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一中学年高二期中化学试题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6232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一中学年高二期中化学试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一中学年高二期中化学试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一中学年高二期中化学试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一中学年高二期中化学试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一中学年高二期中化学试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一中学年高二期中化学试题doc.docx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一中学年高二期中化学试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一中学年高二期中化学试题doc.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一中学年高二期中化学试题doc.docx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一中学年高二期中化学试题doc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一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必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

1.(3分)(2015•姜堰市)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B.食用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大力开发和应用氢能源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治理环境污染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绿色化学;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A、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都属于难再利用物质,很难回收利用,污染环境,我们提倡不使用;

B、根据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判断;

C、开发和应用氢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解答】解:

A、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都属于难再利用物质,很难回收利用,污染环境,我们提倡不使用,故A错误;

B、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开发和应用氢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故C正确;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不是用化学原理治理环境污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物质与生活得关系、绿色化学的概念、能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解题中联系到平时积累的知识.所以平时要注意多积累,做题时要积极联想,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题目较简单.

 

2.(3分)(2015•南京校级模拟)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碳酸氢钠属于(  )

A.酸B.碱C.盐D.混合物

【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根据酸碱盐的定义分析.

【解答】解:

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碳酸氢钠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所以碳酸氢钠是盐,但碳酸氢钠是强碱弱酸盐,在水溶液里能水解导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而使溶液呈碱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盐的判断,难度不大,根据定义分析解答即可,注意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必须是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才是酸.

 

3.(3分)(2015•姜堰市)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Cl﹣的结构示意图:

B.乙酸的结构式:

C2H4O2

C.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

H+[:

Cl:

]﹣

D.质量数为137的钡原子:

Ba

【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

【分析】A.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总数为18;

B.乙酸为含有两个碳的饱和一元羧酸,用短线代替所有共用电子对即为结构式;

C.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中不能表示出电荷;

D.元素符号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

【解答】解:

A.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l﹣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A正确;

B.C2H4O2为乙酸的分子式,乙酸的结构式:

,故B错误;

C.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不存在阴阳离子,氯化氢正确的电子式为

,故C错误;

D.质量数为137的钡原子,钡原子的质子数为56,该原子正确表示方法为:

56137Ba,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结构式、电子式、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明确结构式与结构简式、分子式、实验式的区别,试题培养了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

 

4.(3分)(2015•南京校级模拟)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NO2是无色的气体

B.SO2能漂白品红等物质,说明SO2有氧化性

C.氯化钙溶液和AgNO3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热时,铁单质与浓硝酸不发生反应

【考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铁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

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漂白有色物质;

C、氯离子和银离子在溶液中不共存;

D、常温下,金属铁遇到浓硝酸会钝化.

【解答】解:

A、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漂白品红等物质,故B错误;

C、氯化钙溶液和AgNO3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氯化银产生,故C正确;

D、常温下,金属铁遇到浓硝酸会钝化,但是在加热条件下,会继续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涉及二氧化氮的颜色、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硝酸的性质等方面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较简单.

 

5.(3分)(2015•姜堰市)能够将溶液和胶体区分开的方法是(  )

A.过滤B.观察颜色、状态

C.利用丁达尔效应D.闻气味

【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

【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溶液和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直径不同,分离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是利用半透膜进行分离;区别溶液和胶体利用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区别;

【解答】解:

A、溶液和胶体都能通过滤纸,故A错误;

B、溶液和胶体都可以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无色液体可以是溶液或胶体,故B错误;

C、丁达尔现象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故C正确;

D、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溶液和胶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应用,主要是溶液和胶体的区别方法.

 

6.(3分)(2015秋•泰兴市校级期中)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100mL1mol•L﹣1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

A.150mL1mol•L﹣1NaCl溶液

B.75mL0.5mol•L﹣1CaCl2溶液

C.150mL2mol•L﹣1KCl溶液

D.75mL1mol•L﹣1AlCl3溶液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分析】100mL1mol•L﹣1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为:

1mol/L×2=2mol/L,氯离子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只与溶质浓度及化学式组成有关,据此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

100mL1mol•L﹣1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为:

1mol/L×2=2mol/L,

A.150mL1mol•L﹣1NaCl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1mol/L,与氯化镁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不相等,故A错误;

B.75mL0.5mol•L﹣1CaCl2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为:

0.5mol/L×2=1mol/L,与氯化镁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不相等,故B错误;

C.150mL2mol•L﹣1KCl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2mol/L,与氯化镁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相等,故C正确;

D.75mL1mol•L﹣1AlCl3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为:

1mol/L×3=3mol/L,与氯化镁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计算与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为解答关键,注意明确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大小无关,为易错点.

 

7.(3分)(2015•南京校级模拟)下列仪器中一般不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A.试管B.烧瓶C.烧杯D.容量瓶

【考点】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

【专题】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分析】不能用作化学反应容器即不能在该仪器内进行化学反应,根据各种仪器的使用规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试管可用于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故A错误;

B.烧瓶可用于固液或液液的反应容器,也可用于加热,故B错误;

C.烧杯,可用于需要较大量溶液的反应的反应容器,故C错误;

D.容量瓶用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不可用于反应容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难度不大,掌握常用仪器的用途是解题的先决条件.

 

8.(3分)(2015•姜堰市)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

A.O2B.NO2C.SO2D.NH3

【考点】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分析】能够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为中性或酸性气体,且不能被浓硫酸氧化;能够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气体为中性或碱性气体,所以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气体为中性气体,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解:

A.氧气为中性能够,能够用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故A正确;

B.二氧化氮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故B错误;

C.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二氧化硫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故C错误;

D.氨气为碱性气体,能够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体的干燥与净化,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气体的化学性质及干燥方法,明确常见干燥剂的类型及选用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9.(3分)(2015•南京校级模拟)在无色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H4+、Fe3+、SO42﹣、Cl﹣B.Ba2+、K+、OH﹣、NO3﹣

C.Al3+、Cu2+、SO42﹣、Cl﹣D.Na+、Ca2+、Cl﹣、NO3﹣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酸性溶液中含大量的氢离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则离子大量共存,并结合离子的颜色来解答.

【解答】解:

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但Fe3+为黄色,与无色不符,故A不选;

B.H+、O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选;

C.Cu2+为蓝色,与无色不符,故C不选;

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0.(3分)(2015•姜堰市)下列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  )

A.2F2+2H2O=4HF+O2B.NaOH+HCl=NaCl+H2O

C.2Na+2H2O=2Na++2OH﹣+H2↑D.Cl2+H2O=HCl+HClO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氧化剂,据此分析.

【解答】解:

A、2F2+2H2O=4HF+O2反应物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水作还原剂剂,故A错误;

B、NaOH+HCl=NaCl+H2O,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2Na+2H2O=2NaOH+H2↑中,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水作氧化剂,故C正确;

D、Cl2+H2O=HCl+HClO,反应中水中氢、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原子守恒的方法来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反应中化学计量数与转移电子数目的关系来解答即可.

 

11.(3分)(2015•姜堰市)下列物质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A.AlB.Fe2O3C.Al(OH)3D.NaHCO3

【考点】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分析】酸性氧化物、铝、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酸式盐等,能与NaOH溶液反应,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

A.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A不选;

B、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和氢氧化钠之间不会发生反应,故B选;

C.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故C不选;

D.碳酸氢钠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铁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的能与NaOH反应的物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知识的归纳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2.(3分)(2015•连云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

A.Ca(ClO)2B.CaCl2C.NaOHD.NaClO

【考点】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分析】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解答】解: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由于次氯酸的酸性比碳酸弱,次氯酸钙能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3.(3分)(2015•姜堰市)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化学原理加以说明的是(  )

A.铁片和铝片置于冷的浓硫酸中均无明显现象

B.氯化铵和碘都可以用加热法进行提纯

C.硫酸亚铁溶液和水玻璃在空气中久置后均会变质

D.氯水和二氧化硫气体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分析】A.铁片和铝片置于冷的浓硫酸中均钝化;

B.氯化铵加热分解、碘加热升华;

C.硫酸亚铁具有强的还原性,能够被氧气氧化,水玻璃主要成分硅酸钠水溶液,能够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硅酸;

D.氯水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能与品红结合生成无色物质.

【解答】解:

A.铁片和铝片置于冷的浓硫酸中均钝化,无明显现象,故A正确;

B.氯化铵加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碘加热升华属于物理变化,二者原理不同,故B错误;

C.硫酸亚铁具有强的还原性,能够被氧气氧化,水玻璃主要成分硅酸钠水溶液,能够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硅酸,二者原理不同,故C错误;

D.氯水有强氧化性,能将品红氧化成无色物质,二氧化硫能与品红结合生成无色物质,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次氯酸、二氧化硫漂白原理的不同.

 

14.(3分)(2015•南京校级模拟)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①中溶液变黄色

B.实验②试管中混合溶液变血红色

C.实验③中烧瓶内溶液变红色

D.实验④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食物中淀粉、蛋白质、葡萄糖的检验;氨的制取和性质.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A.氯气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

B.铁离子与KSCN结合生成络离子;

C.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溶液显碱性;

D.葡萄糖中含﹣CHO,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氧化亚铜.

【解答】解:

A.氯气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淀粉遇碘单质变蓝,则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故A错误;

B.铁离子与KSCN结合生成络离子,则观察到溶液变为血红色,故B正确;

C.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溶液显碱性,则可观察到红色喷泉,故C正确;

D.葡萄糖中含﹣CHO,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氧化亚铜,则可观察到砖红色沉淀,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离子检验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方案的评价性和操作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5.(3分)(2015•连云港)通入水中所得溶液呈碱性的气体是(  )

A.NH3B.NO2C.SO2D.HCl

【考点】氨的化学性质;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分析】中学阶段水溶液气体呈碱性的为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电离生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以此解答.

【解答】解:

A.氨气溶于水发生NH3+H2O⇌NH3•H2O⇌NH4++OH﹣,溶液呈碱性,故A正确;

B.二氧化氮可以和水之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溶液显示酸性,故B错误;

C.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是亚硫酸,亚硫酸溶液显示酸性,故C错误;

D.HCl溶于水是盐酸显酸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注意常见气体与水反应的性质,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6.(3分)(2015•南京校级模拟)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6gO2中含有的氧分子数为NA

B.1molOH﹣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标准状况下,11.2LH2O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NA

D.1mol/LBaCl2溶液中含有的钡离子数为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根据氧气分子个数N=

来计算;

B、OH﹣为10电子微粒;

C、标况下,水为液态;

D、溶液体积不明确.

【解答】解:

A、16g氧气中的氧气分子个数N=

=

×NA=0.5NA个,故A错误;

B、OH﹣为10电子微粒,故1molOH﹣中含10mol电子,故B正确;

C、标况下,水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水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钡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17.(3分)(2015•连云港)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B.甲醛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C.氢氧化钠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D.铝制容器可长期存放酸性食物

【考点】盐类水解的应用;钠的重要化合物;碱金属的性质;甲醛.

【分析】A、根据盐类水解的生成物的性质分析;

B、甲醛有毒;

C、NaOH是强碱;

D、铝是一种活泼金属,能和酸反应.

【解答】解:

A、明矾是强酸弱碱盐,在水溶液里能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能作净水剂,故A正确;

B、甲醛有毒,不能用于食品的防腐,只能用来浸泡标本,故B错误;

C、NaOH是强碱,有很强的刺激性,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度,故C错误;

D、铝是一种活泼金属,能和酸反应,用来盛装酸性食品可对铝制容器造成腐蚀,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通过考查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化学对人们的生活所起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8.(3分)(2015•连云港)下列关于Cl2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比空气小B.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D.可与NaOH溶液反应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的物理性质.

【分析】A、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B、氯气是黄绿色的气体;

C、次氯酸的漂白性,所以湿润的布条褪色;

D、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

【解答】解:

A、空气的相对分子量为29,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A错误;

B、氯气是黄绿色的气体,故B错误;

C、次氯酸的漂白性,所以湿润的布条褪色,而不是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故C错误;

D、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所以氯气可与NaOH溶液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氯气的性质,知道氯水中存在的微粒及其性质即可解答,漂白性是次氯酸的漂白性,而不是氯气,为易错点.

 

19.(3分)(2015•南京校级模拟)黑火药在适当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能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瞬间产生大量的热和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由于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了爆炸.反应方程式为S+2KNO3+3C═K2S+N2↑+3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和KNO3都是反应的氧化剂

B.C在反应中得电子

C.CO2是反应的氧化产物

D.K2S和N2都是反应的还原产物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反应2KNO3+S+3C═K2S+N2↑+3CO2↑中N、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KNO3和S为氧化剂,生成的K2S和N2是还原产物,C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所以C为还原剂,生成的二氧化碳为氧化产物,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

A、反应2KNO3+S+3C═K2S+N2↑+3CO2↑中N、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KNO3和S为氧化剂,故A正确;

B、C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故B错误;

C、C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所以C为还原剂,生成的二氧化碳为氧化产物,故C正确;

D、N、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KNO3和S为氧化剂,生成的K2S和N2是还原产物,故D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高频考点,注意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物质在反应中的性质,难度不大.

 

20.(3分)(2015•南京校级模拟)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H++OH﹣=H2O

B.钠与水反应:

Na+H2O=Na++OH﹣+H2↑

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OH﹣+2H2O=2A1O2﹣+3H2↑

D.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Fe+Fe3+=2Fe2+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

B.反应中电子不守恒;

C.遵循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定律;

D.电荷不守恒.

【解答】解:

A.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SO42﹣+Ba2++2H++2OH﹣=2H2O+BaSO4↓,故A错误;

B.钠与水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Na+2H2O=2Na++2OH﹣+H2↑,故B错误;

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Al+2OH﹣+2H2O=2A1O2﹣+3H2↑,故C正确;

D.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Fe+2Fe3+=3Fe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定律,题目难度中等.

 

21.(3分)(2015•南京校级模拟)在下列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海水制盐B.从海水中提取镁

C.从海水中提取溴D.从海带中提取碘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A.海水制盐,利用的是蒸发原理,水与盐类物质分离;

B.海水中镁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提取Mg单质,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海水中溴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提取溴单质,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属于化学变化;

D、海水中碘元素以离子形式存在,提取碘单质,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

A.用海水制取盐,利用蒸发原理使水与盐类物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选;

B.海水中镁以镁离子形式存在,先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镁,再电解熔融氯化镁提取镁,反应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则发生化学变化,故B不选;

C.海水中溴以离子形式存在,从海水中制取溴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选;

D.用海带提取碘单质有新物质碘单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3分)(2015•连云港)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CO3、NaH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多种.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