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教案七大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914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地理教案七大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一地理教案七大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一地理教案七大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一地理教案七大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一地理教案七大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地理教案七大洲.docx

《初一地理教案七大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地理教案七大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地理教案七大洲.docx

初一地理教案七大洲

初一地理教案七大洲

【篇一:

人教版初一地理下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地理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地形和河流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臵和海陆位臵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臵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

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

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臵

师:

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臵。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

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臵。

完成p3活动一

(1)

(2)

引导:

了解一个地区的位臵还要了解其海陆位臵。

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

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臵和海陆位臵。

完成p3活动二

(1)

(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

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

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

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

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臵,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

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

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

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臵、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

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

中国位于哪个分区?

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

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

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

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臵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

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

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

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

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

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臵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

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

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

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d组:

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臵,海拔高度。

引导:

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臵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

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

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

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臵、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

请大家在图上找出:

里海、贝加尔湖、死海。

(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板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位臵

纬度位臵:

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臵:

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

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边界:

p2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

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

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第一节自然环境

复杂的气候

教学目标

【篇二:

七年级地理上大洲和大洋

(1)教案新人教版】

大洲和大洋

(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基本概况以及大陆、岛屿、半岛、海等基本概念,掌握七大洲及其分界。

使学生了解海陆形成的基本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并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方法,掌握画大陆轮廓略图的技能。

3.在学习“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理论知识中,使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断运动的,从而进一步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有关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及分布和七大洲及其分界,难点是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

1.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2.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3.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带

教学挂图:

①《世界地形图》。

②六大板块示意图。

小地球仪,每个学生一个;立体地表地球仪一个。

教学提纲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的分布

2.大陆与大洲

3.洋与海

二、海陆的形成

1.大陆漂移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

教学过程

[出示地球仪]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

引入新课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

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

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

那么,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

有哪些特点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

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提问]观察自己桌子上的地球仪,看一看海洋与陆地谁的面积大?

(海洋)一、海洋与陆地(板书)

[教师总结]1.海陆的分布(板书)

[提问]请看教材封底的地球卫星照片,说一说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

(请学生描述教师总结时强调从太空中看地球,蔚蓝色,大部分为海洋水覆盖。

[提问]为什么地球最初未被命名为“水球”?

(因为人类居住在陆地上。

[展示投影片]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提问]北极和南极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

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北极为海洋、南极为陆地。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下面我们具体地学习陆地知识。

2.大陆与大洲(板书)

[展示投影片]大陆、半岛和岛屿示意图。

[教师讲述]讲解大陆、半岛和岛屿的概念。

[提问]大陆、半岛和岛屿有什么区别?

(面积大小和临海情况不同。

[展示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

[练习]请学生在图上指出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面积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指出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及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

[教师讲述]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提问]请同学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地球上共划分哪几个大洲?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共七个大洲。

②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

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

(亚洲、欧洲、非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与南美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

③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的大陆?

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

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

(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

北美洲和欧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④山脉、河流、海峡等常常成为大洲的分界,请在图上指出主要大洲的分界各是什么?

(欧、亚两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高加索山脉。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

[提问]观察地球仪,注意七大洲的轮廓,按面积请说出七大洲的顺序是什么?

(教师最后归纳:

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学完陆地基础知识,下面我们来学习洋和海。

3.洋与海(板书)

[教师指图讲述]地球表面广大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

按面积顺序,它们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各大洋分别在哪些大洲之间?

(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配合画出世界大洲、大洋略图)

[教师讲述]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

海的面积较小,且靠近大陆,一般由半岛或岛屿把它与大洋隔开。

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仅是海峡相连。

海峡是沟通两个大洋或海与海、海与洋之间狭窄水道,它往往成为交通要道。

[练习]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我国附近的海和海峡并在图上指出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与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练习]完成第27—28页“做一做”。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海陆的分布,那么今天的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是怎样形成的呢?

许多科学家都曾经或正在研究这个问题,他们提出了不少的学说。

其中著名的是板块构造学说。

二、海陆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板书)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其他学说的基础上,于本世纪60年代提出的。

1.大陆漂移学说

[展示投影片]大陆漂移的三个阶段

[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28—29页的“读一读”及29页最后一段,思考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①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

②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③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证据是什么?

④在大陆漂移过程中,面积缩小的大洋和面积扩大的大洋是什么大洋?

[教师总结]魏格纳为了研究大陆的漂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正是一种科学献身精神。

今天人们已经接受了魏格纳所提出的“今天的海陆分布是因为大陆漂移的结果”观点。

到了本世纪60年代,人们通过进一步研究,认为大陆的漂移是因板块运动造成的,从而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板书)

[展示教学挂图]六大板块示意图

[教师讲述]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被分成六大板块。

(请同学指出六大板块名称)

②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漂移现象。

(请同学注意板块的边界和板块的运动方向。

③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带。

(配合展示投影片:

世界主要火山和地震分布带。

[提问]看六大板块示意图,解释为什么地中海在缩小,而红海在不断扩张?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靠拢,而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在相互离开。

布置作业绘制海陆轮廓简图,并注意掌握绘制技能,在绘图中复习本节知识。

【篇三:

初一地理教案】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难点:

使学生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启发法、1课时

[教具准备]地图册、小黑板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师生有感情的朗诵本章前言,引入

(过渡)什么是地理?

地理是研究什么内容的学科?

(展示小黑板出示的若干问题)

一、解开地理之谜

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黑板上的若干问题,而后各派代表回答,教师略以点拨。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感到疑惑的地理问题呢?

2、学生提出若干地理问题,教师有选择性的回答

(小结)通过刚才的提问,不难看出,地理这门学科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总述)地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创设情境:

假设从常德出发,到内蒙古进行为期一周的暑期旅行,你会考虑到哪些和地理有关的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

2、设问:

你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需要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小结)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学好地理我们可以进一步指导我们的生活,进一步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懂得确认方法,知道天气和气候,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进而提高我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不但如此,在我们的生产建设中,也离不开地理。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1、展示小黑板上的问题,学生分组探究,各派代表发言。

(小结)无论工农业生产布局也好,还是农业生产也好,都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如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新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原料、能源、水源、市场和运输条件。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1、引导学生看图p4图1-3,揭示荷兰风车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看图p5

图1-6,揭示阿拉伯人的服饰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学生齐读p4文字,了解地理与风土人情的关系。

[课堂小结]

派一名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布置]

p5活动1、2

[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解开地理之谜

地理

与日常生活与生产建设

[教学反思]

与风土人情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教学目的]

1、学会看地图,并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

2、通过实例了解收集地理信息、思考地理问题的重要性

3、通过看地图、运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难点:

弄清比例尺大小与表示的地理事物的范围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地图册、常用图例符号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要求学生拿出课前绘制的学校平面图,教师抽查,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教师对此评价。

(过渡)通过刚才的了解,同学们绘制的地图都很认真,但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在本节课解决.

1、设问:

你的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

2、引导学生阅读p6图1-7、图2-8,了解地图的绘制过程

3、小结:

用绘制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区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上,就成为一副地图。

4、设问:

庞大的地图家族中,地图可分为哪几类?

各有哪些类型?

(学生看书回答)

(过渡)尽管地图种类繁多,但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要素

一、方向

(过渡)阅读地图,一般要学会看方向,你知道在地平面上有哪些方向吗?

1、教师板画一个“米”字行,由学生填注方向

2、检测:

a在b的什么方向?

b在a的什么方向?

阅读p7图1-10,回答:

国际机场在北大屿郊野的什么方向?

(过渡)在地图上,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定方向的方法?

各是怎样定方向的?

(围绕教材最后一段文字自学)

3、学生回答,教师举例具体讲解如何利用指向标确定方向。

4、设问:

在野外,如果没有地图的情况下,你有哪些定方向的方法呢?

(学生讨论回答,而后教师结合p8活动系统讲述,重点突出太阳和手表定向)

5、学生完成p10活动1题

(过渡)在地图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的符号以及标在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这就是图例和注记

二、图例和注记

1、解释图例和注记的含义

2、引导学生熟悉图1-17的各种图例,注意区分相似的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差别

3、学生快速熟悉,而后抢答小黑板上的图例符号

(过渡)我们熟悉了图例和注记后,就可以在地图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了

4、引导学生阅读p9图1-16,查找运河、长城、首都等图例。

(小结)学生小结重点,教师点拨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地图上有哪两种定方向的方法,各是怎样定方向的?

野外有哪几种定方向的方法?

(学生回答)

三、比例尺

(创设情境)假设给你一张长宽均为10厘米的纸,把我们教室的形状画在纸上(教室长9米。

宽7米),你会怎样画?

(学生回答)

1、教师引入比例尺的含义及公式表示

2、举例计算:

在地图上量的甲、已两地相距5.4cm,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080千米,求该地图的比例尺

3、设问:

比例尺有哪几种表达方式呢?

(学生阅读教材p9文字,思考)

4、教师重点突出比例尺三种方式的相互转换

5、举例:

比较大小a1:

30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c

(过渡)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要求内容详细,有的要求内容简单,在绘制地图时,如何选择比例尺的大小呢?

6、学生认真阅读p9图1-15,图1-16,讨论完成小黑板上的表格

7、设问:

由此可见,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理事物范围大小之间有何关系?

与地理事物的详简之间有什么关系?

8、出题检测(见教材)

(过渡)在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中,线段比例尺能很方便的量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9、引导学生完成活动3

(过渡)认识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后,我们基本上能够看懂地图。

要学好地理,仅会看地图不行,还得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四、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1、设问:

常生活中,你可以从哪些途径来获取地理信息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过渡)收集地理信息,仅仅是对地理知识有一个粗浅的了解,还要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五、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结合教材讲述

(过渡)学好地理,光靠坐在教室里是不够的,还要深入周边环境,走进大自然,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六、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设问:

1、你曾经外出在哪些地方旅行?

有什么收获/

2、野外旅行前,做过哪些物品准备?

3、采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旅行路线如何?

(小结)俗话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野外旅行能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增长地理知识。

地理学习的特点在于它的生活性,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留意我们就能学到很多的地理知识。

(拓展思维)假设我们全班将去太阳山旅行,请设计一条旅行线路,内容包括:

时间、旅行线路、交通工具、物品准备、注意事项

(小结巩固)学生小结本节收获

(作业布置)见基训

板书设计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一、学会看地图

1、地图的制作与分类

2、方向

(1)一般定向法:

面对地图,“上倍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3、图例和注记

4、比例尺

(1)含义及公式

(2)表达方式:

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二、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三、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四、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