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精品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6046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精品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精品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精品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精品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精品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精品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精品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精品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精品学案 岳麓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精品学案岳麓版必修2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填一填★知识体系梳理

一.黑色星期四

1.原因:

⑴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它使资本主义生产①___________相对过剩,定期发生经济危机;

⑵直接原因:

A.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作为消费主力军的普通大众相对日益贫困,消费能力严重不足。

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使固有的②___________的矛盾更加突出B.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③_____________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得不到缓解。

C.经济繁荣带动了股票价格的上涨,人们盲目乐观,股票投机过度。

⑶导火线:

美国④_____________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

2.政府政策:

美国政府延续⑤_____________政策,胡佛总统反对由政府采取大规模的救济措施,认为只要把失业、救济等问题交给各种非政府的⑥_____________组织去处理,危机很快就会过去。

3.结果:

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要点点拨“大萧条”是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真实写照,这是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遭受到的一次空前打

击。

【自我校对】①相对;②供给与需求;③自由放任;④纽约;⑤自由放任;⑥慈善;

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

1.表现:

⑴迅速波及所有①___________国家,影响了所有的经济部门;

⑵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②___________遭到极大破坏。

2.特点:

波及所有③_____________国家;持续时间④_____________;后果空前严重。

3.影响:

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转嫁危机的办法。

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危机,⑤_____________也日趋恶化。

⑵使得人们对整个⑥_____________产生了怀疑。

社会矛盾激化,⑦_____________在泛滥。

资本主义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⑧_____________摇摇欲坠。

【自我校对】①资本主义;②生产力;③资本

主义;④长达四年;⑤国际关系;⑥资本主义制度;⑦法西斯主义;⑧民主制度;

三.罗斯福新政

1.背景:

以实行“①___________”改革为竞选口号上台。

2.目的:

尽快让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

3.措施:

⑴整顿②___________。

主要是通过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③_____________。

⑵调整④_____________。

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⑤_____________

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

⑶调节⑥_____________。

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⑷实行社会救济和⑦_____________。

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以使他们在失业或生活无助时能够渡过难关。

政府还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⑧_____________。

4.成效:

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⑨_____________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的中下层民众也从新政中获得了一定的好处。

5.认识

⑴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⑩_____________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

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⑪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⑵新政式的调整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⑫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⑬的时代。

★要点点拨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

从整顿财政金融入手;以调整工业生产为核心措施;以创造就业机会作为重要突破口。

总体特征是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的实行是

美国能够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的重要原因。

【自我校对】①新政;②财政金融;③信心;④工业生产;⑤生产过剩;⑥农业生产;⑦以工代赈;⑧就业机会;⑨社会生产力;⑩工业社会;⑪供给与需求;⑫

自由放任;⑬干预经济;

四.凯恩斯主义

1.背景: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①___________,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2.内容:

⑴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②___________,而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③_____________。

⑵政府必须放弃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

3.地位:

凯恩斯的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因此被称为“⑥_____________”,而它的提出也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要点点拨凯恩斯主义从理论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为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干预甚至参与经济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自我校对】①进行反思;②

供给;③扩大需求;④自由放任主义;⑤干预经济;⑥凯恩斯主义;

记一记★知识框架构筑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日益社会化和生

原因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具体原因:

股票投机过渡;供需矛盾;生产过剩——直接原因

爆发: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卷交易所股市崩溃

经济危机表现: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被极大破坏

特点:

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大对策:

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萧影响:

经济破坏严重,国际关系日趋恶化;资本主义面临严重政治危机

原因: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的不到解决

与目的:

尽快摆脱经济危机

罗整顿财政金融——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斯罗斯福新政

措施调整工业生产——《全国工业复兴法》和“蓝鹰运动”

福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产量以提高价格

新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

政特点:

政府大规模的干预经济实质: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影响:

美国走出危机的阴影,二战后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背景: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凯恩斯主义内容:

认为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

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地位:

凯恩斯的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读一读★重点知识解析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深刻教训

⑴繁荣与危机往往相互关联,必须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可能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⑵要随时注意资本主义制度内部机制和政策的及时调整。

⑶协调好国际关系。

大危机与各国政府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密切相关,这种保护主义政策损人不利已。

⑷经济危机往往具有双重性。

大危机期间,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政策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

2.美国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历史必然性

⑴新政的实施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资本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由自由竞争到垄断竞争,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常常引起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新政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⑵新政是符合美国国情的选择。

美国是世界经济霸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

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

⑶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⑷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

⑸30年代,国家关于经济和运动财政政策调整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行政提供理论依据。

3.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模式的对比

罗斯福新

斯大林模式

时间

均在20世纪30年代

背景

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传统经济制度受到空前考验和怀疑。

面临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历史上无成功经验可借鉴。

目的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建立有别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影响

直接

使美国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国家实力得到提高

长远

许多措施成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

为战胜法西斯积累了物质基础;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最终成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4.罗斯福新政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通过法律的形式,把国家保障

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的改造。

改造的办法就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

这种干预使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起了什么作用?

⑴使美国渡过了当时的经济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同时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保障体系。

⑵最重要的是新政采取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开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

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它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特别是在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⑶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6.罗斯福新政中“新”的理解

⑴新的理论:

出现了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完全不同的新经济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

⑵新的特点:

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

⑶新的起点:

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的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

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种资本主义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7.凯恩斯主义——当代影响最大的西方经济学理论

⑴诞生: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

⑵内容:

在书中,凯恩斯提出了一整套解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危机产生的理论,面对30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大萧条的局面,凯恩斯主张抛弃西方传统经济理论,改用货币调节的手段来维持经济稳定,同时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

⑶评价

①由于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前,西方一直盛行以经济自由主义为特征的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的行政干预理论对其无疑是一大冲击,而且由于其切实有效的解决了三十年代的经济难题,因此凯恩斯被称为经

济领域里的哥白尼和达尔文、资本主义制度的拯救者和“战后繁荣之父”。

②由于凯恩斯主义认为导致失业和生产过剩危机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则源于私人投资与消费不足,因此它提出的解决危机的钥匙之一就是利用各种方法拉动消费。

凯恩斯主义信徒们提出的一个口号是:

奢侈是美德,节俭是罪

恶。

他们认为个人节俭的美德会导致社会的灾难,储蓄和积累导致失业和萧条。

凯恩斯正确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经济生产中生产不断扩大和消费相对缩小这对矛盾,但他开出的治疗经济顽症的处方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新症状,这就是七十年代“滞胀”出现的根源。

因此西方有学者曾

玩笑的说,凯恩斯不仅是“战后繁荣之父”,他也是“战后滞胀病之母”。

辨一辨★易错知识提示

1.“自由放任”政策体现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

它和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一样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是相同的,即国家干预经济,美国是全面干预经济,而德、日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

3.罗斯福新政只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即“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5.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

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6.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

从新理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念;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义)从新特点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为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7.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

两者都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一个是经济理论,一个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实践。

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相互作用关系,而不是一方建立在另一方基础之上。

练一练★综合能力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胡佛总统在竞选时保证“每家锅里有一只鸡,车房里有一辆汽车”的美丽预言被粉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①在位期

间发生了生产与销售矛盾的危机②采取国家干预政策的结果③分期付款方式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④采取自由放任政策的结果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胡佛在位时,经济繁荣,但繁荣的背后隐

含危机。

危机爆发后,他始终推行自由放任政策,所以也没有克服经济危机的影响。

2.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

“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柯立芝的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加剧了美国工人的贫困B.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D.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了祸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大危机的内容。

柯立芝的政策加剧了资本家生产的盲目性,加大了产销矛盾。

3.罗斯福曾打比喻说:

“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

一位朋友跑下防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

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答案:

C

解析:

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

老绅士之所以千恩万谢是因为朋友救了他的命,即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但之后老绅士又因为丢了帽子而斥责朋友说明新政也损害了个别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

故选C。

4.右图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修筑的

田纳西水利工程,其修筑的直接目的是()

A.国家干预经济,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性

B.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C.兴办水利工程,解决发电、防洪、灌溉等问题

D.国家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克服建设的盲目性

答案:

B

解析:

政府投资举办大型公共工程,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拉动内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一种以工代赈的措施。

故选B。

5.1929年纽约流行一首儿歌: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罗斯福总统把美国从地狱拉回人间的主要措施是()

A.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C.制定指导性经济计划D.开拓国外市场

答案:

B

解析:

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以及识记课本知识的能力。

美国“往地狱里冲”指的是大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因此,罗斯福总统解决危机的主要措施是采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新政。

故B选项正确。

6.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到: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惟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

就象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

”这主要说明()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沉重      D.罗斯褔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权的经济职能

答案:

D

解析:

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

罗斯福要求国家授予他更广泛的行政权力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能力。

这说明罗斯福解决危机的思路是强化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

7.1933年3月21日,罗斯福将成立保护队的提案送交国会,该提案很快被通过。

4月5日,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正式成立。

保护队在全美建立了1500个工作营地,吸收失业、待业青年,参加绿化造林、森林防火、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维修等多方面的劳动。

保护队人员在工作营地住宿免费,每月工资30美元,其中25美元必须寄回家中以补贴家人生活。

这表明()

①罗斯福“新政”已经开始得到实施②罗斯福此举的主要目的是重视环境、保护环境

③罗斯福重视以工代赈,扩大就业,促进内需④美国当时民间环境保护人士众多,政府被

迫妥协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题干信息属于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的举措,其主要目的是扩大就业,而不仅仅出于对环境的保护。

8.1932年美国总统说:

“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住无定所,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

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是否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以工代赈扩大就业②削减农业,政府补贴

③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④要求企业制订章程,规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答案:

D

解析:

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所体现的理念是关注民生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准。

在大危机中美国政府关注民生的主要措施是①和④,故选D。

9.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

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

答案:

A

解析:

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

该观点只看到了两种经济政策的局部而没有从全局和实质上去理解这两种政策。

10.老子讲: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量B.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政措施的理解。

政府对银行存款的担保有利于恢复银行信用,重新建立银行业的诚信机制。

11.霍普金斯(1933年在罗斯福政府主管救济工作)认为只给救济,不给活干,会使人们丧失自尊心。

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继续推行自由主义政策B.加强社会保障措施C.实行美元贬值D.兴办公共工程

答案:

D

解析:

“不给活干”的意思是没有工作。

兴办公共工程使失业工人重新得到工作,进面得到工资来保证自己的生活。

12.“当三十年代的沙尘暴和大萧条引发人们的绝望之情时,她(NixOnCooper,106岁的选民)看到一个国家用罗斯福新政、新就业机会以及对新目标的共同追求战胜恐慌。

……”这是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获胜演讲(右图),其中“新就业机会”主要是通过何种方式提供的

()

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工业生产

C.扩大农业生产D.举办公共工程

答案:

D

解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联系密切,牵一发而动全身,美国股市下跌,导致全球股市动荡就说明了这一点。

 

二.材料分析题

13.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景象。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图1:

美国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

图2:

美国人被迫廉价出售私人汽车图3:

在巨大宣传画下排队领取救济金的美国人

请回答:

⑴图片1说明了什么情况?

图片2、图片3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社会原因。

⑵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政府采取什么对策?

其实质是什么?

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

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或教训?

答案:

⑴图片1说明美国经济曾经出现过繁荣,图片2和图片3说明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经济危机爆发原因:

20世纪20年代,经济自由放任主义刺激了盲目的和无限制的生产,导致无序竞争,使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日益相对过剩;过度的贫富悬殊;狂热的股票投机,

破坏经济正常运转。

⑵实行新政。

新政内容主要包含:

救济.复兴与改革三方面。

(表述出具体的新政内容中任三点,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恢复工农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也可以)

实质是: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⑶防止泡沫经济或虚假繁荣,避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的。

充分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手段等对市场进行干预和调节,保持社会总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平衡,优化经济结构,防止投资过热或消费过热,实现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一次信用危机。

危机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损失是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

仅10月前7个交易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累计跌幅均超过21%,全美股票市值蒸发2.5万亿美元,堪比上一次大恐慌的状况。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象上一次大恐慌一样,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其他国家蔓延,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10月《美国金融危机殃及全球世界经济在十字路口彷徨·半月谈》

材料二 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

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

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包括: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01版)

材料三 在罗斯福新政问题上,就不乏这样的“修正主义者”。

……他们认为,

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谷——比如1894年及1921年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

——刘瑜《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上一次大恐慌”是指哪一次经济危机?

两次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

为什么两次大危机都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

⑵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

二者有何共同特点?

⑶据材料三说明“修正主义者”解决危机的主张是什么?

结合材料二、三谈一谈你对应对经济危机的认识?

答案:

⑴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前者:

生产的过剩,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出现萧条;后者: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