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6327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论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论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论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论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论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docx

《浅论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论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docx

浅论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浅论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

 

系:

机电工程系

专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

班级:

09汽车

学生:

XXX

学号:

09314111

 

指导教师:

XXX职称: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机电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09级(12届)09汽车班学生XXX

题目:

浅论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

专题题目(若无专题则不填):

原始依据(包括设计(论文)的工作基础、研究条件、应用环境、工作目的等):

通过学生在汽车实验室和实习单位的实习实践,并查阅各种相关书籍,学生应熟练掌握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现状以及解决方法。

课题在应用上要求可以应用于汽车管理人员和物流人员的技术参考。

在内容上要求做到系统的阐述发达国家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比和典型企业案例对我国该行业需求因素、结构及其变化特征和业内当前竞争模式、格局、态势进行分析,建立一种适合中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发展模式。

主要内容和要求:

(包括设计(研究)内容、主要指标与技术参数,并根据课题性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进行概述,以及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存在的症结进行分析研究。

根据科学的先进的模式解决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建立双赢的“两业”局面。

要求:

论文要准确地论述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

2、论文写作规范必须符合《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毕业论文统一格式的规定》与《毕业设计大纲》的相关规定。

3、论文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论述层次清晰,概念准确,语句通顺。

4、论点鲜明,论据确凿,材料翔实可靠,说服力强,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5、论文有自己的见解,对所论的问题有深入的分析。

6、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日程安排:

2011年10月确定论文的大致方向和相关资料的搜集

2011年11月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2011年12月论文开题

2012年1月向指导老师提交论文初稿

2012年2月论文修改

2012年3月完成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2012年4月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目:

[1]肖建辉.我国汽车企业资源整合初探,中国流通经济,2010.

[2]茂林,刘秉镰.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趋势、现

代管理科学,2009(3):

59—60

[3]林睿.中外专家上海会诊中国汽车物流难题,专用汽车,2009.

[4]张邱临,黄立平.整合我国汽车整车物流资源,世界汽车,2003.

[5]汪戎,朱翠萍.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思想战线,2007,33(6):

39—44.

[6]骆温平.第三方物流,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赵丽.交易诚信决策博弈论分析、特区经济,2008,

(1):

284-285.

[8]张波.生产制造企业现代物流模式的理性探究,中国水运2007.

[9]丁俊发.中国物流业首先从制造业突破,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

[10]罗文丽.供需联动,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20):

59-62

[11]李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策分析,生产力研究,2009.

[12]王珍珍,陈功玉.汽车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竟合模型研究——基于

业生态系统的视角,经济与管理,2009(7):

28—34.

[13]刘梅康.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问题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7.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机电工程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09级(12届)汽车班学生XXX

题目:

浅论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鼓励“轿车进入家庭”政策的出台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的共同推动下,我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汽车市场开始了延续数年的井喷式发展,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之快,已经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随着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汽车产销量的日益增加,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但目前我国物流业的整体发展远远滞后于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受利益分配不协调、信用机制不健全、人才缺乏等因素影响,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层次不高,联动机制未能有效建立。

而且人员对联动的意识淡薄,更是使联动发展缓慢,已经与国外先进模式拉开很大差距。

为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应树立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意识,提升物流业整体服务能力.加强汽车制造业物流规划与管理,建立科学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机制,全方位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良性互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因此,建立适合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模式已刻不容缓。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

目标:

本文主要是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弊端进行分析,以国外先进管理模式为模板,对其先进的联动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建立一个更好适应中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模式提供经验。

内容:

本文主要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进行概述,以及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存在的症结进行分析研究。

根据科学的先进的模式解决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建立双赢的“两业”局面。

方法和手段:

数据分析法:

对国内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数据进行查询,并得以分析,创新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模式。

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在研究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基本模式时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而在研究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弊端时,采用了定性研究的方法。

设计(论文)提纲及进度安排:

1.论文提纲:

一“两业联动”的现状和意义

二两业联动的主要发展模式

三两业联动的主要问题

四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的主要症结

五两业联动的发展建议及对策

2.进度安排:

2011年10月确定论文的大致方向和相关资料的搜集

2011年11月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2011年12月论文开题

2012年1月向指导老师提交论文初稿

2012年2月论文修改

2012年3月完成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2012年4月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肖建辉.我国汽车企业资源整合初探,中国流通经济,2010.

[2]茂林,刘秉镰.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趋势、现代管理科学,2009(3):

59—60

[3]林睿.中外专家上海会诊中国汽车物流难题,专用汽车,2009.

[4]张邱临,黄立平.整合我国汽车整车物流资源,世界汽车,2003.

[5]汪戎,朱翠萍.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思想战线,2007,33(6):

39—44.

[6]骆温平.第三方物流,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赵丽.交易诚信决策博弈论分析、特区经济,2008,

(1):

284-285.

[8]张波.生产制造企业现代物流模式的理性探究,中国水运2007.

[9]丁俊发.中国物流业首先从制造业突破,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

[10]罗文丽.供需联动,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20):

59-62

[11]李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策分析,生产力研究,2009.

[12]王珍珍,陈功玉.汽车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竟合模型研究——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视角,经济与管理,2009(7):

28—34.

[13]刘梅康.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问题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7.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与汽车产销量的日益增加,汽车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贡献越来越凸显,而与此紧密相关的下游产业——物流业却远远滞后于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严重影响着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激烈的市场竞争迫切的要求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进行概述,以及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存在的症结进行分析研究。

通过对国内与国外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发展的比较,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从而促进两业联动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探索两业联动发展的双赢模式。

关键词:

汽车制造业、物流业、联动发展、双赢模式

Abstract

Inrecentyears,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AutomotiveIndustryandautomobileproductionandsalesincrease,Automobilemanufacturingindustryintheeconomicdevelopmentoftheimportantcontributionofmoreandmoreprominent,however,logisticsindustryisfarbehindthedevelopmentofautomobilemanufacturingindustry,whichiscloselyrelatedtothedownstreamindustries,Seriousimpactonthefutureofthedevelopmentlevelofmanufacturingindustry,withfiercemarketcompetition,pressingrequirementofautomobilemanufacturingindustryandthelogisticslinkagedevelopment,bycomparingtheChineseandforeignmanufacturingandlogisticsindustrylinkagedevelopment,Drawlessonsfromitssuccessexperiencetopromotetherapiddevelopmentofthetwoindustrylinkage,Furtherexplorationofthetwoindustrylinkagedevelopmentofwin-winpattern.

Keywords:

Automobilemanufacturingindustry、Logisticsindustry、Linkagedevelopment、Awin-winmode.

目录

第一章:

简介国内外发展状况8

第二章:

“两业联动”的现状和意义9

2.1“两业联动”的现状9

2.2两业联动的意义10

第三章:

两业联动的主要发展模式11

3.1平等共生型模式11

3.2依托共生型模式12

3.3嵌入共生型模式12

3.4互补共生型模式12

3.5辅助外生型模式12

第四章:

两业联动的主要问题13

第五章:

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的主要症结14

5.1对“双赢”重要性认识不够,合作期间不能做到真正的“双赢”14

5.2物流企业不能提供完全满足汽车制造业需求的物流服务15

5.3汽车制造企业不能对深度物流业务外包进行有效管控15

5.4两业联动机制不健全,制约了联动发展16

5.5联动发展环境较差,政策支持不够,制约了两业联动发展17

第六章:

两业联动与国外的比较18

第七章:

两业联动的发展建议及对策19

参考文献22

致谢23

第一章:

简介国内外发展状况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落后的物流运营模式引发了制造企业诸多问题。

从而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迫在眉睫且势在必行。

我们知道,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活动的支柱性产业,也是物流需求的重要来源,制造业的发展对物流业有较大的需求拉动和促进作用,而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对制造业同样具有革命性的影响,物流已成为制造业运行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没有现代物流的制造业是血脉不通的制造业,制造业与物流业具有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的互动关系。

从而制造业与物流业需加强深度合作,结成战略联动发展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两业联动,探索双赢发展模式。

第二章:

“两业联动”的现状和意义

2.1“两业联动”的现状

所谓联动,即“联系”和“互动”之意,指若干个相互关联的事物,当一个运动或变化时,其他的也跟着运动或有序变化。

所谓产业联动,是指产业之间互补、合作与相互作用的关系,或者是以产业关联为基础,位于产业链同一环节或不同环节的企业之间进行的产业协作活动。

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主要是指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随着对方的变化而有序变化,随着对方的发展而与之匹配地有序发展。

即汽车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互相深度介入对方企业的管理、组织、计划、运作和控制等过程,共同追求资源集约化经营与企业整体优化的协同合作。

而目前,我国“两业联动”现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政府的推动作用明显加强,各地各级政府重视程度提高,一些地区的部门分工、政策措施、推动方案等已经形成;二是沿海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取得可喜成绩,但地域发展不平衡;三是进度仍滞后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2.2两业联动的意义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制造业释放物流需求给物流业,物流业嵌入制造业,高质高效地满足制造业所释放的物流需求,二者如齿轮般互相“咬合”,以此促进两业协同发展。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本质上是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体现,即制造业与物流业各自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发展,制造业专注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流程再造、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等核心活动,将非核心竞争力的物流环节释放给专业的物流企业运营,保证企业运营效率;物流业则专注于发挥主体的服务功能,承接制造业日益增长的对物流服务和质量的要求,更好地与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衔接,为制造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最终实现“两业”联动双赢。

从细节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制造业释放非核心竞争的运输方面给予物流业,加大投资成本于自身的制造水平提高,专注自身的核心业务,从而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物流业实现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途径,“两业联动”带动了物流业自身的调整优化及专业升级,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两业联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较发达的地区,但物流业发展相对落后。

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两业联动”,既可以增强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减轻负担,又可以带动物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当地经济整体发展。

第三章:

两业联动的主要发展模式

3.1平等共生型模式

平等共生型模式是指制造业与物流业通过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通过共生企业之间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的相互交流,实现互惠共生。

物流战略联盟就是该模式的一种。

物流战略联盟可以使双方紧密地结合成一体,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关系,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物流交易的效率;联盟成员的独立性可以使每个成员都能够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可以使物流企业迅速有效地获得规模经济,提升竞争优势,满足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要求;可以使物流业与制造业在物流设施、运输能力、物流管理技术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整个联盟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盟可以实现协同化发展,避免了恶性竞争,维护了市场竞争秩序,有利于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企业联盟的双赢或多赢。

3.2依托共生型模式

依托共生型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之间存在依附关系,物流企业的业务要依附制造企业而存在。

物流托管就是一种依托共生型模式。

制造企业将物流业务包括拥有的物流设施从企业的管理职能中剥离出来,托管给擅长的社会物流企业来管理,托管期内,物流管理公司的收益是与制造企业的收益挂钩的。

物流管理公司不但要强于策划,还要负责执行、实施并见到实效,从而避免制造企业买了“主意”却无法实施或见不到实效的尴尬局面,保障了企业在物流改革方面投入的成本效益最大化。

3.3嵌入共生型模式

嵌入共生型模式是指物流企业是制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根据发展的需要单独成立的,是嵌在制造企业中生存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是母子企业关系。

母子公司形式就是嵌入共生型模式的一种,目前,很多有实力的制造企业自己出资成立专门的物流公司,如宝钢集团成立专门的宝铁储运公司。

物流公司作为制造企业的子公司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主要专注服务于母公司的物流业务。

3.4互补共生型模式

互补共生型模式是指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间的供需及互补关系,双方共享各自的优势和资源进行合作,共同盈利。

合资模式是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一种可选的合作模式,是一种互补共生型模式。

制造企业整合内部的物流资源,与有意合作的物流企业法人共同出资组建合资或股份制物流公司,实行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

通过合资,制造业可以获得长期高效的服务,物流业可以获得可靠的客户源,通过达成的契约开展业务并进行利润分配。

3.5辅助外生型模式

辅助外生型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是一种辅助服务关系,制造企业将自己不具备优势的非核心业务外包或独立分离,交给物流企业来完成,实现大物流。

通常说的物流外包即是辅助外生型模式的一种。

现在许多公司开始将自己的货物或产品的储存和配送外包给专业性的货物配送公司来完成。

物流外包不仅仅降低了制造企业的整体运作成本,更重要的是使企业摆脱了物流过程及现存物流操作模式和操作能力的束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外生力量来辅助完成自身价值链的优化,利用物流企业的长板来弥补制造企业物流环节的短板,从而达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第四章:

两业联动的主要问题

(1)制造企业物流业务完全外包尚待时日。

大多数制造企业仍然拥有自己的仓库和车队,有自己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占企业固定资产的相当比例,“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仍然存在,虽然部分制造企业的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给了物流企业,但实现完全物流业务的分离和外包尚待时日。

(2)物流理念滞后。

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大多数制造企业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仍不够,对生产领域内各个环节控制和企业内部管理比较重视,而对产品生产前的原材料购运费用和出厂后的储运费用的控制力度却很差;在把物流业务外包给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后又插手物流企业的日常管理,或不放心物流业务的外包。

(3)专业物流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系统。

因此,在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真正具备物流理论和物流实践的人较少,常常是不懂得物流的人在从事物流的业务。

物流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两业联动”。

(4)信息化程度低。

制造企业内部没有统一的信息化平台,部门之间存在障碍,而能够应用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管理的物流企业非常少,能够建立企业内部公共管理信息平台的几乎没有。

信息化程度低极大制约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从而制约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

(5)利益分配不均。

目前,在多数情况下,我国的供应链由制造商主宰,由于制造商的短视,较少考虑双赢或是多赢,物流服务提供商一般处于弱势地位。

制造业与物流业利益分配不平衡制约二者联动发展。

第五章:

我国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的主要症结

5.1对“双赢”重要性认识不够,合作期间不能做到真正的“双赢”

在物流外包市场上,汽车制造企业往往处于相对主动和优势的谈判地位,而物流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则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

经常听到物流企业抱怨货主一方面拼命压价,另一方面对服务要求苛刻,致使自己连运营成本都保不住,根本不可能实现所谓的“双赢”。

产业联动行为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互利行为,任何利益不对称的产业联动行为都是不稳定的。

如果物流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利益,就不可能按照汽车制造企业现在及未来的需求去自我改造,而是独立地按照自己的发展轨迹向前发展;如果汽车制造企业找不到能够完全接手自己剥离出来的外包物流业务的企业,也不可能着手去研究有效管控外包物流业务的手段与措施。

因此,如果双方没有贯彻始终的“双赢”意识,仍将各自发展,不可能深入联动。

5.2物流企业不能提供完全满足汽车制造业需求的物流服务

汽车制造企业要求精准、高水平的物流服务。

从供应链角度来说,汽车制造业物流是世界公认的最复杂最高端的物流,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补给品维修物流、回收物流等。

一方面,汽车的供应链较长,零部件种类较多,一辆车的零部件就有近万种,汽车制造业物流组织、计划、管理的难度比一般物流要大;另一方面,汽车制造业物流要求精准,汽车制造企业每条生产线都有明确的生产节拍,并精确到秒,供应物流、线边物流等必须与之匹配才能保证正常生产。

如广汽丰田目前有两条生产线,一条生产线生产凯美瑞和雅力斯,生产线的生产节拍为78秒,即每78秒就生产一辆车,生产现场场地有限、周转容器有限,要求每一零部件必须准时送到生产线,任意零件的滞后都会导致生产线停工。

同时,两种车型还会不时切换生产,每次切换都需要几千种甚至上万种零部件同时切换,这些都要求物流能与之适应。

但我国物流企业还不能提供完全满足汽车制造企业需求的物流服务,具体如下:

一是对汽车制造业物流缺乏认识,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许多物流从业人员不了解汽车制造业物流的具体内容,不了解汽车制造业对物流的真正需求,更不会从供应链的角度去认识汽车物流,对汽车制造企业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够,跟不上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形势与要求。

二是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偏低,物流技术较为落后,物流标准化水平偏低。

物流企业没有严格进行标准化作业与质量控制,运营模式单一,凭经验运作程度较高,物流设施与设备、信息系统及管理水平等与汽车制造业特别是主机厂存在较大差距。

三是根据汽车制造企业需求进行“量身定做”的服务能力不强。

大部分物流企业只能提供较传统的运输、仓储服务,对高端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增值业务服务有限,一体化服务的物流供应商更是缺乏,创新能力不够,较难形成战略性双赢。

5.3汽车制造企业不能对深度物流业务外包进行有效管控

一是对现代物流和物流外包认识不够。

汽车制造企业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去认识汽车制造业物流,仍是孤立、简单地从运输、仓储等物流环节去看待物流业务,对供应物流、生产物流、线边物流、包装等增值服务认识有限,进而从紧或减少必要的物流投入,不利于物流整体外包的发展与战略共赢关系的建立。

二是将生产与物流作为一体进行的系统性规划不够。

包括主机厂在内的汽车制造企业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进行有效的一体化物流规划,致使物流缺乏整体战略、统一规划等,导致了许多重复建设、流程不合理、迂回运输、倒流、交叉作业、重复搬运和无效搬运等,进而导致了各种浪费,增加了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

有数据显示,欧美汽车企业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是8%左右,日本汽车企业甚至达到了5%,而我国汽车企业则普遍在15%以上。

我国汽车物流企业车辆空驶率高达38%,整车物流车辆空驶率高达39%,运输成本是欧美国家的3倍。

三是汽车制造企业缺乏深度外包物流业务有力的管控手段与措施。

汽车制造企业虽然有物流控制管理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但效果不佳,质量、安全、时效、服务态度等不能完全受控,也缺乏对物流企业直接进行指导、培训和管理的机制。

5.4两业联动机制不健全,制约了联动发展

一是利益分配不对等,阻碍了两业的联动发展。

汽车制造企业在合作中处于主导与强势地位,而且主要从自身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或看待合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拼命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