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市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6908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9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涿州市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涿州市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涿州市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涿州市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涿州市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涿州市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

《涿州市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涿州市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涿州市道路施工组织设计.docx

涿州市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涿州市京石客运专线站场新区北区大市政工程图纸

2、现行国家及当地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图集、规程及技术标准

3、现场踏勘情况

4、我企业施工技术标准

5、我企业三位一体体系文件

6、我公司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等。

二、本工程施工所用施工规范、标准

1、工程应用的主要规范、标准

序号

类别

名称

编号

1

国家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2

国家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

3

国家

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

10MR204

4

国家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2008

5

国家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

6

国家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97

7

国家

埋地塑料管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DG/TJ08—308—2002

8

国家

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

GB50046

9

国家

钢结构、管道涂装技术规程

YB/T9256-96

10

国家

工业金属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97

11

国家

现场设备管道焊接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

12

国家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4—97

13

国家

工业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GB50252

14

国家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12-2002

15

国家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3

16

国家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17

其他与本工程相关的各专业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和规范

2工程主要应用的法规

序号

类别

名称

编号

1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97主席令第91号

2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89主席令第22号

3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02主席令第70号

4

国家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393号

5

国家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128号

6

国家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279号

 

第二节工程概述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涿州市京石客运专线站场新区北区大市政工程

、工程地点:

京石客运专线涿州东站站场周边

、工程规模:

道路总长约5公里,17.5万平方米。

、工程内容:

涿州市京石客运专线站场新区北区大市政工程一期X标段,包括:

(一)、市政道路

1.1龙马路本段西起润禾街:

其道路施工起点坐标为:

X=4370270.397;Y=503328.145,东止于龙马路,施工终点坐标为:

X=4370183.317;Y=503837.535,道路全长520米。

依据详规,按照填挖平衡并兼顾有利于排水的原则,道路所设纵坡最大为0.457%,最小为0.126%。

道路红线宽度40米,断面形式为三块板,布置为:

3.5米(人行道)+3.5米(非机动车道)+1.5米(绿化分隔带)+23米(机动车道)+1.5米(绿化分隔带)+3.5米(非机动车道)+3.5米(人行道)。

机非混行车道双向横坡为1.5%,人行道单向横坡为2%。

1.2润禾街北起冠云东路:

其道路施工起点坐标为:

X=4370925.526;Y=503379.434,南止于涿豆路,施工终点坐标为:

X=4369116.394;Y=503044.682,道路全长1840米。

依据详规,按照填挖平衡并兼顾有利于排水的原则,道路所设纵坡最大为0.448%,最小为0.113%。

道路红线宽度35米,断面形式为三块板,布置为:

4米(人行道)+3.5米(非机动车道)+2米(绿化分隔带)+16米(机动车道)+2米(绿化分隔带)+3.5米(非机动车道)+4米(人行道)。

机非混行车道双向横坡为1.5%,人行道单向横坡为2%。

1.3腾飞大街北起龙马路:

其道路施工起点坐标为:

X=4370146.248;Y=503739.184,南止于涿豆路,施工终点坐标为:

X=4369061.429;Y=503528.384,道路全长1120米。

依据详规,按照填挖平衡并兼顾有利于排水的原则,道路所设纵坡最大为0.491%,最小为0.238%。

道路红线宽度40米,断面形式为三块板,布置为:

3.5米(人行道)+3.5米(非机动车道)+1.5米(绿化分隔带)+23米(机动车道)+1.5米(绿化分隔带)+3.5米(非机动车道)+3.5米(人行道)。

机非混行车道双向横坡为1.5%,人行道单向横坡为2%。

1.4站北路本段西起腾飞大街:

其道路施工起点坐标为:

X=4369753.908;Y=503659.587,东止于盛福大街,施工终点坐标为:

X=4369663.878;Y=504003.202,道路全长360米。

依据详规,按照填挖平衡并兼顾有利于排水的原则,道路所设纵坡最大为0.349%,最小为0.209%。

道路红线宽度28米,断面形式为单块板,布置为:

6米(人行道)+16米(机非混行车道)+6米(人行道)。

机非混行车道双向横坡为1.5%,人行道单向横坡为2%。

1.5忠义路本段西起润禾街:

其道路施工起点坐标为:

X=4369631.458;Y=503196.537,东止于盛福大街,施工终点坐标为:

X=4369497.343;Y=503918.012,道路全长630米。

依据详规,按照填挖平衡并兼顾有利于排水的原则,道路所设纵坡最大为0.475%,最小为0.2%。

道路红线宽度28米,断面形式为单块板,布置为:

4米(人行道)+20米(机非混行车道)+4米(人行道)。

机非混行车道双向横坡为1.5%,人行道单向横坡为2%。

1.6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

城市道路主干道III级。

(2)标准轴载:

BZZ-100KN。

(3)设计车速:

V=40KM/H。

1.7路面结构

(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由上至下分别为: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1cm下封层+18cm水泥(5%)稳定级配碎石+18cm水泥(5%)稳定级配碎石+20cm级配砂砾,路面总厚度69cm。

(2)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由上至下分别为:

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1cm下封层+20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20cm级配砂砾,路面总厚度49cm。

沥青面层采用A级70号石油沥青,其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的要求。

道路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指标要求表1

指标

单位

沥青标号

70

针入度(25℃,5s,100g)

0.1mm

60~80

针入度指数PI

-1.5~+1.0

软化点(R&B),≥

46

60℃动力粘度系数≥

Pa.s

180

10℃延度,≥

cm

20

15℃延度,≥

cm

100

蜡含量(蒸馏法),≤

%

2.2

闪点,≥

260

溶解度,≥

%

99.5

密度(15℃)

g/m³

实测记录

TFOT(或RTFOT)后

质量变化,≤

%

±0.8

残留针入度比(25℃),≥

%

61

残留延度(10℃),≥

6

注:

1、试验方法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规定的方法

直行。

用于仲裁试验标取PI时的5个温度的针入度关系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97。

2、经建设单位同意,表中PI值、60℃动力黏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也可不作为

施工质量检验指标。

3、表中选用的气候区为1-3,,如当地气象站有更详细的气象数据时,采用气象站资料按照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中的道路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要求,对表中指

标进行调整。

(3)、人行道路面结构

由上至下分别为:

6厘米水泥砼透水砖+2厘米水泥砂浆(1:

3)+15厘米无砂混凝土+5厘米粗砂垫层,路面总厚度28cm。

1.8道路路基

(1)路基边坡

填方路段采用1:

1.5,挖方路段采用1:

1.0,

路基填料要求表2

项目分类

填方路基

零填及路堑路床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0-30

30-80

80-150

150以下

0-30

填料最小强度CBR(%)

6

4

3

2

5

填料最大粒径(cm)

10

10

10

10

10

(2)、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应选择级配较好的粗粒土,砾类土、砂类土,碎石土应优先做路床材料。

严禁采用冻土及含草皮、生活垃圾和树根等不良土填筑路基。

填料的强度与粒径要求见表2。

施工前应根据土源及土质变化情况对所采用的土测定其颗粒组成、液限、塑性指数、压实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重等指标。

施工时应控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以利压实。

(3)、压实度及压实标准

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

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应符合表3的规定。

路基压实标准表3

填挖类型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压实度

上路床

0-30

≥95%

下路床

30-80

≥95%

上路堤

80-150

≥93%

下路堤

150以下

≥90%

零填及路堑路床

0-30

≥95%

1.9施工注意事项

1.91路基工程

(1)施工前,应对道路中线控制桩、边线桩及高程控制桩等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2)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路基土进行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标准击实、CBR试验,必要时应做颗粒分析、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冻膨胀和膨胀量等试验。

(3)路基施工前,应将现状地面上的积水排除、疏干,将树根坑、井穴、坟坑等进行技术处理,并将地面整平。

路基范围内遇有软土地层或土质不良、边坡易被水冲刷的地段,按照规范要求办理变更设计,并据以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4)施工时应按照设计线位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检验。

分层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25cm,填筑至路肩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下层填土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

(5)路基填土宽度每侧应比设计规定宽50cm,压实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

严禁路基填土宽度不足时路基和边坡用浮土帮宽,或自上而下倒土。

形成松坡排平。

1.92路面工程

沥青路面必须严格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进行。

施工和质量检验,另外补充如下:

(1)在摊铺沥青下面层前必须及时洒布透层油,透层油采用慢裂的阳离子乳化沥青(PC-2),乳化沥青用量1.0L/m,透入基层的深度不得小于5mm,并立即洒布用量为2-3m/1000m的石屑或粗砂。

(2)基层上(喷洒透层油后)应设置下封层,下封层采用单层沥青表面处治,沥青采用石油沥青,用量为1.0-1.2Kg/m。

并撒布用量为5-8m/1000m的碎石集料,集料采用S12型,厚度为1cm。

(3)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需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粘层沥青采用快裂的洒布型阳离子乳化沥青(PC-3),用量为0.4L/m。

洒布粘层沥青后严禁除沥青混合料运输车外的其它车辆和行人通过。

(4)当气温在10℃以下,风力大于5级及以上时,不应喷洒透层、粘层、封层油。

(5)集料表面层为玄武岩碎石、下面层为石灰岩碎石,应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

同时集料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中的相关要求。

(6)路面结构层主要技术指标见表4。

路面结构层主要技术指标表4

指标

结构层

压实度

(%)

平整度

(mm)

抗压强度

(Mpa)

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1/100mm)

级配砂砾

≥95

152.3

水泥稳定底基层

≥95

≤15

1.5-2.0

61.8

水泥稳定基层

≥97

≤10

2.5-3.0

31.5

粗粒式沥青砼

≥96

≤5

27.3

中粒式沥青砼

≥96

≤2.5

24.4

(7)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马歇尔试验法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5的要求。

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表5

试验项目

技术标准

击实次数(次)

两面各75

稳定度(KN)

>7.5

流值(0.1mm)

20-40

空隙率(%)

3-6

沥青饱和度(%)

70-85

残留稳定度(%)

>75

(5)、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可参照表6拌和。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方孔筛)表6

级配类别

通过下列筛孔(方孔筛,mm)的重量百分率(%)

31.5

26.5

19.0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细粒

AC-13

100

90-100

68-85

38-68

24-50

15-38

10-28

7-20

5-115

4-8

中粒

AC-16

100

90-100

70-92

60-80

34-62

20-48

13-36

9-26

7-18

5-14

4-8

粗粒

AC-25

100

90-100

70-90

60-83

51-76

40-65

24-52

14-42

10-33

7-24

5-17

4-13

3-7

1.93基层、底基层

(1)本结构层采用厂拌设备进行集中拌合,要求配料准确、拌合均匀、含水量略大于最大值,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且运输时应覆盖混合料,以减少水份损失。

施工时基层、底基层工作缝不能形成通缝,应做搭接处理。

混合料要求采用摊铺机摊铺,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2)本层采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为级配碎石,其级配要求见附表7、表8;

(3)应严格控制基层底基层的标高,碾压成型后的标高与设计标高高差应控制在验收标准以内。

其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不能直接补平,应将成型的结构刨松后加混合料碾压成型。

(4)养生期间应保持一定湿度,不应过干或过湿,养生期不得少于7天,且不得开放交通。

(5)碎石、砂砾含泥量不得大于5%,其级配要求如下:

水泥稳定基层砂砾、碎石级配范围表7

通过下列筛孔(mm)重量百分率%(方孔筛)

液限(%)

塑性指数

31.5

26.5

19

9.5

4.75

2.36

0.6

0.075

100

90-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

不大于28

不大于9

压碎值不大于30%,针片状颗粒不超过20%,软弱颗粒不大于5%,石料等级不小于3级

水泥稳定底基层砂砾、碎石级配范围表8

通过下列筛孔(mm)重量百分率%(方孔筛)

37.5

31.5

19

9.5

4.75

2.36

0.6

0.075

100

90-100

67-90

45-68

29-50

18-38

8-22

0-7

压碎值不大于30%

1.94垫层

(1)天然砂砾应质地坚硬,含泥量不应大于砂质量(粒径小于5mm)的10%,砾石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的含量不应超过20%。

(2)级配砂砾的颗粒范围及技术指标如下:

级配砂砾的颗砾范围及技术指标表9

通过下列筛孔(mm)重量百分率%(方孔筛)

液限(%)

塑性指数

53

37.5

9.5

4.75

0.6

0.075

100

80-100

40-100

25-85

8-45

0-15

不大于28

不大于9

集料压碎值小于30%

1.95立侧石

(1)侧石采用花岗岩石质道牙强度不得小于Ⅱ级。

(2)侧石的排砌必须稳定,立侧石背后的回填必须密实,勾缝宽度1.5cm。

(3)侧石的标准尺寸为100*15*30cm、50*20*10cm,坡道和转弯处采用异型道牙。

1.96人行道

(1)彩色防滑水泥砼透水砖为挤压型,规格尺寸为10×20×6cm。

(2)透水人行道饱水7d后的路面结构整体承载力应满足人群荷载设计要求大于等于5KPa。

(3)无停车人行道透水砖抗压强度等级不小于Cc40,有停车人行道透水

砖抗压强度等级不小于Cc50.

(4)透水砖的透水系数K(15℃)应大于等于≥1.0×10cm/s。

(5)土基压实度≥90%(重型击实标准),且不宜超过93%。

步道基层重型击实压实度不小于95%。

(6)人行步道需用细砂扫缝。

(7)未尽事宜按照《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10MR204的有关规定直行。

1.97盲道

(1)盲道砖的混凝土强度要达到35MPa,要求方正,颜色一致,无蜂窝,露面、脱皮、裂缝等现象,棱角无缺,顶面均匀细密。

(2)为清晰明显,盲道中采用的盲道砖及位置砖均采用彩色花砖。

(3)盲道中不应有杆线、拉线,树木或有高出步道的井盖障碍,遇障碍原则上应迁移,不能迁移的需将盲道局部绕行。

1.98交通标志

(1)交通标志应设置在驾驶人员和行人容易看到,并能准确判读的醒目位置。

根据需要可设置照明或采用反光、发光标志。

(2)各种标志一般设置在车辆行进方向道路右侧或分隔带上。

(3)标志牌不得侵入道路建筑限界,牌面下缘至地面高度为1.8-2.5米。

(4)路侧式标志应减少标志板面对驾驶员的眩光。

板面应与道路中线垂直或成一定角度。

指路或警告标志为0°-10°,禁令或指示标志为0°-15°。

(5)同一地点需设两种以上标志时,可合并安装在一根标志柱上,但最多不应过四种,标志内容不应矛盾、重复。

(6)让路标志、解除限速标志、解除禁止超车标志等应单独设置。

1.99交通标线

(1)路面标线应根据道路断面型式、路宽以及交通管理的需要画定。

路面标线形式有车行道中心线,车行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停止线、人行横道线、减速让行线、导流标线、平面交叉口中心圈、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停车位标线、停靠站标线、出入口标线、导向箭头以及路面文字或图形标记等。

路面标线的画法应符合现行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GB5768规定。

(2)突起路标是固定于路面上突起的标记块,应做成定向反射型。

一般路段反光玻璃珠为白色,危险路段为红色或黄色。

突起路标高出路面的高度、间距、设置方式等应符合现行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GB5768规定。

(3)立面标记可设在跨线桥、渡槽等的墩柱或侧墙端面上以及隧道洞口和安全岛等的壁面上。

设置原则及具体作法应符合现行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GB5768规定。

1.99-1接茬路口

(1)新旧结构接茬处,应用切割机将旧有沥青砼切齐后顺接。

(2)新旧沥青结构相接前须将旧结构清洗干净、喷洒结合油。

(3)新旧路接茬时,20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层要搭接50厘米。

(二)、给排水工程

2.1本工程给水系统分为生产生活管网和消防管网,管道采用PE100S8(SDR17)管道、钢PE管件和钢制管件。

阀门采用球墨铸铁阀门,管道法兰盘使用的螺丝必须进行防腐处理,管道工称压力采用1.0MPa。

管道借转:

采用直管弯曲:

DN≤200,最小允许弯曲半径为100dn。

阀门井等井盖均采用彩色钢塑复合井盖,阀门井的井盖上应注明“给水”字样或标记。

管道和管件采用电热熔连接,与阀门和其它管材采用法兰连接。

井盖采用保温井口及木制保温盖板。

局部地段无定型管件时,应采用钢管和钢制管件,工作压力为1.0MPa,钢管采用焊接接口,必须做加强级防腐。

管径大于DN300的管道、当管道水平或垂直转弯角度超过11.25°、改变管径、三通、四通端头和安装阀门部位必需设置支墩。

预埋支管采用DN200PE管,埋深随主管埋深,坡度为零。

给水与雨水管道交叉打架的位置,给水采用4个120度弯头下翻雨水管道穿越。

因为管线较长,水压较大,施工压力试验时或使用中都容易发生轴线外过大变形,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施工中在弯头、三通、阀门等处均设置混凝土止推墩;在直线段每隔一定间距设置地锚并用混凝土浇筑固定墩。

2.2本工程雨、污水采用II级滑动胶圈接口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管道接口采用滑动橡胶圈接口连接。

管道基础采用180度砂石基础,做法见06MS201-1-14。

在路面范围内和经过机动车辆范围内的检查井井盖均采用重型彩色钢塑复合井盖,井盖上应注明"污水"字样或标记。

其余采用轻型彩色钢塑复合井盖,井盖上应注明"污水"字样或标记。

沟槽土方开挖是雨水系统施工难点,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

(三)、电气工程

3.1本工程电气工程分为强电工程,强电电缆采用铠装电缆直埋敷设,过马路处采用加厚水煤气钢管敷设。

主干电力通道沿设计路段横断管位图所示人行道外侧设计采用排管埋地敷设,其纵坡与道路纵坡一致,电缆排管采用CPVC160,过路做混凝土包封,敷设深度管顶标高不小于1m,管线在拐弯分支处及直线距离每隔不大于100米处设置电缆工作井。

管沟底作素混凝土垫层,回填土在管道缝隙部位采用中沙。

埋地管线按根数分为:

主干线越路接续管10根/组。

分支电力管线:

分支管线包括设计路段与其它现存道路交叉口设置的电力分支和设计路段西、北两侧用户的下户管线。

分支路用管5根/组,其管沟底作素混凝土垫层。

回填土在管道缝隙部位采用中粗沙。

混凝土垫层,上顶为预制或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板。

采用钢塑复合井盖,井盖铸字“电力”字样。

每井内安装电缆支架10付用于缆线敷设悬挂支撑。

每个电缆井要做好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

路灯安装工程和弱电排管埋设工程严格按照《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规范》施工。

(四)、采暖系统

4.1本工程一次网供热温度130/70℃,热网及其附件的选择按承压1.6MPa、耐温150℃确定。

管道系统阀门,关断阀采用双偏心金属硬密封蝶阀,泄水放气阀采用球阀,焊接。

热网设计按有偿敷设进行设计,管线采用直埋敷设。

本工程弯头、三通等所有管件均采用加强管件,管件壁厚比同规格钢管壁厚大两毫米。

补偿器选用直埋式波纹补偿器,公称压力为1.6MPa,补偿量为160mm,材质为316L。

管采用双面埋弧自动焊接钢管,钢材采用Q235号,管道保温采用高密度聚氨脂保温,保温厚度见管道结构图。

保护层采用高密度聚乙烯预制直埋保温管。

钢管网沿线定线由甲方确定位置,宜采取整体放线、统一开挖,以统筹调整施工中碰到的地上、地下障碍。

热力系统严格按设计及图集施工。

(五)、燃气工程

5.1本工程天然气管道压力管道分类级别:

公用管道GB1;工作温度:

常温;设计温度:

25°C;设计压力为0.4MPa。

PE管型号为PE100SDR17.6,阀门为PE球阀-Q341F-10C-DN150。

中压A埋地燃气管道选用PE100材质、SDR17.6系列的聚乙烯管时,管材应符合《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1部分:

管材》(GB15558.1-2003)的要求,管件应符合《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2部分:

管件》(GB15558.2-2005)的要求;3.3中压钢管与PE管转换管道采用无缝钢管焊接,管材分别符合《流体输送用无缝钢管》(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