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箱梁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6336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55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续箱梁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连续箱梁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连续箱梁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连续箱梁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连续箱梁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续箱梁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

《连续箱梁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续箱梁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连续箱梁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x

连续箱梁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大桥工程第×合同段

连续箱梁施工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年××月

 

连续箱梁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3)《浙江省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管理办法》(浙建建[2005]41号)

(4)《××工程第×合同三阶段施工图设计》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

(7)《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9)《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

(10)《杭州市交通建设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论证审查办法》(杭交发〔2008〕216号)

(11)《浙江省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试行)

(12)《××工程第×合同东侧非通航孔桥连续箱梁施工技术方案》及相关计算书

(13)《××工程第×合同新浦互通连续梁桥施工技术方案》及相关计算书

1.2编制目的

确保施工全过程不发生人员死亡安全事故,不发生人员伤残、重伤安全事故和职业病伤害事故,确保施工全过程人员负伤率低于1%,并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程第×合同东侧非通航孔桥十三跨一联连续箱梁和新浦互通主线桥及匝道桥连续梁施工。

主要包括箱梁0#、1#梁段墩旁支架现浇施工、2-10#梁段挂篮对称悬浇施工、边跨现浇段支架施工、全桥24个合龙段施工和新浦互通整联连续梁浇筑施工。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工程第×合同东侧非通航孔桥为主跨86m连续梁(K2+777~K3+843m),十三跨一联,桥跨布置为60+11×86+60m,全长1066m。

基础墩号范围为:

6#~19#,下部结构采用“双柱式现浇墩+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

梁体截面为2个分离的单箱双室斜腹板箱形,单幅箱梁顶板宽18.55m,底板宽9.0~10.256m,两翼悬臂长3.75m。

桥面设置2.0%的向外侧单向横坡,由两侧腹板高差调整。

箱梁根部断面梁高5.986m(高跨比1/14.367),跨中和边跨现浇梁段高2.686m(高跨比1/32.018),其梁底下缘曲线以2.0次抛物线变化。

根据箱梁节段变化,全桥选6种典型横断面如图1所示:

支点截面(0#、1#梁段施工代表性截面),2截面(节段长3.5m,节段最重)、5截面(节段长4m,节段重量居中)和9截面(节段最长5m)为挂篮节段长度变化的代表性截面。

12截面为合龙段截面,13、14截面为边跨截面。

图2.1-1箱梁典型断面图

0~1#梁段箱梁顶板厚度为从50cm渐变至28cm,边跨现浇段箱梁顶板厚度向桥端侧从28cm至70cm直线渐变,其它梁段顶板厚28cm。

0号梁段箱梁底板在两切脚之间厚度由75cm向箱梁根部局部加厚至100cm,跨中为30cm,箱梁悬浇梁段至合龙段各梁段底板上、下缘线按2.0次抛物线变化。

边跨现浇梁段梁端侧5.0m范围内底板厚度向梁端由30cm按直线变化加厚至60cm。

箱梁腹板厚度在0~4号梁段区间为60cm,6~7号梁段区间为50cm,9~10号梁段区间及合龙梁段为40cm,边跨现浇梁段梁端侧5.0m范围内腹板厚度向梁端由40cm直线渐变为70cm,在其它未注明梁段区间按直线变化。

单幅桥十三跨连续梁墩顶0号、1号梁段共长11.0m(2m+3.5×2m+2m),采用墩旁支架现浇;十二个“T构”的悬臂各分9对梁段(2号~10号梁段),其梁段数及梁段长度从根部至跨中为:

3×3.5m+4×4m+2×5m,采用挂篮分段对称悬臂浇筑。

悬臂浇筑梁段最大控制重量为1940KN(为2号节段),最大悬臂长度为39.5m。

单幅桥共有11个2.0m长的主跨跨中合龙梁段和2个边跨现浇梁段,其中与主通航孔桥相接的边跨现浇梁段长15.6m,另一边跨现浇梁段长15.7m,梁高相同。

箱梁纵断面图如图2.1-2所示:

图2.1-2箱梁纵断面图

东侧非通航孔桥各桥墩高度统计见表2.1-3。

表2.1-1东侧非通航孔桥各桥墩高度统计表

墩号

承台顶标高(m)

垫石顶标高

(m)

墩身高(m)

栈桥顶标高(m)

栈桥至梁底高度(m)

6

3.000

19.881

15.74

10.5

9.381

7

3.000

16.225

12.764

10.5

5.725

8

3.000

15.967

12.506

10.5

5.467

9

3.000

15.709

12.248

10.5

5.209

10

3.000

15.451

11.990

10.5

4.951

11

3.000

15.193

11.732

10.5

4.693

12

3.000

14.935

11.474

10.5

4.435

13

3.000

14.677

11.216

10.5

4.177

14

3.000

14.419

10.958

10.5

3.919

15

3.000

14.161

10.700

10.5

3.661

16

3.000

13.903

10.442

10.5

3.403

17

3.000

13.645

10.184

10.5

3.145

18

6.600

13.387

8.326

原地面7.0

6.387

19

6.600

16.691

9.750

原地面7.0

9.691

由表3可知:

东侧非通航孔桥箱梁底至栈桥施工平台的高度在3.145m~9.381m,陆地部分高度为6.387m~9.691m。

xxx互通主线高架桥右幅桥跨布置为(3×30)+(3×31.667)+(30+45+30)+(2×28)+(30+45+30)+(3×30)+(30+32.5+2×30)+(4×2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共计8联,起终点桩号为MRK3+843.000~MRK4+606.500,桥梁全长为764.0m。

xxx互通主线高架桥左幅桥跨布置为(3×30)+(3×31.667)+(30+45+30)+(28+30+45+30+28)+(3×30)+(22+25+2×30)+(4×28.87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共计7联,起终点桩号为MRK3+843.000~MRK4+606.500,桥梁全长764.0m。

xxx互通匝道桥含左、右两幅,左幅全长279.133m,右幅桥长245.895m。

其中左匝道桥跨布置为(26.633+38.00+56.00+38.00)+(4×3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共计二联,起终点桩号为XP-ZK0+198.367~XP-ZK0+477.500。

右幅匝道桥跨布置为(20.395+2×25)+(3×25)+(4×2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共计三联,起终点桩号为XP-YK0+137.105~XP-YK0+382.500。

2.2地质、水文、气象情况

(1)气候

路线所在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交替显著,呈现特殊气候现象:

如寒潮、雾、梅雨、台风、干旱等。

常年平均气温15.3~17.0o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0~5.0o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4~28.9oC。

降水以春雨、梅雨(4~6月)、台风雨(7~9月)为主,台风侵袭本流域每年约有2~3次,最大台风达12级,风速34m/s。

年相对湿度80%左右。

(2)水文

桥址区河段位于钱塘江下游,距杭州湾出海口190KM,属平原蜿蜒型河流,河床受洪水和潮汐的交替作用,该河段在洪水和潮汐的交替作用下,河床宽浅、潮强流急,河床冲淤变化剧烈,是典型的游荡河道。

河道左岸为冲刷岸,右岸为堆积岸,在非汛期以潮汐作用为主,在汛期以山洪作用为主。

(3)地质条件

本工程路线位于冲海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

地表部分布厚层冲海积松散~稍密状粉土、粉砂,性质较差,可能发生液化,局部为粉质粘土,性质较差,其下分布厚层海积淤泥质土,局部相变为软塑状粉质粘土;中下部为冲湖积硬可塑状粉质粘土交替分布,局部夹冲海积粉砂层,底部分布较厚的中密~密实冲积圆砾、卵石层,局部缺失。

下伏风化基岩,性质较好。

2.3施工平面布置

详见图3.4-1。

2.4施工条件(准备情况)

截至目前,东侧非通航孔桥水中桩基已全部完成。

完成了16个承台(其中右幅9个),墩柱施工也已有序展开,16#、17#、18#墩右幅已具备箱梁0#、1#梁段施工,右幅后续挂篮悬浇可逐步展开。

新浦目前右匝道第二联的墩身已全部浇筑完成,已具备上部结构施工的条件。

 

图3.4-1

三施工工艺

3.1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xxxx东侧非通航孔桥采用挂篮悬浇施工,墩顶0号和1号梁段,采用墩旁支架浇注施工,6#墩、19#墩边跨采用钢管桩基础和型钢支架体系现浇。

由于工期紧、任务重,项目部计划一次性投入24对挂篮,左、右分幅同时施工。

考虑到施工栈桥位于桥位左侧,施工时先进行右幅箱梁悬浇施工,错开2~3个节段后,再进行左幅施工。

投入挂篮的形式有菱形和三角形两种。

为建立合理流水平衡作业,针对12墩共24个T构,项目部计划组建6个挂篮悬浇施工班组,每个班组分管4对挂篮施工。

同时考虑挂篮施工时不影响栈桥通行和材料运输,计划在10~17#墩靠栈桥侧墩旁设8台塔吊,其余跨采用吊机吊装。

连续梁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步骤详见“XL-001单幅连续箱梁挂篮施工步骤图”。

新浦互通连续梁桥采用门式满堂支架施工。

项目部根据具体的拆迁情况投入相应的支架和模板数量。

门式满堂支架施工详见“XL-008门式满堂支架施工图”。

3.1.10#、1#梁段施工方案

采用主墩两侧临时支撑钢管柱及型钢搭设支架现浇0#、1#梁段,主支撑钢管采用设计的8根临时固结墩钢管桩,钢管位置设置在0#梁段外侧横隔板下,靠近腹板。

每个主墩支架采用φ1.02m(或等截面换算的φ0.8m或φ1.2m)的主支撑钢管和φ0.6m的副支撑钢管,在钢管上连接型钢,型钢上加铺工字钢。

0#梁段原设计临时固结用的φ0.8m主钢管支撑支架,在相应跨合龙后再拆除。

具体结构图见图“XL-0020号、1号梁段墩旁支架结构图”。

施工顺序:

待0#梁段张拉压浆完毕后,再施工1#梁段。

3.1.2挂篮施工方案

东侧非通航孔桥投入挂篮形式为菱形和三角形。

每种挂篮结构均由桁架、提吊系统、模板系统、走行锚固系统及张拉操作平台共五大部分组成,挂篮结构示意见附图“XL-003菱形挂篮结构示意图”和“XL-004三角挂篮结构示意图”。

施工前,挂篮必须经过试拼和加载试验,经过监理审查并进行评审后正式投入使用。

通过对挂篮进行预压和加载试验,以检算其承载能力和消除非弹性变形,并实测挂篮变形值,为箱梁悬臂浇筑施工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对同一规格型号的挂篮,选取一对进行预压,测得相关变形数据作为同类挂篮施工的控制依据。

按挂篮设计图在已完成的0#、1#梁段梁顶铺设钢轨滑道,拼装挂篮主桁、前后支腿,安装后锚固、上横梁,吊装底模平台及外侧模。

挂篮试压合格后,绑扎钢筋、预应力管道,调整模板标高,对称浇筑2、2’#梁段混凝土。

待2#梁段预应力张拉、压浆结束后,铺设滑道。

将挂篮前移至3#梁段施工位置。

绑扎钢筋、预应力管道,调整模板标高,对称浇筑3、3’#梁段混凝土。

如此重复循环,直至施工完成10#梁段。

待挂篮施工到8#梁段左右时,开始进行边跨现浇。

最后按设计分四次进行单幅连续梁合龙施工。

3.1.3边跨梁段施工方案

施工支架基础采用壁厚10mm厚,直径80cm的钢管桩,打设采用50t履带吊加60t振动锤,管桩打设时设置临时导向架,导向架高度不低于1.5m以保证管桩的垂直度。

管桩打设完毕后,在管桩上设置HN40双拼型钢,要求管桩和型钢接触面都满焊,并在双拼HN40型钢下设置加强劲板,双拼型钢上面再铺设HN40型钢当纵梁。

纵梁与横梁搭接处采用满焊。

具体详图见“XL-0056#边墩边跨现浇支架结构图、XL-00619#边墩边跨现浇支架结构图”。

3.1.4xxx段施工方案

东侧非通航孔桥单幅共12个合龙段,分四次合龙,依次是边跨、第3、5、7、9、11孔中跨合龙→第2、6、8、12孔中跨合龙→第4、10孔中跨合龙→第7孔中跨合龙。

合龙梁段采用合龙吊架,其自重及模板等共重80t,由挂篮适当改装而成,合龙施工在合龙吊架的平台底模上进行。

具体详图见“XL-007合龙段施工步骤图”。

3.2工艺流程

(1)0#、1#梁段施工工艺流程

 

原材料检验

搭设墩旁现浇支架

成品加工

模板修整

0#梁段立底模侧模

 

0#梁段扎底腹板钢筋

原材料检验

0#梁段立芯模、顶模

 

配合比审查

绑扎顶板钢筋,安装预应力、预埋件

 

混凝土拌制、输送

检查签证

混凝土试件

浇筑混凝土

 

养护

强度评定

强度达设计要求

张拉设备校验

预应力张拉

 

管道压浆

 

节段施工验收

 

1#梁段施工

 

张拉1#梁段预应力,压浆后张拉墩旁支撑的预应力筋

 

图3.2-10#、1#梁段施工流程图

 

(2)挂篮悬浇施工工艺流程

管道压浆

 

 

图3.2-2挂篮悬浇施工工艺流程图

 

(3)边跨现浇梁段施工工艺流程

搭设钢管桩基础和型钢支架

原材料检验

预压

成品加工

模板修整

拼装底腹模板

 

绑扎底板、腹板钢筋及预应力管道、竖向筋

原材料检验

安装内模

 

配合比审查

绑扎顶板钢筋,安装预应力、预埋件

 

混凝土拌制、输送

检查签证

混凝土试件

浇筑混凝土

 

养护

强度评定

强度达设计要求

张拉设备校验

预应力张拉

 

管道压浆

 

图3.2-3边跨现浇梁段施工工艺流程图

(4)合龙段段施工工艺流程

合龙挂篮就位

原材料检验

临时连接

成品加工

模板修整

拼装底腹翼板模板

 

绑扎底板、腹板钢筋及预应力管道、竖向筋

原材料检验

安装内模

 

配合比审查

绑扎顶板钢筋,安装预应力、预埋件

 

混凝土拌制、输送

检查签证

混凝土试件

浇筑混凝土

 

养护

强度评定

强度达设计要求

张拉设备校验

预应力张拉

 

管道压浆

解除临时连接

 

撤除合龙梁段相应的墩旁支撑

 

图3.2-4合龙段施工工艺流程图

 

(5)门式满堂支架施工工艺流程图

拟定施工方案

报监理办审批

 

基底处理

搭设满堂支架

 

预压、调整支架标高

报监理验收

铺设底模、侧、翼模

 

安放塑料波纹管

安置底板、腹板钢筋

报监理验收

拼装芯模

安放塑料波纹管

绑扎翼板、顶板钢筋

报监理验收

浇筑砼

 

养生

拆芯模、侧模

穿钢铰线

张拉段间预应力筋

报监理验收

灌浆、养护、封锚

报监理验收

 

四、施工计划

1、安排原则

①依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对本项工程的工期要求;

②依据项目结构的特点及施工难点;

③依据保证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科学合理的原则;

④依据现有机械设备配备情况的原则。

2、进度计划

连续梁悬臂浇筑施工时间自××年××月至××年××月,具体根据现场施工进度进行适时调整。

互通区满堂支架施工根据总体计划施工时间为××年××月至××年××月。

①0#、1#梁段各工序施工周期和投入主要设备

表3.3-10#梁段各工序组织安排表

序号

主要工序

工期(天)

人员(人)

投入机械设备

1

搭设现浇托架

15

10

50t履带吊1台

2

立底模侧模

5

10

25t汽车吊1台

3

扎底腹板钢筋

5

10

25t汽车吊1台

4

立芯模、顶模

4

10

25t汽车吊1台

5

扎顶板钢筋

4

10

25t汽车吊1台

6

浇筑混凝土

1

10

拌合楼2套、砼输送车4辆、砼输送泵1台

7

养护

7

2

8

张拉3向预应力

3

2

张拉设备2套

9

压浆

2

2

10

合计

46

35

备注:

1、合计人员已经扣除各工序中重复利用的劳动力;

2、1#梁段支架和底模在0#梁段施工时已经安装完毕;

3、施工周期已考虑时间利用系数。

表3.3-21#梁段各工序组织安排表

序号

主要工序

工期(天)

人员(人)

投入机械设备

1

底模清理和侧模安装

1

2

2

扎底腹板钢筋

1

10

150t.m塔吊11台

3

立芯模、顶模

0.5

10

4

扎顶板钢筋

1

10

5

浇筑混凝土

0.5

10

拌合楼2套、砼输送车4辆、汽车泵1台

6

养护

7

2

7

张拉3向预应力

0.5

2

张拉设备2套

8

压浆

0.5

2

9

张拉墩旁支撑预应力上挂篮并试压

8

10

50t履带吊

10

合计

20

35

备注:

1、合计人员已经扣除各工序中重复利用的劳动力;

2、施工周期已考虑时间利用系数。

②2#~10#梁段的施工顺序及周期

表3.3-32~10#梁段各工序组织安排表

序号

主要工序

工期(天)

人员(人)

投入机械设备

1

上底模

0.5

10

150t.m塔吊8台

2

扎底腹板钢筋

1.5

10

3

立芯模、顶模

0.5

10

4

扎顶板钢筋

0.5

10

5

监控预埋等

0.5

2

6

浇筑混凝土

0.5

10

拌合楼1套、砼输送车4辆、汽车泵1台、砼泵2台

7

养护

6

2

8

张拉3向预应力

1

2

张拉设备2套

9

挂篮前移就位

1

10

3套5t手拉葫芦

10

合计

12

35

备注:

1、合计人员已经扣除各工序中重复利用的劳动力;

2、施工周期已考虑时间利用系数。

③边跨施工顺序及周期

表3.3-4边跨施工各个工序的安排

序号

主要工序

工期(天)

人员(人)

投入机械设备

1

托架搭设

5

10

50t履带吊+60t振动锤

2

预压

7

6

50t履带吊1台

3

铺设底、腹和翼板

3

15

25t汽车吊1台

4

扎底腹板钢筋

2

15

25t汽车吊1台

5

立芯模

1

15

25t汽车吊1台

6

扎顶板钢筋

2

15

25t汽车吊1台

7

浇筑混凝土

1

20

拌合楼2套、砼输送车6辆、砼输送泵2台

8

养护

7

3

9

张拉预应力

1

10

张拉设备2套

10

压浆

1

10

11

合计

30

40

备注:

1、合计人员已经扣除各工序中重复利用的劳动力;

2、施工周期已考虑时间利用系数。

④合龙梁段施工顺序及周期

表3.3-5合龙梁段各工序组织安排表

序号

主要工序

工期(天)

人员(人)

投入机械设备

1

安装合龙吊架、底模板

1

10

150t.m塔吊11台

2

立侧模

1

10

3

临时连接构件

0.5

10

4

绑扎底腹板钢筋

1

10

5

上芯模顶板钢筋

1

20

6

浇筑混凝土

0.5

10

拌合楼1套、砼输送车4辆、汽车泵1台

7

养护

6

2

8

全联张拉

7

10

张拉设备2套

9

压浆

1

10

10

拆模

1

8

11

合计

20

35

备注:

1、合计人员已经扣除各工序中重复利用的劳动力;

2、施工周期已考虑时间利用系数。

表3.3-6东侧非通航孔桥右幅施工总体计划表

表3.3-7东侧非通航孔桥左幅施工总体计划表

⑤门式满堂支架施工顺序及周期

表3.3-8门式满堂支架施工各个工序的安排

序号

主要工序

工期(天)

人员(人)

投入机械设备

1

地基处理

6

10

挖机、砼浇筑整套

2

搭设支架

7

20

25t汽车吊1台

3

预压

7

10

50t履带吊1台

4

铺设底、腹和翼板

8

20

25t汽车吊1台

4

扎底腹板钢筋

7

20

25t汽车吊1台

5

立芯模

6

20

25t汽车吊1台

6

扎顶板钢筋

8

20

25t汽车吊1台

7

浇筑混凝土

1

30

拌合楼2套、砼输送车6辆、砼输送泵2台

8

养护

7

3

9

张拉预应力

2

10

张拉设备2套

10

压浆

1

10

11

合计

60

70

 

备注:

1、合计人员已经扣除各工序中重复利用的劳动力;

2、待首联箱梁施工起来后,地基处理、支架搭设和预压在下一联同步进行,即从第二联起工期不记表3.3-8中前三道工序的时间;

3、已经考虑时间利用系数,第一联箱梁施工共需60天,第二联开始箱梁施工共需40天。

五、危险因素分析

5.1危险源辨识

本箱梁施工全部为高空作业(桥面离栈桥高度在9.145~12m间),大部分施工在水上进行,我们运用对施工过程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详细评价和论证,结合项目资源配置情况、技术能力状况等多方面分析研究,确定出(如果不采取措施)可能会造成严重事故的危险源,然后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控制方案。

主要危险源分析如表5.1-1所示:

表5.1-1危险源清单

序号

部位

危险源

安全措施

备注

职责分工

责任落实到人

1

临时结构

物体打击灼烫

对钢丝绳检查

正确佩戴防护用品

严格遵守起重吊装操作规程

XXX

XXX

2

塔吊吊装

物体坠落

专业操作人员指挥

每月检查2次

XXX

XXX

3

临时用电

触电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设置警示标志

非电工严禁从事电工作业

XXX

XXX

4

高空作业

人员坠落

淹溺

警示牌,搭建施工平台、系挂安全带

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做好防护措施

XXX

XXX

5

起重机械

机械伤害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定期检查、严禁违章作业

XXX

XXX

6

水上作业

落水

穿救生衣

所有水上人员必须穿戴

XXX

XXX

7

预应力作业

钢绞线拉崩

加强现场监督和技术交底,避开钢绞线张拉正对面

预应力体系施工时一定要有安全员和质检员旁站

XXX

XXX

8

压浆作业

浆体迸射

佩戴防浆液迸射眼镜

压浆施工时一定要有安全员和质检员旁站

XXX

XXX

9

夜间施工

人员坠落、跌倒碰伤

穿救生衣、系挂安全带充足照明

使用镝灯进行

充足的照明

XXX

XXX

10

挂篮倾覆

人员机械坠落

锚固到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挂篮行走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XXX

XXX

11

支架搭设

人员坠落、卸扣等高空抛落

要有专业的架子工

工人要佩戴安全戴、安全帽、保证同层施工

XXX

XXX

针对连续箱梁施工中的危险源,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加强其安全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