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工程通病现象及预防解决方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6406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材工程通病现象及预防解决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石材工程通病现象及预防解决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石材工程通病现象及预防解决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石材工程通病现象及预防解决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石材工程通病现象及预防解决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材工程通病现象及预防解决方法.docx

《石材工程通病现象及预防解决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材工程通病现象及预防解决方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材工程通病现象及预防解决方法.docx

石材工程通病现象及预防解决方法

石材工程通病现象及预防解决方法

01

通病现象:

干挂石材钢架基层挂件未加弹簧圈,易导致干挂件固定不牢。

原因:

1、技术交底不到位;2、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监控检查不到位。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项目部对施工班组进行全员技术交底。

要求按规范施工,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监控;

⊙干挂石材钢架基层挂件螺栓下面应加弹簧圈和垫片,确保挂点处结构牢固度。

 

02

通病现象:

非混凝土墙面上焊制钢架时无竖向龙骨连接固定。

原因:

钢架与墙体的连接强度不够。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现场技术交底要到位;

⊙每个连接点必须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非混凝土结构要做穿墙螺栓固定钢架。

 

03

通病现象:

吊顶石材没有用干挂件,或挂件部位未进行加强处理。

原因:

吊顶面的石材相比墙面石材安全隐患更大,须保证足够的牢固度。

对于石材本身要求较高,避免一些隐藏的暗缝,同时石材厚度较薄,抗拉能力差,对石材挂件部位须进行特别加强处理。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一定要用不锈钢干挂件与AB胶固定,禁止仅用胶粘贴。

石材可选用铝蜂窝复合石材等轻质板材;

⊙如石材本身较易开裂,须提前进行加强处理。

石材进行安装时,在干挂件部位,加粘一块长度超挂件槽口约四倍的石材条作加固处理。

 

04

通病现象:

化学锚栓安装凸出墙面,高低不平,须进行切割。

锚栓安装不牢,存在安全隐患。

原因:

1、浮灰应清理干净,打孔时碰到钢筋(40-50mm深),扩孔易造成药水锚栓滚动,孔壁形成隔离层,且孔洞大,超过药水和混凝土的最佳凝固层。

2、锚栓孔洞长度应超过长度3mm,锚栓孔洞过深导致药水搅拌时,推至孔深处,使药水接触面减少;3、用低速电钻旋入,避免直接用榔头敲击进去,防止药水未经搅拌,起不到化学反应后的锚固作用。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固定专人打孔,进行技术交底、培训;

⊙打孔深度控制在110mm深,冲击钻上加限位器;

⊙选用与锚栓直径相匹配的钻头;

⊙锚栓孔碰到钢筋分三种情况处理:

①、固定件整体移位或左右移位;②、调整钢架排版;③、在固定件边打孔加锚栓垫片,固定物件与垫片焊接。

如下图

05

通病现象:

石材检修门或消防栓门处做法不规范:

1、消防箱门扇的反面经常漏做封面处理,或封闭不严;2、石材检修门下部存在黑缝。

石材检修门侧边石材留缝不均匀及石材爆边问题。

原因:

1、石材门扇处做法未经策划;2、对班组的技术交底不够具体、明确。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1、石材门扇处做法必须经行策划。

对于转轴、拉手、定位器、钢架做法,石材门扇斜口、门扇打开角度,门扇反面做法等方面均需考虑到位。

门扇安装要牢固,开启方便,打开后内部一般不要见到钢架、轻钢龙骨或其它基层;

⊙如门扇落地,地面石材需铺进门内。

如觉得门扇底口缝隙较大,可将消防栓门底部抬高100mm左右(高度可根据现场墙面石材排版而定);

⊙门扇反面可用白铁皮、铝塑板或其它饰面处理,以不见基层为基本要求;

⊙注意消防栓门的打开角度,须保证消防栓的正常使用。

如下图

06

通病现象:

消防卷帘侧墙规道与墙面石材连接不合理,高低不平、缝隙宽度大小不一,部分需要打胶处理。

原因:

1、前期没有策划,石材尺寸控制不到位;2、与业主、相关安装单位沟通不到位。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前期策划要考虑周到,可前期与业主进行沟通,轨道由我方负责安装,用不锈钢型材来制作。

或在轨道连接处增加不锈钢型材收边,同时要注意卷帘门上口的隐蔽部位处理方式,卷帘门处做法以不见装饰构造基层以及方便卷帘门开启、检修为准;

⊙在放线时应把轨道位置定好,可提醒相关单位装饰完成面尺寸(尤其是有凹凸造型的墙、柱面)。

装饰完成面应在轨道向内10mm左右。

可先安装石材,后安装轨道。

 

07

通病现象:

石材铺贴后出现水斑。

原因:

1、石材防护一般都在工厂完成,但防护没有相应的控制标准;2、石材铺贴前地坪潮湿或没有做好防水处理,造成石材铺贴后产生水色斑现象,石材拼缝处水斑现象比较明显;3、石材安装完成后没有等水分挥发即进行嵌缝处理或严密覆盖,导致水份从石材拼缝处渗出。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石材出厂前做好六面防护,石材铺贴前做好验收工作;

⊙石材铺贴前特别是一层、地下层、或厨房间、阳台等易受潮部位,地坪要做好防水施工。

铺贴后做镜面处理,以防止受潮;

⊙防护完毕及时充分放置、通风、晾干后再铺装;

⊙石材铺贴后不能立即严密覆盖表面,须待水气挥发后进行保护。

安装后应先保持石材缝空畅,让水分充分挥发,一周后再进行嵌缝及镜面打磨处理。

08

通病现象:

地面大理石出现返潮,泛碱现象。

原因:

1.施工方法出现操作不当,在铲除石材背面防潮网片时将石材防护层破坏。

或石材出厂前本身的六面防护不到位;2.质量验收不严格,未对进场石材进行严格检验,致使部分存在暗纹断裂石材进场;3.地面基层水分过重,而石材粘接层未采用白色胶泥做粘接层,致使深色水分泛出。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严格保护石材防护层,防止水分透过原始防护层;

⊙做好石材进场质量验收工作,对存在问题石材予以清退;

⊙用白色胶泥做粘接层,防止深色色素从缝隙益出;

⊙如果已经大面积出现返潮泛碱现象,则需请专业石材保养公司,从外内做好石材的防护养护工作,从根本上堵住石材缝隙,并定期对石材进行保养维护,防止石材表面污染。

09

通病现象:

石材打磨之后显示一条黑缝。

原因:

1、打磨时候没有把缝间用刀片清理干净,石材铺贴之后没有及时保护,缝间被水泥等污染;2、补胶不彻底或漏胶或胶没硬化就打磨,造成其他杂物在打磨时混在其中出现黑缝现象;3、填缝剂与石材存在色差。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技术交底要明确,石材铺贴后要有专人保护同时要加强监控;

⊙石材铺贴之后缝隙要清理干净,及时贴纸胶带保护(白色石材不能贴纸胶带),待补缝时再将其撕掉;

⊙补胶的颜色尽量和石材颜色一致,宁浅勿深。

需统一调色并经项目部确认,建议采用树脂胶调浅色补缝。

最好采用水晶胶,打磨后不变色且有光泽。

10

通病现象:

不同颜色的石材用同一种胶或第三种颜色填缝,成品后接缝明显。

原因:

1、未对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2、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力度不够。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对班组进行相应的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监控;

⊙打胶前对基层必须清理干净;

⊙不同颜色石材应用相对应颜色的胶填缝,避免使用第三种颜色的胶填缝。

11

通病现象:

石材开裂现象。

原因:

1、有的大理石石质较差,当镶贴不当、受到各种外力影响,在色纹喑缝或其它隐伤等处产生不规则的裂缝;2、结构的沉降产生竖向压缩变形,在拉力作用下,因石材的弯曲强度不够,导致大理石板开裂;3、生产、搬运、安装、保护等环节导致开裂损坏。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质地较脆的石材前期应与业主、设计沟通,尽量不宜铺贴于地面;

⊙石材进场时对所有材料进行检查,有暗裂纹等有缺陷石材概不收货,安装时要求工人轻拿轻放,地面石材铺贴后严禁重压;

⊙为避免裂缝,墙、柱等承重结构上镶贴大理石,应待结构变形稳定后进行。

底部或顶部还应留设有一定缝隙,以防止土建结构沉降,大理石受到挤压而开裂。

⊙铺设时最好把石材背面网格布铲除,嵌缝要严密灌浆要饱满。

 

12

通病现象:

石材墙面平接拼缝处平整度差,石材切割边(石材较嫩)存在暴边现象。

原因:

1、前期未对石材的性质作分析,未提供解决石材缺陷的施工工艺;2、加工、运输、安装等环节导致爆边。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石材进场时零容忍,劣质和有损坏的石材严禁入场;

⊙石材拼缝在深化设计阶段就建议留U形槽或V形缝,避免密拼方案;

⊙安排厂家对石材正面进行倒v字形倒斜边,石材反面进行内衬背条,板面倒V字形角避免高低不平,内衬背条安装切割不会暴边。

如石材已到现场,用打磨机具在石材切割边处磨0.5毫米,能有效改善平整度同时解决较嫩石材切割边暴边的缺陷。

⊙安装石材平接拼缝时,对施工人员做好交底工作。

如出现爆边现象,可采用同色云石胶进行修补。

 

13

通病现象:

石材水平U型缝拼缝位置不合理。

原因:

在石材墙面干挂过程中,目前有两种工艺缝制作方案,一种U型缝,一种V型缝;在U型缝制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在石材排版中,往往不注意排版细节,通常使用一面留缝的安装方法,有时用上面一块石材开槽,有时用下面一块石材开槽,往往造成两块石材的接缝在视线内较明显,影响装饰效果。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在石材排版过程中,按1.5米为界线,以下部分采用下块石材开槽,以上部分采用上块石材开槽,这样人的视线只看到原石材的阴角,把两块石材相接的接缝阴角规避掉。

14

通病现象:

石材墙面(或木饰面等墙面材料)和吊顶面交接处收口处理方式不妥。

原因:

石材墙面与吊顶处硬接,由于是交叉施工作业,精度往往难以控制,导致部分阴角不顺直。

两种材料或转角处的饰面容易开裂。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留空设置:

对高度较高(一般6m以上)、施工面积较大的石材墙面,在石材顶端与吊顶间留出20mm左右的间隙,同时石材顶端正面以2mm×2mm的45°内倒角,克服石材爆边缺陷,同时交接面缺陷被隐藏。

⊙对于高度较低的石材墙面正面以8×8mm的裁口,或做5×5mm的45°倒角,这样克服石材爆边缺陷,同时交接面缺陷被隐藏。

⊙对于墙面不太高的石材,吊顶周边或设置迭级或凹槽(和原设计沟通),墙面石材直接置顶,同时墙面顶端石材正面以2×2mm的45°倒角。

⊙对于在吊顶上留凹槽处理方式,还可以定制成品石膏线。

或可定制铝合金型材的成品线条。

15

通病现象:

石材(或墙砖)在拼接处出现小黑洞。

原因:

1、前期策划未到位,加工图纸未做45度拼接或搭接处理;2、未及时修补到位。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前期策划应考虑拼接角度,图纸深化下单时应考虑到位(内切45度左右)。

阴角采用搭接式,也可保证通缝。

⊙材料进场收货时严把质量关,施工过程中要求工人轻拿轻放。

对一些已经出现问题的部位也可经行修补。

16

通病现象:

石材饰面材料现场切割后,端部交接面未进行细磨边,影响美观。

原因:

1、现场放线或下单尺寸出现差错。

如局部石材现场切割,往往只切不修;2、现场切割工艺落后,无法保证切割边的顺滑(包括其他饰面材料)。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尽量避免现场切割,现场完成面尺寸必须控制到位。

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切割,必须进行细磨边即修边处理;

⊙交接面石材设置U型槽并进行搭接处理,可有效避免通缝。

17

通病现象:

石材开槽板,凸出部分两侧未打磨抛光,影响饰细部效果。

原因:

1、前期策划不周;2、材料加工前交底不清。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技术交底要明确,下单时就要求石材厂对此抛光,在凸起部位两侧必须打磨抛光;

⊙石材拼接处的错缝很难避免,加工整面墙时建议石材厂用一台机器抽槽。

 

18

通病现象:

墙面石材与地面石材拼角处呈现朝天缝,影响观感。

原因:

1、现场放线或深化尺寸出现偏差;2、墙地面铺装顺序颠倒。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地面与墙、柱面石材结合处,地面石材加宽10mm左右;

⊙最好是先铺地面后安装墙面石材,或将地面石材伸入墙面,以此来避免出现朝天缝。

19

通病现象:

墙面凹凸面(或毛面)石材与其它材料交接处产生孔隙。

原因:

1、策划及图纸深化不到位,下单尺寸出现偏差;2、未对班组进行正确的技术交底,安装顺序颠倒。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图纸深化要到位,现场放线考虑细部收口;

⊙放线下单时,考虑做到光面收毛面。

先将毛面石材收口处的光面板安装,再进行凹凸面(毛面)石材安装。

同时注意控制垂直度、平整度以及尺寸偏差。

也可考虑留凹凸面(或毛面)石材留工艺槽做裁口。

20

通病现象:

石材台面阳角处的拼角收口观感不佳。

原因:

直接采取石材45度拼角,同时由于云石胶调色处理不到位,磨边倒角后就会出现一条拼角黑缝。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

⊙石材的拼角可以采取面板盖侧板,同时面板切45度时,留3mm左右,用于磨边倒角,这样能保证看上去是一整块斜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