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行业展望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6582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生资源行业展望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再生资源行业展望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再生资源行业展望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再生资源行业展望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再生资源行业展望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再生资源行业展望报告.docx

《再生资源行业展望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生资源行业展望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再生资源行业展望报告.docx

再生资源行业展望报告

 

2018年再生资源行业

展望报告

 

2017年12月

 

1.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万亿市场蓄势待发.......................3

1.1多项政策推进行业发展,再生资源回收率提升空间大..............3

1.2看好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废电池等细分领域..............4

2.电子废弃物行业:

行业集中度提升,补贴结构优化..............5

2.1行业基本概况:

处理目录扩容至14种,补贴扩容值得期待....5

2.2拆解结构优化+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助力行业增长..............6

2.3行业集中度将提升,竞争推动企业向深加工精细拆解方向发展..7

3.汽车拆解行业:

再制造放开开启行业千亿空间..............8

3.1报废汽车回收再利用率提升空间大...............................8

3.2再制造是构成汽车拆解循环经济闭环的关键环节..............10

3.3再制造放开推动汽车拆解千亿市场空间..........................11

4.废动力电池行业:

报废高峰18年将至.............................12

4.1动力锂电报废高峰期将至,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100亿....12

4.2梯级利用技术壁垒高,电池和整车厂具有先天优势..............13

4.3回收利用商业化无障碍,专业第三方资源回收利用企业优势明显.....................................................14

5.投资策略..........................................16

5.1行业投资策略.............................................16

5.2重点公司推荐................................................17

5.2.1格林美(002340.SZ):

资源回收龙头,打造动力电池回收全产业链...................................................17

5.2.2中再资环(600217.SH):

深耕回收拆解领域,政策助力发展...............................................................18

6.风险提示..................................................19

1.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万亿市场蓄势待发

1.1多项政策推进行业发展,再生资源回收率提升空间大

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科教、交通、国防等各项活动中被开发利用一次并报废后,还可反复回收加工再利用的物质资源。

从类型来看,主要包括三大类:

金属类再生资源、非金属类再生资源和废旧电子电气机械设备。

我国再生资源整体循环利用产值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一是目前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偏低,主要品种回收率不超过50%,二是我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层次、利用附加值亟需提升。

从回收率来看:

玻璃:

德国、比利时、法国、荷兰等国家废回收率高达85%、90%以上;废钢:

回收率达55%,欧盟国家可达70%,占到原材料的比例超过铁矿石;铜和铝:

欧美废铜、废铝使用率占比超过50%,日本基本不需要用铝土资源,而是用废铝循环利用。

而我国大量再生资源被当作垃圾处理掉,玻璃、塑料、废纸回收率不到30%,金属回收率在30%-40%之间。

从利用附加值来看:

以报废汽车为例,美国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先进的回收技术使得80%左右的报废汽车零部件通过“再制造”等方式获得重新利用,而国内,囿于制度环境和技术水平,许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仍在低层次运营,粗暴拆解卖废旧金属。

根据今年5月份发布的《循环发展引领行动》,2020年产值达到3万亿测算,十三五期间行业的目标复合增速为10%。

预计我国再生资源产值将稳步提升,行业的增长的两大新动能为:

未来几年垃圾分类与两网融合提速,促进再生资源回收率提升。

今年3月《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发布,确定了46个重点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标志着垃圾分类推进提速。

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带动行业盈利提升。

2012-2016年,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回收企业利润率下滑,回收企业的扩产动能不足,随着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重新进入上涨通道,企业盈利明显改善,行业有望量价齐升。

1.2看好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废电池等细分领域

十大废弃物回收利用量变化相对稳定,年增速在0%-5%,回收利用总值受大宗商品价格变化而波动较大。

2016年,我国十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2.56亿吨,同比增长3.7%,回收总值约为5902.8亿元,同比增长14.7%。

预计到2021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利用总量将达到3.25亿吨,复合增速5%,再生资源回收价值达到9506.52亿元,复合增速10%。

我们看好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废动力电池回收维持高景气:

废弃电器电子:

回收体系完善、回收价格趋于下降,拆解结构优化、白电拆解占比提升,补贴目录扩容;报废汽车:

正规渠道报废占比提升,零部件再制造放开开启千亿市场规模;

废电池:

上游报废量爆发增长,政策端生产者回收责任明确将解决回收痛点;

2.电子废弃物行业:

行业集中度提升,补贴结构优化

2.1行业基本概况:

处理目录扩容至14种,补贴扩容值得期待

电子拆解产业主要是从家电卖场、废旧电器回收企业或个人等渠道收购废旧电器,拆解成无法出售的电子垃圾和可以出售的资源化产品,电子垃圾进一步交由危废处臵企业进行处理,而资源化产品则销售给资源回收企业。

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9年之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个体回收为主的传统再生资源回收模式.第二阶段:

2009-2011年,在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下的以零售商和制造商为主的家电以旧换新回收+政府补贴回收模式;第三阶段:

2012年后,采用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管理,并开设了WEEE基金。

通过基金间接补贴带动的以个体回收为主的传统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和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的新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共存的回收模式。

随着新增9项目录产品的补贴政策落地,行业将进一步放量。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2014年版)》自2016年3月1日起实施。

新版目录在旧目录“四机一脑”的基础之上新增9类电器电子产品:

吸油烟机、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监视器、手机和电话单机。

新增的9类产品2013年理论报废量合计达1.96亿台,而同年“四机一脑”合计理论报废量仅有1.09亿台。

未来随着补贴品类的扩容,行业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2.2拆解结构优化+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助力行业增长拆解结构优化提升行业盈利水平,电视机拆解量占比下降,空调拆解有望大幅放量。

14年95%以上的拆解品都是电视机,新的补贴目录调低了电视单台补贴,大幅提升空调的单台补贴35元至130元。

新补贴目录实施后,2016年1-5月电视机拆解量出现大幅下降,占比为55%,微型计算机占比10%-15%,洗衣机占比17%,电冰箱10%,空调1.87%。

预计未来白电拆解占比将逐年提升,由于白电拆解盈利优于黑电,因此拆解结构的优化将提升行业盈利水平。

预计未来两年电废拆解行业增速将达到20%以上,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148.7亿。

16年电废拆解量增速为5.2%,我们认为2016年电废拆解量增速放缓主要是补贴变化使得拆解结构调整带来的适应期所致。

假设未来两年,黑电拆解量占比每年下降10%,白电占比每年增加10%,我们测算每10%结构优化将使电废拆解市场规模增加8.8%,加上每年5%拆解台数增,大宗商品价格提升,行业将维持20%增速。

2.3行业集中度将提升,竞争推动企业向深加工精细拆解方向发展

目前电废处理全行业产能过剩,而龙头企业具备资金+技术+回收渠道优势,规模效应明显,未来市场份额将向龙头企业集中。

2016年上半年,格林美、中再生、启迪桑德三大集团企业处理量占全行业42.5%,相比去年同期增加8%,也反应了行业集中度正加速提升。

全行业产能过剩:

目前,国内获得补贴资质的109家处理企业年处理能力超过1.5亿台,实际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达到7500万台左右,平均产能利用率仅有50%。

行业具备规模效应,龙头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将提升:

中小企业由于资源的回收成本高,大多处于微利状态,资金紧张,难以扩大拆解规模,而龙头企业具备资金+技术+回收渠道优势,规模效应明显。

从资金角度看,处理企业面临较大资金运作压力。

补贴收入占据了整个拆解收益的30%以上。

早期基金补贴到位时间为半年左右,而由于去年出现了虚假拆解骗补事件,环保厅加大了规范拆解的审核力度与程序,基金补贴到位时间延长到一年半,企业面临较大的垫资压力,龙头企业优势明显。

从技术角度,随着行业利润持续下降,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已经由开始以拆解为主,向精细拆解深加工方向发展。

精细拆解的收益将比粗放拆解提升近一倍,龙头企业具备深加工技术优势,将进一步挤压小企业生存空间。

中再资环:

目前已经实现了对ABS、PS、PP等废塑料的精细化分选,对废电机、变压器等金属部件的精细化拆解;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物中的CRT锥玻璃、废电路板等产品的进一步加工。

格林美:

延长产业链,循环加工超细钴镍粉末与钴镍精细化工产品。

从回收渠道角度,龙头企业对回收渠道的掌控力强,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2016年第三方回收商占行业全部回收量的90%以上,整个行业回收渠道分散,而企业对回收渠道的掌控决定了企业的回收成本,决定了企业的利润率水平,中再生强大的回收渠道使得公司的毛利率净利率水平优于格林美。

未来随着龙头企业加快在回收渠道自建,垃圾分类政策推进,龙头将进一步巩固自身在回收渠道上的绝对优势。

综上,我们认为电废行业未来几年随着拆解结构优化、白电拆解占比提升,行业盈利将持续改善,未来补贴目录扩容将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预计未来几年行业增速将维持在20%以上;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大趋势,龙头企业增速将快于行业平均,电废行业的投资,建议关注行业龙头中再资环(600217)。

3.汽车拆解行业:

再制造放开开启行业千亿空间

3.1报废汽车回收再利用率提升空间大

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报废高峰渐近。

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突破2800万辆,汽车保有量突破2亿辆。

以我国汽车的一般使用年限8-10年计算,2017年废旧汽车理论报废量将突破800万辆,2019年左右将超过1300万辆,并保持高速增长,报废汽车高峰期将至。

实际正规回收率偏低,有较大提升空间。

根据2001年国务院发布实施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将报废汽车出售、赠予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给非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的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自行拆解报废汽车。

但由于执法不到位、私家车正规报废补贴不足、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大量的报废汽车流入了回收黑市。

黑市拆解企业违规将零部件翻新售卖、销售拼装车,因而回收价格可达正规渠道的3倍。

未来随着监管逐步规范趋严、307号文重新修订、私家车报废补贴等政策出台,正规回收率有望提升。

3.2再制造是构成汽车拆解循环经济闭环的关键环节

报废汽车相比其他回收原材料,具有存量大、资源价值高、零件可再制造应用等特点。

报废汽车中含有大量可再生资源,72%的钢铁(69%钢铁+3%铸铁)、11%的塑料、8%的橡胶和6%的有色金属,汽车上的钢铁、有色金属材料的零部件90%以上都可以回收、利用,玻璃、塑料的回收利用率可达50%以上。

汽车拆解行业按照处理流程,产业链可大致分为回收环节、拆解环节、破碎环节和再制造环节。

拆解流程一般分为:

1)预处理:

拆卸蓄电池、车轮;

2)拆卸危险部件:

如气囊、安全带等;

3)回收液体、拆解滤清器;

4)外部件拆卸:

灯、保险杠、玻璃;

5)内饰件拆解:

座椅、地板、内饰、电器件;

6)总成拆解:

发动机、变速器、催化器;

7)拆解完毕后,把车壳送往破碎公司进一步处理,可再制造的零部件送往再制造公司进一步处理,不可再制造的进行报废处理。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指把旧汽车零部件通过拆解、清洗、检测分类、再制造加工或升级改造、装配、再检测等工序后恢复到像产品一样的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的批量化制造过程。

再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尺寸修理法及高新技术尺寸恢复法。

尺寸修理法:

不考虑原始设计尺寸,通过切削等加工来恢复原来配合形位公差、粗糙度等技术指标,并形成修理尺寸,配件则需按修理尺寸进行制造,因此成本较低。

高新技术尺寸恢复法:

采用先进设备及工艺使得废旧品尺寸恢复至新品设计尺寸的一种方式,主要包括表面工程技术(如电刷镀、电喷涂、热喷涂)及激光加工技术等,该方式能恢复新品的设计尺寸,耐磨性、消除表面应力等性能优。

再制造不同于维修,具备性能接近或超越新品,规模化的特点。

性能接近或超越新品:

再制造是以有剩余寿命的报废零部件作为再制造毛坯,利用高新技术对其进行批量化修复、性能升级,所获得的再制造产品在技术性能上和质量上都能达到甚至超过原机新品的水平。

再制造是规模化的生产模式:

有利于降低成本、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以汽车发动机为例,再制造与制造新品相比,可实现节约60%的能源、70%的原材料、降低50%左右的成本,降低80%以上的排放。

技术壁垒高:

再制造过程中利用废旧件,不确定因素较多,品质保证手段及一致性控制复杂,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再制造工艺中,包括对废旧件检测、分析及逆向再制造加工处理,再制造是核心,拆解后检测、寿命评估及分类、装配后检测试验则是新品质量保证手段。

拆解企业盈利状况普遍不佳,再制造环节是构成循环经济闭环的关键。

拆解行业目前主要以销售废钢原材料及五大总成外的二手零配件为主,销售原材料占总收入的比重约为90%。

拆解环节充分竞争使得利润率低,而再制造有利于形成资源-产品-废旧产品-再制造产品的循环经济模式,是汽车报废整个流程盈利的关键点。

3.3再制造放开推动汽车拆解千亿市场空间

修订案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五大总成再制造将放开。

2016年9月,《国务院关于改〈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重点推进三方面改革:

一是取消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总量控制合理规划布局的要求,审核部门将由经贸管理部门变为报废汽车回收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不再纳入特种行业管理;

二是放开五大总成再制造,允许旧件进入流通,开展绿色汽车消费;

三是废除报废机动车的收购价格参照废旧金属价格计价的规定,改为市场主体自主协商定价,与此同时,商务部正在组织修订相配套的国家标准。

再制造试点工作正积极推进,标志着政府对于推动发展再制造行业的决心。

42家再制造试点企业中有27家通过验收。

通过验收的试点单位,可继续标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再制造产品标志,可按照规定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支持再制造产品推广等相关政策支持。

随着利好政策的加速落地以及汽车回收率的提升,每年1000万辆报废车,每辆车“五大总成”价值14000元(发动机10000元,变速箱2000元,前桥后桥车架2000元),打5折为7000元,预计未来5年我国报废汽车“五大总成”再制造市场空间将达到700亿元左右,汽车拆解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综上,我们认为再制造放开将打开汽车拆解行业市场空间,但对非正规渠道汽车拆解、非法零部件流通的整顿,和再制造消费市场培育,试点企业品类扩大都需要时间,未来即使政策落地后,五大总成回收的议价能力仍掌握在有资质有能力再制造的企业手中,拆解企业通过出售五大总成提升盈利的空间仍然有限,行业爆发与规范尚待时日。

4.废动力电池行业:

报废高峰18年将至

4.1动力锂电报废高峰期将至,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100亿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黄金发展期,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开始大幅增长,销量从1.2万辆增长到16年的50.7万辆。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爆发推动锂电池用量提升,2016年锂电池市场规模1115亿,动力锂电池需求605亿.同比增长65.8%。

动力锂电池报废高峰期将至。

按商用车3年电池寿命和乘用车5年的电池使用寿命,假设锂电池回收价值为0.3元/wh计算,预计18年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将达14.03Gwh,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在18年将初具规模,2020年理论报废量将达到37Gwh,动力锂电回收市场规模将达111亿元。

从电池种类看,磷酸铁锂保有量较多,将先进入报废高峰。

从政策端上,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的标准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仅2017年就出台了电池规格尺寸、编码制度和拆解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为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包括用于储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有专家指出,随着编码制度的实施以及检测等技术的进步,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梯次利用将电池的使用价值最大化,可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降低动力电池全寿命周期成本。

动力电池从出厂到报废将经历四个阶段。

动力电池的性能随使用次数的增加而衰减,当动力电池性能下降到原性能的80%时,将不能达到电动汽车的使用标准,但仍可用在对动力电池性能要求低的场合,即进入梯次利用阶段,如储能系统、低速电动交通工具等。

当电池性能进一步降低到不适合梯次利用后,再进入回收拆解再利用的阶段。

磷酸铁锂梯次利用更具备优势,三元材料更适合资源化。

从梯次利用来看,磷酸铁锂由于具有寿命长、循环性能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向储能领域转移可延长其价值链条。

而从回收收益来看,三元的钴含量较高,回收价值大于磷酸铁锂,因此回收三元电池可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盈利,更适合资源化。

目前已有较多企业开始着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一类是格林美、邦普集团、芳源环保、桑德集团等专业资源回收公司,另一类是超威集团、猛狮科技、沃特玛、豪鹏科技、中航锂电、比亚迪、CATL、国轩高科、比克电池等在内的动力电池企业。

我们认为,对动力锂电回收业务提前布局并具备相关技术的企业,将形成先发优势。

4.2梯级利用技术壁垒高,电池和整车厂具有先天优势

梯次利用的技术壁垒较高,实现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的难点主要有离散整合技术和剩余寿命预测两项关键技术。

离散整合技术的难点在于:

1)探索最佳配组方案:

首先需要对不同的电池模组建立数据库,根据材料体系、容量、内阻、剩余循环寿命等参数重新分组。

再结合产品定位和目标市场,现有电池模组等级和类型,以及产品开发具体目标(性能,寿命等),建立系统级模型,推算出相关的匹配系数,确定产品的总体方案。

系统结构方面,需要充分考虑不同模组可能具有不同的尺寸、重量和串并联数,系统内部的结构设计应该兼容不同的模组,固定方式既要考虑紧固性和可靠性,又要考虑弹性和便于快速装卸。

2)电池管理系统:

梯次利用领域要面对更为复杂的环境,各种化学体系、各种规格和批次、各个生产厂家、各种状态的电池模组,如何进行有效管理也是技术

难点。

剩余寿命预测的关键点在于全生命周期监测,即是要建立大数据追溯系统平台对退役电池进行系统分析,以此获得能否进入梯次利用市场的大数据,数据包括设计信息、性能数据安全、来料检测等。

而在未建立全生命周期检测系统的情形下,如何做到快速无损的检测预测寿命,是梯次利用的关键所在。

1)无历史数据下的预测流程:

需要对每个模组进行测试,先明确其当前的健康状态,然后要根据测试数据和出厂时的原始数据,建立一个对应关系,根据不同的材料体系,大致估算其潜藏的剩余价值。

2)无历史数据的情形下,梯次利用成本会大幅提高。

测试设备、测试费用、测试时间、分析建模等,都会增加成本。

同时,仅基于有限的数据,对剩余寿命的

预测也不准确,会增加梯次利用产品的品质风险以及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导致梯次利用的经济价值降低。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在全球范围尚未进入规模的商业化运作。

全球各国都在积极开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方面的实验研究和工程应用,其中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走的比较早,并且已经有一些成功应用的工程和商业项目。

我国从近几年才开始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示范工程。

下表给出了全球一些梯次利用的典型案例:

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厂或整车厂优势明显。

梯次利用需要的离散整合技术、BMS以及寿命预测技术壁垒较高,同时还需要建立储能、低速电池销售渠道,相对第三方企业动力电池厂或整车厂的优势明显,未来随着电池性能的提升,梯次利用的价值也将越来越大,会有更多的整车厂和电池厂是来投资介入这一块领域,从而平摊电池全生命的成本。

4.3回收利用商业化无障碍,专业第三方资源回收利用企业优势明显目前动力锂电材料回收有两种主流技术路线,干法冶金和湿法冶金。

格林美目前采用湿法冶金技术路线,已实现消费级锂电池的规模化回收利用提取钴和镍等金属,一旦动力电池回收端能上量,实现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利用没有太多技术上的障碍。

干法:

以物理上的拆解粉碎为主,剥离外壳后进行焙烧,回收电池其他辅助有价值材料,如铜铝箔等。

这种方法工艺较简单,成本低,但回收的产品纯度也低,目前来看,比较适合现阶段磷酸铁锂的回收。

湿法:

湿法冶金通过溶解的方法,得到含钴镍等贵金属元素的溶液,再利用液相合成等工艺得到新的三元正极材料,这种方法工艺难度更高,但回收的元素纯度更高。

适合更高纯度有价值金属的提取,因此较为适用于三元材料的回收。

在回收利用环节,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和材料生产企业更具优势。

从回收渠道看,废弃电池回收来源主要是汽车维修企业、电池生产企业以及报废汽车拆解企业,电池企业

与整车厂一般只针对自己生产的型号建立回收渠道,而专业第三方回收企业在回收渠道的布局更为全面。

从技术支撑的角度,材料企业利用本身对材料合成工艺的理解,深挖材料回收处理技术,在金属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降低材料的原材料成本。

我们认为,梯次利用商业化探索时间长,且前期报废的电池由于质量相对较差,不具备梯次利用价值,梯次利用领域受益标的主要是电池企业和整车厂,梯次利用的利润弹性对这类公司的总利润来说较小,不具备太多投资意义。

动力电池回收建议关注回

收利用领域,资源回收龙头格林美(002340)。

5.投资策略

5.1行业投资策略

过去几年,由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低迷,处理量提升有限,行业内公司盈利情况不及预期。

今年以来,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以及环保督查趋严市场份额加速向龙头企业集中,企业的盈利情况明显回升,加上动力电池、汽车报废高峰将近,电废基金补贴

有望扩容,垃圾分类政策推进提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迎发展良机,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建议关注布局电子废弃物、报废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等高景气细分领域的行业龙

头,重点推荐的公司为格林美(002340.sz)、中再资环(600217.sz)。

5.2重点公司推荐

5.2.1格林美(002340.SZ):

资源回收龙头,打造动力电池回收全产业链夯实固化钴镍资源回收业务,延伸电子废弃物产业链。

公司致力于钴镍资源回收和电子废弃物利用两大核心业务。

在钴镍资源回收业务上,形成“钴镍钨回收—钴镍钨粉

末再造—硬质合金器件再造”的核心产业链,并不断对钴镍钨生产线实施智能化改造,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了含钴镍复杂废料的处理技术水平,增强了业务的盈利能力。

同时,在电子废弃物利用业务上,形成“电子废弃物精细化拆解—废五金精细化利用—废塑料精细化利用—稀贵稀散金属综合利用”产业链,打造行业精细化处理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增值模式。

两大核心业务不断夯实固化和改造升级给公司带来双轮驱动力。

释放电池材料业务产能,开展战略性合作,扩大市场范围。

电池材料板块前期投资项目的逐步投产,电池材料产品产能未来将进一步释放,公司在建设完整的电池材料业务产业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