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6261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docx

《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docx

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

 

南通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报告

 

 

南通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〇〇六年五月

前言

“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水利发展与改革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跨越。

水利投入稳步提高,水利建设步伐加快,制定并开始实施了《南通市城市防洪规划》、《南通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南通市防洪总体规划及区域水利规划》、《南通市骨干河道整治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水利规划,有力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江海堤防为重点的流域防洪工程取得历史突破;城市河道整治工程、骨干河道整治工程、农村节水灌溉工程以及环境水利工程起步实施;依法治水取得新的进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防洪抗旱减灾效益显著。

在看到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水利发展与改革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防洪工程标准还不高,区域涝灾问题较为突出,水资源短缺现象依然存在,水环境恶化尚未从根本上得到遏止,水工程能力衰减的趋势仍在继续,阻碍水利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问题还有待于协调解决。

为提供南通市“十一五”期间水利发展思路与工作保障,解决新形势下水利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建立合理的防洪除涝体系、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及水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机制,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城市建设和社会生产等正常运行,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市“十一五”期间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在规划范围内因防洪除涝、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行的各项专业设计、工程建设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均应符合和遵守本规划。

1发展基础与形势

1.1“十五”水利发展总体评价

“十五”期间水利总投入16.55亿元,水利建设得到了全面发展。

1、防洪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基本完成江海堤防达标建设任务,主江堤达到了长流规防洪标准,重点段海堤基本达到50年一遇加10级风浪爬高的防洪标准;沿江、沿海大中型病险涵闸新建或加固改造工程基本完成;里下河圩区改造取得一定成效,调整合并圩区10个,更新改造圩口闸80座,培修加固、重建圩堤250km;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开始启动。

2、除涝能力得到恢复。

里下河圩区更新改造排涝站16座;城市河道得到整治,出江、出海部分口门港道进行了清淤,高低水系控制线得到加强。

3、水利建设管理逐步规范。

水行政主管部门逐步对水利建设进行项目法人管理;水利工程施工公开招投标率已达到100%;所有项目全部实行了建设监理制。

4、农村水利建设得到发展。

基本完成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改制,节水农业有了较大发展,乡镇供水普及率达到90%左右。

疏浚村级以上河道5845km,兴建小沟以上配套建筑物1.2万座、防渗渠2927km,改造中低产田113.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6km2。

5、水资源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工业取水大户得到有效管理,地下水开采得到有效控制;水资源管理机构改革初步启动,水利工程供水收费管理工作得到重视。

6、水生态水环境得到改善。

超标准向河道排污,倾倒垃圾、乱建网簖等得到一定的控制;重视治理水土流失,如海运河袁桥段长效管理试点取得成功;血防工作得到重视。

7、水利改革逐步深入。

完善了“分级管理、分级建设”的水利发展机制,开展了小型农田水利产权改革的试点工作,规范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加强了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改革顺利进行。

8、“科技兴水”战略得到积极实施。

水利部门加大了科技投入,科技创新与推广成效明显。

水利规划、勘测、水文测验等基础工作得到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速度加快。

9、水利信息化工程初步启动。

建成了由省-市-县(区)三级网络构架的防汛指挥系统以及由省到市防汛指挥视频会议系统,市级防汛决策支持系统也已建成;防汛防旱指挥系统建成了35个水情遥测站,基本实现水情信息自动采集与接受;南通市水利网站于2003年为公众提供服务。

1.2存在问题

虽然“十五”期间,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水利基础还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

1、防洪、除涝体系依然存在隐患。

长江堤防仍存在防洪隐患,海堤、里下河圩堤仍有部分未达标;部分排涝口门、控制建筑物不能满足运行要求,河道淤积严重,综合调度排涝能力降低。

2、农村水利建设有待加强。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标准不高,农田排水工程配套率低,更新改造任务繁重;农村水环境形势仍然严峻,农村饮水存在安全问题。

农村水利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有距离。

3、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恶化。

在现有水利工程基础设施不增加的前提下,2010年的供需水极不平衡,平水年缺水量为2.8亿m3,一般干旱年缺水量为3.9亿m3,特殊干旱年缺水量为7.9亿m3;工、农业用水浪费现象普遍存在,节约用水意识不高。

南通市沿江开发、江海联动的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使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更为突出。

水环境日趋恶化,长江北支咸潮的上溯程度加重,内陆排污影响沿海和沿江湿地环境;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依然艰巨。

4、水利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工、旱、灾情信息采集传输的手段落后,防汛调度方案的灵活性不够,决策支持系统的手段还比较落后。

水利建设资金投入没有政策保障,各类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尚未健全,基层管理体制不完善,亟需探索建立农村水利新的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

1.3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1.3.1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的需求

近年来,我市实现了GDP和财政收入的历史性跨越,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口向城市、沿江、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聚集趋势愈加明显,加大了城市承载风险的压力,要求有更高标准的防洪减灾体系作保障。

产业结构调整将带来供水需求变化,加剧原有的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城乡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的滞后使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水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对水资源保护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都对包括水利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防洪除涝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城市防洪除涝体系标准要相应提高,应该积极开展洪水风险管理的研究,保证大面积和重点保护对象的防洪安全。

2、水资源供给

水资源供给必须满足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工业、农业以及目前较为突出的滩涂开发、港口码头建设等需水要求;水资源供给须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调整地区、行业之间的供水比例,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3、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环境建设

经济社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环境建设,做到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地下水超采控制、水质监测和水污染防治等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4、岸线资源开发

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综合开发、服务于市场”的原则,整合、整治、开发三路并进,科学规划,进一步优化配置和保护长江岸线资源,打造沿江港口集群优势;结合长江口整治大规划,积极开发新的岸线资源,为南通市港口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劲。

1.3.2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水利提供保障,同时发展经济和进行各项建设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到水利条件的地域性、灾害的不确定性的风险性、水利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和水利影响的长期性,要依据自然规律,充分考虑现有的条件和能力,加强水利的社会管理,加快水利事业的发展。

1、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需要充分考虑防洪保安条件

城市化进程与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加快,在城区和基础设施选址时,必须留足适宜水面率,做到占用和补偿动态平衡,要尽可能不挤占原有的水塘、洼地及河道,避免降低调蓄和排水能力,增加城镇防洪排涝压力。

2、产业结构与项目布局需要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江海联动战略的实施,沿江、沿海产业开发和园区建设,部分农业区变成经济开发区,区域农业用水变为工业和生活用水,造成了局部地区供水结构变化,因此,应根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安排和调整产业布局,积极发展和培育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的新型产业。

特别是沿海、引水末梢等水资源紧缺地区,要严格控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要满足经济社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还要大力宣传节约用水。

平原河网地区水污染影响范围大,治理恢复时序长,要控制发展污染较大的工业。

对有污染产生的企业,建设时应首先解决好其污染处理问题。

3、岸线利用和开发需要统一规划、科学论证

沿江开发要实现从控制河势到管理河势的观念转变,不搞掠夺式经营。

沿江岸线、滩涂湿地开发利用须进行充分的论证,以免影响长江河势及生态环境,进而影响长江的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

4、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水利适度超前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到目前水平,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水生态环境,增加了防洪排涝压力。

而开发新的水资源,修复已经被破坏的水生态环境,必须付出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因此,为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水利必须适度超前发展。

2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2.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总体目标,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与水利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以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环境保护、水利社会管理和内部建设为主体,全面规划,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强化水利的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水资源、水安全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规划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水需求,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洪水社会化管理。

3、坚持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认识“三农”问题,认真研究城市化过程中对城市水利的要求,大力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拓宽水利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和领域。

4、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的原则,解决好流域与区域、城市和农村、管理和建设、非工程与工程措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优化配置水利建设资金,坚持扩大能力与巩固提高相结合,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加强水利改革力度,强化政府对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克服水利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理顺体制,改革机制,加强水利依法行政,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3规划目标

2.3.12010年规划目标

1、防洪目标

长江堤防达到防御“长流规”50年一遇洪潮水位的标准,新实施的堤段和有条件的重点堤段可达到100年一遇加10级风浪的标准;大中型穿堤建筑物达到100年一遇的标准,小型建筑物达到50年一遇的标准。

长江河势得到基本控制,重点险工险段和节点岸线保持基本稳定。

黄海堤防基本达到防御50年一遇黄海高潮位加10级风浪。

大中型穿堤建筑物达到100年一遇的标准,小型建筑物达到50年一遇的标准。

里下河圩堤防洪目标达到20年一遇。

南通市城区长江堤防100年一遇,长江岸线稳定。

各县(市)级中心城区为50年一遇。

各地开发区参照中心城区。

交通、能源、电力、通信等骨干基础设施具备国家规定标准的防洪自保能力。

2、除涝目标

里下河圩区达到10年一遇(1991年雨型);城市河道除涝目标为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不受涝;高低水系控制线除涝达到20年一遇标准;其他地区除涝达到10年一遇标准。

3、农村水利规划目标

加快河道疏浚速度,恢复和提高引排水能力,2010年前二、三级河道基本疏浚一遍;加强圩区治理,加高加固圩堤,更新、改造圩口闸和排涝泵站,疏浚整治圩区河道;推进中低产田改造,使全市的中低产田改造率达到85%以上;加强灌区改造,合理调整灌区,修复和完善灌区的配套建筑物;采取工程措施,逐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4、水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目标

到2010年,生活用水保证率达98%,农业用水保证率达75%以上,全市重要工业用水保证率达95%以上,生态用水基本保障。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

5、节约用水目标

一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5%以上,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7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在现有的基础上逐年下降5%。

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控制在15%以下,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0%以上。

6、水文发展目标

进一步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调整充实和发展基本水文站网,特别是水资源监测、水质监测站网;加强和完善重点站,增设特需站,扩大测站的综合服务能力;完成水文数据库建设;加强全市地表水水质水量同步监测工作,提升水环境监测中心的服务能力。

7、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推进河道整治。

基本恢复城区内河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河岸堤防美观整洁;加强南通市骨干河道及二、三级河道的水环境整治工作,消除河道黑臭现象;全市水面率不低于现状水平。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65%以上,实现水土保持的长效管理。

加强水污染治理。

城镇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化学耗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5%。

合理开发滩涂及湿地资源,保证长江口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8、水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建设目标

拓展投资渠道,增加水利投入,稳定政府公共财政投入。

水利投入占政府财政可用财力比例,达到2%~4%。

基本建成覆盖全市主要江河涵闸站的现代防洪调度系统,引导水权交易和水市场的建立,初步建立规范化的工程设施管理和防洪规划管理体系,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规政策保障体系。

2.3.22020年规划目标

全市水利基本实现现代化。

经济发达地区进一步完善水利现代化体系,实现水利现代化。

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流域、区域、城市防洪相协调的现代化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实现从防御洪水向管理洪水的转变;优化配置水资源,逐步建成体系完善、运行高效、调配灵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水资源安全供给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用水安全性与舒适性的要求;全市水功能区基本达到水质目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住环境更加优美;建成简政、高效、协调的水利管理体制和科学、稳定、灵活的水利运行机制。

实现人水和谐、防洪安全、配置优化、供水可靠、法制健全、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目标,保障全市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

1、防洪

长江大堤防洪目标:

全面达到100年一遇标准,河势得到控制,岸线基本稳定。

黄海大堤挡潮目标:

全面达到50年一遇标准。

里下河圩堤防洪目标:

50年一遇。

城市防洪:

巩固100年一遇防洪标准,长江岸线稳定。

各县(市)级中心城区50年一遇。

各地区开发区参照中心城区。

李堡、岔河、吕四、二甲、平潮、包场、三星、长江等8个全国重点镇大于20年一遇标准。

2、除涝

里下河圩区除涝目标:

全面巩固10年一遇标准,局部地区可达到20年一遇。

城市河道除涝目标:

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不受涝。

高低水系控制线:

20年一遇。

沿江圩区除涝目标:

10年一遇。

其他地区除涝目标:

20年一遇。

3、水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

全市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保证率达99%,农业用水保证率达85%,生态用水得到保障。

4、节约用水

从我市水质型缺水城市的矛盾出发,严格推行节水政策,要依据我市水源条件和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用水特点制定出合理高效的节水措施,从而提高用水效率,保护水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对工业节水、农业节水、生活节水进行分类指导。

5、水资源保护规划

通过加大水污染监控力度、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配置,使生活用水水源地得到保护,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Ⅱ~Ⅲ类生活用水标准,其它重点水功能区河道水体质量都达到Ⅲ类水标准的要求。

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和污染,改善水环境。

城市河道全部达到Ⅳ类水水质标准,濠河、海港引河、天星横河及城港河等骨干河道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水水质标准,水环境优美,水景观在提高城市品味中发挥重要作用。

6、农村水利规划

针对“三农”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及农村水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3规划的主要任务

3.1防洪工程

3.1.1长江堤防

1、河势整治工程

重点整治工程有如皋沙群、天生港水道、新开沙、新通海沙整治及北支整治工程,加快推进通州沙、横港沙等整治工程的前期工作研究。

2、堤防建设

加高培厚主江堤并进行防护,南通市城区段江堤达到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余堤段全面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3、穿堤建筑物除险加固

界河闸、四号港闸、久隆闸、永平闸、天生港涵洞、老鸦口涵洞、芦泾港闸、姚港闸、南通农场闸、十八匡河闸等建筑物拆建或加固;三和港闸、三条港闸、连兴港闸等建筑物外迁。

4、按《长江口综合整治规划要点报告(二〇〇四年修订)》安排分步实施北支整治工程。

3.1.2黄海堤防

1、堤防建设

加高培厚海堤并进行有效防护,基本达到50年一遇高潮位加10级风浪的防洪设计标准。

2、穿堤建筑物除险加固

东安闸、掘苴闸、塘芦港闸、团结闸、遥望港闸等建筑物外迁;塘芦港新闸等建筑物加固;茅家港套闸、新中闸等建筑物拆建。

3.1.3城市防洪

依托流域性和区域性河道堤防,通过加固或兴建堤防以及控制建筑物,构筑城市外围防洪屏障和保护圈;拓浚城区及其周边河道,恢复和控制城区适宜水面率,增设排涝泵站,合理布置排水管网;加快低洼地区改造,控制建设项目竖向标高;防洪建设与改善城市水环境和城市景观有机结合,并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逐步形成与城市规模、功能相适应的防洪排涝体系。

3.1.4里下河圩区

加高培厚海安里下河腹部200km圩堤,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除险加固圩口闸364座。

设防治理沿新通扬运河半高地地区。

3.2除涝工程

除涝工程布局的原则是:

区别重点、分片治理、疏浚与河道整治相结合。

3.2.1一级河道整治

一级河道治理工程布局,重点是疏浚严重淤积的河段:

九圩港、通吕运河、通启河、如泰运河、北凌河;加快推进焦港河、如海运河、通扬运河、新江海河、栟茶河、遥望港、新通扬、通榆运河等河段的整治疏浚。

一级河道具体整治项目见表3-1。

表3-1南通市一级河道整治工程项目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1

九圩港整治工程

疏浚45.33km,护坡

2

通吕运河整治工程

疏浚29.5km,护坡24km

3

通启河整治工程

疏浚新江海河至桃花红66km

4

如泰运河整治工程

疏浚62km,涵160座

5

北凌河整治工程

疏浚东段8km,护岸5.0km

6

焦港河整治工程

疏浚石庄前河-通扬河段40.6km

7

如海河整治工程

疏浚河道46km、配套建筑物

8

栟茶河整治工程

疏浚河道62.8km

9

通扬运河整治工程

疏浚九圩港至如城段51.64km

10

新江海河整治工程

疏浚26.91km

11

遥望港整治工程

疏浚35.991km

12

新通扬、通榆运河整治工程

开挖扩浚28.9km

3.2.2排涝口门

完成穿堤建筑物的除险加固和闸下港道清淤。

闸下港道偏长的闸要适当外迁,外迁时可根据排涝标准扩大一些排水闸的规模。

根据长江口综合整治规划,增加中央河闸,以后随着北支整治规划的落实增加大脚河闸、九匡河闸、海门港西闸并深化研究通启海地区排水调向问题。

维修或改造海安里下河圩区128座强排站,尽快实施贲家集二站续建工程。

维修或改造沿江圩区、三余沿海低洼地区以及红星河低洼地区的强排站。

3.2.3高低水系控制工程

1、328国道控制线

328国道控制线是新通扬运河以南、通榆河以东高水系和里下河低水系之间的控制线,主要由328国道、204国道及沿线控制建筑物10闸29涵组成。

配套焦港北闸管理设施,维修加固丁堡闸及丁堡南闸。

2、江平公路控制线

江平公路控制线是通南高沙土高水系和沿江圩区低水系之间的控制线,由江(阴)平(潮)公路及拉马河闸、东风船闸等组成。

如皋沿江开发区新建四号港北闸、中心河北闸、新跃河北闸等控制建筑物。

3、老通吕公路控制线

老通吕公路控制线是通吕运河高水系和通启河低水系之间的控制线,由老通吕公路及东沙套闸、先锋闸、双桥套闸、二甲节制闸、朝阳闸、庙桥闸、三星闸、四甲套闸、卫东套闸、六甲闸、吕四节制闸等组成。

加固卫东套闸、六甲闸、三和港北闸。

3.3农村水利

3.3.1二、三级河道疏浚工程

治理疏浚二级河道,重点是:

启东市灯杆港等16条段,海门市青龙港等10条段,通州市团结河等25条段,如东县马丰河等15条段,如皋市如皋港等9条段,海安县曲雅河等10条段。

疏浚三级河道:

启东市51条段,海门市53条段,通州市233条段,如东县277条段,如皋市177条段,海安县126条段。

3.3.2中低产田改造工程

改造中低产田102万亩。

全市中低产田主要类型有涝渍型、盐碱型和易旱型。

涝渍低产田主要分布在里下河、沿江圩区;盐碱低产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及垦区;易旱低产田主要分布在高沙土地区。

结合中低产田改造,根据各县(市、区)实际进行高品质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3.3.3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工程

1、继续完成如海大型灌区改造工程。

2、规划并实施焦港灌区、红星河灌区、九洋河灌区等中型灌区改造工程。

3、规划并实施平潮灌区、骑岸灌区等小型灌区改造工程。

3.3.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1、建立输水干线,与南通市实现联网供水,以长江水作为饮用水水源,由长江沿线骨干水厂统一提供,解决沿海苦咸水区、西北地区的水源、水质问题,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2、保留县级水厂,利用原有设施,作为区域供水的加压站点;在区域供水的设备检测、维修期,作为各地生活用水的备用水源。

3、逐步关闭乡镇小水厂和地下水水厂,加密、改造、更新、延伸、利用现有乡镇供水管网。

3.4水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

1、重点解决启东、如东等县市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启东、海门地区通过疏浚三和港、连通蒿枝港、中央河、协兴河,拓宽通启河东部,四线同时向沿海输水。

利用九圩港向如东输水,拓浚马丰河、九洋河。

如东洋口港区通过洋口运河(九圩港北延)输水,运河路线为大草港、东凌河、掘苴河、苴长河;着手研究并组织实施建设如东滨海平原水库;进一步研究沿江建设二案、九圩港等提排水泵站的布局和规模。

2、拓浚新通扬运河、通榆河,提高片区供排水能力,串活水系,改善水质,开展研究并实施海安里下河地区沙贲河开挖工程,着力减少泰东河开挖后对里下河地区及海安县城引水的负面影响。

3、控制全市地下水开采量,有计划地回填部分深水井。

启东、海门、如东等沿海漏斗区禁止继续开采地下水,沿海其它地区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遏制地下水咸淡贯通的趋势。

4、统一规划,整合区域供水水源,有计划地关闭乡镇小水厂和工矿企业自备水厂,逐步实现区域供水。

3.5节约用水

3.5.1农业节水

明晰农业用水权,建立先进的灌溉用水制度,促进灌区改造、推广节水技术和改革管理体制相结合。

在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和节水增产建设中,因地制宜地分别推广发展管道输水、渠道防渗、喷灌、滴灌、水稻浅湿灌溉等工程节水措施。

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技术,采用抗旱节水品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节水综合技术,将现代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和节水管理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