定,确定立项项目。

按照《山西省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申报和评审管理办法》,组织实施。

一、支持范围

农业方面

(一)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及新技术创新研究

主要农作物分子标记技术大规模开发与应用;主要农作物抗逆性状转基因材料创制与规模化基因转化技术的开发;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新种质新材料创制及新品种培育;特色杂粮优异种质资源创制及新品种培育。

(二)粮食丰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小麦、玉米、马铃薯及谷子、高粱综合技术体系绿色高产高效研究与集成与示范;粮食作物节本增效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示范;寒、旱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示范;黄土高原区不同生态条件下作物高效施肥及综合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

(三)设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技术开发

设施生物专用品种培育与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不同生态区农业设施架构体系研究与开发;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设施农产品无害化利用支撑技术研究;特色经济作物种苗脱毒快繁技术集成应用研究;设施农业智能化控制、远程监控技术研究。

(四)优势林果资源培育与高效利用技术开发

特色林药资源多倍体育种技术体系研究;林下经济(林药、林菌、林菜等)发展模式及关键技术创新的研究;油药用特色林木资源收集、培育技术研究;优良乡土树种品种创制及培育技术研究;城市景观绿化专用林木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优势干果经济林定向育种及商品化技术开发研究;主要水果产业增质增效关键技术开发与集成示范;困难立地植被重建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森林健康经营及康养技术开发研究。

(五)畜禽健康养殖集约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山西特色畜禽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猪、羊繁育技术体系研究;主要畜禽规模化、标准化低碳养殖技术体系研究;畜禽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畜禽主要疫病预警监测诊断防治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畜禽高效安全新型工程疫苗及佐剂研究;动物福利养殖关键技术研究;植物源性(中草药)兽用药物制剂研究与开发;粮经饲三元轮作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六)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与示范

大宗粮油、林果蔬产品产后减损、保鲜、储运技术研究与开发;特色杂粮功能品质研究与开发;地方名特优传统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化开发应用;畜禽产品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农畜产品快速检测、安全评价及加工全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七)现代农业装备开发与示范

主要农作物规模化生产农机、农艺技术融合集成与关键装备研发;山地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开发;电动农业机械研发与示范;设施农业关键装备与作业机具研制;设施畜禽智能化环境控制技术及装备研发。

(八)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开发与集成示范

互联网+现代农业体系技术开发与应用;中短期干旱、暴雨洪涝、冰雹、霜冻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与预测预警技术研究;主要农林植物全生育期智能化监控系统开发与应用;“星创天地”科技平台构建与开发。

工业方面

(一)先进制造领域

高端基础制造与关键部件;基于“互联网+”的研发设计体系;网络协同制造;工业物联网体系与系统;装备智能化与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3D打印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激光器及其集成制造技术;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军民融合通用技术与装备。

(二)新材料领域

高品质特殊钢;大规格高性能轻合金材料;有色/稀有/贵金属材料先进制备加工技术;基础化学品及关键化学品绿色合成与提取;绿色高性能精细化学品关键技术;特种高端化工新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纳米碳功能材料;纳米光电材料;特种功能玻璃、先进功能陶瓷等新型功能材料。

(三)信息领域

物联网智能终端及传感技术与产品;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管理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云计算平台技术应用与装备;基于移动终端的云服务技术与应用;大数据基础设施及关键技术与应用;智慧城市数据共享与公共服务平台;移动互联网软件、面向煤炭、电力、冶金等传统产业软件及大型智慧应用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基于北斗的定位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及电子与光电器件等。

(四)能源领域

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开发与利用;低品位余能回收与利用技术;能源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技术;节能产品及系统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多能互补系统;高效能量传输及储能技术等。

(五)现代服务业领域

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咨询、创业孵化、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服务、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慧旅游等服务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文化艺术展演系统装备研制与集成应用;影视媒体融合系统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文化创意设计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应用;现代物流业的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关键技术装备及物流标准化服务平台等。

(六)生物医药领域

生物芯片及配套设备、药靶发现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新型抗肿瘤抗体与生物技术药物关键技术及产品;药物一致性评价关键技术;新型药物制剂(靶向,缓、控、速释,透皮等)关键技术与产品;关键工业酶制剂规模化制备技术;新型酶蛋白研发关键技术;高性能发酵菌种的选育与改造技术;生物信息与计算生物关键技术等。

社会发展方面

(一)资源环境

以环境、资源为重点,围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攻克环境污染,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该专项共支持研发项目14项左右。

项目经费平均支持强度为30万元。

1、大气污染

(1)太原市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与臭氧生成潜势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太原市夏季近地面大气中臭氧浓度超标,以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针对性不强的现实问题。

为提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大气环境臭氧污染的精准调控。

采用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技术,研究太原市VOCs来源、排放量时空分布及其排放特征;通过合理布点和动态监测,建立重点污染源本地化的VOCs成分谱,开展基于污染源活动水平的VOCs排放对臭氧生产潜势的研究,为太原市臭氧污染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

完成VOCs排放源摸底调查,形成满足环境管理需求的VOCs源排放清单,建立重点源VOCs成分谱,制定太原市大气环境臭氧污染防治优化策略和VOCs减排技术方案。

(2)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技术与装备

研究内容:

通过气态污染物检测、烟气参数测定和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和方法,测量烟气排放中的甲烷、非甲烷总烃、温度、流速、湿度、压力、氧气等参数,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算有机污染物排放速率和排放量,并生成各种参数报表、趋势图等。

通过数采仪,将数据传输至环保部门,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共享。

考核指标:

研制监测样机。

一次进样完成气体样品中总烃、甲烷及非甲烷总烃含量测定(自动扣除干扰峰);采样、分析周期小于25分钟;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最高操作温度≥450℃;汽化室温度≥400℃;最低检出限≤4×10-12g/s(n-c16);基线噪音≤5×10-14A;基线漂移≤1×10-13A/30min;甲烷最低检测浓度:

0.05mg/m3。

2、水污染防治

(1)山西典型河流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河流水资源破坏、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退化的状况,我省启动重点河流生态修复工程,但由于缺乏适应本地河流特征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工程设计实施的针对性、科学性亟待提高。

为此,基于山西河流生态环境特征,从“环境友好、生态友好”的治河理念出发,选择典型河流,开展河道水利工程生态友好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开展河流内湖污染治理与水环境自修复技术、河流生态系统重建技术研究,研发适用的水生态修复技术产品,集成适应于山西河流特征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为我省科学开展河流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

形成适用于山西本土特征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提出山西省典型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指南;开发生态友好型河流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申请专利技术产品3项以上;建立水利工程生态友好性评估指标体系。

(2)河源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我省主要河流源头重要生态功能区缺乏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辐射效益的科学评估,保护范围和管控措施科学性和有效性无法判别的问题。

选择沁河开展河源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调查,以水源涵养功能为重点,开展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估,开展河流源头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和辐射效益评估技术研究,划定河流源头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并提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

为科学化和精细化开展河流源头区生态保护管理提供依据,为实施河流源头生态补偿奠定技术基础。

考核指标:

构建河流源头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和辐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河流源头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形成沁河源头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案,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

(3)基于抗污染高通量多通道复合平板滤膜及膜组件的开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

通过亲水性材料复合制备有机复合滤膜、结构设计、三维模拟等手段,采用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以及数据模拟方法,调控复合膜的孔尺寸和孔隙率,提高膜性能,实现复合抗污染滤膜在污水深度净化处理中的应用,突破抗污染复合滤膜批量化制备工艺中关键技术,提高我国在膜材料制备领域的研发水平和市场竞争优势,对解决环境污染治理发挥积极作用。

考核指标:

与同类高分子膜相比,复合膜的水通量增加20%以上;COD去除率大于90%;复合膜的抗污染抗堵塞能力明显增强,膜的使用清洗周期延长。

(4)污泥生物沥滤无害化处理工艺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

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在处理处置和资源化过程中,存在着脱水难度大和重金属污染等制约因素,同时,处理过程中还存在臭气污染问题。

选择城市污水处理厂,建立污泥生物沥滤工艺示范,通过构建协同生物沥滤菌群,以臭气中的污染物作为菌群营养底物,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将污泥中重金属溶出去除,且提高污泥脱水性能,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理与臭气净化。

考核指标:

建设5m3/d以上的污泥(3%含固率)生物沥滤同步臭气净化示范项目,处理时间控制在48h以内;与原污泥相比,经过处理后的污泥,重金属含量下降50%以上,脱水后的含固率提高30%以上;提出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沥滤工艺改造技术规范。

3、资源综合利用

(1)处理焦化硫膏关键技术开发及核心设备研制

研究内容:

研发高效、高选择性的复合萃取剂,使硫膏经处理后,得到的硫磺产品能够满足硫磺合格品(纯度>99.0)的标准。

研发萃取装置,同时对控制系统进行相关研究,做到高效萃取装置的自动化控制。

工艺系统集成,开发一种与焦化厂脱硫工段耦合的工艺,在处理硫膏的同时,回收硫膏中的脱硫催化剂的有效成分,工艺达到零排放、零污染。

考核指标:

研制焦化硫膏处理样机。

硫磺的提取率≥90%;萃取装置的处理能力50-100kg/h;硫磺产品符合GB2449-2014工业硫磺合格品标准。

(2)电气热能源系统结构布局和管网优化

研究内容:

通过综合能源系统内多种能源之间的科学优化控制,研究实现能源高效利用方法,满足用户多种能源需求,提高社会供能安全性、可靠性。

研究多种能源系统有机协调方法,解决输配电系统瓶颈,延缓发/输/配电系统建设,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通过电-气-热综合能源管网系统优化,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环保性。

考核指标:

多能协同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热/电/冷综合利用效率达85%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50g/kJ以下。

综合多目标优化后各类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其他

其他在水污染处理、大气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及节能提效等方向,在关键技术上有重大突破,能形成清晰的核心技术或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具有重要社会和经济价值的项目。

支持研发项目6项左右。

(二)西医临床

本专项聚焦西医临床诊疗技术,各病种联动推进,突出解决复杂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瓶颈问题,重点资助一批能够填补我省乃至国内空白的西医临床的关键技术,明显提升我省的医疗质量。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本次重点研发计划经过前期项目征集,充分论证,形成精准外科与微创技术、生物治疗与靶向药物研发、纳米医学与药物发现、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成像技术等4个方向。

该专项共支持研发项目11项左右,项目经费平均支持强度为20-30万元。

1、微创技术与精准外科

本方向重点支持以病灶精准定位与精准清除、脏器保护与损伤控制等要素的精确平衡策略,系统优化外科实践的全新的外科理念及技术体系,从而达到当代外科实践向多目标优化和病患最佳康复的目标。

(1)无血心脏外科技术

研究内容:

针对传统心脏外科手术存在血源需求多,输血易导致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缺陷,为降低术后感染危险,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对比研究无血心脏外科在外科围手术期联合应用策略,提高心脏外科技术的安全和有效性,形成并推广最优临床治疗策略和技术组合。

考核指标:

成功建立无血心脏外科的技术平台和示范应用,完成对无血心脏外科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临床应用不低于100例,住院费用降低5%,术后感染率降低5%,推广医院不低于3家;临床检测与生命质量等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指标有显著改善;建立优化临床治疗策略,制定临床治疗方案。

(2)完全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技术

研究内容:

采用完全腹腔镜微创治疗手段,通过开展针对进展期胃癌前瞻性临床研究,以近期肿瘤学疗效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与肿瘤切缘、远期肿瘤学疗效指标5年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为主要观察指标,并对全腹腔镜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综合评价完全腹腔镜D2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作用。

建立健全腹腔镜胃癌手术医师的培训模式,明确手术流程,规范手术操作步骤,建立统一的手术质量控制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指南。

考核指标:

通过近期与远期肿瘤学疗效指标的比较,最终可以使胃癌患者得到明显的获益;临床应用不低于100例,淋巴结清扫个数、切缘阳性率、手术时间、术后各种并发症数量、5年生存率及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等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5年无瘤生存率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水平;选择出一种经济适用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建立一套腹腔镜胃癌手术培训体系并开展培训;建立统一的手术质量控制体系及临床指南。

(3)腹腔镜手术治疗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

研究内容:

针对传统疗法的缺点,引进并改良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及胃旁路术治疗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技术,评价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术后减重效果及糖尿病缓解情况。

建立长期临床随访队列研究,分析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糖控制水平及并发症改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最优临床治疗策略,改善肥胖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的长期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考核指标:

临床应用不低于100例,推广医院不低于3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降低患者的长期治疗费用,平均费用降低5%,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5%,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优于或非劣于药物治疗;制定完整的临床治疗方案或指南并进行开展培训。

2、生物治疗、免疫治疗与细胞治疗

本方向支持恶性肿瘤、风湿免疫等领域的疾病机理与治疗靶点发现,以及治疗的关键技术研究如免疫治疗(疫苗、抗体等)、基因治疗、靶向药物治疗、骨髓移植与干细胞治疗及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

(1)恶性肿瘤靶向CAR-T细胞治疗技术

研究内容:

定位于精准的靶向免疫治疗,探索能够打破肿瘤细胞自身所具有的免疫耐受性的方法,实现自体T细胞充分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重点研究通过再编程T细胞,使其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所表达的肿瘤特异性抗原,来实现其精准的靶向杀伤能力,探讨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CAR-T)细胞的重要作用和机制,完成对靶向CD20的CAR-T细胞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建立不同疗法下的长期临床随访队列,纵向研究其临床指标转归与生命质量轨迹情况。

考核指标:

通过对细胞杀伤活性、回输细胞在体内所占比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血液学及影像学临床检查等指标的量化考核和合理评估,成功建立靶向CD20的CAR-T细胞治疗的技术平台和示范应用,填补我省乃至我国相关领域空白,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或完整系统的临床诊疗方案或指南。

(2)恶性肿瘤精准免疫细胞治疗技术规范与标准

研究内容:

鉴于肿瘤细胞的高度特异性和多样性,各种治疗方法对同一种肿瘤或不同肿瘤的有效率差异很大,开展精准治疗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重点研究以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T细胞受体(TCR)、嵌合抗原受体修饰型T细胞/NK细胞(CAR-T/NK)为代表的生物细胞免疫治疗策略,发展并优化基于细胞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方案以及组合治疗方案,建立免疫细胞临床应用个性化治疗标准,规范免疫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实验室标准操作流程,以提高个体化特异性免疫治疗整体水平。

考核指标:

建立免疫细胞治疗新技术在肿瘤精准治疗中的规范化流程,其中包括建立免疫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标准,细胞质量控制标准,细胞免疫治疗联合手术、放疗和化疗治疗肿瘤的最佳方案以及疗效评估体系。

3、纳米医学诊断、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

本方向支持将纳米技术与医学相结合,促进生物医学技术的完善、临床诊断技术的革新及治疗水平的提高,包括纳米医学诊断技术、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中的纳米材料、纳米药物载体,纳米药物、纳米中药、及纳米医学材料安全性等一系列技术。

(1)纳米粒介导心钠素预防造影剂肾损伤技术

研究内容:

利用心钠素纳米粒子水凝胶技术,在体内观察水凝胶纳米粒子介导的心钠素持续缓慢释放后对血管造影剂诱导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研究纳米粒子载体对心钠素多肽的保护作用及水凝胶纳米颗粒的持续缓释作用,观察和解决长时间保持心钠素持续有效剂量传递到靶器官的难题,增强其对肾损伤的防护作用。

考核指标:

失血量显著降低,ICU入住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5%,并发症与死亡率降低5%,其他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指标显著改善;申报至少1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职务发明专利,与企业达成转化协议或形成转化。

(2)新型纳米药物载体输送与药物缓释技术

研究内容:

通过理化技术将药物载体的大小控制在1000nm的范围内,利用表面效应和小体积效应改变载体的分子特性,将活性药物偶联到经特殊修饰改造过的纳米载体上,研究药物的靶向运输和缓慢释放。

制备纳米载药复合体的靶向递药系统,研究功能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与毒性;纳米载药微球的吸附率,缓释时间,药代动力学,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指标。

考核指标:

建立纳米载药控释技术策略及平台;申请至少1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职务发明专利;申请CFDA临床试验许可,与企业达成转化协议或形成转化。

(3)新型医用纳米抗菌导管的构建及研发

研究内容:

针对介入导管使用中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的问题,将纳米复合抗菌材料与医用导管材料复合,形成材料的新构型,制备新型纳米抗菌导管。

其研究内容包括:

(1)纳米复合抗菌材料研制。

筛选有效抗菌材料,优化配方设计,制备可与医用导管材料复合的纳米复合抗菌材料,达到无毒、抗菌性广谱、持久,适用于人体使用要求;

(2)新型纳米抗菌导管材料的研制。

优选可用于制备导管的材料,使其易与纳米抗菌材料复合,相容性良好,无毒、安全,适用于人体使用,并且合成工艺简单;(3)新型医用纳米抗菌导管制备。

运用上述材料,选用新型成型工艺,制备新型医用纳米抗菌导管。

力求该产品材料成本低廉,成型工艺简单,达到临床应用要求。

通过项目研究,为临床推广应用抗菌导管的研发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考核指标: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有关规定进行抗菌性能检测。

对常见的致病菌大肠杆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抑菌率≧标准值26%以上;申请CFDA临床试验许可,通过临床应用证明抗菌导管抗菌时效长,感染率低,生物相容性好;申请至少1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与企业达成合作或转化协议,逐步完成小试、中试、规模化生产。

4、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技术与临床应用

本方向支持基于PACS数据层集成的医学影像云的数据架构与系统开发、多模态影像识别开发、多模态技术的融合与处理、医学影像大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挖掘与影像标记物、机器学习与智能化诊疗决策系统。

(1)多模态功能影像的脑肿瘤影像基因组学评估技术

研究内容:

采用脑肿瘤影像组学多模态功能影像技术,从光学成像、磁共振功能成像、PET/CT成像及分子影像等方面,整体上研究脑肿瘤血流灌注、血管生成、肿瘤增殖、细胞浸润等生物学特征,及分子靶向成像,验证多模态功能影像组学特征;以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为支撑,构建脑肿瘤分子亚型,筛选脑肿瘤预警、诊断、治疗与疗效评价的生物标志物;采用脑肿瘤影像基因组学新方法,以多模态功能影像技术术前无创地评估脑肿瘤分子亚型及分子标记物表达水平的准确性,预测脑肿瘤治疗效果及预后,为评估脑肿瘤组织异质性及分子生物学行为提供影像学依据,为临床诊断、治疗决策的制定和预后预测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考核指标:

构建脑肿瘤的多模态功能影像基因组学评价平台,取得影像基因组学预测脑肿瘤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开发脑肿瘤分子亚型基因芯片,开发脑肿瘤影像组学软件以及至少1项职务发明专利,与企业达成转化协议或形成转化。

(2)多模态医学影像图像融合技术

研究内容:

针对单一源图像无法对病人进行全面诊断的不足,研究不同的医学图像仪器的成像机理及应用环境,综合研究不同模态的医学图像从不同角度反映人体信息。

研究和探索图像配准和融合,将多模态的图像信息融合成一幅新的影像,使各种成像设备在信息表达上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考核指标:

构建多模态医学影像研发平台,申报至少2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职务发明专利或计算机著作权等;与企业达成转化协议或形成转化,预期目标为临床推广应用。

(3)近红外荧光成像血管通畅性评估技术

研究内容:

研究近红外光成像系统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检测桥血管血流通畅效果。

比较术中荧光成像(IFI)与常用的即时血流(TTFM)两种技术测量桥血管通畅性和血流量以及桥血管通畅性评估的敏感性和假阳性率,并对血管所支配心肌供氧情况进行实时观察,研究成像系统中显影剂剂量、显影时间、影像定位准确性表现。

进行与手术相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考核指标:

患者围术期死亡风险降低5%、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10%,手术时间降低10%,推广医院不低于5家;制定临床诊疗评估方案或指南。

(三)中医临床

聚焦我省中医药在重大、常见疾病防治领域的优势特色,重点解决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临床难题以及制约中医药疗效发挥和提高的瓶颈问题。

重点资助一批能够大幅度提高我省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及慢性病能力的项目,有明显的技术突破和临床应用价值。

明显提升我省的医疗质量,解决医改问题、服务百姓健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该专项共支持研发项目5项左右,项目经费平均支持强度为15-20万元。

1、中医药针对恶性肿瘤放化疗减毒增效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本项目重点支持以西医放化疗、手术、介入等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伴随症和并发症为研究对象。

如:

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肺炎、化疗性静脉炎、围放化疗期骨髓抑制、术后返流、术后伤口不愈合等相关性疾病,系统整理中医古籍文献、传统理论,形成行之有效的临床诊疗规范。

考核指标:

通过对化疗前、化疗中及化疗后服用中药方剂后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消化道反应、皮肤粘膜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