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案例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6614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教学案例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优秀教学案例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优秀教学案例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优秀教学案例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优秀教学案例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秀教学案例1.docx

《优秀教学案例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教学案例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1.docx

优秀教学案例1

教学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这句话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阅读的作用。

本人针对阅读的第三个作用——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浅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学生阅读的课本和课外书报,绝大部分都是语言优美的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他们会感受到自然风光美,事物情节美、人物形象美、人物情感美,以及语言文字美等能够区分真、善、美和假、丑、恶,能够产生追求美的欲望,阅读活动的这种美的享受是人们从事其他活动时很难得到的,所以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例如,在教学《黄山》一课时非常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首先采取了激趣导入,让学生对美有一种追求,其次,在阅读中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自然的美丽风光,让学生学会品词析句,圈画重点词句,(也是自己喜欢的词句,并学会积累。

)由于农村教学条件有限,如果能顺利用多媒体展求黄山美景,学生的感触会更深、美得更真,使学生对美有了向往和追求,所以我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使语言美、情境美、心灵美融为一体。

又如,我在教学《熟能生巧》一课时,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个人对文本的真实感受。

如:

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

“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生说:

“我学会子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熟能生巧”的意思,就是熟练了就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或找出窍门。

B生说:

“我知道武士有“百步穿杨”本领,卖油老翁有从铜孔中注油,不沾湿铜钱的本领。

我觉得他们真了不起。

C生说:

“我知道武士很骄傲,觉得他自己了不起,故意买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这一点我觉得卖油翁做的比武士好。

我喜欢老翁。

……,……(以上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说得都挺好的。

突然,学生D站起来说:

“我跟C不一样,我喜欢武士。

因为武士身强力壮,他的本领能保护自己,保卫国家。

而卖油翁的本领却不怎么样!

我觉得武士比卖油翁厉害。

听了D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

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也是讨论交流的良好机会。

接着,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

“同学们,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呢?

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能说明理由。

”(学生稍稍安静)有的说:

“我觉得武士厉害,因为卖油翁年纪大了,书上都称他为老翁了。

如果让他去拉弓射箭,肯定是不得的,人老眼花,一定射不准箭。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我觉得卖油翁厉害。

如果让武士去注油,肯定会把油滴在铜钱上,”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

“武士年轻,还可以在学,而老翁胡子都已经白了(从书上插图中看出来),不可能练成武士那样的本领了。

所以,我觉得武士厉害。

又有一生说:

“我觉得老翁厉害,不但注油的本领高,而且人也很谦虚,不象武士那样故意炫耀。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后去思考:

是不是年纪大了,就不厉害了;武士和老翁的本领又是怎么练就的;老翁是在告诉武士,他比武士厉害吗;……请同学在课后再好好研究和讨论。

 

[分析与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

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

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从武士的年轻和老翁的年迈上去比较,从现在和将来去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

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

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教师并没有否认学生的看法,只要学生不反党,不违法,不违反人性,他的回答,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学生、师生平等交流互动式的评价,还可以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年、月、日》教学案例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操作、比较、猜想、讨论等一系列活动,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会判断平年、闰年。

技能目标:

让学生利用校园网,互联网自主查找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发展目标: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1、学生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低年级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一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一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一定的想象力,所以我首先借助年历组织学生有目的观察、合作,自己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不仅学会了新知识,看年历,而且还掌握了自学方法。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3、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采用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信息的广播者,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问题情境的创设者,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尝试点拨的引导者,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空间;知识反馈的调整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计算平年和闰年的天数时,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自己算,然后讨论哪种方法简便,然后教学生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这一环节是重点,通过投影出示,以直观形成表象,然后抽象概括判断方法,这样不但启发了思维,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同时掌握了计算方法。

(2)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通过几个大事件引出课题-----教学大月和小月以及记忆法-----通过媒体连接让学生自学性的找出闰年和平年的规律------小结和练习

(3)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a.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儿童喜欢的具体情境,声画并茂,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成功性。

b.由于这一课例需要的资料(主要是几年的年历)很多,便于电脑储存,直观而节省时间。

c.通过课件的多层练习,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情况,以达到自我反馈,自我调控学习进程的目的。

三、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号?

星期几?

师:

同学们都是新中国的小主人,谁知道,新中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师:

(出示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的欢庆场面)看到这幅照片,你们想到了什么?

师:

2001年7月13日是中国人应该永远记住的日子。

因为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师:

(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的照片)你们知道照片上的这个人是谁吗?

结合播放图片,教师说明: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将我国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师:

像刚才这样,我们在说明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要告诉人们是哪一年(板书:

年)哪一月(板书:

月)哪一日(板书:

日)。

年、月、日同时、分、秒一样,也是时间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师:

谁愿意把你知道的有关年历的知识给大家讲一讲?

生:

(自由发言)

师: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在每个小组的课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年的年历卡片,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这些年历卡片,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31天)

四、六、九、十一月(每月30天)

二月28天或29天

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教师请学生拿出2007年的年历,在2007年的年历上找一找,今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

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2007年的7月1日是星期几?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今年的教师节和国庆节各是星期几?

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你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用彩笔把这些日子圈出来。

2、教学大月、小月。

师:

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书:

大月)。

师:

想一想,把有30天的月份起个什么名字?

(小月)

师:

二月份既不是31天,又不是30天,那我们应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

师:

同学们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

几个小月?

课件中用不同颜色表示出大月和小月.

师:

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

你们能自己想想办法吗?

生:

(自由发言)

师:

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几个巧妙的记忆方法。

教师用课件出示左拳图,介绍用左拳记忆的方法。

师:

为了更容易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你们还可以记住下面的歌诀。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教师说明:

这里的“腊”是指十二月。

师:

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记:

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游戏:

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男同学起立,要是小月女生起立。

3、教学平年、闰年。

在上面的游戏中,教师最后报一个二月时提问:

你们为什么谁也不站起来?

教师指出:

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根据这个特殊的月份,我们把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板书:

平年),把二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板书:

闰年)。

师:

这就是说,要确定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要看哪个月的天数?

师:

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万年历,把1993—2007年中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下面的表格里。

师:

根据2月份的天数查一查1993—2007年这些年中,哪几年是闰年?

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将闰年的年份涂成红色。

师:

闰年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得出:

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教师补充小知识: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这段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

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

这样,每4年就少算了23时15分4秒,即将近一天。

人们就把这1天加在二月里,以补上少算的时间,这样一年就有366天了,这样的年份被称为闰年。

师:

按照这样的规律请你推断一下,200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往前推算,哪一年是闰年?

师:

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把这些年份都除以4,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

教师出示计算结果:

   1993÷4=498……1         1994÷4=498……2 

   1995÷4=498……3           1996÷4=499

   1997÷4=499……1           1998÷4=499……2

   1999÷4=499……3          2000÷4=500

   2001÷4=500……1            2002÷4=500……2  

   2003÷4=500……3            2004÷4=501      2005÷4=501……1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师:

这就是说,要判断某一年是不是闰年,就可以用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是不是4的倍数。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下面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课件出示计算结果:

1876÷4=469     1936÷4=484      1894÷4=473……2

1996÷4=499      1900÷4=475      2006÷4=501……2

当学生按一般方法判断1900年为闰年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查万年历发现1900年是平年。

在与一般规律发生矛盾时,指导学生看课本第82页上的注释,认识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的特殊情况。

教师补充小知识:

(大屏幕显示)

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间差不是整整24小时,而是23小时15分4秒,所以四年一闰又多算了44分56秒,看来误差很小,但时间长了,误差就大了。

每400年就要多算3日2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应少增加3天。

为了便于计算,就作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

所以科学家又作一项补充规定:

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判断:

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下面哪一年是闰年?

   1990    1996      1998    2000

   1991     2008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口答下面各题。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31天?

(3)哪几个月是30天?

(4)平年的二月有多少天?

闰年的二月有多少天?

(5)闰年一年有多少天?

(6)8月1日的前一天是几月几日?

(7)6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

2、今年一、二、三月一共有多少天?

3、四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4、判断正误。

(1)每年都有365天。

(  )

(2)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  )

(3)小华说:

“我爸爸4月31日才从北京开会回来。

”(  )

(4)小明说:

“我表弟是1992年2月29日出生的。

”(  )

(5)1900年是闰年。

(  )

5、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

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

(口答)

6、拓展练习。

小红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你知道小红是哪两个月去外婆家的吗?

小丽在奶奶家连续住了两个月,她可能在奶奶家住了多少天?

7、难忘的日子。

(1)在过去的一年中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个月?

为什么?

(2)在这个月中你最难忘的是哪一天?

为什么?

这一天是(    )年(   )月(   )日。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还可以到网上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告诉学生一写相关的网址)

(五)、课后作业

显示2008,问:

看到2008,你想到了什么?

2008年(闰年)奥运会将会在北京举行,请你在这一年中挑一个你喜欢的月份,参考下面的资料,制一个月历。

2008年1月1日,星期二;2月1日,星期五;3月1日,星期六;4月1日,星期二;5月1日,星期四;6月1日,星期日;7月1日,星期二;8月1日,星期五;9月1日,星期一;10月1日,星期三;11月1日,星期六;12月1日,星期一

四、教学反思

1、情景导入,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受到情感教育。

课件首先安排主题图,让同学们感受到年月日与人们生活密切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

同时又了解了许多有意义节日的具体时间,受到了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来进行。

在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无论是研究问题的提出,信息的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都需要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因为“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遇到障碍时的苦思冥想,有了进展时的喜悦,结论概括的逐步完整性,都很像科学家有过的经历。

这为孩子们以后的学习与科学研究迈出了可喜一步。

3、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首先,信息技术的色彩图片和生动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生活中的大事件,感受到数学于生活息息相关。

其次,为教学需要的大量背景资料和多层练习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

再次,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去了解更多课外知识,自觉主动的学习。

 

教学案例的撰写要求和标准

一, 什么是案例 

案例的定义如下: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教学案例的定义:

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因此,本课题中的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案例应有如下特征:

 

1,案例是一个故事(事例)的讲述; 

2,案例要有完整的有情境和背景,情节和冲突,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 

3,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 

4,案例要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情感,态度,动机,需要等. 

二, 案例选择或生成标准 

1,对改进课堂教学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有典型(普遍)意义,或反映教育中常见问题 

2,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3,未正式公开发表过 

4,不会引起任何法律纠纷,如涉及个人(包括教师,学生)隐私,未成年人保护问题,著作权等. 

三,案例撰写要求 

1,写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故事. 

2,提供对读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资料背景资料,如所在学校的情况,个人的工作背景等. 3,提供案例所涉及事件的情境分析,用于读者了解决策与情境之间的关系. 

4,叙述事件本身,包括要解决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事件的结局,是否产生新问题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5,如果根据以往的经历撰写案例,尽量保持案例中资料的真实性;如果是想撰写正在经历的教学过程,请定期做教学日志,或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探索过程,心得和发生的事情.

6,案例不能杜撰,也不要事无巨细都罗列进去,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选择. 

7,案例中若引用别人的观点,要注明出处.案例要有教师内心世界活动的反映,但要注意措辞的适当,不宜过分渲染或有明显的偏见

 

教学案例的写作

上世纪末,中国教育界引入了一个新的术语和新的教育教学材料的表达方式――案例.到现在,"案例"一词,已经成为教育界"点击率"最高的明星术语之一.从现在的发展势头上来看,有理由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广,案例及案例的相关研究,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案例","案例集"也已是满天飞.但不可否认,与关注案例的热情相比,目前,大家对案例的真正了解和把握却还相当不够.对于"案例",在许多人眼中还属于"雾里看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处于初级阶段.

从前几次送评的案例来看,确实也是这样――教案,课堂纪要,论文等.

什么是案例 

提供几种案例的概念.

看各种案例定义,给我们一个强烈的印象,似乎案例就是提供一种事件描述.这和我们自己所写的案例似乎有点脱节.为什么会这样呢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还得先搞清楚这样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案例,教育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案例研究.

1.教育教学案例的应用类型

案例,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学界.最早在教育中引入"案例法"的,是1910年科普兰博士在哈佛工商学院,使用讨论法进行工商管理教学.当时,许多工商管理行业的人员走进课堂,展示自己管理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写出了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诸多方法.1921年,科普兰在当时校长多汉姆的建议与鼓励下,出版了一本案例集.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中,开始引入"案例法",主要是应用于教师的培训.其实,现在,在中国中小学引入的"案例法"也主要是应用于"师训".对于在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法"的研究,还相对比较少,但在文科特别是政治教学中,已经有人在尝试使用.我个人以为,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对这种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到这里,我们明确了一个问题:

所谓教育教学"案例",根据面向的读者群不同应该有有三类:

一是面向学生,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例",其实是一种在课堂上供师生共同探讨的,已经发生过了事件.二是面向教师,用于教师集中培训的,主要是用于在教师集中培训时供师生共同探讨的,已经发生过了事件.

这样又清楚了,这种以案例分析为组织形式的的教学模式,就是通常所讲的案例教学.(集中"师训",应属于广义的"教学"范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