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6129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论文.docx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论文.docx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论文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

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

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发展环保产业。

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

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

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

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

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

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七)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

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

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

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和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完善国家规划体系。

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八)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

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

 

大家指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突出,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又出现一些新情况,增加了形势的复杂性和调控的艰巨性。

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着力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更大工夫,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切实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稳定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财政预算管理,中央和地方财政超收收入应在保证法定支出项目的前提下,通过法定程序,重点向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项目倾斜。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

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

在下半年经济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狠抓政策落实,搞好协调配合,不断开拓创新,务求工作实效。

  今年以来,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重点改革继续深化,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逐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这是可喜的一面,也是我们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

但同时也要看到,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内外需不均衡、消费投资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未得到根本改变,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下半年结构调整的难度不小。

  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在深入分析、综合判断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一方面,这是顺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形成巨大压力和倒逼机制。

只有下大气力推进结构调整,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赢得竞争主动权。

另一方面,这是我国进一步巩固发展好势头的迫切需要。

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结构改善的程度,多年实践证明,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速的同时,只有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才能为经济发展上水平、有后劲、可持续积蓄力量,才能夯实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当前的经济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针对突出矛盾,采取有力举措,从解决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结构性问题入手,下大气力推动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等的全方位调整,坚持有扶有控,既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支撑,又为实现未来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在需求结构方面,要抓紧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改善民生,完善促进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从根本上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要正确处理内需外需关系,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保持外贸政策基本稳定,促进出口稳定增长,积极扩大进口,有效利用外资,推进企业走出去;要促进民间投资持续较快发展,优化投资结构,有效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优化信贷结构,加强金融监管。

在供给结构方面,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升级;要切实完善政策措施,推动服务业大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对小企业的支持和服务。

在要素结构方面,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和竞争力;要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明确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深入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要继续用好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通过国际市场加快自身发展,带动国内技术进步,增强产业和产品竞争力,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

  在调整结构的过程中,还必须切实处理好速度、结构、价格之间的关系。

目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仍十分繁重,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不能动摇。

我们讲的发展,一定要是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基础上的又好又快发展。

而管理通胀预期也要注意和调结构紧密结合,要充分发挥结构调整的平衡、调节作用,使结构的优化为物价稳定提供长久支撑。

全面准确把握经济形势——一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中国共产党新闻

全面准确把握经济形势——一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

最近,中央就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部署。

我们要全面准确把握经济形势,既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要深入认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总体部署上来,狠抓措施落实,努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经济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上半年经济增速达到9.6%,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价格调控总体有效,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社会需求基本稳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重点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这些成绩,坚定了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不少。

  从国际看,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增长疲弱,一些国家财政赤字高企,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剧烈,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通胀压力持续加大。

世界经济还没有走上正常增长的轨道,目前又出现了不少变数,如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推动能源价格持续攀升,对世界经济增长和通胀形成双重冲击;日本经济受地震影响出现负增长,不可避免要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恶化和扩散,市场信心严重不足。

  从国内看,虽然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除了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外,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没有明显缓解,主要是物价上涨比较快、通胀预期增强,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多数城市房价还在上涨,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亏损加大。

尤其是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对于当前的国内外形势,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准备,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为了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稳定物价总水平,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同时,要重点抓好几项工作:

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全力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坚持不懈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促进内需平稳较快增长;下大力气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

同时,还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把政府资源向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领域倾斜,高度关注群众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我们要坚决按照中央的各项部署,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协调配合,精心筹划制定各项政策,形成调控合力,不断开拓创新,务求工作实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应处理好产业转型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与提高发展质量的关系、追求当前利益与谋划长远发展的关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抓手是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和壮大能够主导、支撑和带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产业和企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灵活高效的经济运行机制,营造富有竞争力的发展环境。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来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力争实现“四个转变”

  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工业基础等方面的原因,宁夏经济增长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三高两低”问题比较突出,2005年单位GDP能耗全国最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应处理好产业转型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与提高发展质量的关系、追求当前利益与谋划长远发展的关系,决不能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努力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科学发展转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从单纯追求GDP增长向追求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向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努力实现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完全有可能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在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宁夏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坚持以生态和环境成本最小化、资源消耗减量化为原则,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切实解决“三高两低”问题,建立适合宁夏区情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经济体系。

  努力实现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宁夏发展工业,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

但如果长期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输出支撑经济增长,就会丧失经济竞争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靠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靠管理挖掘节约资源的潜力,靠科技建立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用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和技术,以资本和技术推进资源的深度开发、转化和产业延伸,从而提升工业化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努力实现由就工业抓工业向跳出工业发展工业转变。

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密切联系,与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文化环境等息息相关。

应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跳出就工业抓工业的小圈子,从更广视野、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把工业化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来抓,准确把握工业与服务业、农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之间的依存关系,努力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和“三化”的良性互动。

  锻造新型工业化“脊梁”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抓手是结合自身优势,培育和壮大能够主导、支撑和带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产业和企业。

为此,宁夏把“坚持一个战略,打造两大基地,突出三项重点,实施七大工程”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线,锻造新型工业化的“脊梁”。

  坚持一个战略。

坚持兴工强区战略,强化工业的主导、支撑和带动作用。

  打造两大基地。

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需要举全区之力,把宁东和太阳山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同时,按照“一带三区”布局模式,加快建设钽铌铍稀有金属、镁及镁合金、铝及铝合金、碳基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基地。

  突出三项重点。

突出技术改造,保证每年技改投资增长18%以上,不断提高技改投资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突出结构调整,壮大主导产业,扶持特色产业,升级传统产业;突出园区建设,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提高工业园区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

  实施七大工程。

一是实施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工程。

产业集群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体现,也是加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应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以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为主的能源化工业,以钽铌铍稀有金属、镁及镁合金、铝及铝合金、碳基材料为主的新材料工业,以数控机床、自动化仪表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和以羊绒加工、生物制药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

通过抓骨干企业技术改造、抓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发展、抓工业园区建设,形成集中度高、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

二是实施产业优化升级工程。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推进石化、冶金、轻纺、建材等传统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

“十一五”时期,完成全区大中型重点骨干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主要工业领域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优势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严格行业准入管理,加快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

三是实施节能减排工程。

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方案,突出抓好冶金、电力、能源、化工等重点行业的节能降耗,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城市;支持企业通过改进设计和技术进步实施清洁生产;大力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和企业循环式生产,加强企业间、产业间的循环链建设,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水平,确保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五年累计降低20%、年平均下降4%的节能目标。

四是实施技术创新工程。

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是加快平台建设,积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转化创新成果。

通过加大技术开发投入、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广泛开展产学研结合等途径,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五是实施国有企业改制改革重组工程。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继续推进地方国企与中央企业以及地方国企之间的联合重组步伐,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加快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改制工作。

对自治区各厅局委办所属企业,加快与所隶属的行政机关分离,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监管。

六是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

重点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大公司、大集团,通过上市融资、并购联合、战略重组以及成长壮大、承接引进、整合扩张等方式发展大企业集团,使之对宁夏的工业经济起支撑、示范和带动作用。

同时,依托产业园区,引导一批科技型、就业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出口创汇型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产业配套协作,壮大产业规模。

七是实施品牌创建工程。

品牌是企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走向市场的通行证。

坚持以优势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实施品牌战略,制定品牌产品培育导向目录,为企业培育品牌和保护名牌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规范,加强品牌扩散和品牌经营,鼓励和支持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出口名牌产品”,形成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灵活高效的经济运行机制,营造富有竞争力的发展环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保证。

  营造规范的市场环境。

加强“诚信宁夏”建设,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健全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营造讲诚实、重信誉、守承诺的诚信环境。

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质量技术监督,严厉打击商业欺诈和商业贿赂,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加强对名牌产品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