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7787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2.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2.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2

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1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1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

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

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

“壮士!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句中,画线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D.秦兵旦暮渡易水

2.下列画线字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拔剑撞而破之B.素善留侯张良

C.

项伯杀人,臣活之D.烛之武退秦师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分)

(2)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

景公患之。

晏婴乃荐田穰苴曰:

“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后扦燕晋之师。

穰苴曰:

“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

“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不甚急。

日中而贾不至。

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

穰苴曰:

“何后期为?

”贾谢曰:

“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

”穰苴曰: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木包鼓之急,则忘其身。

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召军正问曰:

“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对曰:

“当斩”。

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

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三军之士皆振。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

“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问军正曰:

“驰三军法何?

”正曰:

“当斩。

”使者大惧。

穰苴曰:

“君之使不可杀之。

”乃斩其仆、车之左驸、观之左骖,以徇三军。

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晋师闻之,为罢去。

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

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

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

田氏日以益尊于齐。

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太史公曰:

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

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

世既多《司马兵法》,以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

(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注:

三代:

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B.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C.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D.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苗裔”:

苗,本有“初生的植物、禾谷之实”的意思,后来从禾谷之实转义引申为“子孙后代”裔,就是“后代”之意。

B.“庶孽”,指妃妾所生之子,犹树有孽生。

C.“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

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

闾右指贫苦百姓。

D.《史记》一般在文中的末尾都会有“太史公曰”,是司马迁在写完正文之后,用极其精炼的语言,倾注于短短的几行文字里面,包含了作者对人对事的卓越的见解和深沉的感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穰苴因文武双全、治军严谨而被晏婴推荐,受到齐景公的重用,统率大军解除了齐国外患,威名远播。

B.为了严明军纪,司马穰不因庄贾是齐景公宠臣而徇情,依法将他斩首示众;并因为景公派来救援的使者飞车闯军营而杀掉使者仆从。

C.司马穰苴亲力亲为,与战士同甘共苦,全军士气大振,即使是

生病的士兵也争先奋勇地参加战斗。

晋国、燕国的军队闻风自退。

D.太史公认为《司马兵法》深远宏大,即使是夏、商、周三代的大战争也未能穷尽它的全部精妙之处,司马穰苴的行军用兵策略不能和它相提并论。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0分)

①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

(5分)

②既见穰苴,尊之为大司马。

田氏日以益尊于齐。

(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忆王孙春词

李重元

萋萋①芳草忆王孙②,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③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①萋萋:

形容春草茂盛的样子。

②王孙:

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

③杜宇:

即杜鹃鸟,鸣声凄厉,好象在劝说行人“不如归去”。

8.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

(5分)

9.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它们所抒发的感情是否相同?

试做简要的分析。

(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0.

(1)《论语》中写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仪的高官厚禄的否定态度。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中从“士”的角度侧面展示荆轲出行场面悲壮和激愤的两处是:

①士皆垂泪涕泣;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

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

或许是巧合,在《诗经》产生近三千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

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

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

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

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

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

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

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

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

在第19l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

这种编号为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

青蒿萃取液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

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

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

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在2l位感染了Plasmodiumvivax和P.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萃取液治

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使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

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确定这种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一157℃的活性成分,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

屠呦呦说:

“青蒿素能够在疟原虫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阶段将其杀灭。

”屠呦呦研究小组最初进行临床测试的药物形式是片剂,但结果并不太理想,后来改成一种新的形式——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由此开辟了发明一种抗疟疾新药的道路。

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

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

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做诺贝尔奖“风向标”、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

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

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获奖感到自豪。

 

相关链接: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及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和日本学者大村智。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B.《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

C.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得到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不仅表现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我国医学研究的条件之差。

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双氢青蒿素”。

E.文章以《诗经》开篇,以描写青蒿作结,不仅增强了

传记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而且也暗示了屠呦呦的思想品质。

(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请分点概括。

(6分)

答:

(3)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

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究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分别指什么?

试简要说明。

(6分)

答:

(4)从屠呦呦的“抗疟”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请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79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京胡圣手”之称的燕守平先生,为现场现众展现其的技艺,一曲京胡《夜深沉》传递着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

②杨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的学者兼作家,她高贵、生动而深湛的灵魂,值得我们崇拜仰慕。

③中国人往往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个性上显得比较中庸和包容,不像西方人总是追求,个人主义盛行。

A.卓尔不群超群绝伦特立独行B.超群绝伦卓尔不群特立独行

C.超群绝伦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D.特立独行超群绝伦卓尔不群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用悲观,更不能绝望。

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上大学,而在于他的实际本领。

B.《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的通过,表明我国执法规范化的整体布局已经明晰,同时也是对各地先前试点工作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的升华和认可。

C.我们必须承认,从晚清到民国,很多人是抱着“教育救国”从事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的。

对他们来说,教育不仅仅是职业,更是理想。

D.成年以后的我们,远离游戏,以为那是幼稚可笑的玩闹;其

实好的游戏,具有开启人的智慧、通达人的思维、启迪人的感悟、反省人的觉察力的力量。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上古时代还不懂得种花。

扬雄《解嘲》说,“或释褐而傅”,这是说脱掉粗劣的衣服做大官去了。

后世科举新进士及第授官,也沿称“释褐”。

①最粗劣的一种衣服称为“褐”,这是用粗毛编织的,所以贫苦的人被称为“褐夫”。

②因此,上古所谓布并不是棉织品,而是麻织品或葛织品。

③布与帛也成了低级衣服与高级衣服的对比,贫贱的人穿不起丝织品,只能穿麻织品,所以“布衣”成了“庶人”的代称。

④所谓“棉”,只是丝绵。

⑤《孟子•滕文公上》说,许行之徒“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这是说过着劳动人民的生活。

⑥帛则是丝织品的总称。

A.④②⑥③⑤①B.④②⑥③①⑤C.②④⑥③⑤①D.②④⑥①③⑤

 

15.(原创)以下所列为教育部推荐高中生课外阅读书目20本,请从中任选一本为校报《四月风》的“好书推荐”栏目写一段推荐语,不超过90字。

内容要求:

①书名和作者②此书的内容简介或看点③阅读此书的心得体会或对此书的相关评价。

(4分)

教育部最新颁发的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必读20种名著:

《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哈姆莱特》《堂吉诃德》《歌德谈话录》《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复活》《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老人与海》《谈美书简》《匹克威克外传》

答:

16.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4分)

 

17.请用符号法给下面这个句子画出成分(主谓宾定状)。

(2分)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世间不如意的事有很多,这些事通常会给我们留下很多遗憾。

请以“遗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1)不少于800字数.2、要符合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

高一语文答案

1.D

2.B

3.

(1)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

(2)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朝的后继者啊!

我自己(或“我私下”)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为好。

4答案:

C

5.C闾右指富豪,闾左指贫苦百姓。

6.A晏婴没有说“治军严谨”

7.①齐景公召见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把他任命为将军。

②齐景公接见了田穰苴,尊崇他做大司马。

(从此)田氏在齐国的地位就一天天地显贵了。

8.作者精心选取了芳草萋萋、杨柳青青、杜宇悲啼、雨打梨花等四种意象。

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

时节令人伤感的氛围。

9.感情不同,杜诗写孤身赶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见家人,“魂断”指思乡之情;李词写闺中少妇登楼远眺,不见行人,徒使魂销魄断,“断魂”是思夫之愁。

【解析】

8.试题分析:

第一问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

首先理解意象,意象即融入了作者情感的人、事、景、物等。

从从诗中提炼概括即可,一般应是名词性的偏正短语,如本题的“萋萋芳草”等。

也可以去掉前面的定语,找到核心词语,应该注意意象本身是名词,不应该找动词或形容词性短语。

就可找出:

芳草、柳、杜宇、梨花。

第二问问这些意象营造的氛围。

其实就是问意象的作用,可以从烘托人物心情,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主旨,渲染氛围等角度来作答。

本题该从渲染氛围的角度作答。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诗中的自然形象,一般设问方式是:

写了什么场景?

写了哪些景物?

写了哪些意象?

为什么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作答:

①用名词性短语概括。

如果问有哪些意象,从诗中提炼概括即可,一般应是名词性的偏正短语,如本题的“萋萋芳草”等。

如不好组织,也可以去掉前面的定语,找到核心词语,应该注意意象本身是名词,不应该找动词或形容词性短语。

②用形容词性短语概括。

有时候问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或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实际上就是让考生找出其定语,而定语主要是由形容词性短语来充当。

如“诗中描绘了悲啼的杜宇形象”。

如问自然性意象的作用,一般可以从烘托人物心情,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主旨,渲染氛围等角度来作答。

本题则应从渲染氛围角度分析。

9.试题分析:

杜诗中“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出一种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断魂”,指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思乡之情。

因为古代清明,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

而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客路他乡,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李诗则通过写景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思绪。

作者把高楼拟人化,给它赋予感情,看到物是人非的芳草,柳外的高楼也断魂了,这更能反衬出作者的断魂,用拟人和反衬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表达自然,流畅,易于被读者介绍,很能产生共鸣。

自然二者的所抒情感不同。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注意抓住问题是问两首诗中“断

魂”所抒的情感是否相同,就要结合具体的诗句详加分析,从深究断魂的原因的出答案。

10.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1.

(1)E3分C2分  B1分

【解析】A.说“氯喹”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于文无据。

B.文中说的是“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

性成分”。

D.“双氢青蒿素”不是从天然青蒿素中提纯而来,而是人工合成药物。

(2)①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②勤勉尽责、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③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的务实态度。

【解析】根据屠呦呦的言行、事迹解答此题;每一点2分。

(3)①屠呦呦从中国传统医学文献中得到启发,得到青蒿萃取液,提取出青蒿素,这是发现;(3分)②屠呦呦合成出双氢青蒿素,为人类研制出了一种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的抗疟药物,这是发明创造。

(3分)

【解析】发现是指经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新的方法。

(4)【答案示例】成功需要坚持不懈、团结合作、继承发展。

①在“抗疟”这漫长的攻关岁月中,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无怨无悔,锲而不舍。

经过190多次失败,才提取出

青蒿素,这表明要想成功,需要经得住挫折和失败,要不惧艰难,坚持不懈,刻苦努力。

②在“抗疟”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523”团队以及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

这表明现代科学研究需要团队精神、合作意识。

③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证明了中医中药是个巨大的医药宝库,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医研究,可以取得成功,造福于人类。

(观点2分,每一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12.B(超群绝伦:

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多指技能。

卓尔不群:

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特立独行:

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13.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项,语序不当,改为“认可和升华”。

C项,成分残缺,“教育救国”后加“的观念”。

D项,搭配不当,不能“反省觉察力”,可以改为“提高觉察力”。

14.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④②与上文构成因果关系;⑥③论述“布”与“帛”的区别;①与③中的“贫贱的人穿不起丝织品”内容照应;⑤讨论“衣褐”的文学理论依据。

15.略。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解答时,根据要求,先说出书名和作者;然后简介此书的内容或看点;再分享阅读此书的心得体会或对此书的相关评价。

语言要流畅,语句内容要中肯。

16.【答案】高三语文复习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专项复习,依次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知识语言表达、写作训练四个专题;第二阶段进行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进行各专项的第二次强化。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先从大的框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