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6159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docx

《精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docx

精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3、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方面具有较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独立承担本学科领域技术工作的能力;

4、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体魄和较强的工作适应性。

二、研究方向

01、流域综合治理

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诊断,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治理措施体系配置及模式,流域经营技术和流域综合治理的环境效应.

导师:

高华端、谭伟、蔡学成

02、区域土壤侵蚀研究与评价技术

区域性特别是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规律、区域性土壤侵蚀现状及趋势.研究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技术。

导师:

周运超、高华端、王晓红。

03、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喀斯特环境功能和水土保持效益,喀斯特生态规划与布局,喀斯特水土保持方法及规划,喀斯特植被的经营管理技术及石漠化防治技术等.防护林构建与调控.

林业生态工程营建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试验研究方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综合效益监测与评价方法,特殊地区的生态环境重建与植被恢复技术等.

导师:

代全厚、夏玉芳、王德炉、祝小科

三、学习年限

根据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特点,脱产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硕士生可延长1-2年。

按照课程与论文并重的原则,在时间安排上,课程学习1年,科研论文占2年。

前一阶段,约1学年的时间,主要用于课程学习,并适当进行科研论文准备工作;后一阶段,主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及论文撰写。

凡能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提前完成全部教学计划,学习成绩优良者,可由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同意,校长批准,提前毕业;由于某种客观原因未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可经同样手续,按照学籍管理的规定,适当延长学习期限。

四、课程设置

见附表

五、学习方式与课程说明

学习有关课程,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是研究生进行科研的前提。

(一)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硕士生课程要注意基础性,宽广性和实用性.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总学分要求不少于27-30学分(其中含教学实践或生产实践2学分)。

学位课要体现学科的主要知识结构,反映学科的内涵和发展前沿,对不同研究方向要有较好的涵盖性,学位课为必修课。

选修课要为研究方向服务,要体现本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选修课根据研究方向和论文工作的需要,在导师指导下选修。

应用基础研究方向和跨学科复合型硕士生选修课可超出本选修课范围。

跨学科和以同等学历考取的硕士生,要补修本专业相关课程(主干课),一般以2-5门为宜。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阅读和选读与该学科相关的主要经典著作、学科前沿著作、主要专业学术期刊,结合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进行检查。

(二)学习、考核方式及要求

学习可以采取听课、自学、讨论、报告及实验等多种形式。

考试以笔试为主,并可根据课程特点辅以口试、实际操作等方式.学位课必须考试,成绩必须70分以上.

六、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书目:

1.HudsonNW.SoilConservation,SecondEdition,CornellUniv。

Press,1981

2.关君蔚主编.水土保持原理.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3.李滨生.治沙造林学.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4.李怀甫编著.小流域治理理论与方法.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

5.李忠魁著.小流域综合治理监测与评估.西安:

西安地图出版社,1996

6.刘秉正,吴发起编著.土壤侵蚀.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7.马雪华主编.森林水文学.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8.孙保平.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9.王礼先.水土保持工程学.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10、王礼先等译.森林土壤改良学.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11、王礼先主编.林业生态工程学.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12、王礼先主编.流域管理信息系统.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13王礼先主编.水土保持学.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14于增彦编著.小流域综合治理.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15、张奎壁.邹受益.治沙原理与技术.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16、朱俊凤,朱震达等.中国沙漠化防治.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17、朱震达,陈广庭等.中国土地沙质荒漠化.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4

18、唐克丽等.中国水土保持。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

主要杂志:

1.AgriculturalWaterManagement,

2.Agriculture,EcosystemsandEnvironment,

3.AppliedSoilEcology,

4.Catena,

5.EarthSurfaceProcessesandLandforms,

6.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

7.Geomorphology,

8.HydrologyProcess,

9.JournalofAridEnvironments,

10.Soil&TillageResearch,

11.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12.SoilConservationSocietyofAmerica,

13.SoilScienceSocietyofAmericaJournal,

14.SoilScience,

15.干旱环境监测

16.干旱区研究

17.林业科学

18.生态学报

19.应用生态学报

20.生态学杂志

21.水土保持通报

22.水土保持学报

23.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4.土壤

25.土壤学报

26.中国沙漠

27.中国水土保持

28.中国岩溶

自然资源学报附: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学分

学期

任课

教师

备注

学位课程

公共课

英语

10657M101

144

4

李建华

必选

自然辩证法

10657M104

36

2

肖内昆

专业课

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090707M01

54

3

戴全厚

林业生态工程学

090707M02

54

3

温佐吾

夏玉芳

祝小科

高级土壤学

090707M03

54

3

周运超

必选

流域管理学

090707M04

54

3

戴全厚

学位课程

选修课

多元统计分析

071012M06

36

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657M201

36

1

校统一

必修

高级森林生态学(含恢复生态学)

090702M01

36

2

喻理飞

谢双喜

刘济明

土壤分析及侵蚀实验

090707M07

36

2

周运超

地质地貌学

090707M08

36

2

周运超高华端

流域综合治理

090707M09

36

2

景观生态学

071012M03

36

2

谢双喜

流域水文学

090707M11

36

2

高华端

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090707M12

36

2

谭伟

王晓红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

090707M13

36

2

戴全厚

水土保持规划

090707M14

36

2

高华端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与评价

090707M15

36

2

戴全厚

植物资源学

090707M16

36

2

刘济明

培养环节

助教、助研和助管1学分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答辩时间(第一学年结束或第二学年开始两周内完成)1学分

公开做学术报告至少一次1学分

每学期至少参加4次学术活动1学分

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或专业实践1学分

在省级以上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本专业领域学术论文至少1篇

通过学位英语考试或大学英语6级通过

课程总学分为27—30学分,培养环节学分不少于4学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