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4 地表变化及影响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6132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91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4 地表变化及影响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4 地表变化及影响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4 地表变化及影响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4 地表变化及影响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4 地表变化及影响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4 地表变化及影响练习.docx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4 地表变化及影响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4 地表变化及影响练习.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 考前三个月冲刺 专题4 地表变化及影响练习.docx

高考地理考前三个月冲刺专题4地表变化及影响练习

专题4地表变化及影响

考查点一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

考向1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运动

(2015·天津文综)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2.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A.变陡了B.变缓了

C.无变化D.无法判断

考向2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20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A.背斜谷B.背斜山C.向斜谷D.向斜山

4.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2015·山东文综)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

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

完成下题。

地层新老关系

地层代号

观测点坐标

C

(31°38′13″N,117°50′12″E)

(31°37′54″N,117°50′59″E)

D

(31°38′10″N,117°50′19″E)

(31°37′57″N,117°50′52″E)

S

(31°38′05″N,117°50′32″E)

(31°38′01″N,117°50′43″E)

5.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考向3 外力作用与地貌

(2015·安徽文综)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完成下题。

6.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2015·浙江文综)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完成7~8题。

7.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8.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砂岩.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英岩.安山岩 玄武岩

9.(2015·广东文综)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

A.岩石性质.通航里程

C.地质构造.降水多少

1.板块构造理论的实践意义。

2.地质构造及应用。

(1)褶皱和断层的判断及形成的地貌。

(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3.外力作用类型及形成的地貌特征;会解释典型地貌的形成原因,如沙丘、冲积扇、北美五大湖、东欧平原的波状起伏等。

4.河流堆积地貌及形成过程。

5.地壳物质循环。

6.常见地质灾害的形成、危害和减灾措施。

1.知识关联

(1)岩石圈→板块→运动→解释几种常见的地貌形成。

(2)内力作用及对地形的影响

①地质剖面图→地壳运动(挤压、拉伸过程)→地质构造(类型、形成地貌、应用)。

②区域图→地形地貌→成因解释(内力作用)。

(3)外力作用及对地形的影响

①地质剖面图→地貌类型(山、谷)→形成原因(侵蚀、堆积等)。

②地貌景观图→类型(流水、风力、海浪等)→形成原因(侵蚀、堆积等)。

③区域图→空间定位→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流水侵蚀或堆积、风力侵蚀或堆积等)。

(4)常见的几种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的形成→危害→减灾措施。

2.易错点

(1)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亚欧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落基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相撞形成的。

(2)“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还是背斜。

(3)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形成的,但黄土高原表面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4)注意断裂与断层的区别:

断裂是指岩层沿裂隙断开,但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是指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

(5)地震的震级与烈度不同: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一般而言,同一地区相同条件下,烈度与震级成正比。

(6)火山和地震并非百害而无一利:

火山灰和火山喷发物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7)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质灾害,但泥石流需要大量水分条件,而滑坡则不需要大量的水分,过多的水分会加剧滑坡的发生。

(8)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通常发生在地壳运动活跃的板块交界处。

(9)并非所有的平原都很平坦。

冰碛平原是冰川搬运的碎屑物发生堆积形成的,堆积物大小混杂,棱角明显,没有层理,与河流堆积物不同,多呈波状起伏。

(10)地质构造和地形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地质构造类型有褶皱、断层,地形则指的是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山地等类型。

(11)并不是所有的背斜中都蕴藏有石油、天然气。

(12)山地不一定是背斜,向斜不一定是谷地。

(13)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根本方法是岩层的新老关系,而不是外观的弯曲形态。

(14)海沟是板块消亡边界的构造带,海岭是板块生长边界的构造带。

(15)我国山脉的迎风坡并不都是山地的东南坡,东南坡只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夏季风的迎风坡。

给天山带来降水的迎风坡是北坡,由北冰洋和大西洋带来水汽。

(16)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区别:

相对来说,风化作用是静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地面温度变化、水、大气和生物因素等;侵蚀作用是动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

3.方法技巧

(1)地质构造图的解读技巧

①看图例、比例尺: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其缩小的程度。

②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有无侵入岩,是什么时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

a.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根据地层位置确定

受沉积作用影响,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根据生物化石确定

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

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

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大洋中脊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大洋中脊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

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b.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如图)

c.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如图)

d.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

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如图)

e.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

(如图)

f.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如图)

③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

若没有等高线,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一般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2)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

区域

特点

主导外力

干旱、半干旱地区

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风力作用

湿润、半湿润地区

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大

流水作用

高山地区

气温低、冰川发育

冰川作用

沿海地区

海水运动

海浪作用

(3)河流堆积地貌

类型

在流域中的空间位置

形成

洪积—冲积平原

发育于山前

山区河流流出谷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开阔,水流速度缓慢,泥沙逐渐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

多个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接受沉积。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三角洲平原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和海滨地区

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缓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4)应用外力地貌判断风向的方法

(5)应用外力地貌判断河流流向的方法

题组1 地壳物质循环与板块运动

(2015·南京、盐城模拟)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下图1),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

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

据此完成1~2题。

1.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A.①.②

C.③.④

2.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题组2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2015·北京市压轴)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  )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

B.乙山为断块山

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

D.地形主要为山地

4.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 ②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 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

A.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题组3 外力作用与地貌

(2015·淮安高三信息卷)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图”。

读图完成5~6题。

5.甲地目前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C.冰川堆积作用.风力堆积作用

6.以下自然带在图示乙河流谷地出现的有(  )

①热带草原带 ②常绿硬叶林带 ③常绿阔叶林带 

④针叶林带 ⑤冰川带

A.1种.2种

C.3种.4种

地貌成因类题目答题模板

在高考命题中,多以地貌景观图或区域等高线图等形式为载体,考查地貌类型及成因,在回答时首先要判断出地貌类型,其次要分析地貌的形成原因,再次要描述地貌的形成过程。

1.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要点 板块交界处、挤压、张裂、隆起、凹陷、背斜山、向斜谷、火山、断块山、裂谷等。

模板 

(1)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受两大板块的挤压作用,岩层弯曲隆起(凹陷)形成背斜山(向斜谷或褶皱山)。

(2)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受张裂作用,岩层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位移,形成裂谷或海洋;上升的岩块形成断块山,下降的岩块形成断层谷或谷地。

(3)地下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火山。

2.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要点 风力、流水、海浪、冰川、侵蚀、堆积。

模板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侵蚀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河谷、沟谷、峡谷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含有的CO2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

风力侵

蚀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

沉积地貌

流水沉积地貌

冲积扇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三角洲

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风力沉积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2015·合肥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宁夏平原及周围地区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图。

材料二 贺兰山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宁夏平原之间,海拔大多为2000~3000m,最高峰海拔3556m。

降水量由山麓向山顶逐渐增加,山中森林资源丰富。

(1)根据图示信息,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宁夏平原的形成原因。

 

(2)分析贺兰山对宁夏平原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考查点二 地形特征描述

考向1 地势特征的描述

1.(2015·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

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考向2 地形特征的描述

2.(20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

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

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

 

3.(2015·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

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

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

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

下图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

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高考命题中,地形、地势特征类的题目多以等高线图或者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内地形、地势特征,要求学生对常见地形在等高线图中的表现形式能够熟练掌握,并能掌握对描述等值线特征的思路。

1.知识关联

(1)描述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地势特征:

等高值数值分布或河流流向→地势起伏大或小;×高×低;山河相间分布。

(2)描述地形特征

等高线分布

2.易错点

(1)对地势特征的描述答题模式掌握不全,丢失要点。

(2)回答判断理由时,答成地形形成的原因。

(3)对地形特征描述的思路掌握不全,丢失地势的要点描述。

(4)不同地区的地貌类型不同,如干旱地区的地貌多是风力作用形成的,湿润地区多流水地貌。

需要记住重要地区的特有地貌形态。

3.方法技巧

回答地形、地势特征类题目时,可套用以下的几个模板:

(1)地形类型及分布方面

要点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模板 地形以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为主,主要分布在×××。

常见失误 ①注意地形与地形区的区别。

如平原是地形,华北平原为地形区等。

②注意地形与地形部位的区别。

地形部位包括山峰、陡崖、鞍部、山谷、山脊,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2)地势特征方面

要点 高低、起伏、倾斜

模板 地势××高××低;地势由××向××倾斜;地势平坦(崎岖)等。

常见失误 回答不全面。

特别对于比较复杂的区域要分区回答,如东部地区南高北低,西部地区北高南低等。

(3)海岸线特征方面

要点 海岸线曲折、平直等。

模板 海岸线平直(曲折)等。

常见失误 对于海岸线比较复杂的区域,注意分段描述。

(4)特殊地形区方面

要点 喀斯特地貌,风力地貌,流水地貌等。

模板 喀斯特(风力、流水等)地貌发育。

题组1 地势特征的描述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出甲河流域的地势特点,并指出判断依据。

 

题组2 地形特征的描述

2.图1为“湖南省地形图”,图2为“湖南省土地利用效率类型区分布图”。

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描述湖南省的地形特征。

 

3.(2015·朝阳摸底)读“南美洲部分地区图”,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考查点三 地形与自然地理环境

考向1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2013·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

读图回答问题。

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

 

考向2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2015·江苏地理)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

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考向3 地形对生物的影响

3.(2014·重庆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咖啡是世界主要饮品之一。

世界某咖啡连锁企业的原料实行全球化采购,我国云南的小粒种咖啡也是其原料之一。

小粒种咖啡树适宜生长在海拔800~1800m、年均温19~20℃、土壤排水良好等环境中。

下图是云南某区域示意图。

 

分析图示区域地形起伏、地势高低及变化对咖啡树生长的有利影响。

 

考向4 地形对自然带的影响

(2014·浙江文综)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第4题。

4.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

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

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

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上升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通过影响气温、降水两个基本气候要素来影响气候。

对气候的影响是高考考查最受青睐的内容,也是地理的核心知识之一。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主要影响了河流的流向和水文特征。

多在综合题中以一个小问题的方式呈现。

3.地形对生物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改变土壤、水分、气温等条件,间接地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4.地形对自然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随着海拔的不同产生垂直地带性,二是对周边地区产生非地带性影响。

1.知识关联

(1)地形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②地势高→远离热源地面→气温低(0.6℃/100米)

③坡向→气温

④地表形态

⑤谷地、盆地→阻挡与外界的热量交换→高温或低温中心

⑥高原、高大山脉→与周围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高原季风

⑦局部山脉→山谷风

⑧山脉背风坡→焚风

⑨峡谷山口→狭管效应,风力加大

⑩山地迎风坡→地形雨,随海拔升高,降水量先增后减;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形成雨影区

⑪高大山脉→垂直差异→山地气候

⑫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冷暖气流→北寒南暖加剧;南北走向(与海岸线一致)→阻挡湿润气流→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旱

⑬高耸绵延的山脉→多种气候区域的分界线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①地势→河流流向,通过河流流向可以反推地势高低。

②地形→水文、水系特征。

③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中常有河流发育。

④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中水流速度快,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3)地形→自然带分布:

相对高度大的山地→垂直地带性;对周边地区→非地带性。

(4)地形→灾害:

山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平原→洪涝灾害。

2.易错点

(1)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比背风坡降水量大。

(×)

解析 相同海拔上迎风坡降水量较多。

不同高度不可比。

(2)距海越近,降水量越大。

(×)

解析 海岸线附近地势较低,没有抬升海洋吹来的湿润气流,沿海向内陆方向如果有高山阻挡,则可能产生丰沛的降水。

(3)平原地区只适合发展种植业,而不适宜植树种草。

(×)

解析 平原地形的适应性最强,农林牧均适宜发展。

但是,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平原地区如果发展了林业、牧业,则没有了更理想的地区发展种植业,所以平原最好发展种植业,林牧业则退而求其次,到不适宜发展种植业的山地、坡地进行。

3.方法技巧

山地垂直地域分布图的判读

(1)判定南北半球:

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

如右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

(2)判定热量带:

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

如右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

(3)判断纬度高低:

通常,自然带谱数量越多,山体所在纬度位置越低。

如上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道)地区。

山体所在纬度越低,同一自然带海拔越高;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海拔越低。

(4)判断迎风坡:

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

如上图中南坡为迎风坡。

(5)判断阴坡、阳坡:

一般情况下,山地阳坡自然带多于阴坡自然带的数量,同一自然带阳坡海拔高,阴坡海拔低。

如上图中南坡为阳坡。

(6)山地雪线的高度与坡向和降水量有关:

阳坡、背风坡雪线高,阴坡、迎风坡雪线低。

题组1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锋在移动过程中,受到地形的影响,其性质和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改变。

下图为庐山对锋的阻滞示意图。

材料二 1967~1970年间庐山附近两地各月降水量(mm)表。

站名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年总量

星子县

37.7

64.1

131.4

176.9

224.7

271.5

163.6

85.5

49.4

34

66.8

38.6

1344.2

九江市

47.6

75.3

133.3

166.3

202.9

218.6

140.1

84.2

62.6

47.7

73.6

47.8

1300.0

(1)结合材料一,分析庐山云雾的形成过程。

 

(2)依据材料二,分析庐山附近两地6~8月降水量变化的共同特点及其成因。

 

题组2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2014·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下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